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3-29 03:34: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经典读后感有感

  《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是一本由OHMAE Kenichi著作,Cite Publishing Ltd.出版的2006图书,本书定价:Paperback,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精选点评:

  ●了解社會發展的人必看之作

  ●讨论内容过多,各点有点浅尝辄止的感觉

  ●人類的命運都如此相似...

  ●拙荆不在家,今天上了韩舞课〜顺了几遍女团舞〜回家顺便把这本看完了。

  ●另一种视觉看待日本;在世道面前,适时宜才是商机。

  ●五月份消费指数已经降到03年非典时候的水平,周边朋友因房贷连出门很少打车了,出门绿皮火车。看投资数据也降到15年最低。湖边的饭店 郊区的工厂倒闭成片。可能等不到房价下跌经济实体就先崩溃了。。为避免房价崩溃可能会限售的方式锁死房价,阴跌的方式慢慢拖着吧,置身漩涡中的大多数人,端午节安康。

  ●1,大多数人,八成左右是会沦落到中低层阶层。这丝毫不奇怪,历来就是【二八法则】。只不过现在社会加速度式的发展更加形成【赢家通吃】的类似【一九法则】而已! 2,【郎咸平】也有类似的说法与之佐证:现在就是M型社会,所以郎得出的结论是:做高端或者低端生意皆可,就是不要做中端定位,否则可能屎得很难看。。

  ●好吧,我觉得日本这段时期的社会形态是我们需要警惕在中国出现的,我觉得需要为未来严峻的生活开始做准备了。

  ●对日本原来了解得很少,基本没看懂,所以也没看完。。。。。

  ●看完剩不下什么的一本书。大前研一也不外如是。

  《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读后感(一):书让我想到了奔驰

  书中提到的内容让我想到了奔驰,近些年20-30万就能买到奔驰车,外形时尚流畅,性价比高。是不是奔驰公司把定位也降低到了中低阶级呢?

  阅读这本书之前,我看着满大街的奔驰,感概现在的有钱人真多,舍得花钱的人也好多。其实也不是开奔驰的人多有钱,而是车子便宜了,稍微在现有基础上努力下就能买的起了。

  《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读后感(二):m型社會下的新閱讀主義...

  歐美及日本早以是m型社會的結購了,中國大陸更不說了,而台灣地區,因為政治因素,中產階級更是快速的消失當中,新貧階級逐漸在各階層發效!!

  因應m型社會結購,"先買再賣"的租借社會將形成一股新的消費文化!!

  愈來愈多人上網賣掉不想要的二手貨,從ebay及淘寶網上數以千萬計的二手網拍物件及可驗證!!

  這股趨勢開始鼓勵人們改變消費習慣,買東西只為了暫時使用!

  歡迎加入"租借"的一代!!

  《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读后感(三):大时代- M型社会

  你是中产阶级吗,请自问三个问题:

  1、房贷是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否让你忧心忡忡?

  - 这是压力。身在上海,这种焦虑,浮躁和无望是避免不了的,我很想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不是已经是趋势? 我不愿沉沦,也不觉得可以完全超脱,但缩紧了自己完全为钱奔波也是不愿。还想保持思考的尊严,自由的快乐是不是可以呢? 这是我读这本书的初衷

  此书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M型社会?

  - 大前麦肯锡的出身可见一斑了,图表和数字简洁清晰,很漂亮。他从社会结构入手,分析了日本社会的老龄化,消费结构,政策导向),直指财富积聚的2/8效应正在发生:中产沦落.这并不是日本的一家之言,比照来看,美国10年前已经发生,英国指出新一代是IPOD(insecure, presure, overtaxed, debted)。。。

  2。M型社会的生存之道(政府,企业和个人)

  - 更深刻的背景应该是“新经济“和“全球化”,大前“世界公民“的

  宣言也意在于此。他恳切提出时代的改变。领导人必须打破封闭的僵局,以开放的心态融入全球经济体.

  政治上他倡导日本重新划分11个“道”,以地缘亲和各自定位和融入亚太经济圈,经济上他提出改革税制,恢复中小企业活力); 对于企业,他认为应更加务实的应对变化的消费群体,把握他们心理变化的实质,不仅强化组织的效率,还要提供时尚而体面的商品,以抓住务实但又价格敏感的新贵们(他非常推崇ZARA的流程制造效率和时尚敏锐度,以及另外一家日本名品折扣店的策略);个人则面临观念的巨变:比如房产,他提倡不为了迁就通勤而购置高昂物业成为“房奴”,租房+乡村度假房是他的推荐; 比如教育,他不赞成为应对竞争的补习加班战略,让孩子在“丛林法则“中学会独立和竞争最好的战略;生活休闲他也认为要巧妙规划,实现更好的放松,开阔眼界和培养兴趣(这个我超级同意:)

  书摘

  新经济- 4维一体(市场,技术,资源和资本的一体化);新经济是02,03年随着网络经济崛起的热名词,它也许更着重于技术和市场层面,其实软件和电讯革命,包括印度崛起都可以归此之下;“全球化“是更广义的说法,其实亚洲四小龙,包括中国崛起,以及爱尔兰等欧洲新贵也都得益于此

  新经济下的经济政策- 传统的货币(降息)和财政政策(公共支出)刺激都已不管用,全球化似乎时时在输出"通货紧缩”

  我的感想

  看来大前是支持"小政府"的,发挥自由经济的活力-凯恩斯经济学真的过时了吗?

  联合阅读

  《写给生存不安的人们〉

  《OFF学》《即战力〉

  《无国界的国界

  《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读后感(四):全球化的结果

  M型社会是在中产阶级占主力的纺锤型后出现的社会形态,中国现在连纺锤型都还没到,当然更谈不上M型。不过,抛开这点,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倒是一直都有M型的。关注这本书,是因为现在经济全球化太厉害,这样的M型社会在日本出现,其间的经济、社会影响会扩散到全球。

  作者大前研一曾经是麦肯锡公司的日本区总经理。应该说,他不是我们日常所想到的那种日本人,而是一个国际人,也就是主要从国际的视野来看待问题,而把民族、国籍问题放在第二位的人。当然,之所以把国籍民族的问题放在第二位,并不意味着不爱国,而是他认为国际化和全球化更能够给他的国家和民族带来益处。同时,大研也是企业出身的咨询人士,因此,在他的著作中,主要从企业、行业等具体的方面来论述问题,而不是从经济学的角度。

  因为相关的问题作者以前也曾经写过文章,因此作者在这本书里仅仅是简要的谈论了M型社会的产生和原因,当然原因也不外乎就是经济的全球化、数字化、日本人口问题造成的老龄化等。作者高屋建瓴,是非常出色的战略家,书中主要的篇幅都用在了企业、个人、政府如何应对日本出现的M型社会的问题上,有很多很多的建议,极具参考意义。

  有两点想法,一就是M型社会其实只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存在于某个或某些国家,而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全球并没有M型,即其实日本的高收入人群仍然居于全球的高收入阶层;但是由于全球化的过程中,由于低附加值的工作机会被发展中国家如中印等的人民所取代,中产阶级的收入下降,因此他们在国内由中等收入下降到中低收入,但是在全球的位置中仍然是中等收入的,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工资收入提高到了全球中等甚至中上收入的位置;而全球的低收入阶层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巨大数量的中低收入人民。因此,从全球的角度来看,M型的社会并不存在。当然,从全球来衡量的收入差距就更扩大化了。但是,当年的资本主义早期发展时,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即在经济大幅发展和剧烈变革的早期,总是会扩大收入差距的,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收入差距反而会缩小。

  另外,就是觉得亚洲国家真是太像了,和西欧国家,尤其是美英,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论是经济还是在政治上,都是非常相像的。日本人经济发展的诸多弱点,如权贵资本主义、官僚体系、大企业集团等等在今天的中国都清晰可见,一点都不少,甚至更多,可以想见,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将随着日本的模式亦步亦趋。而果真如此的话,中国经济今后20年的高速发展当然仍然可期,但是肯定无法超越美英等老牌了。尤其是如果15-20年后,中国、印度这样的亚洲国家在如同日本一样经济成功发展到巅峰,东亚、东南亚的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50%以上,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拥有了强大的话语权,而政治方面仍然如同今天的日本,这样的一个全球性的罗马会不会被某些可笑的政治形态占据了上风,而走向衰落呢?这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想象。

  书中有很多可爱和让我印象深刻的小细节,尤其是对于我这个平常对日本这个奇怪的民族充满好奇的人而言,印象最深的:

  1、美国在70年代左右也经历了M型社会的过程,后因为数字经济的出现而复苏。呵呵,看来历史总是重复自己,新鲜事物不太多。

  2、日本奇贵无比的农产品,引以为傲的国产货并不咋地,而仅仅是人的观念造成的,如大米其实味道不比进口的好、神户牛肉其实是西方认为高脂的不健康食品、号称无农药的绿色蔬菜仅仅是使用了所谓低毒的农药品种而已。而现在日本的大米在中国卖天价,更不要说高档日本餐馆的神户牛肉了。

  3、大前的建议中,认为关于食品的缺乏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购买国外如澳洲的土地种植来实现,完全不必要保护日本奇贵无比的农产品。这个让我想到了现在政府全力提倡的所谓力保18亿亩耕地的政策,而这个政策正是造成今天大陆房价飞涨的根源。

  《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读后感(五):中国的M型社会和动物园批发市场

  这本书是刚看的,但说述理论早已经在网路上熟知,并阅读了许多在此基础上的延伸作品,买书的原因是想尝尝原菜系的风味,以免被鲁川淮粤能菜系大厨给改走了味儿。

  M型社会在日本或许还是刚刚出现,但在中国大陆,这无非是解读的一种新形式新名词而已,我们的M型社会到现在已经成型差不多二三十年了吧,改革开放前,大陆的社会结构形似一个幅度不大的圆弧,农民阶层圆弧的尾段,活在生存线上下,城市工人阶层算是伪中产阶级,在国家福利制度下享受着贫穷的安逸,前面的极少数属特权阶层,更多的幸福感不是来自资本,而是无处不在的超国民待遇。

  改革开放后,大陆社会便迅速地成了M型社会,事无巨细的国家福利制度,按部就班的升迁体系作为被改革对象迅速被打破,泛特权阶级利用自己的特权迅速在商业社会崛起,崛起的还有原来非特权阶层的一些不安于现状的人,以个人的努力,通过合法的或者非法的手段成为M型社会的第一个肩膀,商业社会造就的一大批的白领,其中一些也成为了M型社会的第一个肩膀,而更多的人在福利制度和旧有升迁体系崩塌以后,成为M的第二个肩膀,当然也包括一些在新社会形成的白领,而农民和城市平民则组成了M的第二个底。

  正是因为这样的结构,媒体在讨论中产阶级的时候会经常性地陷入名词解释上的混乱,有时候说的中产阶级是第一个肩膀,有时候说的中产阶级是第二个肩膀,大家都在说中产阶级,但说的却根本不是同一拨人,大前研一给了我们另外一个视角,就是在目前的中国大陆,根本就不存在中产阶级。

  如何解释这个社会对普通人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作为一个普通人,该怎么样成为M型社会的前一个肩膀,避免成为M的后一个肩膀。如果这本书没有副题,或者副题仅仅为“中产阶级的危机”,恐怕这本书的流行程度会大打折扣。

  这本书名枯燥的书,引起了女朋友的兴趣,因为书中举了她最喜欢的两个服装品牌:H&M和ZARA,这两个品牌不仅横扫日本,也横扫了北京上海这些国内一线城市,H&M几乎成了我女朋友想去上海逛一逛的唯一理由(H&M在上海有专卖店,在北京没有,北京只有ZARA)。大前研一在解释两个品牌横扫世界的理由时,谈到了“憧憬自由之丘”,也就是提供价格便宜,感觉如在自由之丘(日本东京市内的高级住宅区)的商品以及服务,让大多数人享受向往却承受不起的自由之丘气氛,再简单一点,就是“价格如中低阶层,感觉如中高阶层”。女朋友对这个解释深为认同,ZARA的设计漂亮时尚,但价格却又不是高高在上(b+ab是女朋友喜欢的另外一个品牌,一件T恤的价格经常在300元以上,而ZARA的却有很多在100元上下),在ZARA的价格范围内,有没有其他的品牌可以做得到如此的漂亮时尚(诸如美特斯邦威这些国内品牌)。

  想想这套策略在中国其实也早已经大行其道,在中国比较成功的以消费者为终端的外资企业,多是卡准了这个领域,较早的比如麦当劳肯德基,近些年的比如哈根达斯冰淇淋,宜家家具等,莫不如此。

  原意买价格便宜质量低劣的消费者并不多,大家都原意用稍高的价钱来购买能有中上阶层感觉的产品和服务。

  这就是大前研一告诉我们的商机,他在书中给我们的道路是:全球化,并且在书中恨铁不成钢地对日本国民只爱买日本国货这件事大加抨击。

  这让一个中国读者再次感觉到了错位感,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人从来没有只买国货的习惯,大前研一在书中抨击的事情,在中国根本不存在。

  作为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我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买衣服从来不去专卖店,当然也从来不去美特斯邦威这样的专卖店。

  我去的是:动物园批发市场。

  这里不说引领,起码也是紧紧跟随全球服装潮流,各大服装品牌的最新款式在此均可搜罗到,其价格是专卖店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换句话说:我以较低的价格享受了感觉如中高阶层的商品。

  当然,享受这项服务的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慧眼来辨别A货、高仿、尾单……

  我没有这个慧眼,但很幸运,我的女朋友有。

  所以,我想到的M型社会商机就是:开个服装店。

  首发http://liuxinzheng.blog.sohu.com/75816533.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