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湖之巅 第二季》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谜湖之巅 第二季》是一部由简·坎皮恩 / 阿里尔·克莱曼执导,伊丽莎白·莫斯 / 格温多兰·克里斯蒂 / 大卫·丹席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谜湖之巅 第二季》精选点评:
●非法代孕,落得人财两空意料之内。女主成为最后的赢家,亲情爱情双丰收。这种蠢女儿够奇葩,世间少有。巨人女的人设很好玩,情绪感十足,特别是开头她张开双手抱女主下台阶,不做作非常有爱。妮可的存在感很弱
●没觉得有多女权 莫名其妙有的人被踩了尾巴
●简·坎皮恩仿佛一个疯掉的妇产科大夫。
●3.7
●质量不如第一季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Jane只执导了两集的原因。还是期待有第三季。
●女主该多强大的内心才能镇得住这么多迫害。。。千辛万苦代孕个Mary怕是要亲手掐死。最强群演,难得有个剧各个都这么贱。
●好喜欢pyke
●最后敲门的会是谁。。。这个角色内心真的是太强大了。顺便赞Moss演技。基德曼的角色酱油感十足。
●节奏有点慢,不过结局就是这样让他们走了吗?
●这里面每个角色都很让人讨厌,警察办事也很业余,槽点满满…
《谜湖之巅 第二季》影评(一):她们对身体的定义
一部能够激起看客剧烈的情感反应,肯定是加分片。看着Mary的执迷不悟,真恨不得打她两巴掌让她清醒过来。所以说妹子真的很高明。怪不得看了一圈后,原来是本剧导演的女儿,名师出高徒,绝对有道理。
初次接触澳洲社会,觉得到处都是 no worries, peace and love 的生活状态。作为旅游者看到的只是表象,但迎合片中的一点,如果你去过悉尼你肯定也会赞同:悉尼的华人/亚洲人实在是太多了。
任何群体,只要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社会瞩目。此片,由China Girl这个代码,带看客们进入了一个黑暗世界。我们看到由于生活的无奈,她们出卖自己的身体。看完后我们又会觉得,原来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定义实在是太浅薄了。
我们也看到,同样由于生活的无奈,有的人需要放弃一些东西,比如怀胎十月的孩子。而这个孩子的来源,又可以有无数种:金钱交换、被迫害的产物 ...
我们还看到,当这个孩子长大成人18岁后,她对自己身体的定义 ...
这部片子不一定有答案或者结尾,但它确实能让人思考很多。
《谜湖之巅 第二季》影评(二):年度最佳
谜湖之巅2:中国女孩
第一季以风光和质感取胜 案件的推理悬疑和真相实际上只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 以背景的姿态出现 剧主要展现的其实是人的情感认知和生活状态
到了第二季 案件就更加弱化了 那点小小的悬念都比不过生活本身精彩 集中展示了几种极端之爱 懵懂的 迷茫的 热烈的 激情的 甚至还有所谓的大爱 都是那么极端 剧情上比第一季更顺 故事华更明显 比第一季看的顺了许多
有了先天优良的剧本去和想法 在细节上摒弃了现在浮躁工业化的流水感 可能因为本身制作和导演简坎皮恩就是金棕榈俱乐部成员 还是身为女性 所以把她制作电影的理念都一直到剧中 实质上这也是电影规格的电视剧 可以看作加长电影了
演员中有一大噱头是妮可基德曼的出演 前期发出的物料也是妮可那个沧桑的面孔 再加上戛纳首映 和大小谎言里的优异表现 在这里也是备受期待的 演出依然出色 可惜戏份有限 有点遗憾
另外就是女主 伊丽莎白莫斯 早期在七季广告狂人就让人印象深刻 不起眼可是却能量巨大 之后是今年的使女的故事更是演技爆表 预计横扫颁奖季 听说在今年金棕榈自由广场中又有优异表现 大势
再有就是格温多兰克里斯蒂 不认识是不是 她就是权力游戏里的布雷尼啊 高冷女骑士…到了这里 又是很极端 反差萌…稍微会出戏…
其他的角色 也多少有他的魅力…特别是反派 有种让人想摔屏和挠墙的可恶 可是还多少有点理想主义…也是很成功的一个角色
这个剧六集看下来 每集都有惊喜 每集都有意外 和第一季的联系其实还是蛮多 如果要看 建议从第一季看起 毕竟两季加一起才13集…
总之啊 不出意外 这个应该是我的年度最佳剧集了 跑不掉
《谜湖之巅 第二季》影评(三):我身体里的你
当一个孩子身体里有了另一个孩子,她是被强迫而有的;她又被强迫着与这个她并不很懂的小生命分离,她将怎样活着?这是《谜湖之巅》的第一季留下的悬念,Robin在第一季里曾带着这个秘密战斗,第二季她的脑子却象在酒精里泡大发了,整天迷茫、痛苦。镜头也雾蒙蒙的,陪着神智不清。实际上二季所有女人的脑子似乎都废掉了。
有一个舒适家庭的美貌少女Mary,对一个肮脏、下流的中年罪犯犯了斯德哥尔摩症。比起编导寓意的童年创伤、和同性恋养母的龃龉、“寻根”等“病因”,她看上去更象大脑缺损、全身抽风。
Robin的巨人女助手一会儿对她哀怨情动,一会儿又与警察上司纠缠难解,看着这个巨怪似的女人整天琼瑶式情深深雨蒙蒙的,我快精神崩溃了。
Robin更是被纠缠在女儿的困境中,除了呻吟、痛苦,就没怎么干正事。
很多真相本来就是残酷、丑陋的,但导演给人的感觉是没想干嘛、就喜欢肮脏、混乱和丑陋着。
我是简坎皮恩《钢琴课》的骨灰级粉丝,也因《谜湖之巅》惊喜的第一季对续季充满期待,虽然我认为,这位女导演自《钢琴课》之后就象一辆在盘山路上开足了马力的货车、刹车失了灵的。
这群“中国女孩”麻木、呆板、肮脏,象一小群无性别的爬行动物一样,让人无法同情。简坎皮恩是觉得她们都象Mary一样,自愿将普斯这个流氓和罪犯作圣父的。
Mary都被普斯逼着去卖淫了也没清醒、只有在最后被推出去挡枪才终于觉醒。象猪在被推进屠宰栏的那一刻,本能地求生。
看《谜》一时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感觉简坎皮恩对“谜湖”畔一群中年丑陋边缘的妇女更感兴趣,果不其然,到了谜二她彻底把镜头对准这个脏乱差的群体、也将全剧边缘混乱化。季一中Holly Hunter扮演CJ,披着一头白发,整天对着那群“迷途的中年羔羊”冒一些“格言警句”,很象急着跳出来的“大师”本人。这些”亚洲女孩“的处境,貌似真实得原始,其实做作得要命。“圣母”的问题是貌似比谁都勇敢、坦诚,但他们走进的却只是镶边儿的真相。
只有,只有Robin梦中缓缓伸出手臂托举出两个手掌大的小孩那一幕有点想象力,其余与《谜湖》一季的画面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简坎皮恩与我们的第六代导演倒有些相似,有点象替龙虾争取安乐死的瑞士人。不知他们什么时候才明白,苦难和黑暗并不是他们玻璃笼子里的展品,他们的眼睛又不是大雷音寺或耶路撒冷造的、看谁就给谁开光。苦难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苦难本身。
你是我的骨中之肉。
但你的“真实”还不如虚伪动人。
《谜湖之巅 第二季》影评(四):对抗所有人的性别之战
一个箱子被推入水中,里面藏着一具亚裔女孩的尸体,女孩的头发散落出箱外,随着浪花飞舞,仿佛她还有生命。
一个逃婚的前警探,在沙滩上烧掉那身雪白的婚纱,大火迎着日落,人们迎风起舞。
一个陷入爱河的少女,与父母争吵离家,不得不在男友的要求下,穿着暴露,在夜色和霓虹中招揽生意。
在剧集《谜湖之巅:中国女孩》中,这些如诗般的人物和画面不停交错,讲述的则是一场如何对抗性别压迫的女性大戏。
从小镇到大城
新西兰导演简·坎皮恩无疑是女性导演中的宗师,她的作品虽不多,但却贵在对同题材的坚持。从出道至今,她的所有电影几乎都是讲述女性的,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女性如何在男权当道的社会环境下存活的故事。
在2009年推出[明亮的星]后,坎皮恩已整整八年没有推出过剧情长片,把精力完全投入到两季《谜湖之巅》的创作中。正如坎皮恩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在这个电视剧的黄金年代,作者已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不仅在剧本和演员选择上可以随心所欲,在片长上也无需顾虑,更可以包含全部自己想要的议题。事实上,坎皮恩早在新西兰时拍摄的[天使与我同桌]便已是一部分上下集的超长篇作品,而《谜湖之巅》连贯又直接的叙事,也更像一部长达六个小时的完整电影。
本剧第一季于2013年推出,坎皮恩与新人加斯·戴维斯共同执导(三年后,戴维斯则带着自己的长片处女作[雄狮]次震惊影坛)。从《广告狂人》中走出的伊丽莎白·莫斯担任主演。
在第一季中,女探员罗宾·格里芬从悉尼回到新西兰小城故乡,却陷入了被强奸怀孕女孩涂伊失踪的案件之中。也曾遭遇强奸的罗宾,对案件越陷越深,她不仅要面对可怕的轮奸与乱伦,还要面对无所不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小镇镇民的不理解与歧视,以及来自上司的性压迫……
在剧集中坎皮恩非常有效的消解了返乡题材中常见的乡愁,而是展现了故乡的荒蛮与黑暗。在湖泊优美的景色之外,以及小镇看似平静的外表之外,残存的仅仅是犯罪与邪恶。对于罗宾来说,离开是一种万幸,而归来则表示着要再次面对痛苦的回忆。
坎皮恩选择对抗这种邪恶的方式则是靠女性自身强大的力量,正如剧中由霍利·亨特饰演的GJ所说“没有什么可以和身体所蕴含的巨大信息相提并论”。涂伊的逃避和罗宾的寻找,最终完成了对整个小镇邪恶的清洗,而罗宾也以直面邪恶父亲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剧集第一季获得极佳口碑,并帮助莫斯拿下了金球奖最佳女主角(迷你剧/电视电影类)。
第二季推出似乎顺理成章,但这一等便是四年。这四年间,《广告狂人》结束了,而莫斯也靠着《谜湖之巅》和《使女的故事》,成为了小银幕上独立女性演员的代表。
最终,在2017年,本剧第二季《中国女孩》继续在BBC推出,而这一次罗宾·格里芬探员则从新西兰的小镇来到了悉尼的大都市……
死尸产业链
《中国女孩》依然由莫斯主演,并配上了格温多兰·克里斯蒂以及妮可·基德曼等实力派女星,坎皮恩所力图展现的亦是一幅当代女性群像。坎皮恩则继续身兼导演编剧,而与她联合执导的则是曾靠[父亲的信徒]拿下戛纳影评人周大奖的新星导演阿里尔·克莱曼。
故事由一具死尸引出,一个无法辨认身份的亚裔女孩尸体,被装在行李箱中,冲上了岸。而“中国女孩”则是这具尸体的代号。
全剧以四条线交错运行,分别代表了女性在社会的不同身份,以及他们在这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几乎每个角色都有着多重又复杂的身份设置。
莫斯饰演的罗宾探员,与17年前她抛弃的女儿重逢,在查案的同时也必须重新适应母亲的身份。
罗宾的女儿玛丽由简·坎皮恩23岁的女儿爱丽丝·恩格勒特扮演,是一个被男友所支配对父母叛逆的少女。处于性别迫害的受害者而不自知。她在面对家庭破碎的同时,也必须找到自己在社会中作为一个独立女性的方向。
基德曼饰演了玛丽的领养母亲茱莉亚,在试图维护自己母亲地位的同时,她也是一个中年出柜的女同志,面对自己性选择的同时,她也必须面对女儿和丈夫的不解。这也是基德曼继[淑女肖像]十年之后,再次和坎皮恩合作。
《权力的游戏》中饰演“美人”布蕾妮的女星格温多兰·克里斯蒂在片中饰演了罗宾的新人搭档米兰达。她因为身材成为同事身体羞辱的笑柄,但同时她也隐藏了自己用了妓女作为代孕母亲的事实。
此外,剧中最特别的一类女性,则是一批来自泰国的妓女,她们是整个剥削链条中最受压迫的一批人,不仅出卖肉体,也要出卖子宫,但同时她们也是剧集中最自由最单纯的一个群体。
而剧集也并没有过多聚焦在案件上,以这件毫无线索的命案为引,以散落在悉尼各处的不同女性为点,暴露在平和外表下,一个涉及到代孕、领养、雏妓、站街的一整条对女性进行压迫的产业链,每个角色都是链条上的原件,正是所有人的罪恶,导致了“中国女孩”的死亡。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女孩》堪比第一神剧《火线》。
双面“China Girl”
本季副标题“China Girl”可谓一语双关,借用了“China”在英文中既有“中国”也有“瓷器”的双重意思。
第一重意思“中国女孩”是剧中箱中尸体的代号,亦是西方人对东方缺少了解的误读。事实上,全剧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一个华裔角色,但对于过于高傲的西方人来说,他们并不愿意了解一个来自东方的客体,而更愿意以“中国女孩”来代指所有东方面孔。
剧集中不止一次强调,主角们无法分清亚洲人的长相。甚至在第一季时,彼得·穆兰所扮演的反派,明知自己曾经的情人是泰国人,依然坚持要将她称作中国人。这样毫无缘由的偏见与歧视,正是剧中大多数白人的心态,不管他们自不自知。
剧中最令人厌烦的角色普斯,则可能是唯一看透白人主义伪善本质的人。白人们用钱去换取子宫,有意忽视这些女孩恶劣的生存条件,或者是活在他们构建的“浪漫爱情”的假象中。普斯最后带着姑娘们的逃离,则当面拆穿了这种伪善,明确了这些“中国女孩”才是她们肚子里孩子的真正母亲。但同时,普斯作为一个革命者,也并没有真正逃出自己白人主义的桎梏。他自私,不考虑任何人的感受,甚至最后的逃离,也有着赚钱的考量。而她对于女孩个人的不屑一顾,则更暴露了其内心的真正邪恶。相较于去理解这些女孩,完成一次属于个人对社会胜利的革命,才是他的最终目的,这也让他比伪善却不自知的其他人更加可怕。
剧名第二重意思“瓷器女孩”,则无疑指涉我们的主角罗宾探员。在剧集的宣传海报中,坎皮恩以罗宾如瓷器般裂开的背部暗示了全剧的这一隐藏主题。从第一季到第二季,罗宾是唯一最完整也最牵动我们的角色。第一季让我们了解了她的身世和悲惨过去,见证了她的迷茫与浪漫。第二季则展示了一个更加坚定,更加独立的罗宾。
坎皮恩热衷于歌颂女性,赞美女性,从罗宾身上,我们看到了[钢琴课]、看到了[天使与我同桌],也看到了一颗[明亮的星]。罗宾找到了自己的女儿,并保护了她,将本已破碎的生活,一片片贴了回去,而最重要的是,没人可以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她的每一步都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这便是坎皮恩所一直想要塑造的,高于一切的,真正自觉的伟大女性。
(原载于《看电影》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