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读后感锦集
《绿野仙踪》是一本由李百川著作,齊魯書社出版的435图书,本书定价:44.00元,页数:200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野仙踪》精选点评:
●清朝的网红神魔玄幻小说,写的很有趣,冷于冰一开始学道多少磨难和幸运。温如玉和妓女金钟儿这段作为精彩。神魔修道内容没有现代玄幻小说那么仔细,也不分级别和等级,招数/法术/法宝也不是太多,该书的特色在于世情内容的描写,官场民间的生活百态生动有趣。
●金台花,燕山月,好花须买,好月须夸。花正香时遭雨妒,月当明时被云遮。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间最苦是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至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看完温如玉那段不想看了,翻到后面看看结局,温公子真是白浪费了仙根啊。有看到惠娘那里,实在不想看了,描写太多床笫之欢,实在没趣。两段打仗太过冗长,也没什么奇招妙计。人物性格变幻莫测,文笔很好,笔力不够。修仙不像修仙。
●还可以
●写的还不错。读完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三观如此不同。 对女人来说重要的爱情,作者是几乎把它灭掉了的。 温如玉有仙根,可以随意嫖赌,完事了就可以悔悟再修炼。 而冷于冰收的狐狸精女弟子,只贪过一次,就被严重惩罚。。。 男的可以,女的就不行
●没错!这就是我说的那本被奥兹国历险借去了名字的乾隆年间起点文……说起点文也不合适,反正现在人写修真练道市井文写不好就可以拿这本书砸脸了,这本非常棒,非常精彩,想象力十足,角色性格也鲜明有趣,绝不是千人一面,强烈推荐一切修真文爱好者读读祖宗怎么写的,自己写的又什么玩意儿。
●学习词汇
●略读。
●我欲成仙,快乐神仙!
●成了仙也不能免俗啊
《绿野仙踪》读后感(一):三个字,很好看!
能找到许许多多清代市井生活的影子,人物个性很鲜明,连城璧、金钟儿、苗秃子、郑婆子等等,对话也很精彩。有点黄,有狭邪小说的味道,又是志怪小说,风土人情,包罗万象。总想温如玉能争气点,能够顿悟了,但最终他成仙後还是乱来,俗缘未断,一本好书能让读者惦记人物的命运,又能留些遗憾。
《绿野仙踪》读后感(二):前人余香
我是很久以前看的这本书,现在是根据印象来评价。文笔,情节,人物的刻画都不错,但是这样的作品却被忽略了,所以读完第一反应是吃惊,我们可能对前人的作品整理工作做的很不够。
读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是了解一点当时的社会生活,其实真实的生活比几个导演,编剧设想的场景要有意思的多,如果要和编辫子戏的比,那更是云泥之别了。了解几百年前的生活,再和眼下作比较,令人不禁感慨,人的进化是多么慢,或者说几乎没什么变化。
《绿野仙踪》读后感(三):爽文里的真理
作者也许都没意识到,酒色财气只是最表层的欲望,真正难以割舍的欲望是对力量的追求,是自我价值实现,是道德上的睥睨众生。所以最后结局我们的爽文男主,如愿以偿地脱筋换骨位列仙班长生不老(男主求仙的两大动机就是政途失利和怕死⋯⋯),但是作者描述的仙班仿佛是人间社会的投影,有考核有义务有复杂的上下级关系,与庄子所谓“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之境可谓云壤之别。
男主曾考验徒弟连城璧,使其入幻境见到自己后人受难,连城璧动用仙术拯救后人,被斥为凡心未决。然而同样的考验男主又会如何面对呢呢,作者没有写。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作者欲写一个求仙问道男主,却定下一个子孙昌盛富甲一方的设定。神仙男主求得是什么道,就是“想去哪玩去哪玩,看谁不爽打谁,乐于助人举手之劳反正不用自己破费还能算工作成果”,一言以蔽之,“爽”。求仙如此,写文亦如此。
十分想吐槽清朝人的眼界,闭关锁国贻害不浅,作者也是走南闯北的人,笔下杰克苏男主成仙以后连出国游都没想过?书里几千年道行的女仙女妖都是三寸金莲,嗯?脑补了一下女仙抠脚丫缠裹脚布的画面⋯⋯这个仙儿可真特么没劲啊
据说这本书当时是流行畅销书,以致外国童话都要借名开光,可以由此一窥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倾向。全书最精彩的温如玉嫖娼是导读里都有推荐的,不消说了,温如玉其人,可谓渣中至渣极度自私极度愚顽,然而因为有仙格最终结果是降一辈仍成仙,神仙宁有种乎?
《绿野仙踪》读后感(四):有关‘绿野’的读书笔记
以往在脑里构想的,那些埋落在封建文化底下的传统古人们,定是些思想迂腐,生活遭受禁锢,处处之乎者也的人。但同时在文化概论课上老师不断回诉的话里,又使我不断思索会否真是这样。他说:“人是越来越笨拙了,像古时那样精巧的绘画与工艺,再没有现代人可加以续述,再也不能,一直在吃古人饭。”
直到我看了这本绿野仙踪以后,心中的疑窦这才稍显释然,明白在古训规条的长期熏染下,古人难免是有所态变,如书中九十五回严氏卖身赎夫,最后却因夫君林岱不愿死后与其同墓,而料想夫意孤行轻生。周边人非但没有一丝的反响,反而一味赞赏严氏的行径。
亦个中丈夫在牢中对妻子的所思所行的欢悦,求得生还时薄待发妻的表露,作者写起来竟无半分不适。由此处不难看出,封建思想下的重男轻女的状况,与夫唱妇随等的旧教规条的影响下,人心被潜移默化的严重。可幸全文总以一种理性批判的基调加以论述,因而在表现事态时,常自带着一份清明。虽三教九流以为不当,但此亦是很值得嘉许之处。
如冷于冰在为人对事上,就值得现今人学习与仿效。不必说他在平日行事的妥当,也不必说在日常待人时的得体了。在文中十八回,他寻访仙道到得范村时,曾得绿林山盗连城璧的厚待,再者他们一见如故,后来又成异性兄弟。再后来于冰得道,救得连城璧,使其免遭死刑。为不让连城璧成不义之人,于冰还把那些与城壁一并被抓的人放了。在此处不难看出,于冰并非是那种冷酷迂腐的人。相反,他心中有着把度量人事的尺。在文中第十五回,于冰答应连城璧让其随行修道时,亦不忘以时间来衡使他,教以吸纳养生之法,却并未过早传授他修道的要义。
都说绿林仙踪乃清朝一讽世小说,但在神怪持交中,我却未能觅到作者对于神鬼世界中的现世反讽,或许是冷于冰所处的地位未够使他看得透彻吧。亦可能他是个太过循规蹈矩之人,难以看出仙道内的阴霾吧。
所以该书并没有如似同样是神魔话题的讽世小说《西游记》一样,在此题面上予以赤裸裸的揭露。正如唐太宗夜游地府一回,本来阳寿已尽的他,却因宰相与地中鬼卒交好,又交纳了不少冥金,方才延长寿命。在归还阳间的途中,还历经了不少关系的波折。
但这不得说是‘绿林逊于‘西游’的一面,因‘绿林’的侧重面所在不同,或许可以这样说,‘西游’是寄生于道、佛、儒三家思想汇集的背景思想下,在古典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地基上,完整构造出的一个杜撰体系。不知你们会否发觉,在我们中国,几乎所有国民的神魔印象,都源自于一部《西游记》。这在历史乃至于海外世界,都是极其罕见神奇之事。唯一可以与其媲美的,也只有基督教的圣经和希腊传统神话了吧,当然这是立于国人的意象层面上说的。
而‘绿野’几乎就是立足于社会层面,在官僚主义和封建制度内部上予以揭露的评定。它所有的事态都并非是无中生有的,或许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可能是周边人事所发起的构想,这该也有所在背景的影响吧。
清朝中叶,我国君主制度达到历史顶峰阶段,在此背景下,读书人的开放思想和治国理念被禁锢,无可释放。该书可在当时荡起不小反响,我想在某种程度上说,书中主角正是当时绝大部分读书人的写照,由此可窥见他们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
因而在除却一些封建教条的腐朽之处,该书还是很值得细读的,那些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人,该书更可成不可少得的考究重典。
《绿野仙踪》读后感(五):聆评之绿野仙踪——集神魔、世情、历史于一体的奇文异志
提到绿野仙踪,绝大部分人的反应估计是国外那个童话小说,但是今天说的是清朝李百川所著的神魔小说。最先把《奥兹国的巫师》翻译成《绿野仙踪》的是陈伯吹,也不知道这人哪根筋搭错了,不好好翻译人家的中文名,直接把老李的著作名给套上去了,我说这当翻译家也太容易了吧。就这么一搞,把人好好的作品名声直接给打压下去了,这叫什么,这叫鸠占鹊巢,这种行为真是太恶劣了。后来渐渐想通了,毕竟人家名字叫伯吹,伯仲叔季中最大的就是伯,说明这人是全天下最能吹的,能干出这事也就不稀奇了。
本书虽然集神魔、世情、历史特征于一身,但是总体上还是一部神魔小说。就我本人而言,在所有神魔小说中,该书可排第三,第一西游记应该没有争议,可打9.9分,第二封神演义,虽然封神的文学性不一定好过本书,但毕竟是中国神话人物法术法宝的集大成者,因此排在此书之前,可打9.5分。本书也非常优秀,可打9分。
先说说第一主角,主人公名字叫冷于冰,应是出自荀子《劝学》的“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过比这冰更冷一点。而主角的性格也确实比较冷,这主要是针对七情六欲方面,刚成亲不久就出门访道去了,几十年也不回一次家,后来回倒是回了,拿了点钱第二天又跑了。。。
主角的终生理想是求道成仙,因为是主角,自然成功找到了一个颇有法力的师父火龙真人,从此成了东华帝君的徒孙。作为主角,成仙的速度自然也是飞快,各位师兄练不成的法术,要练几十上百年的法术,冷于冰几年就大成了,就像是RMB玩家闯入了一个全是普通玩家的区,其他玩家基本就是给这位挂逼练级用的。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辅助玩家就是雪山道人,身为天庭图书馆员,他竟然把老君的《天罡总枢》给偷了出来,这天罡总枢有多牛呢,光看名字就显然不是一个小角色,何况这是太上老君的书。主角在练习《天罡总枢》前学的是紫阳真人的《宝箓天章》。
这紫阳真人也不是普通神仙,法力相当高强,经常客串在各大神魔武侠中。他赐的经书主角自然是当做宝贝照看着。然而这天章跟总枢比起来却“不啻云泥之别”,可见总枢有多吊。因种种原因雪山将书赠给了主角,极大促进了冷于冰的法力进步,这也直接促成主角有资格位列金仙,并且在金仙中也算是法力高强的角色。作为回报,主角把雪山的两个女儿也调教成了法力高强的修道者,也算是礼尚往来了。
除了这两位,主角还收了不少门徒,全书共收6个弟子,依次序分别是袁不邪、连城璧、锦屏、翠黛、金不换、温如玉。其中大师兄是猴精,老三老四是俩狐狸精也就是雪山道人的女儿。话说本书角色的名字还真是不错,很有档次。大家看到连城璧和金不换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没错,古龙小说照搬了这两人的名字,本书真是逃不脱被“借鉴”的命运啊。
虽说猴精是大师兄,但全书基调都是人是万物灵长,毛羽鳞鬣修炼起来比人困难百倍,而且干掉个动物精怪完全不会感到良心痛,比如抢走天罡总枢的鲲鱼精。猴精能够在书末成为神仙一是靠的机缘巧合,二是用心纯一,这才被主角看重。二师兄连城璧的修道之路就简单的多了,开始跟主角结成了异姓兄弟,因为投缘再加上根骨深厚很容易的就修得了法力。锦屏和翠黛就不说了,拼爹的典范,一跃从狐狸精成为了天仙门徒,即使犯了什么过错冷也会看在她们父亲的面子上网开一面。金不换则是拼表兄,因为连城璧的关系才有幸投入主角门下,不过因为道心粗鄙不被冷于冰所喜。温如玉就正好相反,生有仙骨,可说是一块美玉良才,一开始是主角千方百计要将他收入门下他不肯,之后虽然也与其他师兄弟一起修道,但是道心不坚,反复“沉沦女色”。
虽然这个温如玉是表现最差的弟子,但其实全书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关于他的内容,特别是跟妓女金钟儿之间的纠缠离合是本书在世情描写方面的最主要桥段,十分生动的表现了一个富家公子贪恋烟花以致倾家荡产的故事。在此之后又给温如玉设了一个三十年的美梦让他看尽人间繁华,可惜温是花柳情深、秉性难移,死不悔改,终究被清理门户重新投胎了。尽管这样后来还是被收到冷的门下,只不过比其他师兄弟晚了一辈。可见冷于冰(其实是作者)对其是多么的喜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作者这么看重温如玉呢?而温的性格又与“谦谦君子温如玉”的名字截然相反,而主角冷于冰又是如此反常的“热心渡化”。其实这是全书的重点之处,冷于冰虽然名字比较冷,对人情世故也确实冷于冰,但其实一开始他是很热衷于功名的,只不过因为朝中奸臣当道,志向不舒而心灰意冷转而修道,而在修道渡人方面冷还是很热心的。这个“冷于冰”既可以说是指代主人公对世俗的冷漠,也可说是世态炎凉冷于冰;温如玉正好相反,完全没有温润如玉的样子,天性好淫,热衷功名,冷血寡情,还屡教不改,那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呢?是讽刺某些人名不副实,还是想说名字好不一定性格好?我想都不是。
就如某些学者所说的,冷于冰、温如玉其实是作者在书中的两个化身。李百川早年也是生于豪富之家,后来家道中落穷困潦倒,这是温如玉,而作者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则反映在冷于冰。冷于冰淡薄世事而超然物外,温如玉留恋红尘而堕入凡尘,这不仅是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也是人生追求的矛盾之处。自认为温润如玉其实贪恋钱权色,以致生活举步维艰,不如冷眼看红尘达到生命的大和谐,但是屡次尝试放弃物欲却都不成功,此时希望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冷于冰来点化自己,那么在万千劫难之后终将苦尽甘来,跳脱沉沦。所以这不仅仅是一部神怪小说,更是作者的心路传记,不可谓不深刻。
内容上本书当然十分精彩。不过一个比较大的缺点是给主人公开的挂太多,什么好事都轮到冷于冰,什么功劳都给冷于冰去完成,好像其他神仙都是吃干饭的一样。这也是本书被吐槽很多的地方。而且除主人公外,其他人物的性格刻画其实是比较薄弱的,比较单一。但总体上本书还是非常优秀的,个人认为可得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