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征途》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征途》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2-05-28 02: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征途》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征途》是一部由颜碧丽 / 包起成执导,郭凯敏 / 张伐 / 王素红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征途》观后感(一):1976年影片《征途》郭凯敏主演

  编剧:集体创作(薛耀先、赵清锐、高型执笔) 导演:颜碧丽 包起成 摄影:罗从周 应福康 主演:郭凯敏、王素红、张伐 、赵新、秦怡

  剧情

  1969年春,在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政策下,钟卫华等知识青年从城市来到边疆松树屯插队落户。党支部书记李德江坚决支持钟卫华等知识青年的革命行动,热情关怀他们的成长。青年们面对苏联在边境的军事挑衅,听到贫农社员关爷爷对老沙皇侵略暴行的血泪控诉,激起了满腔怒火,毅然向党支部表决心,要到祖国最边远的熊瞎子沟去创业建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隐藏在松树屯达二十多年的日伪时期的汉奸张山,看到钟卫华等革命青年的坚强决心。内心十分恐惧,他利用生产队长于春保缺乏阶级斗争观念,在赶大车搞运输的时候,与特务“马熊”加紧勾结。张山到处造谣生事,阴谋破坏。妄图使青年们在熊瞎子沟站不住脚,扎不下根,要把青年们赶走。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贫下中农的亲切关怀下,钟卫华等青年坚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光辉道路,浩浩荡荡开进熊瞎子沟烧荒建点。由于张山的破坏,烧荒时火势蔓延,钟卫华带头英勇地冲进火海,用身体滚灭了烈火,保住了红松林。他们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在熊瞎子沟扎下了根,同时帮助战友认清了敌人。生产队长于春保也在党的教育下和阶级斗争事实的面前提高了觉悟。

  《征途》观后感(二):忆观看电影《征途》

  《征途》观后感(三):你还记得金训华吗?郭凯敏第一次上银幕演的就是这个著名的知青

  原文转自于头条

  197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征途》讲述的是1969年春,钟卫华等上海知青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从城市来到边远林区松树屯插队落户、守卫边疆的故事。 年仅18岁的郭凯敏在片中饰演钟卫华,而钟卫华的人物原型则是被誉为1700万中国知青"悲壮青春"符号的金训华。

  上了年纪的人大概都会唱这首名为《革命故事会》的儿歌:“小弟弟小妹妹,大家来开故事会,你讲金训华我讲董存瑞,雷锋王杰杨子荣,英雄事迹放光辉。”

  1969年5月,19岁的金训华和一大批上海知识青年到黑龙江省农村插队落户,被分配到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8月15日下午,逊克县山洪暴发,河水冲毁了岸边的农田,冲跑了摆在地头的战备电线杆。那时,黑龙江边正笼罩在战争的烟云中,金训华奋不顾身地跳进河水里捞电线杆,然而无情的江水把他卷进翻滚的恶浪,再也没有回来。

  消息传到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很难过,他指示要处理好烈士的后事,并要求派作家把金训华的事迹写成小说,向全国推广。哈尔滨市文联驻会作家郭先红接受了这一任务,他经过一年半的深入采访和体验生活,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完成了48万字的长篇小说《征途》。

  为把《征途》搬上银幕,上影厂临时从干校调回了一批老演员,其中包括张伐、秦怡、张翼、冯奇、于飞、江山等。

  扮演知青的年轻演员是从本厂创办的演员培训班中挑选的。当时,陈冲、张瑜、王伟平等都在这个培训班,但最终入选的只有郭凯敏、王素红、赵新等。

  金训华抢救电线杆的事迹在片中被改编成钟卫华冲入火海,保护红松林。钟卫华并没有牺牲,他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最终揪出了潜伏的阶级敌人张山,活捉了苏修特务"马熊",这个角色是由于飞饰演的。

  影片先在黑龙江伊春上甘岭林业局下属的向阳农场拍摄外景,随后回到上海拍内景。于飞的女儿、作家俞蓓芳回忆说:“记得郭凯敏最早一部电影叫《征途》,那时他还是光明中学的高中生,他手握冲锋枪,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而我父亲扮演的苏修特务正身披狗熊皮,愚蠢地企图越过国境线来中国窃取我国先进的科技情报。摄影棚中漫天下着尿素,而郭凯敏毫不犹豫地扣响扳机,我父亲应声倒下。正在摄影棚玩耍的年幼的我,一看狗熊倒地,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大叫爹爹,那条片子就此作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