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激荡的百年史》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激荡的百年史》读后感100字

2020-12-24 00:39: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激荡的百年史》读后感100字

  《激荡的百年史》是一本由[日]吉田茂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激荡的百年史》精选点评:

  ●没品出什么滋味来...

  ●很简答的一本书,却看到了他们的精神

  ●里面很多插图,可以看到日本内部自己对自己国家发展的思路和看法。至少反映出日本人中也有不喜欢军国主义的人。

  ●日本前首相:“如果日本的统计数字完备的话,就不会发生那样轻率的战争,而且即使爆发了战争,也不见得会失败。”——他显然忽略了日本淫民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尊重知识、正视错误、虚心学习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我看见的历史就是真相”,自信坚定,毫不拖泥带水

  ●好书,没的说的。不过我读的是三联书店那本。

  ●吉田茂的视角

  ●非常不错的参照!!!

  ●日本人的眼光看日本

  《激荡的百年史》读后感(一):日本近现代超简史

  一本非常简明的书,百页纸,唯一么看到过的地方就是日本在国联曾经提出过人种平等,但遭否决

  唏嘘的是以此为业的一些教授们,开了那么多门课,读了那么多年书,留了那么许多次洋,翻来覆去的说起日本史,也就是拼凑些这本书的知识

  一本通俗读物,或者说火车读物成了shoushou们的宝典,让人遗憾。

  《激荡的百年史》读后感(二):团结与精神远非日本的全部

  作为二战后初期最成功的首相,吉田茂喜欢强调日本国民的“团结”“精神”和“信心”,并试图以此来解释日本的发展。

  然而这远非日本的全部。政治家对价值观作用的推崇毫不奇怪,但作为读者,假如因此而忽略了日本近代化以来成熟的现代社会体系,经济制度,以及种种战略时机上恰到好处的把握,那么对日本的理解难免偏颇。

  不过本书最大的价值,还是以一个日本人的角度,审视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一百年的发展历程。

  《激荡的百年史》读后感(三):日本人的想法暴露非常清晰

  看看从甲午、日俄到一战、二战的历程,吉田茂没有对侵略的反思和道歉,更多的是对东北的垂涎,难忘东北的富饶,对中国的轻视。他口中的满洲看着就是一个和中国完全无关的地区。

  再看看吉田茂本人:

  1922年3月,吉田茂任日本驻天津总领事。

  1925年10月,吉田茂担任驻沈阳总领事。

  1927年,他力主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要求立即向满洲派兵,他草拟过一份5,000字的《对满政策私见》。文中说:“当前的政策,应一有机会就断然向天津、山海关、洮南、吉林、临江、间岛各地增兵或派兵”,由日本“指导改善东三省政治,犹如英国之于埃及”。气焰十分嚣张。

  《激荡的百年史》读后感(四):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时明治天皇定“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三、文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四、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于世界,大振皇基。

  同时代的清朝若能推动改革,就不至于被列强欺负,更不会经历内战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正如作者所说,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与国民性有关,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国家,很早就从汉唐时期学习中国文化,也学习了来自印度和中国的佛学。并且很好的吸收转化成自己的文化。这种与中国对自我文化的陶醉及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是截然相反的。

  《激荡的百年史》读后感(五):瞎扯几句

  读书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为何近代日本和中国同时被军舰敲开门户,日本迅速腾飞,而中国差点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也曾想,日本弹丸之地,比幅员辽阔大大中国管理起来更加容易。但读完全书发现不是这样。作者有一段寓意深刻的话点评中国:“中国从古代开始就是非常奇怪的。它是东方最优秀的民族,可是从来都不适应世界局势,偏偏把自己孤立起来,奉行一种孤立的中华主义,走向一条孤立的道路”。简单几句话完美刻画了中国人心态,而国人则依然称日本为小日本,鬼子,依然抱有一种民族仇视感;对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依然是筑起互联网高墙,喊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经济起飞,教育先行;教育起飞,投入先行”!教育,并不是疯狂的做题目,上辅导班,而是看国民对于学问和金钱和时间成本之间的衡量态度,是国民们摒弃浮躁的心态,踏踏实实相信教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