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南北朝史(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兩晉南北朝史(上下)》是一本由吕思勉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13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兩晉南北朝史(上下)》精选点评:
●传统,保守,经验主义。
●吕诚之的学术水平毋庸置疑,但是狭隘民主主义思维让他无法客观评价游牧民族政权。特别是针对十六国这段历史时,其春秋笔法让我觉得非常失望。
●浩瀚。此外值得商榷。
●没有给五星完全是我对吕老的偏见【你还说出来
●这书真的厚。
●史料丰富而无趣,对阅读者的考验难度太大,匆匆一刷,估计短时间也很难有欲望再刷了
●读吕思勉这系列需要一定国史基础 相比严耕望近乎强迫症的地毯式考据 主要以长编入手的这套书对专业入门很有帮助
●花了整整半年才啃完,长出一口气。。。我觉得自己的史料知识还是太浅薄了真的好难啃啊!!吕祖这个爱用字代名而且跟着史料通假到底的习惯真的神坑,常常看着看着就分不清谁是谁了,sigh...
●买了北理工的版本,30多元两册1500多页,太值了。
●用的不是白话文,读着有点吃力,就先放下了
《兩晉南北朝史(上下)》读后感(一):我的个娘啊,国学当如此,我辈当汗颜
在吴老的笔头下,所有小清新文艺青年都清弯下你们那不值钱的膝盖来。何为学问,何为文笔,一个现代学者用古文重述古史,直接摧毁那些自以为满腹经纶的黄仁宇之流。
神马仓央嘉措纳兰若容都是浮云。
《兩晉南北朝史(上下)》读后感(二):学习
在上学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我眼里就是一团乱麻,朝代更替频繁,异族入侵中原,商品体系崩坏,贫富差距悬殊。每次想要了解两晋南北朝的历史都难以入门,实在是太乱了。但作者的这本《两晋南北朝史》,却可以带我入门,梳理两晋南北朝的大事件和历史逻辑,可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之作。对两晋南北朝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欢迎一起学习。
《兩晉南北朝史(上下)》读后感(三):开挂的岳父
我是无意中知道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后,又知道了他们的开挂岳父独孤信,才溯源想知道这段历史的,本来想买吕先生的竖版繁体版的,还来想象自己能力有限,连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都看的吃力,后来买了华中科大出版社的简体横版,反正不影响阅读,书还是不错的。很可惜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专心做学问的学者了,就算有,也没有优秀的作品出现了
《兩晉南北朝史(上下)》读后感(四):大师之作,但是确实过于难啃
很想了解两晋南北朝的历史,闻名而来,但是这段纷繁杂乱的历史,如我才疏学浅之辈读来实在困难,而且品读不到或未能理解全部意思,实在可惜。
于是转向刘勃的两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觉得还不错,还是白话看着能容易一些,不费力,语言也比较幽默。现在读到八王之乱,思路还很清晰,我觉得比较适合对两晋历史不甚了解的人来试一试。
《兩晉南北朝史(上下)》读后感(五):《两晋南北朝史》实在是根硬骨头
吕思勉老先生的断代四史,偏偏先选了这本开始啃。一啃方知,实在是根硬骨头。
一来也许是这段历史历时虽短,却人、事俱繁的缘故吧。我没有和其它三史具体比较过,单以篇幅论,断代四史中以这本最巨,秦汉史400多年,成书700多页;两晋南北朝300余年,成书却有1300多页。
又或者吕思勉对这段历史研究最透,知根知底,故写来极细。本来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已是极纷乱的事,其中错综纷纭之小事又无数,吕思勉写来必详其本末,出场人物如走马灯一般,直看得我眼花缭乱。虽两三页文,敷衍开来实可单独成章。
又,此书标点不知是作者本人所标还是后人断句,总觉得有几处逗号、句号并未用准。而吕思勉用句,常常省略主语,如标点有失,便不知主语谓何许人也。
又,凡人物出场,只在开始交待一下姓氏,且多附其祖父辈甚至叔、从兄而来,几乎未将全名合写在一起过。后文中虽相隔甚远,道及此人唯书以其名而不冠姓,此又是一难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