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读后感锦集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是一本由万蝇楠 整理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精选点评:
●以此书消遣20多小时的硬座时光。
●第一次读的时候,是把里面很多结论当做定论来看的。现在再读,发现问题很多,逻辑不确定、材料支撑不足的地方比比皆是。但是更加觉得陈先生了不起,从纷乱的史料当中,把许多看似无关的资料关联起来,发掘出新的线索,指出新的出路。
●当今中国再也没有像先生一样的大学者了。
●先生所论米道、桃源诸事,皆有发明。万氏文笔固使人厌,其尤可恨者,“前言”谓先生之学术“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转变”,实荒谬绝伦,可不复言。 080416-080425
●以前上课,听老师讲读陈先生的感受——“倒不是真要领悟什么,而是会有一种在知识海洋里遨游的纯粹快感”,于是拜读,发现快感的前提是要先会游泳.......
●陈旭麓先生说史识是治史的眼睛,这部讲稿无疑是寅恪先生远见卓识的最好体现,如胡人种族的两种现象,东汉以来评价人物的两条标准,崔浩之死的原因等等,多体现精深渊富的考证、一言中的的观点以及高屋建瓴的总结。
●整部书的核心是阶级论,出发点是唯物史观,从最初的曹魏西蜀与司马氏的法家儒家之争,到晋代的门阀士庶之别,到北魏汉族大地主与鲜卑贵族之斗,皆归因于此。着重看了北魏部分,书中对崔浩问题、汉化问题、均田制改革问题和佛教问题都有精到的论述。
●黑啊,真黑啊,太黑了
●此书内容不是流水账叙述历史,而是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点事件及制度进行剖析。如果对这段历史不了解,最好阅读相关普及书籍进行学习。有了清晰的脉络认识,阅读此书应该收获更多。
●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我这样非专业人士也能读懂,确实好。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读后感(一):深刻的分析
整体的把握,深刻的分析,从广度和深度上揭示了造成乱世的深层次原因,客观而有据的展现了那个乱世。通过从阶级,文化,民族等的分析,让人更深刻的了解了那个时代。其中“人口迁徙”引起南北朝,及民族是文化分等观点精辟,如理,个人受益匪浅。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读后感(二):记录
久闻不如一见——虽说绝不是入门魏晋南北朝史的书籍,但是尽显陈寅恪先生治史的精神与门道:何以深挖古籍佐证立场,何以勾连史料以获新知,何以窥见阶级、宗教、氏族、文化在这段历史中的独特且重要的作用。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读后感(三):分裂与融合
这本书旁征博引,材料很多。但作为一个理科生表示很多文言文只能知其大意。幸好,加上旁边的白话文足以让我理解。这本书应该是首次以阶级的角度出发研究这段时期,找出了独有的一条脉络来研究这段历史。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这本书。这个分裂与融合的时代谁也逃不了。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读后感(四):分裂与融合
这本书旁征博引,材料很多。但作为一个理科生表示很多文言文只能知其大意。幸好,加上旁边的白话文足以让我理解。这本书应该是首次以阶级的角度出发研究这段时期,找出了独有的一条脉络来研究这段历史。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这本书。这个分裂与融合的时代谁也逃不了。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读后感(五):分裂与融合
这本书旁征博引,材料很多。但作为一个理科生表示很多文言文只能知其大意。幸好,加上旁边的白话文足以让我理解。这本书应该是首次以阶级的角度出发研究这段时期,找出了独有的一条脉络来研究这段历史。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这本书。这个分裂与融合的时代谁也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