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7堂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个人品牌7堂课》是一本由秋叶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0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个人品牌7堂课》读后感(一):如何找对适合自己的平台
昨天分享的是选对平台才是成就个人品牌的关键,茶小喵问:如何知道或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一个个试吗?还是有其他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了解各个平台玩法和特点,找对赛道和找对标人物,通过以上三者的结合或是焦点会找到那个平台是什么,比如教育赛道的彭小六老师人称简书一哥。 先说说适合打造个人品牌主流平台及方向: 微博:适合短内容,平台有优先扶持的频道方向 微信公众号:适合长图文,平台没有扶持,需要自己做内容。 今日头条:适合长图文+短内容,平台有优先扶持的频道方向。 抖音:适合短视频+直播,平台有优先扶持的创作类型。 快手:适合真人短视频+直播,平台有优先扶持的电商方向。 淘宝:适合真人直播,平台有优先扶持的电商方向。 说到赛道《个人品牌7堂课》书上提供了几条路径便于我们对照选择: 第一是教育赛道:滚动开班,高单价获客,走规模效应。 教育赛道是最容易产生个人品牌的,例如李笑来、古典、李尚龙等曾经都是新东方的名师,通过各种线下大课在学生心中打下了认同的基础,通过出书、自媒体渠道等,一步一步打开了个人品牌的各种可能。 做教育投入非常大,需要构建“招生+教学+教务”三大体系。 第二是出版出版赛道:我要一鸣惊人,快速打出营销力。 专业性很强的知识IP出版是打造个人品牌的一条路,但又容易被忽视。如何把书做成一堂可以重复销售的课程很关键。 第三是培训赛道:最容易赚钱也最容易看到天花板。 培训一般是短期课程,帮学员解决关键问题。是一个普通赚钱最快的方法,但无法走量很容易遇到收入天花板。 第四是咨询赛道:用专业知识为高质量用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咨询行业是非常依赖个人能力的,谁能够快速的地帮助当事人做诊断、出方案、解决问题,谁就能赢得客户的信任。 第五是社群赛道:小圈子的意见领袖,朋友圈里的种草达人。 擅长做社群的人一般擅长人脉链接、运营策划、电商带货,他们不一定会写公开的自媒体,但朋友圈和微信群写的内容很受社群成员喜欢,推荐商品大家都愿意购买。 第六是网红赛道:直播、短视频、带货,一个不能少。 无论是淘宝的薇娅和李佳琦,还是快手上的辛巴,亦或是喜马拉雅上的紫荆等等,让无数素人燃起了网红梦。 然而这条看似简单的赛道对于大多数知识型IP转型网红有很大的障碍,第一个障碍来自身份障碍,从专业人士到推销产品的转变,会让用户对自己的专业性产生利益相关性的质疑;第二是自我认同,专业人士更多是对同行、对自己是专业认同,一旦转变为推销说服自己需要一个过程;第三来自能力,很多专业人士不一定会讲课,会讲课不一定会销售,会销售的不一定会直播,要玩网红打法,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打法 第七是创世人赛道:打造个人人设,带动消费者认同 创世人打造个人品牌的价值:第一打开圈子链接资源,第二是获取流量联系产品,第三是提升转化。
《个人品牌7堂课》读后感(二):7种思维建立个人品牌
如何去建立个人品牌呢?我们每个人自己依靠自己的能量去建立自己的K个人品牌,有非常大的挑战,而且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建立个人品牌必有一方法论,在个人品牌7堂课这本书里面就给到大家非常清晰的7种思维和方法,让大家去建立个人品牌。
第1种思维称为平台思维,在这个思维里面分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第1个是有平台怎么来做,没有平台怎么来做?如果我们现在有一些平台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三个维度来去卡我们的平台思维,第1个是高质量的内容,第2个人风格,强烈的个人风格,第3个打爆一个平台。
在这个在这个章节里面,你如果没有平台的话也给到了大家一些方法,因为对于我们大部分的素人来讲都是没有平台的,在这里面第1个呢先做一个测评,就看看你有哪一些核心的能力,比如说演讲写作沟通啊,思维导图等等,哪这张这个书里面呢,给到了大家一个表,你可以去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有哪些能力,当你测评完了之后呢,就来给自己一个灵魂三,问你准备好了吗?你思考一下你有没有对标的人物,是能否通过模仿和练习培养持续稳定输出的能力,能否在这种能力中加入自己独有的特色和风格,我觉得这灵魂三问是特别关键的,因为这关乎于你是不是能够持续的长期的来做,因为品牌不是一天就做成的,它是一个冠军加围城策略,也是这本书里面讲到的。
第二是定位思维,我们可以从4个标签数我们可以从4个要素上去做定位:标签长板榜单光环。
第3种思维是赛道思维,在这里面也给到大家几种不同的赛道,比如说出版培训教育咨询社群网红创始人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去确定自己的赛道,我们也可以通过找对标了解市场定策略来去运营。
第4种思维是团队思维,这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这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在一个个人品牌的团队里面,有内容人,产品人,运营人,渠道人。在团队思维里面还重点强调了社群是放大器。
第5种思维是产品思维,里面讲到了电线产品矩阵产品,影响力产品,现金流产品以及知识产品加电商产品的矩阵。你有没有发现有一些卖爆了某一个课程或者变现了一把,然后就销声匿迹的那样的一些个人品牌,实际上他们就在于自己的产品思维,没有去很好的建立,没有建立自己的矩阵。
第6种思维是运营思维运营思维里面讲到我们要有好故事,要不同的在三个阶段去赋,能以及如何来去出圈,借势造浪整合,通过这样的一些综合的运营手段,把我们的个人品牌做大。
这种思维是流量思维流量思维里面我认为有一点是特别重要的就是流量池,我们如何把我们新增的粉丝放在有我们的流量池里面进行商业变现,让粉丝有关规模,反复触达关注的粉丝持续的进行运营,这里面关注到几个点,第1个呢就是我们引流的时候流量大不大成本高不高,转化率高不高。
看完这本书整体会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建立这7种思维,以及通过里面的一些方法工具,帮我们去更好的建立一个人品牌就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以及更有的放矢的一些策略方法。
《个人品牌7堂课》读后感(三):打造知识型个人IP你需要一张导航图
哈喽~
亲爱的伙伴你好,我是大米哥。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关于如何打造知识IP的话题……
说到知识IP,你会想到谁呢?
你可能会想到创办了“得到”平台的罗振宇是不是?罗振宇很早的时候,应该是在2012年,他就在“优酷”讲书,那时候他给自己的定位还是一个“小书童”,他反复强调,自己不是老师,而是一个伴读小书童,就是帮那些没有时间的人去挑书、去读书,然后转述给客户。之后他在公众号每天分享60秒的语音,之后创办了“得到”知识平台。
还有就是樊登读书会的樊登老师,樊登老师曾经以客串嘉宾的身份给企业家讲课,讲完后推荐书单,结果很多人买了书,却没有看,他发现这样不行,于是他就把书的精华提炼出来,讲给别人听,后来微信群盛行,樊登老师就开始在微信群里直播讲书,并且把讲书的内容录成视频搬到网上,就这样“樊登读书会”成立了。
这两位是比较知名的知识大咖,当然还有更多类似的知识型IP,他们有的也做了自己的读会、社群,教育平台、培训机构,也都打造了自己的个人品牌。或许你也喜欢读书,你也想要成为一个知识型的IP,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但是却不知道给怎么做?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翻开一本书——《个人品牌7堂课》:打造有温度的个人品牌。
这本书的作者是秋叶,原名张志,大家都喜欢称他为“秋叶大叔”。他是“秋叶PPT”的创始人,知识IP大本营的创始人,秋叶商学院创始人,出版有《和秋叶一起学PPT》、《社群营销实战手册》、《写作7堂课》、《创业7堂课》等等图书。
图片来自豆瓣,如侵联删
秋叶老师的这本书,就如何打造知识型IP的个人品牌,从选赛道、找定位、贴平台、做产品、选渠道、搭团队、做运营,这7个方面来为我们阐述了打造个人品牌的方法论,称为“打造个人品牌7P模型”,又称为“个人品牌7堂课”。
接下来我们以书中的内容,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说一下如果想要打造个人品牌该怎么做?我们先来说选赛道。
1.选对了赛道才能开始起跑
为什么要选赛道,选赛道,我觉得可以理解为“选形式”,因为换作“选形式”更好理解。在书中秋叶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几种赛道,比如有教育赛道、出版赛道、培训赛道、咨询赛道、社群赛道、网红赛道、创始人赛道等。在不同的赛道,有不同的体现方式,还要看自身适合哪个赛道。
比如像教育这个赛道,更适合一些之前在教育行业有一定积累的人,比如像李笑来、罗永浩、古典老师等,曾经都是新东方的名师,当然还有一些其它教育机构的老师,也通过平台推广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教育赛道依赖的也不是个人,而是整个体系,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的课程,一些有能力的老师就会脱颖而出。
出版赛道主要是针对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人,比如PPT、office的使用等,有很强的专业知识,那么这样的人可以通过写书,做视频课做培训,来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比如秋叶大叔就是通过编写了《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后才打造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创始人赛道,就是如果你是企业的创始人,那么打造个人品牌后,可以对接更多商业资源,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带动企业的发展,如果是企业创始人做直播带货,那流量的转化率也会更高。企业创始人或许不需要自己一直写文章的,但是要懂得宣传自己,可以让自己团队的人来代替写文章。
每个企业都有创办的故事,企业创始人也有自己的创业故事, 可以通过这些故事宣传,也可以做演讲、做直播,让企业创始人提高知名度,变得有影响力,从而带动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销售。比如像小米的雷军、格力的董明珠,包括之前的罗永浩,都是属于企业创始人来打造个人品牌,增强了和粉丝的高度黏性。
如果上面这些都不容易做到,或者不是企业的创始人,不过只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也可以通过培训、咨询、做社群等来打造个人品牌,也就是秋叶老师所说的其它赛道。
比如可以做“一对一”咨询顾问,就像有的人,曾经自己是个胖子,后来通过一些方法成功减肥,那么她这些减肥的经验,也可以分享给别人,可以做个人咨询,也可以做成课程。或者有的宝妈,在育儿方面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如果这些经验对其他宝妈有用,那么这些经验也可以分享给别人,通过咨询或者网课的形式分享来打造个人品牌。
当然还有的人可以通过做短视频这个赛道来打造个人品牌。比如像之前的pipa酱,现在的李子柒,都通过短视频成了网红。
所以前面说选赛道就是“选形式”,是根据自己的职场工作经验,或者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确定是走教育赛道,还是其它诸如咨询、课程、服务、社群等赛道,来打造个人品牌
2.聚焦才能避免飘忽不定
除了选赛道,想打造个人品牌,找定位是非常关键的。
之前有个词很流行,叫做“斜杠青年”,听起来好像很酷,又懂演讲、又懂摄影、又懂写作,然而一个人越是想多方面发展,越是会淡化了自己的“主业”标签,反倒让人感觉哪个都不突出。
还有的人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学了很多课,最后反倒变得迷茫,因为他没有清晰的定位,看到什么都想学,结果没有自己的专长。
那该怎么找到一个技能,给自己定位,快速有效打造个人品牌呢?
技能分为硬技能和软技能,比如像做PPT、Excel、做手账等都属于硬技能,就是说基于一种大家都在应用的工具的技能。再比如说像演讲、写作、理财、高效阅读、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这些都属于软技能。
不管是以上哪种技能,你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修炼,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专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除非你本身已经早就具有某方面的技能,只是没有别人不知道,如果是那样的话,可以在一些平台做分享,逐步让更多人知道你。
打造个人品牌要有个清晰的“个人标签”,就是要让人清楚的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就像有的人成天追热点,想写爆款文章,有的文章可能会热一下,但是热度过去了,别人也就忘记了,然后再去追其它的热点,这样虽然偶尔会爆一下,但是对于打造个人品牌没有什么积累。
“个人标签”就是让别人记住你。
比如秋叶老师在刚开始打造个人品牌的时候,选的关键词是PPT,但是做PPT的人多了去了,说到PPT并不会想到秋叶,所以他就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个人标签——“秋叶PPT”,就是把网名和专业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标签。
比如有的人叫做“龙哥油焖大虾”,或者“某某某讲文案”或者“某某某谈营销”,那这就是把行业或者专业和网名组合在一起 ,网名+行业,网名+专业。
有了清晰的定位和标签,当然接下来就需要传播,可以通过写作、演讲、课程、群分享、短视频、线下活动等来推广传播自己的品牌,让更多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给自己带来更多粉丝。
或者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去微博、博客、豆瓣、百度贴吧等一些容易被搜索平台抓取到的地方发布文章,这样他人在搜索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就算不能直接带来流量,不过也提升了个人影响力,增加了潜在客户的信任度。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位,这里我们来说一下“新木桶理论”。之前有个木桶理论 ,就是说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 ,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是新木桶理论说的是,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而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
平时我们应该也听到一个词叫做扬长避短,做个人品牌定位就是要“扬长避短”,先把自己最具优势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然后去放大这个优势。
有的人在达到个人品牌过程中 ,不断的在读各种书,学习各种课程和技能 ,挺忙活但是却没有“打到水”,这就是只补充短板 ,却没有注重去推广 。
所以想做个人品牌,学习的同时要更注重推广 。要让别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你在做什么,并不断取得进步和成长 ,然后有需求的人才会找到你 。
用秋叶老师的话说就是,不要只是加厚自己的“底板”(学习、考证书),同时还要把它做成一个能“打水”的桶,然后再去补自己的短板。应该先充分发挥自己的长板优势,避开短板,让木桶即使在有缺陷的情况下也要尽可能的多装水 ,或者可以理解为,在挣到一些小钱的情况下 ,再慢慢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
3.有了变现的产品,个人品牌才能活下来
以上我们说了打造个人品牌过程中的定位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产品 。之前有位朋友问我 ,我也经常读书,学习了很多课程 ,折腾了大概有一年 ,但是却没有变现 ……
然后我问他,你卖什么产品呢?他说没有卖产品 。我说你没有产品怎么能变现呢 ?想要打造个人品牌 ,先要有变现的产品,然后个人品牌才能活下来 。
就好像很多人在一些平台写作 ,花费了很多时间,写了很多东西 ,但是最后却没有赚到钱 ,如果是这种情况 ,那么他就很难坚持下去 。因为没有正反馈 ,直白的说就是没有赚到钱 ,最后就会导致他开始“怀疑人生 ”。写作如此 ,打造个人品牌也是这样 ,要尽早规划可以变现的产品 。
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中 ,需要一边打造个人品牌 ,一定要挣到一些钱 ,只有有了正反馈 ,我们的个人品牌才更容易活下来 。有些人只是学习分享 ,但是没有自己的产品 ,有了流量却什么也没卖,那自然也就赚不到钱 。
那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个人品牌的变现产品呢 ?要结合自己所选的赛道和自己的定位 。看自己是适合做咨询、做服务还是做社群,还是说可以写书,还是说可以做短视频,找到自己赛道和个人定位的契合点 。
有了定位,还要打磨产品,你的产品可以是图书、电子书、咨询、课程、讲座、培训等。有了产品就要做市场测试 ,把产品卖出去 ,只有把产品卖出去 ,才能得到真实的反馈 。才能知道这个产品是不是市场所需要的,同时有了反馈 ,接下来才能知道该如何优化迭代产品 ,打磨出用户真正认可的产品 。
在这本书中,秋叶老师把产品分为“影响力产品”和“回报型产品”,顾名思义,影响力产品是为了用来扩大影响力的产品,是免费或者低价的产品;回报型产品是能够带来现金流和利润的产品。
他还讲到了产品矩阵的核心 ,产品矩阵核心包括三类产品 :引流型产品、利润型产品、锚定型产品。
引流产品主要是用来引流的,特点是低成本、高价值,可以批量复制;利润产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变现产品,利润产品要和引流产品相关,引流过来以后销售利润产品……
还有一种叫锚定型产品,这种产品的作用是形成对比,比如一天咨询费10万,那这就是锚定型产品,这种产品不需要卖的太多,主要是为了给利润产品做一个对比。比如锚定型产品是10万,利润产品是1万,相比之下,利润产品就显得价位更低更符合大众。
4、短评
以上呢我们只是从选赛道、找定位、做产品3个方面来阐述了打造个人品牌的一些思维,在这本书中,秋叶老师还讲了如何找到合适的团队成员搭建自己的团队;还讲了如何掌握平台的属性,借平台之力让自己快速跃迁;还讲了如何运营自己的社群提高粉丝黏性,还讲了如何借力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
这本书大致有18万多字,而且配有PPT图片,不过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没有办法把所有重点都分享出来。
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个人品牌的书,但是都没有像这本书一样,从赛道、到定位、到产品、到运营……这么系统地讲解怎么打造个人品牌。
这本书结合了秋叶老师的实践经验、平台趋势、运营策略等,采用了7堂课的方式(7P模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打造个人品牌的路径、方法,让我们不仅看到表面现象,而且看懂背后的思维逻辑。
如果你也打算打造个人品牌,或者正在打造个人品牌,却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着手,不妨也看看秋叶老师的这本书。
好了,我们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下次我们将分享如何能够快速读完一本书,让你的阅读速度提高1-3倍……
有的朋友可能也喜欢读书 ,但是看书很慢,一个字一个字读得很吃力,几天看不完一本书,而有的人可能一两天甚至2小时就能看完一本书,那别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下次我们就分享如何眼脑同步进行,快速读完一本书,我们下次再见
《个人品牌7堂课》读后感(四):“毒舌”导演尔冬升:长得漂亮是本钱,活得漂亮是本事
虽然《演员请就位2》是一档幺蛾子不断、状况频出的奇葩综艺,但不得不说,第二季新加盟的香港著名导演尔冬升,绝对是节目的一大亮点。
尔导在第一期节目里的犀利点评,已经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尔言尔语”,在网络上疯传。
怼没有演技的表现:
你们演得很吃力, 我看得很辛苦, 看了等于没看。怼矫情之人:
你那些解释一点意义都没有,谁没压力啊! 观众花钱买票的,谁会管你后面的事。 不行就是不行。怼流量明星:
靠帅只是很短时间的 你够梁朝伟帅吗?这些”炮轰式“语言,对于见惯了各种“皇帝的新衣”名场面的观众来说,简直有如一枚深水炸弹,引爆了长期淤积于心的对流量明星的诸多不满。
不但“尔冬升好敢说”迅速登上热搜。
同时也引发了网友们巨大的好奇心,纷纷开始了对尔导的考古。
结果,一搜之下才发现,这个观点鲜明、风格犀利的著名导演,出道时居然也是妥妥的小鲜肉一枚!
外形剑眉星目,英气逼人。
▲《三少爷的剑》身姿高大挺拔,玉树临风。
▲《多情剑客无情剑》打戏身手不凡,动作利落。
▲《多情剑客无情剑》文戏同样眼波流转,触动人心。
▲《魔侠剑情》即使时间已经过去40多年,这些生动灵气的角色依然能穿越时空的长河,强烈击中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嗨点。
对比如今演技尴尬到让人随时出戏的流量明星,许多人感慨:这才是让人瑞思拜的真·实力偶像!
所以,对于“不走寻常路”的尔冬升,不但弹幕一片炸响。
众多自媒体也普遍叫好。
一位年过六旬的香港导演,为何能通过在综艺节目里的率性表现,引发年轻网友的热烈追捧,迅速出圏,再度“翻红”呢?
秋叶大叔在新书《个人品牌7堂课》里说过一句话:“影响力越大,越要出圏。”
这句话,和尔导的火热出圏有种不明觉厉的巧合。
秋叶大叔还在书里说:“打造个人品牌,要具备平台思维、定位思维、团队思维、产品思维、渠道思维、运营思维、赛道思维,才能让个人品牌打造之路越来越顺。”
而尔冬升从当红小生、一线导演、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到被内地Z世代强烈认可,这40多年的发展历程,同样离不开定位、产品、团队、赛道、运营、渠道、平台这7个维度的打造和选择。
这实在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一位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成名于香港影坛的导演,居然可以坐着时空穿梭机,为40年后的个人品牌给出现象级示范!
其实,与其说它神奇,不如说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个人品牌7堂课》这本书里的7大方法论,呈现的就是“知识型IP”头部代表秋叶大叔多年的心得总结:既有自己的实践经验,也有众多孵化成功的IP案例。
虽然尔冬升导演和秋叶大叔,一个在娱乐圈,一个在知识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打造个人品牌时,遵循高度相同的内在逻辑,走出模式相同的行动轨迹。
如果你也希望打造拥有特色的个人品牌,看完本文对尔冬升品牌打造之路的详细分解,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定位思维
打造个人品牌,有两个重要角度:一是标签,二是长板。
标签,就是让别人记住你的关键词。
长板,就是你的核心优势。
作为邵氏电影力捧的一线小生,“武打明星”这个标签在尔冬升身上一贴就是10年。
虽然做明星确实风光自在,但尔冬升清楚地知道,这不是适合自己的标签。
1985年,借邵氏电影停产的机会,尔冬升结束了和邵氏的合约,一头扎进了自己更擅长的导演和编剧工作中。
结果,1986年上映的导演处女作《颠佬正传》一鸣惊人:获得当年金像奖最佳影片、导演、编剧3项提名,让香港电影人看到了他的导演潜力。
自那时起,尔冬升就清楚地知道:做导演,就是自己的长板优势。
7年后,尔冬升又携《新不了情》大杀四方,在当年的金像奖颁奖礼上,横扫包括最佳影片、导演、编剧在内的6大奖项,从此跻身香港一线导演行列。
找准标签,确定长板优势,才能保证持续的热爱与投入。
如果不是当初对自己定位准确,尔冬升绝无可能成为今天香港乃至华语影坛举足轻重的大佬级人物。
打造个人品牌,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发展正确。
产品思维
打造个人品牌,拥有影响力产品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影响力产品的每一次发布、销售,都在沉淀受众对个人品牌的认知。
所以,对于个人品牌来说,每个影响力产品的打造,都至关重要。
尔冬升的导演处女作《癫佬正传》,聚焦的是不被社会接纳的精神病患者。
这个题材,在当时的香港影坛非常少见。
之所以会做如此选择,尔冬升有自己的考量。
“作为一个新导演,前两部戏要放胆去选材,你也没有什么好输的,选材特别一点,才容易表现,让人认同。”为此,当时还在做演员的尔冬升不嫌麻烦,亲自去社区了解基层工作,收集流浪汉和精神病患者资料。
从资料准备到完成剧本,花了整整8个月的时间。
电影上映后,影片的写实风格带给观众极大的震撼,票房高达980万港元(相当于现在19亿人民币)。
▲《癫佬正传》豆瓣评分至今保持在8.66年后,同样的情形再度上演。
筹拍《新不了情》时,香港影坛流行的是新武侠和无厘头喜剧,爱情文艺片题材完全不被看人好。
尔冬升在认真分析了历年来的热门题材后,发现爱情文艺片已经有5年没在香港影坛出现了。
于是他断定,这样的题材,只要故事走心,保证拍摄品质,影片的市场效果一定不会太差。
果然,市场再次证明了尔冬升的眼光和实力。
《新不了情》上映后叫好又叫座,用700万成本博得3000万票房, 成为港片经典。
尔冬升也从此在香港影坛获得更具份量的话语权。
有影响力的产品,是个人品牌最直接的证明。
团队思维
有影响力的个人品牌,当然不会只是一个人的品牌,而是有背后的优秀团队的通力合作。
一个优秀的个人品牌团队,通常需要4种人:产品人、内容人、渠道人、运营人。
不同于徐克和王家卫的天马行空和浪漫写意,尔冬升的电影风格大多比较写实,更关注社会边缘人士和弱势群体。
正是因为如此,尔冬升一直坚持自己撰写剧本,把电影的基本创作权牢牢把控在手中。在他导演的19部作品中, 有18部都是自己担任编剧。
妥妥的一枚优秀原创内容人。
作为导演,尔冬升同时也是一位有前瞻眼光的产品人。
在拍摄《癫佬正传》时,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尔冬升找来了当时还未大红大紫但演技扎实的周润发、梁朝伟来扮演精神病人,顺便还带上了拥有丰富表演经验的亲哥哥秦沛。
▲《癫佬正传》里的周润发、梁朝伟、秦沛有这些演技实力派的加持,影片的质量就稳了一大半。
而影片开拍前,由于题材敏感特殊,没有多少人愿意投资。哥哥秦沛义无反顾地伸出了援手,利用自己在香港演艺圏的深厚人脉,四处寻找资金。
最终,秦沛找到了著名制片人岑建勋,让影片得以顺利拍摄完成。
后来,因为手法过于写实,影片差点遭到香港政府的禁映令,多亏岑建勋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八方斡旋,才让影片得以上映。
可以说,正是因为团队成员在产品、内容、渠道、运营四个维度上的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才让尔冬升顺利完成了导演转型的第一步,为其个人品牌的建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品牌运营团队,要具备四个维度的框。
赛道思维
秋叶大叔在《个人品牌7堂课》里提出了打造个人IP的7个赛道,创始人赛道是其中之一。
创始人打造个人品牌的价值在于:能打开圈子,提高势能,链接更多商业资源,在获取优质流量的同时能提升流量转化率。
而在确定赛道后,一定要寻找一个对标人物,帮助自己快速脱颖而出。
所谓对标人物,就是行业领导者。通过借鉴行业领导者的成功路径,摸索出自己的方向和渠道。
在这一点上,尔冬升是名副其实的模范生。
虽然是武打明星出身,但尔冬升在做演员时就知道自己不能靠脸吃一辈子青春饭,很早就有计划转型导演。
从这个角度说,尔冬升选择的发展路径不是明星赛道,而是创始人赛道。
而尔冬升选择的对标人物,不是别人,正是一手把他捧红的恩师楚原。
楚原是谁?
楚原,香港70年代第一武侠导演,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楚原导演的镜头语言风格浪漫、唯美,他打造的江湖侠士不食人间烟火的飘逸境界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也由此捧红了许多武侠片明星。
▲楚原导演作品《多情剑客无情剑》在楚原导演麾下的那些年,对尔冬升影响巨大。
“跟楚原导演合作,对我最大的收益在于演员训练。 楚原导演以前也做过演员,他耐心地训练我,教导我成为一个好演员,同时我也看到了他教授其他新演员的情形,这对于我以后做导演都是优势。”同时,他还把徐克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努力超越。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尔冬升一样建议他们去对标厉害人物。
确定合适赛道,寻找对标人物,借鉴别人经验,找到自己出路。
对于想打造个人品牌的IP来说,没有比这更快的捷径了。
运营思维
越是有个人品牌影响力的人,越在积极地出圈。
知名经济学家薛兆丰今年年初做客薇娅直播间,在与薇娅的互动中,65000册薛兆丰著作《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瞬间秒光。
这就是出圈的魅力。
出圈,不但会令你获得新的流量,还能学会新的玩法、新的思维。
打造个人品牌,一定要学会运营自己。
尔冬升这次参加《演员请就位2》,就是一次典型的出圏。
以前的他从没有录制过综艺,对于《演员请就位2》的邀请也一度拒绝。
但因为香港疫情在家憋了8个月后,尔冬升想通了。
“与其这么待下去,不如参加节目多认识一些年轻演员, 也顺便让他们来认识一下自己”通过这档综艺,也确实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了尔冬升和他的作品。
节目播出期间,关于“尔冬升”的话题就上了15次热搜。
网友们认同他的点评。
欣赏他的作品。
喜欢他的可爱。
这下,不但年轻演员认识了尔冬升,年轻观众也认识了尔冬升。
一次出圏,既扩大了粉丝基础,又吸收了新鲜血液,为自己的事业带来了双重指数型收益,真是四两拨千斤的最佳诠释。
渠道思维
有个人影响力的人一定有流量池吗?
答案是:不一定。
好的个人品牌=有个人品牌+有持续的流量,有持续的流量才是有流量池。
秋叶大叔在书中谈到了自己的案例:
2013年,秋叶大叔开始做线上网课,起初非常顺利,但到了2014年3月31日,网课销售突然遭遇断崖式下跌。
为什么卖不掉?因为大叔过去积累的流量凑巧在那天用完了。
这次业绩下跌倒逼秋叶大叔去做渠道,以此为自己带来稳定的流量。
所以,打造影响力关键的问题不是有没有流量,而是有没有渠道给你带来稳定的流量。
有了稳定的流量,才能形成流量池,才能保持持续运营的能力。
尔冬升同样遭遇过这一幕。
1987年,由于第二部导演作品《人民英雄》票房惨淡,导致他不得不重新做回演员,一做就是5年。
但是,尔冬升并没有浪费这5年。
一方面,他通过拍戏积累资金。
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攒自己的人脉流量。
这些积攒,在5年后拍摄《新不了情》时得以集中回报:很多圈内导演前来义务客串群众演员,帮助他完成了很多场景的拍摄。
在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获得最佳导演的尔冬升上台致辞时,对曾经帮助过他的导演们列出了一串长长的致谢名单,也算是一大奇观。
而且,从《新不了情》开始,尔冬升指导新人演员表演的功力也日益上涨——
《新不了情》成就了袁咏仪的第一个金像奖影后,让其从港姐华丽转身为实力派; 《忘不了》帮助张柏芝赢得至今唯一一座金像奖影后,摆脱“花瓶”称号; 《千杯不醉》让歌手出身的杨千嬅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成功转型; 《色情男女》为当时身为三级片演员的舒淇赢得第一个表演奖项(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成为其演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这些成绩,无一例外,都成了尔冬升导演水平的良好背书,也进一步稳固了其个人品牌的渠道流量。
这些流量为尔冬升赢得了更多优质合作项目,这些优质项目又为尔冬升的后续的导演作品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带来更稳定的流量渠道。
渠道流量良性循环的往复操作,终于成就了“尔冬升”这块香港影坛的金字招牌。
平台思维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薇娅和李佳琦在预售首日同场直播PK,吸引了3亿人观看,总销售额达到67个亿。
对于2020年的观众来说,这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平台崛起,流量聚集,这是大势所趋。
打造个人品牌必须要依赖平台,而平台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城市就是聚集流量的平台。
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经济蓬勃向好,电影界资金充裕,人才济济;
新千年后,内地经济强势崛起,热钱流向内地影视圈,吸引了大批香港电影人北上创业;
如今,互联网下的智能手机时代,彻底打破了地域界限,平台从城市变成了网络,网络综艺也成了优势人才的集中展示地。
从香港,到内地,再到网络大平台,尔冬升一个都没错过。
拥抱平台,就是放大价值。
当然,腾讯视频出品的《演员请就位2》之所以会邀请尔冬升作为导师,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尔导本身作品硬、实力强、经验足、影响大。
优质平台帮助尔冬升顺利出圏、收获人气,而尔导的犀利风格也为平台和节目带来了更多点击、更高关注。
所以,要想获得平台的扶持,必须先保证自己具备持续生产优质内容的实力和个性鲜明的风格。
实力与平台相互成就,才能稳定双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以前对“尔冬升”三个字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直到这次通过网络综艺,才真正见识了他的实力和魅力。
虽然出道时因为高大俊朗的外形一炮而红,但尔冬升既没把外形当作炫耀的资本,也没把它视为发展的桎梏,而是潜心思考、找准定位、及时转型,带领团队打磨出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在强力捍卫香港影坛地位的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强大的口碑。
更难得的是,虽然已到耳顺之年,但尔冬升内心并不老派守旧:参加综艺节目,直言敢说;同时也能和年轻演员打成一片,抱团进步。
面对瞬息变幻的新时代,他不拒绝变化,更不害怕变化。
时间,对尔冬升是一件美好的礼物。这个宝藏老男孩,长得漂亮,活得更漂亮。
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尔冬升那样完美 的长相,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尔冬升那样,在个人品牌打造的路上找到自己的方法论,活出个性十足的美好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