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是一本由秋叶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精选点评:
●名为“写作”课,实际上是一种工作习惯的梳理。利用将这些思维应用到生活中的任何方面,都会提高不少效率的。
●【2019148】魔鬼藏在细节里,细致且系统的一本写作书,区别于碎片化写作教学书,将框架思维运用于写作,重在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更系统、更全面地提高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过程中也全面梳理了思路,读完收获良多。
●没必要买一本,图书馆借或者电子版看就好
●一口气看完了,讲的都是实用性的写作技巧,很适合刚学写作的人。作者在书中说:有些人的缺点是不肯用心学套路,但对真正练好套路的人视而不见,甚至说他们不是套路。但谁敢说那些爆文背后没有套路?——要有套路,有用心,更有坚持。
●有了一些思路启发,降低了心理预期
●真的跟受益匪浅,这本书值得再多读几次
●里面的碎片化写作,给到我的冲击特别大。现在人都太忙碌了。时间已被分割成多个碎片化。只有高效地掌握了碎片化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升级自己的价值版本。 觉得没有时间写作的伙伴们可以来看看哦。
●适合不知道如何下手开始写作的人看,按照框架和套路先一步步实践起来,再去摸索出自己的风格,也挺适合初级文案人员看一看。
《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读后感(一):脑壳疼……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呐
读书笔记—关于《写作7堂课》
基本上是匆匆的将《写作7堂课》看完了。开始看的时候,我还是抱着雄心壮志,希望能找到写作的捷径来。但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写作是没有捷径的,需要一直练习,练习,再练习。
1 框架式写作
首先,写作要设置注意力的锚点,系统记录要写的话题和灵感。写作的框架根据题材,内容不同,个人的风格而有很多种,需要自己慢慢来提炼,总结再改进。
其次,写作的目标导向性要明确,选对资料,细化自己写作的目标。比如,写文章的目的是打造个人品牌,还是赚稿费,抑或仅仅是自我的情感抒发,这些要明确才可以,不然写了也是白写,
如果是想塑造个人品牌的框架写作,需要系列化的运营个人品牌,根据自己的文风或者自己的写作目的,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挥的平台,如简书,微信公众号,头条等。如果是想提升个人的流量呢?那么最好能写爆文出来。比如有吸引力的标题,能够诱导引发关注的内容等才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真的写不下去了,那就用金钱来倒逼自己的输出。没有可输出的东西时,自己就真的会认真看书了,好好的输入,才能更好的输出。
2 复利式写作
以质量为复利。认真的写好每一篇文章,比输出频率会更重要。好的文章的特点:站得比读者高,看得比读者深,知识面、素材比大多人广,写出来的比大多数人有温度。这样的文章谁不愿意看呢?
以变现为复利,多元回报。将有深度的文章,实用性强的文章,一次分享,多元化输出,整合了分发和质量的福利。
3 碎片化写作
碎片化写作对于我这种没有什么积累,或者观察力不敏锐的人来讲,有点难。需要刻意练习才可以。
一有灵感马上记录;要抽时间把灵感变成提纲;平时要有意识的收集整理积累各种写作框架。
4 联机式写作
做一个有足够视野的人,做一个联机学习者,加快自己的积累速度。有几个步骤:
1)从知识点到关键词;
2)从泛阅读到主题知识树阅读;
3)从刷屏阅读到开机阅读;
4)从跟踪趋势到跟踪行业;
5)输出倒逼输入。
每天写作的来源在哪里?
好文章的特征:
从时代的大变化里写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悟;
从身边的小故事里写出情绪缠绕的纠结;
行文风格、素材、配图能保持与时代潮流的同步。
5 结构化写作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要坚持写作最后靠的还是你的习惯!
写作的体裁有很多,我也第一次见识了:日记体,清单体,语录体,咨讯体,问答体,图片体……其实我们每天在看公众号的时候,都看到过,没有做个留心人呐!!!
6 清单式写作
把经验变成清单,让别人也能照做,这才叫做积累。文章的推送清单真的很丰富,我就简单罗列一些吧,文章标题,文章配图,文章导语,文章作者,文章头图,场导语,文章排版,阅读体验……
对比下,我还真的差了好远,路漫漫兮,吾将继续前行兮
7 复盘式写作
我最喜欢的是这章内容了。
复盘写作的内容:把你做的事记录下来----检讨工作得失,形成框架----按优化后的清单去做。
要具备发现的眼光,学会拆解优秀推文的结构,如何起标题,写导语,开场,排版等等。学会仿造金句。
文章天下事 得失寸心知。
写作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慢慢修炼,但是不能断,要坚持!!!
《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读后感(二):1天写出3条爆款?全靠复盘式写作这个法宝!
我有一个朋友,她特别喜欢写作,但是基础很差。去年11月,看头条号招募新作者,又听说对写作要求不高,于是兴冲冲报了名,注册了账号,就开始写了起来。
写了两个月,一起注册的小伙伴有的写了三篇文章就拿到了原创,第四篇就拿到了青云奖;有的一个月的广告费就破了三千;还有的接了商单,几条微头条就挣了一千多的奖金。
而这个朋友,没拿到原创,粉丝不过才300,离变现更是遥遥无期。心灰意懒之下,这个朋友有点坚持不住了。
没想到,又过了不到2个月,这个朋友开心的告诉我,她的头条号越写越好了。截止到1月底,通过了黄V认证,粉丝过千。最令人开心的是,微头条爆款率越来越高,几乎每写两三条,就能出一条10W+,最多的时候,一天就写出了1个50W+,2个10W+!
其实,这个朋友就是我自己。
对于高手来说,这样的成绩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一个写作小白而言,从阅读量破千都困难,到现在频频爆款,这样的进步让我拥有了自信,更获得了坚持写作的动力。
而能够有这样的进步,是因为我阅读了秋叶大叔的《写作7堂课》这本书,认真学习了其中的写作思维,并且按照书里传授的方法,坚持践行。
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7.9秋叶 / 2019 / 人民邮电出版社秋叶大叔是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著名的在线教育机构秋叶PPT创始人、网易云课堂十佳讲师。除此之外,很少人知道,秋叶大叔还是一个写作高手,畅销书作家。
仅2019年,大叔就出版了 “秋叶·7堂课”系列图书中的3本,这本《写作7堂课》正是其中一本。书里,大叔将自己多年的写作心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读者。
而我能够获得头条写作进步的关键,就是这本书中提到的复盘式写作这一方法。
01 什么是复盘式写作
复盘,本来是一个围棋术语,也称 “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
下围棋的高手都有复盘的习惯。每次博弈结束以后,双方棋手把刚才的对局再重复一遍,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对这盘对弈的印象,也可以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是提高自己水平的好方法。
复盘式写作,指的是将复盘的思维应用在写作领域。
其实,这个方法我们每个人都用过。回忆一下小时候是怎么学习写作文的?老师是不是总让大家多读范文,提炼段落大意,梳理写作手法,摘抄佳句并模仿?
这就是复盘式写作:找到好的作品,对文章进行内容、结构的拆解,分析作者的立意和写作技巧,从中找到自己能够学习和使用的“套路”。
02为什么我们需要复盘式写作
在写作初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
用心写了很久的文章,没有多少阅读量,但是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更不知道如何改善。 面对浩瀚如海的话题,不知道应该写哪一个,更不知道如何切入组织文章内容。 复盘式写作可以帮我们轻易地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对优秀的作品的分析,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样的作品叫做优秀,看到自己写出的文字和优秀作品间的差异,才有可能缩小这个差异。 通过对同一热点事件不同领域文章进行复盘,分析不同作者的切入方式,我们可以了解文章立意的不同角度,知道如何将热点和不同题材结合。
学会了复盘式写作,不断拆解优秀作品并模仿,相当于拜高手为师,让小白获得名师指导的成长速度。
03怎样进行复盘式写作
如何进行复盘式写作,其实就是把小时候语文老师教的方法,老老实实拿出来用。我最近就通过复盘,写出了两条50W+爆款微头条,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请看下文分解:
①找准爆款微头条选题和切入角度 微头条应该写什么?通过头条热榜,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用户聚焦的热点话题,基本都是围绕新冠肺炎的。
但是,这些新闻类的话题,大家都在发,我们如果直接去写新闻+点评,很难脱颖而出,这时,就需要通过相关热门话题,去看其他爆款微头条的切入角度。
在热门话题#疫情中的逆行者#下,我看到好几篇过百万阅读量的微头条,可以看到,这两篇的切入点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引出话题。
这是复盘第一步,找到写作方向:与疫情相关,从日常生活体验切入。
②分析内容素材,了解如何吸引读者目光 微头条的内容素材,看起来很简单,就是文字+内容相关图片。
但是,仔细分析,在首页推荐时,图片数量暗藏玄机:一张图可以显示3行文字,两张图可以显示5行文字。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在内容能勾起悬念的长度去配图。
如果是对话或提问开头,配一张图即可引起读者关注;如果是一段描述,需要展示更多内容才能吸引读者,那么就需要配多张图。
这是复盘第二步:进行写作素材分析,探索使用技巧,根据内容要点选择配图数量。
③拆解写作结构,探索提高互动的关键点 分析上面举例的两条微头条内容,我发现他们的内容结构基本相同:
日常生活事件引入-发生冲突-引起悬念-化解冲突(一般都有反转)-作者总结自己的观点
这其实是经典的故事写作结构。按这个结构写的好处是,由于对冲突双方的理解差异,很容易引发读者站在不同立场进行评论,也因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推荐和阅读量。
这是复盘第三步:进行写作结构拆解,找到可使用的高互动“写作套路。”
就这样,靠着复盘式写作这个法宝,我找到了微头条写作的选题切入点,了解了能吸引读者点开阅读的素材使用技巧,并且学到了提高用户互动的写作结构。
从结果来看,我在按照以上经验实践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写作能力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当然,如果我们想要更进一步,进化成真正的写作大师,只靠复盘式写作,是不够的。
在《写作7堂课》这本书中,秋叶大叔告诉我们,想要成为真正的写作高手,需要一套完整的写作能力体系:
用框架式写作解决写作方向问题;用复利式写作解决写作动力问题;用碎片化写作解决写作时间问题;用联机式写作解决写作素材问题;用结构式写作解决写作思路问题;用清单式写作解决写作质量问题;用复盘式写作解决写作提升问题。写作是一件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事。如果你也想通过写作创造生活的精彩,但还摸不着方法。我推荐你从学习秋叶大叔的《写作7堂课》这本书开始。
《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读后感(三):写了3年文章,才看清的7个写作思维,7张图讲给你
前言
点进来时,你也许在想是不是又一位通过写作名利双收的大咖故事,网上一搜大把励志故事。看完直让人头脑发热,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蜕变爆发的样子。但对不起,让你失望了,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写作者,也没有10w+的文章,也没有靠稿费挣过钱,我就是一个把写作当做个人保镖的人。
从2019年我从0到1开启个人品牌,半年内容收入破10万,除了自己专业知识,最大的功臣就是写作了,它是我的安神器,陪伴者,是我的超级保镖。
写作对抗滞后效应
循环系统中,有一个效应是滞后。就是你当下所做的事无法马上看到效果。
比如画的图,学的课,不知未来带来什么,都说成长路上努力是标配,选择才会造就不同。任何投入等待验证。
因此产生的最大问题躁虑症,间歇性的自我怀疑和迷茫暴躁。而写作是我唯一能马上抓住的对外链接通道。
当我不知所措迷茫时去写干货文,为他人提供价值,找回信心。 当我取得一点小成就开心时去写复盘文,把经验变成能力。 当我费心画完一张图时去写解图文,让时间复利使用。 当我灵感迸发激动时去写朋友圈文案,分享生活维护人脉。 有时安慰自己说:只要还能持续画图,不断写文字,总会等来爆发的阈值。 分享我最受用的三个写作技巧。01 框架式写作,让我有写不完的内容梳理自己领域全部重要的概念,可持续更新的,去网站搜集所有重要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组合成一个写作大框架
两个维度掌握:
1.空间维度(入门,基础,专业,训练)
2.时间维度(初级,中级,高级)
我们一旦建立知识框架迁移意识,学习另外一个相关领域速度会极大加快。快速更新迭代知识框架,实现能力的快速复制。这是我为自己建立的视觉笔记的写作框架。
02联机式写作,让我不再被掏空掌握互联网搜索力,能够为自己快速找出想要的内容。
比如金句,故事,标题等均可以直接搜索改版使用。让自己灵感不断。
分享一些常用的网站
壹伴插件:https://yiban.io/
故事大全:https://gushi.1or9.com
短篇小说美文:https://www.kanunu8.com/files/little/
网易云音乐评论
豆瓣书评、影评
3 复利式写作,让我不再急躁以时间为复利,以质量为核心,写自己专业领域的有深度,广度,温度,高度的文章,虽然慢却很稳
或者以人设为复利,比如我的定位是温暖,简约,视觉化风格,找准自己的风格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标签。
以人脉为复利,虽然我们现在是小透明,但可以通过写和大咖的故事,帮大咖写书评,比如参加一个训练营,积极的完成作业,在社群活跃,并输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主动地推荐他人,都是链接大咖的好方式。
比如我读完秋叶大叔的《高效学习7堂课》我可以做以下事情
1.去知乎写关于“如何提升学习力”的回答
2.画出视觉笔记,发布朋友圈和微博,社群,树立标签
3.写在公众号,同步转发简书,头条等平台
4.结合视觉笔记,做一场关于学习力的分享会
5.帮助大叔宣传书籍,积累人脉
我的画一本书,每张图再画之前就已经想好哪些渠道可以分发,可以使用,会持续反复的使用自己已经投入时间产生的成果。
除了上述的3种方法,还有清单式写作,结构式写作,复盘式写作,碎片化写作,每一种都不仅是写作方法,而是思维的提升。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看秋叶大叔《写作7堂课》
靠写作爆发的始终是凤毛麟角,平凡人最多,愿大家都能用写作找到自己想要的。在头脑中梳理一个思维框架,始终明白自己当下的阶段和进阶的方式。
看清楚前方的路才能清醒的前行。
《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读后感(四):如何持续输出系列化优质文?你需要的是框架式思维
1 从“框架思维”到“框架式写作”
我们都知道,想要盖一栋大楼,得先拿出设计图纸,做好规划,执行起来才能又快又好。想要画好一幅画,不能想到哪画到哪,得先把整体分解成若干几何图形,规划好大概位置,这样画画才能即快又像。
想要掌握一门技能也是如此,拿写作来说,很多小伙伴开始写作时,凭借热情和兴趣往往能写出数篇反响不错的文章,但当热情褪去,灵感枯竭,往往陷入无话可写的状态里,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持续打造优质文章。往往报了很多写作班,学了很多关于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效果却不明显。
在《写作7堂课》这本书中,秋叶老师提出了“框架式写作”这个概念,他认为想要持续产出有影响力的文章或图书,拼命写是不够的,应该建立全局观,在写作之前搭好框架,养成框架式思维的习惯。
什么是框架思维呢?
框架思维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站在全局视角,从上到下思考问题,先了解事情的全貌,将大结构梳理清楚,抓住重点与核心,再去完善细节。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将框架思维运用于写作中,就形成了“框架式写作”,即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将写作会遇到的问题一一列出来,按一定逻辑顺序搭建框架,形成“知识框架树”。
有了框架树,当我们遇到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进行自学,再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归纳到这个框架里。
我们都听说过“视网膜效应”,它是指当我们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会比平常人更加注意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比如说,你精挑细选,买下了一件款式时髦的衣服,当你穿上这件衣服出门,觉得大街上不可能有人与你撞衫时,却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事实是,你发现满大街都能看见这种款式的衣服。
也就是说,当你开始对某方面的东西增加关注时,相同的事物就会在你眼前不断出现。
在写作之前搭建框架,就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注意力锚点,人脑本就喜欢结构化的记忆,有了框架,我们会有意识地根据框架里的内容来收集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便于查找和分享。
同时也避免让自己被碎片化知识所吞没,陷入无穷无尽的细节里,导致越是努力,效率反而越低,效果反而越差。
与无体系写作相比,“框架式写作”效率更高,积累速度更快。
2 如何搭建框架?
前面我们谈到了“框架式写作”,就是将框架思维运用于写作,搭好框架,建立全局观,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那么,如何搭建框架呢?
首先,选好一个写作领域;
然后,梳理该领域全部的重要基础概念(可以持续更新);
接着,去网上搜索这个领域所有重要的问题;
最后,筛选关键,把这些问题组织成“知识框架树”。
所谓的“知识框架树”就是把某个领域想象成一棵树,那么,该领域的重要问题就像树枝,下面还会有大分支,大分支下还有小分支。它们会不断成长、不断迭代。
以自媒体写作为例:它的框架可能包括定位、内容创作、系列化运营、粉丝运营、推广、做活动等等。
有了大框架,再在大分支下去细化小分支,比如说:“内容创作”这个主题下可能包括如何起标题、如何写开头、如何写正文、如何写结尾、如何排版等等。
通过不断细化分支,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框架进行学习、思考、归纳、提炼、升级,一步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建立自己的框架,可以先借别人的现成框架,去百度搜索你所选领域的思维导图,将会找到很多牛人的框架,先借过来用,再逐步完善。
有了这个框架,就如同在黑暗森林中探险时,获得了一张路线图一样,它能够帮助我们尽快到达目的地,而不会迷失在森林中。
3 如何将框架运用于写作?
“知识框架树”就像索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系统的写作资料库,比如用于写作的选题库、素材库、知识库等等。
下面我就从“如何找选题”、“如何积累素材”、“如何归纳复盘”三方面来说说如何利用框架进行写作。
①用框架思维找选题,建立选题库
想要有源源不断的主题可以写,首先得有个前提,就是你能针对某个领域不断提出问题。
当你对某个主题感到困惑,就会想要通过写作从不同角度去探讨这些问题,一篇或数篇文章也就由此产生。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写作领域。你对这个领域知道得越多、思考得越深入,你的疑问也就越多。相反,你对这个领域不熟悉,了解得不深入,往往连问什么都不知道,当然就没有写作的动力了。
基于这一点,很多写作者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广泛阅读某个领域的好文章,才会对这个领域有足够的了解,你才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你的选题才能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加快这个过程,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个写作领域,然后通过网络搜索找出该领域所有的重要问题,将其罗列出来,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框架树。
关于网络搜索,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搜索路径:
①微信搜索
②知乎搜索
③图书目录
④学术期刊论文
⑤行业研报
有了知识框架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快速掌握这个领域中的所有重要概念和问题。
比如说,如果你想写关于如何演讲的文章,那么你可以先上网搜索,列出演讲所涉及的所有重要问题,搭建知识框架树。
在日常学习中,就可以分阶段、有系统地掌握框架中的知识,并不断填充、不断细化、不断完善你的框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随着我们对该领域了解的越深入,想写的东西就越多,可能一下子会产生很多灵感和想法,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些灵感和想法归纳进框架里的某一个节点,或者节点下的分支,就形成了系统的选题库。
当我们不知道写什么好时,只要查看一下选题库,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选题可写。
②用框架思维积累素材,建立素材库
为什么有些人写一篇文章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而有些人只要两个小时就能写出一篇精品优质长文呢?
你的写文效率和写文质量,往往取决于你的积累。
一个擅长写作的人,之前一定是有很多积累的。围绕专业写作,不断积累素材,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是非常重要的,它省去了查找资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
写作素材包括哪些呢?我们可以搜索全网,运用刚刚学到的框架思维来搭建关于写作素材的知识框架树。
当我读完秋叶的《写作7堂课》之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对自媒体写作素材进行了归纳和提炼,总结出写作素材库的组成框架。不同领域的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平时阅读时,就可以把合适的素材分门别类地放入框架里,形成你的写作素材库。
③用框架思维复盘写作技巧,建立知识库
有了选题库和素材库,我们就能源源不断地写出文章,它已经可以满足我们提升流量,快速变现的需求了。但如果想要打造个人品牌,或是想要出版图书,进一步提升自己,就需要我们持续产出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文章。
一篇有趣、有料、有深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文,胜过100篇“口水文”,它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复利。
秋叶老师曾写过一篇叫作《7步打造个人品牌,做斜杠青年不难!》的文章,这篇文章于2016年10月发布,但是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看、在转发。
好文章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想要写出优质文章,就得不断提升思维框架。
如何快速提升思维框架?
两种方式:复盘他人和复盘自己
①复盘他人
小时候学写作文,我们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找到好的范文,梳理它的中心立意、文章结构、优美句式,归纳成一个可以借鉴的框架,通过模仿来练习写作。
我们要做的是先找到优质的文章,然后对它的写作素材和文章结构进行拆解,看看其中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写法,有的话,把它纳入对应的案例库。当你的案例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自己的框架。
以近期公众号“净物”的一篇文章《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为例,我们来看看如何拆解一篇文章。
选题:聚焦现代人糟糕的心态和情绪,击中了每到年底年轻人就容易丧的痛点。
开头:开门见山,以普通网友的留言为引子,既有代表性,又表现出作者的亲和力。
第一部分:以表妹的故事、《菜根谭》里的名句和知乎高赞答案为例,说明“太闲了,人生就废了”。
第二部分:以名人沈从文的故事以及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为例,说明:“忙起来才能活得精彩,因为忙能让人有目标”。
第三部分:以百岁漫画泰斗方成老先生、长寿老人李绍鲁、学者季羡林、画家齐白石、建筑师贝聿铭等名人经历为例,说明“忙起来才能活得精彩,因为忙能让人长寿”。
结尾验证: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立刻学到它在选题、开头及案例上的写作技巧,并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实现知识的快速迁移。这是快速提升文章质量的好方法。
②复盘自己
我们不仅要复盘别人的优质文章,也要对照优质文章,对自己所写的文章进行复盘,形成一个用来检查的框架,根据这个框架去检查自己的文章还有哪些不足,再针对这些不足进行学习和补足。
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案例库,很多写作教学营,就是根据老师自己的知识库进行教学的。
当我们形成一套系统的知识库时,就等于拥有了一套自己的写作方法。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开设自己的写作营,这样一来,我们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又多了一种变现途径。
《写作7堂课》这本书,看似在讲写作,其实是在讲框架思维。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框架思维。
我想说,写作者与写作者之间的差距同样是由思维框架决定的。
搭建框架这件事,开始的时候或许有些麻烦,养成习惯之后,写作的速度会大幅提升。
从今天起,写作时搭好框架,养成框架式思维的好习惯吧。
《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读后感(五):《写作7堂课》延伸阅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