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钱过生活》影评精选
《不花钱过生活》是一部由Line Halvorsen执导,Heidemarie Schwermer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花钱过生活》精选点评:
●
●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映射在对金钱的态度上,这个纪录片对我来说是一粒种子。
●生活可以很简单。主人公对自己信念的坚持最打动我。十三年,真了不起!
●随便看看 其实换物或者打工 很浪费时间的 金钱就是来简化这个问题的 倒是减少物欲这个比较靠谱
●这个老女士的故事来自微信朋友圈的文章,就像《这一生至少做一次傻瓜》一样。因为喜欢,这两个推荐就都看了视频。这一部的感动在于海德玛丽的生活理念是超越于以物换物,以劳动换劳动这样的交换概念,她是在传播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极简主义的尝试。最近流行断舍离,什么是断舍离?看看她就知道了。
●如果是鼓勵人活得簡單一點,不要太物質主義的話是ok的~但要所有人都不花錢過生活未免太不切實際…純論電影本身,一般啦,不能苛求一小時的紀錄片會說得太深入~
●这是上条广播里说的那个不花钱过了十四年的德国老太太。看的过程中一直在与自己残存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知识相斗争,也对这种生活方式有疑虑,但一想到老子的“小国寡民”在这个无限扩张的社会的不被理解,也就释怀了。一切都囿于历史的进程,但会有极少数人能提前体验(或者后退)到某个历史阶段的生活
●放弃金钱的同时,放弃的还有职业、身份、社会地位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当你抛开这一切回复成自己原本自然的样子的时候,你不依赖于财富名利的真正的价值才真正显示出来,熠熠生辉。感谢海德玛丽这样的榜样!悼念……
●感谢遇到她,让我知道一个人可以这样卑微又伟大的生活。
●感觉这个纪录片没有深入到内核,而这个老太太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是很好,整个纪录片有点跑偏,不过我还是很欣赏这种理念的,其实生活很简单,都是人为的给搞复杂了。
《不花钱过生活》影评(一):其实就是没钱也没那么可怕!
佩服老太太的方面:
可以不花钱的过生活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可以真的可持续的坚持超过十年不花钱过生活
持怀疑态度的方面
除了到处演讲和用劳动去获取食物,还有什么其他的职业么?如果没有,那感觉有点遗憾啊~感觉单纯传播理念,那整个人的价值还是有点单薄的
羡慕的方面
是因为社会福利健全完善,所以不用担心生病的问题么?
我能做到的方面和我想做到的
提高物品本身的利用率,或者将不需要的物品去交给真正需要的人
现阶段,完全没钱还是挺可怕的,但是有点储蓄可以应付很多状况,包括自己真正想要的物品或体验,比如旅行,比如可以给家人买他们喜欢的东西~这些都还是很开心的,但是没有足够多的钱,也不用那么难过~
简单生活:所持有的物品简单,生活内容也不需要繁杂,看书,看电影,吃美食,运动,有个自己喜欢可以持久投入时间精力的特长或项目~足矣
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一同分享感受,以物换物也是好的呀
总之~依靠实际物带来的快乐早已越来越短暂~精神享受才是可以更持久的快乐源头
《不花钱过生活》影评(二):不依赖金钱的生活的启发
你有没有想象过不花钱的生活?
不花钱,怎么可能?没有钱,明天的食物怎么办?下个月的房租或贷款怎么办? 那些中意的衣服鞋子包包手表怎么办?
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人身体力行地实践这种生活。
海德玛丽•施威尔默 (Heidemarie Schwermer)已经过着20年不依赖金钱的生活。海德玛丽原本是个老师,在当老师的第15个年头,她放弃了这份稳定的工作,转行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1996年,她偶然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一个新闻,位于加拿大一个乡村里的唯一一所工厂倒闭以后,当地的人都失去了工作。为了生存下去,当地的人组成了互助小组,相互之间提供帮助和服务,类似于我帮你修车,你帮我打扫房间。受到了这个新闻的启发,海德玛丽决定成立类似的供求交换社区。经过四年的实践,她决定花一年时间做一个试验,过一种不依赖金钱的生活。
此时,她的儿女已经长大成人可以独立生活,而她与丈夫早已离婚。于是,她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卖掉了房子和所有的家具,停掉了医疗保险。只留下一个衣柜放在朋友家,带上了一个小行李箱和手提袋的生活必须用品,就开始了不用钱的生活。一开始,她主要靠替人看家,做清洁和心理治疗师的技能来向别人提供帮助来换取住宿和食物。再后来,她利用了在各地看家的机会到处旅游,宣传自己的理念。
《不花钱过生活》影评(三):金钱的去本质化
主人公 Heidemarie 勇气可嘉,但可能缺乏理论训练,导致她十多年的坚持停留在提出问题的阶段,没有真正找到答案,或至少凝练出一套新的框架。推动这项事业更像是她在暮年婚姻失败后迫切寻找的一个人生出口。
回到本片主题,Heidemarie 提出的问题其实是:为了提高效率发明的作为交易媒介的金钱以及使用金钱的实践,是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Heidemarie 并未反对私有制,她仍拥有私人衣物。片头引用 John Lennon 的歌词:
Imagine no possessions I wonder if you can是浪漫主义者的头脑发热。她甚至并不绝对拒绝拥有和使用金钱。片中她乘坐公共交通仍然是通过金钱完成的。她在朋友家借住并帮忙干家务活,她去超市、面包店,请求以自己的劳动或个人物品换取商品。和普罗大众的区别就是,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而不是使用金钱进行交易。
以物易物的方式当然是低效并且无法规模化的,但是它和使用金钱更根本的区别是,它是相当私人的、接触式的、交互的。我帮了你一个忙,作为答谢你为我做了一顿饭。这里面没金钱什么事。如果去饭店花钱买一顿饭,那就是公事公办,而且有时花了多少钱会成为这里面最重要的事。如此多的东西都在和金钱进行交换,我们事实上已经习惯于把事物本质化为金钱。开车不小心撞死了一个人,就是赔多少多少万,人的生命被本质化成了数字。在以物易物的社会,一个和我交换东西的人在路上遭遇意外,我不会无动于衷,因为我们有交互,我们需要彼此,我们有情感上的连接。如果今天一个给我送外卖的骑手遇到交通事故,我只会想配送费里有多少多少是保险费,我已经付了钱。
对一个汶川地震幸存者,地震后死亡成了一个抽象概念,并且空洞化了。金钱的本质化与此类似,因为世界每时每刻在上演的和大地震一样恐怖,我们麻木了。Heidemarie 提醒我们警惕,她没有给出什么答案。和小孩子会问的那个哲学问题一样,我们只能去追寻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