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写给中国青年的幸福枕边书的读后感大全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写给中国青年的幸福枕边书》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写给中国青年的幸福枕边书》读后感(一):晕
这个周末一点都不开心,这是怎么了啊我。是我想的太复杂,自制力不够,结果又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真的自己像一个巨婴一样,快乐。幸福,人生,抑郁,不快乐,为什么有的人看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领导对你还是挺好的,每个月不开心的太多了,他自己都过得不开心,算了,出去跑步吧,饿就饿,是准备昨天去跑的。活在当下好难,就像努力,自律,自爱,快乐,幸福一样,太笼统了,实现起来真的好难,还有就是。。。感情,健康,愉悦,良好的人际关系!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写给中国青年的幸福枕边书》读后感(二):孩子也可以心花怒放
“我再也不跟他玩了。”
别人都在骑自行车,只有儿子一个人抱着篮球站着。
“没人和你一起打篮球,你有点不高兴?”
他没理我,继续说:“我再也不跟他们玩了,跟他断交。”
“我用我的火眼金睛看到,其实你心里想说的是,真希望他能跟我一块打篮球玩啊。”
“那还是不断交,我还是想跟他玩儿。”
孩子的这个表现,在心理学上就叫做认知失调。
001 心理学不是心灵鸡汤哦
002 压力和幸福都需要,但要恰到好处。
003 所有情绪是人优化下来的保护自己的机制。
004 当坏情绪来了,不要拒绝它。
005 看到坏情绪,是接纳的第一步。
006 改变行为就能改变感受。
007 当孩子坏情绪出现,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但家长可以思考,并帮助他。
008 帮助孩子说出你看到的,可以释放孩子的压力。
009 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并改进处理同样事情的方法。
010 不要把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归咎为性格,那样将会应验一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写给中国青年的幸福枕边书》读后感(三):美好的福流感受
这本心花怒放买回来一天就读完了,真是暖心轻松,作为彭老师的粉丝,自然早已经看过了《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再次体验读福流书的感受还是蛮好的。
澎湃的福流最大的感受是福流,心花怒放最大的感受还是福流!
我认为彭老师能把flow翻译成福流,并费尽心力一本又一本写书,让更多的人认识福流,真的是对中国心理学界,和世界心理学家将心理学普及到大众做出了不起的贡献。
心花怒放是一本小书,厚薄适中,吾心可鉴两本书都是大书,厚薄也很适中。拿在手上非常舒服
当初澎湃的福流一开始就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其中的文字。到现在看到心花怒放了,才开始关注图片,心花怒放是黑白的书,几乎没有图片。吾心可鉴两本书都是彩色的书,图片多多。我都喜欢,因为是彭老师的粉丝嘛,只要彭老师的书都会买的。
不过要说一下,一直被我忽视,而从来没有提起的“澎湃的福流”这本书里的一个图片,就是它的第一篇开头的画,两只黑天鹅组成了一个桃心图案。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挺好看,过了很久,最近再看,忽然觉得很震撼。
两只黑天鹅细节上很不同,黑天鹅上面竟然是一对男女恋人,也组成了心形,两个心形,一对黑天鹅,一对恋人,两个心形,重叠在一起,分不清彼此,又清晰地区别彼此……
唯美而细致,真的好看极了,过了一年多,竟然看上去从平淡感受到了震撼,是这幅画本来很美,还是看了彭老师的书,真的增加了感受的能力?就像封面上这句话,“人类从物质时代走向感受时代”!
做到心花怒放并不容易,我要继续多读心理学书籍,尤其是读彭老师的书和彭老师推荐的书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写给中国青年的幸福枕边书》读后感(四):幸福和社会比较
幸福和社会比较 一、一个人的成就、获得和收益到底有多大,与其幸福没有完全的正比关系,但是这和他的认识、判断密切相关。当我们往上比较的时候,我们很难感受到自己已经获得的成就,而当我们往下比较时,我们反而会知足常乐。这就意味着,真正影响人生的幸福和快乐的,是我们的预期和比较。 二、社会比较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这样的比较往往不准确。因为我们并不清楚别人的成功、幸福、财富状况,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 第二,我们在比较时有很多非理性的习惯,叫代表性思维偏差。也就是说,我们会被对方有代表性的特征迷惑,我们比较的不是真实的整体结果。 第三,比较会对人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富裕的人通过把自己跟那些较穷的人进行比较而获得满足感,但是中产阶级和穷人往往更愿意与比自己收人更高事业更成功,社会地位更优越的人进行比较,换句话说,我们倾向于跟社会等级比自己高的人进行比较。 三、如何正确的比较 第一,根据比较的目的,调整比较的方向。 为了提升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们可以选择向下比较,也可以避免比较。也就是说,当我们认为自己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和表现比较差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在这个领域进行向上的社会比较。所以向下随社会比较可能让我们感觉更好,而向上的社会比较更能激励们努力行动。 第二,改变比较的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比较体系。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更愿意从财富角度去衡量幸福。但人类的成功和幸福其实有着多元化的指标,幸福不光是财富,还包括愉悦的体验、满意的关系、爱的感受、生活的意义等多种要素。当我们在比较中减少对财务状况或者社会地位的关注时,我们就容易在其他方面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感到满足。 俗话说,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竞技比赛中成绩的高低和职场上收入的多少还算有比较客观的衡量标准,但现实生活中,谁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谁的孩子聪明一些,谁的成就大些。这些都是复杂的、综合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客观衡量标准。 当我们因为比较而感到不幸福时,不妨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拥有什么,我们有哪些别人没有的特长,我们有哪些别人不具备的优势。也就是说,我们的精神追求、目标和偏好等没有客观衡量标准的生活体验,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比如,虽然我们的钱不如有些人多,职务不如有些人高,但是我们可能有更健康的身体、更美满的家庭、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更高的颜值,甚至可能就是更年轻。多元化的比较体系,相对而言更容易让我们感到幸福、满足。不妨多一些对自己所拥有的生活的感激,少一些因比别人缺少某物而产生的焦虑,如此才能离幸福更近。 第三,改变比较的对象,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这就像一条大鱼在小池塘里显得很大,而在大海里反而显不出什么优势。在中国,也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俗语。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你是一条优质的大鱼,那么你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投向小池塘,这样容易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当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具体怎么选择,回到第一条,视你的目的而定。 四、情商 人类有一种社会智力,它与我们如何处理与别人的关系有关。有些人特别善于理解别人的心情,也对自己的情绪有比较敏锐的理解,他们知道如何调动情绪来帮助自己思考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也能够理解各种情绪的意义,并监控自己的各种情绪。这就是情商。 那么,情绪智力包括哪些能力呢? 第一,自我认知能力,也就是能够自行察觉、认识到自身的情绪活动。把这种能力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自知之明"。 第二,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能够自我约束,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活动。我们通常把这种能力称为“自律精神”, 第三,自我激励能力,也就是知道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对生活永远充满积极主动的精神。 第四,认知他人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理心,能够感受、理解他人的情绪、意愿和行动的倾向。同理心强的人能够从细微处察觉别人的需求,做任何事情都会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第五,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人的人缘、领导能力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与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密切相关。知道如何让别人开心、满意,让别人快乐、幸福,是我们自己能够开心、快乐和幸福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成为社会的精英、单位的领导、事业的成功者需要具备的特别重要的社交技巧。 综上不难看出,情绪智力的前三个要素指向自己,即需要随时随地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好自身情绪,后两个要素针对他人,即需要“想人之所想”,通过“管理”他人的情绪来营道和的人际系。 这也是人生修炼的境界,就是要不断的修炼自己的情商。 五、工作中的困难 通过这段经历,安杰拉的经验是:“不管人家叫我做什么,我都说好,再考虑要怎么去做。”她回忆起自己刚从大学毕业,对前途感到茫然,不知如何维生时,她的父亲给了她一个绝佳的忠告。“他告诉我:‘也许有人花钱请你做你自己。”受到启发的安杰拉认为,“做自己”意味着在职场上展现她千变万化的能力,因此她愿意尝试任何一件让她不用在工作中原地踏步的事情。这种积极、耐心和弹性,正是让她在公司存活这么多年,并且步步高升的秘藉。 也许很多人跟安杰拉一样,在职场上因为种种原因“负气出走”。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抱持开阔的心胸看待曾经的工作,愿意与变化了的环境一起改变,并专注于工作中积极、正面的因素呢?其实,外人看来再光鲜的工作,都有不为人知的苦涩,让自己保持弹性,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让工作成就你,而非主宰你,这才是我们应该在职场上追求的东西。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安杰拉那样的好运。也许你目前以事的工作、所在的公司的确不适合你,甚至有很多弊病,但像至少可以试着像安杰拉那样, "不管他们要我做什么样的差事我都愿意放手一搏!"然后看看是否会有转变发生。请记住克服困难、接受挑战提升的是你自己的格局和能力,先努力沉淀自己,施展自己的能力,之后不管是继续还是放弃,你都在“做自己”的阶梯上又攀升了一级。 六、中年危机 换一个领域,换一个方向 以前,一份工作干到老、一种职业做到底的情况很普遍,但如今,科技飞速发展,职业也在快速更迭,每隔几年就有新的工作被创造,也有一些职业逐渐被淘汰。 很多人出现“中年危机”其实是因为心态出了问题。在变化的职场里故步自封,用“都到这个年纪了哪儿来得及”,“从头开始实在输不起”这样的想法给自己设限,然后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躲在过去的成绩背后自怨自艾,这就很可惜。 生活中不乏全职主妇创业并获巨额投资,下岗工人再就业后当高管的励志故事。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挑战自己,尝试新的领域。看到更多风景的你,一定能重抬快乐与自信。 我们或许应该放下对年龄的焦虑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以终身成长的思维方式更积极地拥抱变化,接受未来的挑战! 七、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首先,多鼓励,少评价,多表扬努力,少表扬天赋。 其次,乐观面对失败。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失败,也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父母如果认为失败没什么,并引导孩子去思考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寻找改进方法,那么就能激发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家长喜欢用考试成绩作为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学习成长。孩子的成绩好,家长就奖励、表扬孩子;孩子考砸了,家长就批评、责罚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承受巨大压力,把努力学习当作取悦家长的方式,而体会不到学习本身的乐趣。有成长型思维的家长则会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孩子偶然的失败,把自己作为孩子在需要帮助时可以依赖的资源,而不是时刻拿着成绩这个单一标尺去衡量孩子。 八、培养孩子自控力 第二,及时休整,为身心蓄能。 自我控制资源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心理力量,但也是一种会被消耗的心理力量。人正是依赖于这样的自我控制资源来进行对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的。 过度的自我控制会引起自我力量的损耗。当一个人连续进行需要消耗自我控制资源的任务时,前期的自我控制行为会对后期的自我控制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这使得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减少。比如,我们在踢完一场足球赛后很难再做其他繁重的体力劳动。当我们的认知资源消耗到一定程度,比如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计算、决策、忍耐等行为时,我们后续完成同类事情的能力也会下降不少。 因此,当我们感觉精力不济、体力不支时,这其实是大脑和身体给我们发出的“超负荷”警报。此时强打精神硬撑着去学习不但有损健康,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保护自控力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及时休息,补充身体和心理能量。尤其对孩子来说,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韭常重要。有条件的话,中午小睡一会儿,我们在能量充沛时更容易控制情绪,并乐于接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