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无涯者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知无涯者读后感100字

2020-12-26 01:05: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无涯者读后感100字

  《知无涯者》是一本由罗伯特·卡尼格尔著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30元,页数:4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无涯者》精选点评:

  ●印度人的传记看着太蛋疼了,满是我不感兴趣的宗教内容。但拉马努金神一般的直觉和传奇的人生确实值得一看

  ●很精彩的传记

  ●迷人的故事

  ●老教父唐·柯里昂曾经教导儿子说:永远不要让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逆境中做到这一点尤其不容易,不暴露情绪和表态的背后,其实是超强的自控能力和对利益的精密计算。 教父的家族是西西里人,他们往往强调自己和其他意大利人不一样,不过总体来说,这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族群,能够克制自己习惯的那种性格,变得收敛克制,很不容易。 同样,大多数的俄罗斯革命家都是热情的,但是格鲁吉亚人斯大林是冷静而克制的。 如果你发心要做一个克制收敛自己的感情的人,那就认真开始做接下来这件事。一定会有效果。 控制自己发怒、怼人的冲动,每天晚上复盘这一天,看自己动怒的频率,如果有了进步,就适当地给自己一点奖励。 再加上从大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不要忙于做决定。 你也可以试着训练自己成为一个逆境中不沮丧、不失控、不暴露真实情绪的人。

  ●天才天才天才

  ●毫不犹豫给五星。1.传主本身就是一个传奇;2.伯乐哈代的故事也堪称精彩;3.原作者的叙事功底真的不错;4.两位译者的水平非同一般。难得的好书

  ●关于拉马努金的内容就不多说了,懂得自然懂。单说这本传记,作者优美的文笔,给人柔顺温和的舒适感,逻辑前后为很连贯,跟讲故事一般,能让人在读的时候沉进去。特别要说一下此书的翻译,此书的翻译真的是太厉害了,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

  ●大学时读的。Ramanujan的一生,不是幸福的一生。

  ●你必须知道的一个人。印度有容纳天才的空间,数学家要先学会独立思考!!!思考公式,思考无穷级数,我们读书到底是让我们思考更加开阔还是更加狭隘;证明是准确的,但是有时候是无聊的,美需要证明么?

  ●天才往往有个好妈妈。有爱很重要啊。

  《知无涯者》读后感(一):好传记

  哲人石丛书,原本就很不错,看过其中的几本。

  现在这本拉马努金传是一个惊喜。作者从与该天才数学家有关的生活时代宗教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他的内心,展现了一个数学家的成长历程。读此书,仿佛一次旅游。

  以前看过一本科瑟的<社会学思想名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的叙述笔法虽然不乏令人激动之处,但有时也过多地注重一些戏剧性效果,从社会效果来描述,比较少地从大师心理内部来推测,这有点遗憾.也许是他能找到的资料不多的缘故.

  对于数学大师的推荐人哈代大花笔墨,也令人感到惊奇,显然这对于传记来说有点过多了.

  《知无涯者》读后感(二):又一个类似训龙高手的故事——两颗残缺的灵魂

  首先就翻译的水平来说,齐民友老先生的坐镇还是让文字有了很大保证,文字通顺,没有刻意屈从原文的痕迹,读起来很顺畅,不滞涩。

  我是学组合数学的,因此对于拉马努金的一些故事和成果还是比较熟悉的,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对这样一个印度数学天才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哈代本人的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

  拉马努金的宗教信仰也许是成就他的一个原因,可是这个信仰以及整个南印度社会因为宗教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显然要大的多,我想饮食问题当是拉马努金最后得结核病的最重要的原因了。

  拉马努金的任性还是头一回知晓,幸好哈代是一个对学术很纯粹的人,不然真的很难容忍他的一些行为,最后大夫不也给整崩了吗?

  哈代也是一朵奇葩,既有褒义也有贬义,相信去读这本书的人很快就会体会到。

  但是两人性格中的其他因素和对数学的共同爱好竟然让不可能的合作成为历史的佳话,当然我们也不禁为拉马努金的早逝而使得这种合作戛然而止感到万分遗憾!

  另,此书中对于哈代的历史地位恐怕抬得过高,那个时候他怎么算不上欧洲最好的纯粹数学家吧?

  《知无涯者》读后感(三):像武侠小说一样精彩

  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常常说道,武学对习武之人的吸引力往往大得不可思议。黄裳躲在洞子里研习武功,眨眼之间几十年的时间就飞逝过去了;周伯通一见到奇妙新颖的招式就总是要缠着人耍出来看看,否则绝不罢休。在读《知无涯者 拉马努金传》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数学也会如同《指环王》中的魔戒一样散发出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拉马努金那写满密密麻麻神秘难解的数学公式的笔记本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顶级武学秘籍一样让看到它的人难以抵挡它的无穷魔力:哈代无法把它从自己的脑海中抹去,波利亚看到它之后灵魂就像被魔网罩住了一样难以自持,还有无数的数学家穷一生的时间在拉马努金展现的魔法森林里面探险。

  《知无涯者 拉马努金传》这本传记在叙述结构上安排巧妙,遣词造句上极尽煽动,把数学界的故事写得像江湖武林的冒险一样精彩纷呈,悬念迭出。据说在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出版之后,篮球场上一下子多了很多青少年活跃的身影。我在想会不会有人在读完《知无涯者 拉马努金传》之后立志研究数学,以便有一天有足够的能力去修炼拉马努金写下的不可想象的数学秘籍。我猜应该会有吧。遗憾的是,我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智力水平去拉马努金的魔幻世界探险猎趣,但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真的很羡慕那些数学家有足够的智力可以沉浸在那充满抽象符号和绝妙构思的数学世界享受外行人难以理解也难以享受到的乐趣。

  《知无涯者》读后感(四):《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

  为了更精确地理解书名所要传达的含义,请允许我写下英文原版的书名《The Man Who know Infinity: A Life of the Genius Ramanujan》。

  提及拉马努金,我们更多地将涉及宗教与神。他曾说过:“一个方程如果不能表达神的旨意,对我而言就完全没有意义。”他是一个天才,他的很多成果自己无法证明,很多时候只有一个结果,没有过程。一些是错误的,但一些却如神来之笔,被后人叹服它们的正确性。印象最深的是他曾写下一个这样的等式:1+2+3+……=-1/12,真让人震惊。他的很多成果都是如此让人难以置信,他热衷于无穷、极限、分母的无限扩展,他通常只能给出一些结果,却无法证明它们,让人觉得相当有趣味性。我想这种习惯必是受年少时所接触的那本家庭教师所写的数学题汇编的风格的影响。

  自然地,必须与拉马努金同时提及的是剑桥的哈代。他是发现拉马努金的天才,并将拉马努金带到英国的人,此事成为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毫无疑问地,哈代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数学家,但我更愿意提及他其它方面的一些成就。他是一个极为优雅的人,写过《一个数学家的辩白》,被许多人认为是一本颇有好感的传记。他与拉马努金亲密无间的合作进一步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Ramanujan是印度的婆罗门,他认为自己的天赋来自神的旨意,他的性格受母亲的影响深刻。他极度敏感也很上进,让我不由地想到野口英世,他俩似乎在性格上有某些重叠。他的思维来自浩渺的宇宙,他的数学笔记像具有魔法一样令很多数学家着迷,尽管很多时候它又像天书一般让人费解和不知所以。

  这就是拉马努金,像谜一样的拉马努金,他就像一个黑匣子,吸引着大家去探索,去发现。

  《知无涯者》读后感(五):1 + 2 + ... + ♾ = -1 / 12

  孕育天才的三个条件,一是多元的社会评价体系,能给予天才足够的尊重和自由,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二是懂得欣赏和启发的伯乐,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对他进行指引。最后是针对性的天才教育体制,不仅能最大程度提高他的学习效率,还能给他更广阔的学科视野。

  拉马努金一生发现了三千多个公式,每一个公式精巧、华丽。但神奇的是,他几乎从不给出证明,而且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些公式是怎么来的,甚至解释说这是他信奉的印度教女神托梦告诉他的。后来,这些公式却纷纷都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拉马努金到底是如何发现那些公式的,至今都是一个谜,甚至有人说他是一个穿越者,是从未来穿越过来的。

  在印度,人们把拉马努金和圣雄甘地、诗人泰戈尔三个人并列,称为“印度之子”,这说明他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数学之外。

  从一加到正无穷,为什么拉马努金会得出负十二分之一这个答案呢?其实严格来讲,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传统数学规则里,这样一个算式是不能求和的。于是自创了一套数学规则,这种方法就被称作“拉马努金求和”,运用拉马努金求和算出来的答案就是负十二分之一。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意义啊,算不出来答案就修改规则,这不是掩耳盗铃吗?还真不是。事实证明,“拉马努金求和”这种方法在自然科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在物理学领域,有一个很前沿的理论,叫作超弦理论,你可能听说过,就是这个超弦理论算出了我们的宇宙有十一个维度,而要得出十一维空间这个结论,就必须依靠“拉马努金求和”。

  从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印度的种姓制度是落后、野蛮的制度。但种姓制度不是毫无优点,种姓制度在孕育拉马努金这个天才方面是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的。比如,它为印度社会提供了一个多元的社会评价体系:它提醒着人们,除了财富,还有很多别的东西也很重要,比如知识、教养以及对信仰的虔诚。这带给拉马努金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他不必为了获得尊严而去获取财富,这让他可以安心搞他的数学,不会有人因为他穷就看不起他。只要能够做数学,他就获得了全部的快乐和满足。所谓天才,有时候不只是智力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清晰的目标和不会受到任何干扰的专注力。如果一位天才想要做出什么成就,那么他就不能被世俗的忙碌所干扰,他不能既想这样,又想那样,他只能用尽全力去把他擅长的那一件事情做好。当然,在他成功之前,他可能会遭受种种世俗的非议和不理解,这就是天才必须承受的命运。张益唐先生在取得重要成就之前,连一份大学里正式的教职都没有,只能靠在餐厅里面打工来养家糊口。他拿到过博士文凭,如果一心要挣钱的话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比如可以去从事更挣钱的金融或者IT行业。但他却不愿意这么做,宁愿去餐厅端盘子,因为他知道工作的意义只是为了活下来让他能够去从事数学事业,端盘子虽然挣得少但是自由,能给他更多的时间用于数学研究。如果是普通人,明明有挣钱的能力,能够忍受几十年穷苦潦倒的生活吗?

  他不爱证明的坏习惯就是缺乏系统的学科训练让他没办法清晰看到一个学科的发展历程。以致于他花了很多时间做出来的研究成果实际上是别人早就已经做出来的,如果他经历过系统的学习,一来可以更好地吸收别人的成果用于自己的研究,二是也能规避重复研究带来的时间浪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