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杂忆的读后感大全
《胡适杂忆》是一本由唐德刚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胡适杂忆》精选点评:
●值得看
●晕,这本书是写给聪明人看的,要跟得上唐德刚老先生的思路和节奏。。。
●写得好,有趣有识见有八卦。
●八卦内容如果再多一点更好。
●既见渊博之胡适之真性情,又见性情之唐后学之真渊博。精彩精彩~
●四月出差的飞机上读完的。唐老师写得有些High了,看得过瘾!要写好一个人,一定要接近他,认识他。巨反感夏志清的序文,尤其是对胡夫人的那些不敬言辞,臆断胡氏家事,一脸瞧不上人的"精英"蠢样,真够可恶的。相形之下,唐老师的描述(P180)显然中正善良太多。
●在学校图书馆草草一翻,草草一看。
●唐先生本是要写《胡适口述自传》的序,结果一泻千里,把序言写成了十几万字的《胡适杂忆》,写活了胡适之。我们的初等教育里,应该给胡适更多的位置。
●Mango。自己做不出,总不能谴责别人做了,对吧?
●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
《胡适杂忆》读后感(一):了解一个不同的胡适
不同的胡适,读完以后得以重新塑造。但是看完以后,感觉对于胡适的记述仍然在外围,没有到达更深入更广泛的部分,直至细枝末节。不过,本来之前也没有读过胡适之的任何作品,这样可以为以后读他的作品做一个小小的铺垫,了解其为人以后,也许更能理解作品的含义。
《胡适杂忆》读后感(二):关于胡适的杂忆
唐氏此书细数了胡适的“是是非非”,评价有褒有贬,颇为中肯。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力倡白话文、新体诗,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等,开风气之先,为中国文化的近现代贡献了心力。唐氏杂忆多涉及胡适寓居纽约时的奇闻趣事,颇能再现一代宗师的风采。唐氏于中西学涉猎广博,涉及文史哲经济等学科,其博学、好学真让吾辈腆颜矣。
《胡适杂忆》读后感(三):有血有肉的传记
其实也不算是传记,只是唐德刚先生对胡适的一份回忆。但是写的非常棒,文中唐先生对胡适先生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完全是真情的流露。作者没有把胡适塑造成一个完人,文中的胡适有血有肉,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人的真性情,他的热诚,他的思想,他的学生气,他的“惶惶如丧家之狗”(引自文中)。
《胡适杂忆》读后感(四):闲翻还行
闲翻还行
不知道当初为什么借这本书了,反正很无耻地在图书馆连借了两次,在寝室放了4个多月,最后才花一星期把它看完。
纵然作者幽默不少,但那文白夹杂的语言还是使我稍有隔阂,可能是古书读得不够吧。我不习惯他这种方式的幽默——有时说话几无遮拦,虽欲搏人一笑,但出言分寸不准,有对胡适不客气,反讽挖苦的嫌疑。但有时候作者的自嘲还是挺有意思的。才明白自嘲其实也是一种气度和本事。
读完后可怜胡适啊,娶妻不慎,半生糟毁!
《胡适杂忆》读后感(五):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胡适杂忆》名为杂忆,其实如书中所言“传记是史学,是有训练的历史学者的工作”,书中内容看似拉拉杂杂,实则十分工整,共分七大部分——政治、哲学、文艺、历史、文字语言、友情、爱情。前五项可算胡适的事业,故而学术味浓些,后两章就有点八卦的意思了,读起来也颇有意趣。
从书中看,胡适的大部分贡献,不在“钻的深”,而是“说的早”,因而在新诗在白话文方面也就有开山鼻祖之名。胡适也广受质疑,然而唐德刚只问——胡适当不上这名,那么还有谁当得?
胡适最成功的,于我看来,则是其人格魅力。懂得多,不矫情,有点小孩心性,这么可爱的人,恐怕不招人待见都难。唐德刚总结“我的朋友胡适”交游广泛的原因,罗列若干点,道理自然是有的,但其实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这让人不能至也向往之的人格魅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