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莊子今注今譯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莊子今注今譯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29 01:41: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莊子今注今譯的读后感大全

  《莊子今注今譯》是一本由庄周著作,中華書局出版的繁体竖排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6,页数: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莊子今注今譯》精选点评:

  ●庄子值得自己细细品,不过对我文言好久没碰的也需要这书帮助才好理解。

  ●我真的只有在不想做物理的时候才能看各种各样的书啊。高考后一页未动。

  ●入门佳作,博采众长,可称善本。

  ●但需要 很大的耐心 繁体字的啊~~~

  ●庄书绝对与现有所有体制格格不入。

  ●昨天收拾屋子的时候翻出来的,才发觉我以前这么有眼光。当代国学还是要看湾湾,内地“大师”多半会把纯粹的国学哲学思想扯到一些无聊俗事上,人际技巧再圆滑也不是诸子本意。

  ●我想恐怕再也不能读完了,因为“我”已经不是我了。不过本来读的时候也没蛮读懂……

  ●辅助读物

  ●非常好的书,博采众长,看的也不费劲

  ●读过。

  《莊子今注今譯》读后感(一):何以至逍遙?

  用上了很喜歡的節氣書籤

  《莊子今注今譯》读后感(二):第二遍

  回憶起來,這套書是在09年在上海送給蘇子的。當時我讀《莊子》用的是一個極爛的版本,五年后這三冊書又回到我的手中,斷斷續續花了大約半年時間才讀完。陳鼓應先生作為殷海光先生的弟子,講莊子都是有現實意義的。一則是莊子的自由精神可以作現代意義的,二則歷來重視諸子講諸子往往又具有削弱儒家思想重要性的意義。這種目的作用在這套書的體例上,則“今注”是吸收了近人研究成果的集注(注釋往往離原文較遠,翻起來不是很方便),“今譯”是白話文。這次第二遍閱讀,由於讀得不連貫,所以一些具體的想法都丟失了,僅列幾個能回憶起的想法,供第三遍閱讀時參照:一、莊子學派與先秦儒家的學問同屬於一個系統,即都是人生之學。二、莊子學派對於儒家學說非常熟悉,甚至不經意之間莊子比某些儒家更像儒家。三、除去一些篇章,莊子的學說前後嚴密照應,體系嚴密。四、零散篇章或深刻,或體現出驚人的預見性。

  《莊子今注今譯》读后感(三):跟庄子学常识

  【遇到了位好老师,才知道书好在哪里。】

  大四了,跟着张老师读了一学期的庄子,感受再也不止于大一读庄子那会:跟着标准译文走,觉得圣人之言果然高妙,其实自己也是稀里糊涂地似懂非懂。大学四年下来,自己随着兴趣读了不少闲书,这时候再学庄子,感到它和很多书陈述的内在之理的相通。对于庄感触最深的是:庄子是在一遍遍地向我们说生活中的常识。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宋国帽子卖得好,于是宋人便把帽子也卖到了越国,结果不是畅销,而是无人问津。不是帽子不够精良,也不是销售不对,而很简单:因为越国人都是光头,不戴帽子。人们常常出于善意地把自己的好意推己及人,而如果对方没有接受或者没有做出自己期待的回应,失望之感便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碰巧遇到严重时刻,也许双方还会因此结下误会。其实献出好意之前想想,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世界,随便侵入别人的世界,一厢情愿地觉得我把所爱之物大方给你,你就应当用所爱之物回应我,这其实是很自私的想法。这种对对方的施与,也是一种施压,你觉得是好的东西,在别人处未必就有那么大的价值。你可以给,给了之后,也要给对方他(她)本有的选择接受与否的自由。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惠子觉得,一个大葫芦,用它装水会破,做瓢用又太大放不进水缸,真是个无用的葫芦。惠子认为葫芦无用,是先入为主地把葫芦的用途定义为盛水,盛不了水,自然它对于自己就无用。惠子的看法也没有错,作为盛水之物,这个葫芦对他的确派不上用场。葫芦生为自然一物,对人而言,它有用与否取决于如何看待它。盛不了水,它可以用来做观赏用。换做他法,又有其他的用处。而对于其他的葫芦而言,这棵葫芦也许是葫芦族群生长繁衍的佼佼者。对于自然中别的植物动物而言,这棵葫芦也有它们眼中的价值。

  人们很容易也很喜欢给一个物什或一个人下价值评价,甲是优等的,乙是低劣的。大多数人出于自己意愿喜好的判断就成了这个对象的宣判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种种衡量标准。人们也跟着这些标准走,假以时日,这些标准反而后来居上,成了貌似自然的存在。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 支离疏这个人,长得这样和别人不同,别人的眼睛鼻子四肢都长在“应该在”的地方,而他却长得这样奇怪。他是人们眼中的异形,或者残疾。于是朝廷征兵,朝廷有大型徭役,他都不够格参加。由此而因“祸”得福,免去了徭役之苦。此外,朝廷赐给老弱病残粮食补贴的时候,他还能领一份。

  支离疏被归在老弱病残一类,也是因为他不符合人们标准中“正常人”应该长的样子。但是倘若以支离疏为标准选美,那么这大多数人也就成了异型了。你觉得一个东西奇怪,觉得一个人的举止不合流俗,是因为你被自己所接受的标准所囿。而站在对方的立场,你也就成了怪人。看法不同,常常是因为标准和立场不同,而我们常常所谓的你我不能理解,也是彼此都站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对方指指点点。换个角度,换个立场,一切就变了。

  庄子中还有其他地方引起我思考,我最大的收获是,在老师的讲解下,感到跟着庄子走时思维的快感。阅读过程是对我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的挑战过程。越读越觉得好玩,觉得这些都是常识,人人皆可懂得却需要提醒的常识。我在想从前欧洲的思想启蒙,也就类似这样,是最普通的常识的普及。可不知道现在我觉得自己从书中学到的常识,是不是又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偏见?就跟着庄子慢慢思考吧。

  【庄子课期末论文,拖拖拉拉一个寒假没写。第二学期交作业前夜憋出。不多不少82分。这是在北外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莊子今注今譯》读后感(四):老庄乱谈

  所谓物物者,物于物;役人者,役于人。

  意思就是说,越是想要掌控某件东西,就越是被这件东西所掌控。我挣了很多钱,放银行里,担心贬值,去买房子,担心房价跌;放家里,担心被偷,带在身上,破遇到抢劫,整天为钱的多寡去留,耗尽精力,结果就是越想要支配钱,却越被钱支配。

  物物是如此,役人也是如此。在古代,普天之下,皇帝最大,掌管全天下的人和物,按理说没有什么人敢致使皇帝做什么,但是皇帝真的能够“超脱”被人役的结果么?不是的,皇帝手下臣子千千万万,有诸侯想要对待遇不满要起兵造反,有宰相大臣想施展自己的政见而舌战与大堂,有妃子佳丽争宠闹得后宫不宁,更有老百姓在底下看着皇帝的行。天旱地涝,担心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要起病造反,太平盛世,担心大臣们结党腐败。皇帝位子高高在上,想要役使天下所有人,却被天下所有人役使。

  推说到现在,无论是男女朋友在一起,还是父母子女间的关系,越是想要拥有对方,越是想要影响对方,就越被对方所影响,所役使。为什么儿子总不听我的话?为什么男朋友总是不明白我说的意思? 儿子不接电话,难道又跑出去玩耍了?男朋友不回短信,难道跟小三约会去了?劳心劳力的想去役使人,却最终被人所役使。

  有一个人做慈善,还得了很多pad,电脑以及很多钱去特殊学校去慰问,到了特殊学校,发现里面的智障孩童不知道怎么用pad,只能把pad当积木来搭,不知道怎么打开用电脑,只能把电脑小山来爬,至于那么多的钱了,只被智障学生们拿来当纸用。做慈善的人看到了,觉得这些倒霉的孩子,这辈子都可能无法享受正常人所能享受的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无法享受到各种现代设备、物资能给人带来的快乐,一想到这些,他便心生怜悯。智障孩童们玩的很开心,而他却热泪盈眶。

  智障孩童们从不了解钱的意义,故从来不会因为钱多一点而更快乐,或者钱少一点而更忧伤,哪怕他们知道钱能换来很多好吃的,好喝的,但他们快乐,是源自吃的和喝的本身,而从不会因为拥有钱而开心。而他觉得这些学生可怜,是以他自身的角度去妄自揣测学生们不快乐。

  有些研究说,人的幸福感是通过相对比较而来的。就是说你挣的钱的绝对值的多少,不会决定你幸福不幸福,而是说如果你挣的比你周围的大部分人多,住的房子比周末大部分人大,生活水平比周围大部分人高,那你就能获得幸福感。这样的结果不就更加表明,大部分人都将自己的快乐不快乐,建立在别人身上,那么役人,终将役于人。

  上面说,智障的孩童们,可能无法理解钱的意义,但他却知道好吃的,好喝的,所以他也会执于这些东西。你把好吃的拿走,他会哭,他会闹,你再还给他,他就又笑了,其结果就是仍然有所役。所以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说如果人将自己治愈各种声色犬马之中,最终还是会令自己目盲、耳聋、口爽(爽:病),发狂、行妨。最终还是有所役,“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所以圣人吃饭只是为了饱,不为其他的,就好像智障孩童拿钱只是为了买吃的,不为其他的。

  那么,去除饮食男女,这些大欲,是不是就不会再有役了呢?《庄子》里面又提出来,人有四患,人想要活着,所以患死;人想要健康,所以患病;人想要年轻,所以患老;最后,人活着就得遭受各种罪孽,所以患生。生老病死,人的四患。最后提出来,只有认识到死和生是一样的,得到和失去是一样的。我和他物是一样的,忘记物我的区别,才能真正的没有执,也就不回去役,自然最终才不会被役。

  社会上有些人,沾染了鸦片、毒品,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但只要是在清醒的时候,都能深深的后悔自己沾染了毒品,都非常希望想戒掉,人人都知道戒毒非常难,但绝不会因为很难戒毒,甚至戒了毒还复吸而辩解说戒毒没用,吸毒是好的。

  网络上有很多心灵鸡汤,很多讲的就是人生的大道理。人们五色、五音、五味的中毒已经很久,见到鸡汤以为就能立马戒毒,就好像听到高人讲道,就“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鹄炙”,看见鸡蛋就想着要公鸡,看见弹丸就想着吃烤鸽子。得不到,反而去诋毁,渐渐渐渐的,心灵鸡汤这一个词就变成了贬义词了。

  《莊子今注今譯》读后感(五):看看别人对老子的批评

  

看看别人对老子的批评:

见这本书居清华大学图书馆外借排行榜人文社科类第 12 位,就找来翻一翻,下面引用的这一小段引起了我的注意,小标题是我妄加的。

通过看某人对一件具体的事情下结论,大概就能看到他心里那把尺子的样子,然后就知道值不值得我花时间在这个人身上了。

如果对现代物理的科学成果不太了解,很容易就将现代物理的一些科普性的话语,定罪为“封建迷信”。反过来说,旧时代记录下无数的个人体验,在今天看来是“科学”的。

以揭示“大问题”的终极答案为己任的哲学家们,如果还不去适应这个科学时代,“哲学”这词很快会被学术权威们玩坏,就像去东莞的游客将“小姐”一词玩坏那样。

今天看老子的《道德经》,看这位“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出自百度百科),来自台湾的陈鼓应教授(1935-)对老子(前571-前471)的批评,古今所两位说的,明显就不是一回事。

陈教授所指的“老子哲学”,最多只是老子适用于这个表面上由二元对立驱动的人间的那个部分。

而我看老子并不太关心这种事。这个宇宙,只是装在他心胸里无数个“平行宇宙”——量子论中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1961)波动方程的一个解释——中,微不足道的一个。

陈教授的书,我就此全看完了。

老子哲学上的缺点 陈鼓应 最后,我们要谈谈老子哲学上的缺点:首先,我们很容易发现老子常使用类比法去支持他的论点。例如,他从柔弱的水可以冲激任何坚强的东西,因而推论出柔弱胜刚强的结论来。这种类比法的使用,虽然有相当的说服性和提示性,但是并没有充分的证据力。因为你可以用同样的形式例举不同的前提而推出相反的结论来。你可以说,坚硬的铁锤可以击碎任何柔脆的东西,因而推论出刚强胜过柔弱的结论来。这里仅就老子所使用的类比法加以批评。当然我们了解老子的用意,只求在经验世界中找寻说明他的道理的论据,这些论据虽然无法保证他的结论之必然性,然而并无碍于他的道理之能在经验世界中得到运用。 老子的思想内容,有许多可批评的地方,例如: (1)老子“返本复初”的思想是很浓厚的。然而是否能够返回到“本初”的状态?同时所谓“本初”的状态,是否像老子所设想的那样美好?是否有碍于事物的向前推展? (2)老子认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循环状态的。然而事物的发展状况是复杂多端的,有曲线的发展,也有直线发展,种种状况,不一而足,未可以单一的循环往复来概括其余的。 (3)老子主张“无知”“弃智”,因为他认为一切巧诈的事情都是由心智作用而产生的。他又主张“绝学”(老子所说的“学”是指仁义礼法之学),他认为这种圣智礼法的追求,徒然增加人们的智巧心机。但是他忽略了“智”和“学”也可引人向上、导人向善的趋途。 (4)老子重视事物对待关系的转化,他认为祸福相因,如环无端,然而他却忽略了主观力量的重要性。他这种说法,很容易使人觉得好像无需要主观力量的参与,祸就自然而然会转化而为福,福又自然而然地转化而为祸。事实上,主观的努力,常为决定祸福的主要因素。 (5)老子一再地强调人应顺应自然,然而如此纯任自然的结果,一切事物的发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很值得怀疑的。此外,道家思想都肯定了人和自然事物的一体情状,然而人和自然事物在本质上究竟是否同一?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事实上,人是有意志、有理性、有感情的。意志的表现,理性的作用,感情的流露,都使得人之所以为人,和自然事物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别。 (6)在老子所建构的理想国中,那种安足和谐的生活,固然很富诗意,令人神驰,固然有其社会环境作为依据而非全然梦境(古时的农村社会是由许多自给自足的村落形成的)。但是,我们毕竟感到在那种单纯而单调的生活方式中,人究竟还有多少精神活动可言? (7)老子一再强调“清静无为、柔弱处下”,一个人如果长时期浸染于这种思想的气氛中,久而久之,将会侵蚀人的奋发精神,也会消解人向观念探索以及向思想禁地推进的勇气。总之,在老子所建构的世界中,人们固然可获得心灵的平和宁静,然而相对地也会减损人创造性的冲动。 尽管如此,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老子哲学的价值,他所提出的种种观念——比如文中一再提到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等等观念,都已成为传统文化的精萃。 五千言的一本《老子》,充满了不少深沉的智慧之言。借用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的:“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陳鼓應《老子註釋及評介》

2018.10.27 记于广州 http://william-ho.lofter.com/post/6c3aa_12be971e9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