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教育的本质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精选

2020-12-30 00:00: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精选

  《教育的本质》是一本由陈钱林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0-1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一):《教育的本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个性化学习与自学的良好品质

  我们每天或许都会谈到教育问题,但我们真的懂得教育到底是什么吗?

  面对身边每天熬夜写作业到两三点的学生,面对他们对于学习产生的厌烦与浮躁,我们真的能够说他们理解了教育的本质,或者说老师们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吗?显然不能。 那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来一看究竟吧。 01为何要寻找教育的本质? 在很多影视剧中,都表现了家长对于教育的迷茫与焦虑,比如前段时间热播剧《安家》中有一个母亲,就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而每天动辄痛骂,可孩子的成绩反而越来越差,成为了班级中的倒数。 再比如说《虎爸猫妈》中,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以及是否要购买学区房问题,都将教育的聚焦点放在了很功利的层面上。这可能就是教育应试教育所诱发的弊端,学生们每天疯狂刷题,家长们每天考虑如何匹配更好的教育资源。 教育的本质真的是如此吗?我们不应该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吗?我相信作为家长一定是愿意的,可是现实又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所以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寻找一下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02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的人格,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让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能够有所提升,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成长的需求,为它们培养好好的习惯,为他们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 不仅仅是赏识,更多的应该是尊重与顺应。 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充分引导其进行个性化学习,而不是统一批量生产。比如说,有的孩子属于慢热型,而有的孩子反应则比较快,对于同样的知识,他们的接收速度,接收效果等都有显著不同。 那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就应当重视孩子到底收获了多少,而不是仅仅以分数去进行衡量,在设置作业时可以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的不同进行自主作业,让减负与提质成为可能。 类似的举措作者还提出了很多,相信你读完这本书后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03该如何遵从教育的本质? 我们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将所有的行为与举动,往这个方向去靠拢去发展。比如说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本着育人为先的理念,重视自己孩子的自律,自学自立能力。 我们家长要尽自己所能,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氛围,培养孩子各种优秀习惯,志向比智力更重要,让孩子从小有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若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拥有一位好老师与孩子共同成长就更好了。好的老师在人品与学业能力上都呈现出较高水平,可以在教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感觉到如沐春风,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引作用。 小结 《教育的本质》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教育到底是什么,该做什么,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与探索。

  那么这本书对我有用相信,对你来说也有它的作用。若有闲暇时光,不妨翻看一下。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二):《教育的本质》:精神成长下培育健全人格,自律自立培养自学觉悟

  

01

周末,考虑到小侄子在学校学习一周,必定是精神疲惫,就想叫他出来吃个饭放松一下。可谁知,电话拨出去接通后,刚上高一的他马上就拒绝了。原因是,他要在家刷题,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理科科目,周末要是不在家好好刷题,下周上课很可能就跟不上了。

这让我大吃一惊,衡量成绩的标准跟路径必须得是靠好好刷题才能践行与实践吗?我心里打起了否定鼓。其实小侄子在学校成绩一直蛮好,差不多总是班级前5。我从未想到,他竟然也有如此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他竟以这种玩命肉搏的方式在学习。

我自己也带过很多学生,我总是建议他们多思考,然后在题目中去感悟,去体验,去深刻理解。我一直认为纯粹的刷题很难必然实现高成绩这一目标,学霸当然也刷题,可学霸的基础与理解能力,普通孩子真的要差一截,真的可以一概而论吗?肯定不啊!

02

那为什么,还有前赴后继的学生们在疯狂刷题呢?是老师强加,同伴压力,父母相逼吗?今天,当我读到这本叫做《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时,我对这事有了更深的感悟。它的封皮上这样写道,“昨天刚种下果树苗,今天就盯着看看有没有结出果实。不是孩子不争气而是教育者心太急。”深以为然。

这本书的作者叫陈钱林,他不但自己从事教育30多年,做校长近20年里对教育生态整体了如指掌,更是在整个教育历程中长期努力寻觅教育的本质与意义。而且他自己的儿子在14岁时就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女儿呢也在16岁时就经过层层选拔,考入了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

这本书一共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重视精神成长;第2部分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第3部分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先,要重视自律,自学自励;第4部分则告诉我们,好的老师是要与孩子共成长,修人品、善学习的。

03

在整本书对教育本质探索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格,尊重,习惯,情商,幸福,环境,劳动教育,体育教育,爱好,赏识,学生活动,班委轮岗,阅读,自学,自律,自立,师德等一众名词,对于我们惯常所了解智教育明显不同。

它更全面,更有活力。它告诉我们,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盯着成绩,也需要考虑到他们外在内在的许多需求与向往,加长应为何而坚定地陪伴,老师应品学兼修助生成才。

《教育的本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变得更有人情味,更有前瞻性,更有丰富性。想要让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就要给他相应的支持供给。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三):《教育的本质》:家庭教育的本字是育人为先,重自律、自学、自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爱孩子的那种,父母是怎么爱孩子的呢,他们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把孩子的未来都考虑好了。这句话出自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 无论何时教育孩子始终是热门的主题,作为家长时常感到疑惑为何自家的孩子从来都不会主动去做作业,而人家的孩子就很省心,为什么自家的孩子想要达到及格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别人家的孩子却轻轻松松当学霸。 昨天刚种下果树苗,今天就盯着看有没有结出果实;不是孩子不争气,而是教育者心太急;这段话写在《教育的本质》这本书的背面。 《教育的本质》是一本读了就可以马上用到,读到的人都会觉得是一本相见恨晚的好书,这本书是全国知名校长,牛爸陈钱林把自己执教30多年,做校长近20年,以及如何培养牛娃的经验和理念总结梳理成体系,分享给教师与父母。 一、惩罚,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艺术 这段时间我的睡眠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基因是听到母亲告诉我,高中母校有一个男同学,跳楼自杀了,当晚我就梦见自己在看别人的遗书,不是清楚自己是害怕死亡还是单纯的觉得唏嘘。 在互联网已经高速发展的今天,从网络上就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可就算听过太多的故事,现实生活中发生这样的事故,也没办法做到完全不在意。 事情的起因经过具体的也不是很明朗,只知道可能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叛逆的阶段,学业完成的不是很好,老师请家长配合管教。 其父母在学校教学楼当着不少同学的面,对孩子大声训斥,在父母离开之后,紧接着那个同学就从教学楼跳下,抢救无效身亡。 人在愤怒之下常常说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这样做最后杀敌1000自损800,未成年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成熟,若发生这样的事情会受到怎样的刺激无法估量。 无论是否成年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尤其出于青春期的孩子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的,训斥孩子要关起门来,孩子犯了错惩罚或者责备,不要在人多的场合,毕竟这只是教育中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陈钱林校长认为,惩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艺术,在实施惩罚教育时,要注意因人因事而为、不能太过武断、也千万不要讲过头话。 二、课堂不必追求热闹,重在学生收获多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讲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老教师上了一节很成功的课,听课的人问她花了多长时间去备课,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时间来备课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但不知道从何时起课堂开始花俏起来,就内容而言现在什么教育都要进课堂这是课堂不能承受之重。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一些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关注尖子生,看起来与尖子生的对话很精彩,但实际上其他同学的收获未必大。 课堂要引导课外自学,孩子在课堂上学的是方法,重点是在课外的自学。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就是自学。 三、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先,重自律、自学、自立 很多家长都有辅导孩子功课的烦恼,陈钱林校长说,中学教师的经历让我想到,这么可爱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做不完作业,睡眠不足,眼中无神,即使考试成绩再好,算得上成功吗? 孩子的成长,不应该被大人牢牢控制,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主动权。 ⒈自律,主要是习惯培养。让孩子更自律的方法是,家规和评价,家规是孩子出现问题后总结出来的,让孩子自我评价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自我反省。 志向教育激励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个梦想过去了很快还会有另外的梦想,有了这样那样的梦想孩子就很容易变得自律。 ⒉自学,从婴幼儿期就开始培养,这个时期的自学就是在玩中学。更大一点是孩子了解自己的学科上强弱之处,有自己的侧重点,不仅仅是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去学习。 ⒊自立,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陈校长说,家庭教育就是在扶与放上面做文章,孩子不能自立的时候我帮助他,帮孩子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培养他的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能力达到了就让他自立。 孩子的人生,以幸福为本,只要孩子性格好、情商高、教育就是成功的,自立是最核心的要素。 陈钱林既足优秀校长又是优秀家长,这一个独特的身份,使他讲述的关于教育的本质的理想与理念,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父母,都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四):看《教育的本质》,做智慧型家长

  

刷抖音时常能看见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气得乱吼、心肝疼。甚至为了不动手打人而给孩子戴上头盔,给自己绑上双手。

也有家长说,天天跟孩子的作业跟得很紧,可是孩子的成绩就是上不去。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对:

三流的父母当保姆,二流的父母当教练,一流的父母当榜样。

我们周围大部分的父母都是三流,二流的父母。因为做父母的,并未持证上岗。如何做到一流的父母呢?且看《教育的本质》,做智慧型家长。

这是一本适合教师和父母阅读的教育经典书。

关于作者

陈钱林,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从事教育30多年,做校长近20年,陈钱林对教育生态整体十分了解。

他一直追寻教育的本质。他悉心研究家庭教育,自己的龙凤胎均获世界名校博士学位。

关于内容

全书一共四个部分,分别是:

1.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长

2.教学的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重自学

3.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先,重自律、自学、自立

4.好教师要与孩子共成长,修人品,善学习

从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可以看出,陈钱林作为双重身份的智慧型学者,既能够从教师的角度给教学中的老师提供可行的建议,又能够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让家长学习如何让孩子自律、自学、自立,做智慧型家长。

做智慧型家长

针对社会上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的现象,陈钱林校长提出,家庭教育也是父亲的重要事业。父亲们改变认知很重要,因为父教的优势在于有看得远、抓大放小、刚性和理性的优势。

父亲的参与,加上行之有效的方法,离智慧型的家长还会远吗?

在家庭教育中,陈钱林校长特别重视自律、自学、自立。如何培养这三大品质?也给出了相应的方法:自律,主要是习惯培养。自学,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自立,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

如何让孩子自律?陈钱林校长的方法是,“家规+评价”。他们家有很多家规,但都是孩子出现问题后,她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出来的。另外,他创新了“100个好”的评价。有空时,就会与孩子聊聊,让孩子自主评价加减几个“好”,最后由他拍板。让孩子自主评价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自我反省。

除了这些,他还在如何在游戏中学习,如何立规矩,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如何选择兴趣班等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做智慧型家长,且看《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五):《教育的本质》:如何培养自律、自立、自学的孩子?

  前一段时间,江苏一位硬核爸爸抱怨老师的视频在网上走红。

  视频里,家长说:教是我教,改是我改,老师们都在干嘛呢?

  这位家长的做法得到了很多家长共鸣,也引发了大家对老师这一职业的声讨,认为现在老师让家长改作业是失职的表现……

  其实,在教育追求“高素质、高成绩”的今天,无论是家长和老师,压力都很大,都有这样崩溃的时刻。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好教育?怎样才能做好教学?

  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陈钱林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人格;教学的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

  陈钱林从事教育30多年,做校长近20年,对教育生态整体十分了解,他悉心研究家庭教育,自己的龙凤胎均获世界名校博士学位。

  《教育的本质》一书,是陈钱林积多年教育、培训经验,从四个方面谈论如何陪养孩子自律、自学、自立:

  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长

  陈钱林年少时曾受过两次磨难,一次发生在家庭,父亲烧青砖赚钱被村民嫉妒陷害,家里几乎破产,他下决心发愤学习出人头地。另一次发生在学校,他从小成绩优异,尤其擅长数理化,可上了师范后从学霸变成了差生,心理极其压抑。

  这两件事对陈钱林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后来,当他读到雅斯贝尔斯“教育的本质就是引领精神成长”的时候,他深刻认同,并将之作为一辈子的教育追求。

  对于精神成长,陈钱林认为首先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培养孩子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这三种感情直接关系到幸福感。

  陈钱林在任碧桂园实验学校校长时,提出了“立志、立德、立言”的素养要求。立德才能树人;立志,只要有远大志向,其精神面貌就会积极向上;立言,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在陈钱林看来,一个孩子,只要肯说,肯写,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其精神就是独立的。

  此外,阅读也是通过触动心灵引领精神成长的方法。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

  书读的越多,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丰富,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才不容易被打倒。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纵然生活困苦、多灾多难,可是因为喜欢读书,他的精神世界始终是快乐的,从来不计较生活里的得与失。

  二,教学的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重自学

  陈钱林的龙凤胎孩子,儿子14岁就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女儿16岁考入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大学毕业时双双收到世界名校以全额奖学金读博士的录取通知。

  陈钱林对这两个孩子采用的都是个性化学习模式,没有按照学校老师的要求,平时靠写作业、题海战术保持成绩,而是大胆自选作业。

  当然,不做统一作业,不是说偷懒少学习,而是采用“拓展学习-超前学习-探究学习”的自学方法。

  这种自学方法,可能刚开始时考试成绩稍微落后于那些题海战术里出来的孩子,但长期来说,培养了孩子强大的自学能力。 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说明,成绩拔尖并不完全依赖于题海战术。

  但是,自学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如何陪养孩子的自学能力?那么就要从家庭教育开始。

  像语文学习,重在听、说、读、写,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培养。幼儿阶段,听故事、听电视节目、听家长说话……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背后都有能力培养的学问。

  三,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先,重自律、自学、自立

  1.自律,主要是习惯培养。

  努力做到,在坏习惯形成之前,就把好习惯教给孩子。 那么,如何让孩子自律? 陈钱林的方法是“家规+评价”。从小就给孩子制定家规,让孩子自主评价,通过自主评价,让孩子自我反省。如果违反了家规,是一定要受到惩罚的。

  有些小孩子会用哭闹来试探大人的反应,家长任其发展,孩子就会摸透家长的心思,有了一次妥协,就会有第二次,最后会破坏规则。 当然,家规的制定和实施,应该尊重孩子的民主权利,多听听孩子的意见。稍大一些,孩子的个性增强,如果家长总是显示出不了挑战的专制,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2.自学,从婴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每个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就具备自学能力,婴儿时期,常会出现反复的一个动作;刚学说话时,会说最开始善于发音的词,常会在嘴巴里叨叨。

  再大一点的自学是在玩中学,比如玩游戏,小孩子喜欢听水龙头放水是什么声音,看桌子翻到了是什么样子……

  在孩子有探索精神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鼓励,而不是否定孩子,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陈钱林说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发现从家里出去转一圈,又回到了家门口,认定地球是圆的。他就陪孩子在家门口绕圈,帮助孩子研究这个圆的道理。后来,孩子上小学,他不仅不让孩子做学校作业,还让孩子通过自学跳级。

  陈钱林鼓励孩子大胆自学,不紧为孩子争取到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还培养了孩子强大的一学年能力,为以后上名校奠定了基础。

  3.自立,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

  在我们中国,有很多家长总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小时候喜欢给孩子喂饭,长大了想控制孩子,遇到了问题,总想着给孩子遮风避雨……

  其实,一味地付出,并不能培养自立的孩子,只会让孩子成为“妈宝男”。

  人生的路要让孩子自己走,孩子的成长正如爬山,大人给他指出来,但是从哪一条山路走比较好,还需要孩子自己抉择。

  孩子不能自立的时候帮助他,帮孩子时要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能力达到了就让他自立。

  四、好教师要与孩子共成长,修人品、善学习

  教养孩子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不仅要交给孩子怎样学,老师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注重学习。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说:“教师要给人一桶水,自己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通过学习使自己拥有一眼活的泉水。”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学习不止。

  好的教师不仅修人品、修师德,还要注重专业成长。

  这些年,陈钱林一直潜心教育,不仅自己在专业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他所任职的学校里,教师也都成为了名师。

  《教育的本质》倾注了陈钱林多年的心血,是一本适合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用书,也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的家长阅读的书。 孩子的成长是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飞机的两翼,需要携手并进。

  所以,家长不能说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完全放任不管了。而老师也应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引导个性化学习,看到每个孩子的长处,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让每一颗树苗都能茁壮的成长。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愿每个家长、老师都能点燃孩子心中理想的火把!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六):龙凤胎均考上世界名校,获得博士学位,牛爸只做对了一件事

  

陈钱林,是长三角第七届最具影响力的校长,也是资深家庭教育专家,他的一对儿女均获世界名校博士学位。育儿如此成功的陈钱林,被众人称之为“牛爸”。

1994年,陈钱林在瑞安教育局从事高中管理工作,此时,他的一对龙凤胎出生。对于龙凤胎的教育,他一直秉承着教育的本质进行引导,并在他们身上实行了“三个自”政策:自律、自学、自立。

他把自己所有的教学精髓与方法,都写在了《教育的本质》一书中,让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学习借鉴,让我们能重新反思自己过去的老旧育儿模式,开启新的篇章。

那么,他的“三个自”政策,是如何运用到孩子身上,并引领孩子成长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推敲一番吧!

一,用“家规+评价”的方法提升自律

自律,主要是习惯培养。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来懂事,不会闯祸。就算他们学习不好,但听话一些总是好的。于是,他们从孩子懂事起,就提前给孩子制定了诸多条条框框,只要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家规),就会对他们大声训斥,有的甚至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记住教训。

但陈钱林的家规,却都是在龙凤胎出现问题后再制定。每当孩子们犯错后,他就把他们叫到跟前,和他们一起探讨总结错误,并制定新的正确规范。

也就是说,他们家的家规制定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本身。他放心地把家里的主导权和创作权交给孩子,一旦孩子再行违反,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怪不得也怨不得别人。当孩子制定好规矩后,陈钱林再检查他们设立的内容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再加以引导。

聪明的父母理当如此。凡事都交给孩子自己做决定,让他们去自行建立规则,自行培养习惯,这比追着赶着让他们必须遵从自己的意愿做事要好得多。父母呢,只需做好最后的评价工作,看孩子是否依照他们亲自制定的规矩在实行即可。

自律,原本就是一场为了自己而战的高级教条。施行人、负责人,永远都应是自己。

二,减少必写的作业,用更多的时间学会自学

陈钱林看正在上小学的儿子颇有天赋,就主动提出不用让他再做作业了,并鼓励儿子跳级。跳级后,儿子的自学能力越来越强,14岁就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这个班的主要特色,便是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让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

而他的女儿呢,则在高一的时候,上午去学校学习,下午在家自学。等到高二,就一周在校学习一周在家自学,没过多久,就考上了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

通过陈钱林对龙凤胎在学习上让他们自学的事我们可以看出,自学对一个孩子成长是很有助益的。而他的一双儿女,又是采取了不同的自学方法。儿子聪明,从小学就可以开始自学,女儿呢,则是到高一才开始自学。

不同思维和对学科理解程度不同的孩子,他们自学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发育较慢,可能你让他自学他也学不出个所以然,因此就要等他开窍后,能自学时再自学。有的孩子天生聪明,他们看书就能看懂,就不用浪费时间在做作业和按部就班的一级一级学习上,跳级是对他们最好的奖赏。

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让他们自主规划人生

陈钱林带孩子出门前,总会提前和他们讨论一个行程路线,而后大家依照之前的计划出行。若是路上遇到麻烦,陈钱林会耐住性子看他们如何自行解决问题,如果他们做得好,他会及时夸奖;如果做得不好,他不会加以任何评判,在外人面前给足孩子的面子,等到回家后,再给他们分析利弊,让他们知道对错与否。

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放手,让龙凤胎从小就养成了自立的习惯。他们凡事都要靠自己做主,陈钱林从不干涉也不打断他们的想法,充分让孩子发挥出所有的智慧。

总结

只要家教得法,从幼儿期开始培养自律习惯,在学龄期培养自学能力,让孩子实现自立,孩子的人生就一定会更精彩。至于是否能走上精英之路就要随缘。——陈钱林

在陈钱林的教育理念中,他认为自律、自学、自立,三个“自”异常重要,能做到这三个“自”的孩子,才会离真正的教育的本质更近。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被教育者本身。我们再也不能走的陈旧的教育路线,一味让孩子听从父母和老师的要求做事,唯有打开他们的智慧宝库,让他们自主生活和学习,这才是孩子想要的被尊重的、带劲的人生啊!

陈钱林的龙凤胎均考上世界名校,这和他做好了教育这件事分不开啊!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七):《教育的本质》:从教35年的全国知名校长三点教你搞定家庭教育

  

前一段时间,江苏一名家长发布的短视频火了,他在视频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事情的起因是因为老师让家长帮忙批改作业,自己承担了很多老师应付的责任。该视频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大家纷纷留言吐槽老师。

我对此事有自己的看法:孩子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处理?一味地发泄情绪还是采取有效沟通?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老师、家长在教育中到底该承担什么角色?该起到什么作用?这是最近几年教育中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陈钱林,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家庭教育心得、自身成长经历等,编写了《教育的本质》这本书,书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陈老师从事教育工作35年,对教育生态十分了解。同时他悉心研究家庭教育,自己的龙凤胎均获世界名校博士学位。

他在书中分四部分进行了论述,教育的本质、教学的本质、家庭教育以及教师的责任和自我成长。每一部分既有理论,又有具体的方法,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既适合家长学习,又适合老师阅读。

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对我触动最深的就是家庭教育,本文将从家庭教育方面,谈谈我的心得和感悟。

0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说文解字

近几年,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媒体的快速发展,网上经常爆出与教育有关的负面事件,比如校园霸凌、学生坠楼、跳河自杀等等,每次事件爆出,家长痛苦追责学校,学校藏藏掖掖和稀泥。同时网络上一片暴戾之声,有惋惜学生脆弱的,有愤慨学校不作为的,有指责家长失职的……

这些事件反映的是教育的失误甚至是失败,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片面追求分数、追求名次、追求升学率、追求竞技等的结果,以及由此导致的学生、家长、老师的心态不稳,学生心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无法承担的后果;家长焦虑不安,改个作业、被叫到学校就可能引发崩溃……

是该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要出发”了!思考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作者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把教育“拉长”,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整个人生串起来思考;把教育“拓宽”,从分数和特长外的习惯、能力、情商、人格等角度思考,如此才可能更好地进行把握。

02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

育,养子使作善也 ——说文解字

要做好学生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有效沟通,才能达到目的。而家庭教育在健全人格的培养上作用更大。

儿童成长最关键的时期是在家庭,从出生到小学这个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间。现在脑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中国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道理的。

一个人呱呱坠地伊始,他的教育就开始了,从学吃饭、学说话、学走路,家庭教育体现在一个人人格形成、习惯培养、各种能力的习得等方面。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差不多学会了他们人生最需要的那些基本能力:说话、沟通、表达、认识世界、好奇心,这些东西都是在学前阶段形成的,是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的。

从上小学、初高中包括大学,学校教育参与其中,配合家庭教育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家庭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父母及家庭成员要注意用正确的三观教育孩子。

03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作者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自律、自学、自立

1. 自律,主要是习惯培养

抓什么习惯?

一是健康习惯,如卫生习惯、饮食均衡习惯、运动习惯、作息规律习惯等 二是做人习惯,如自信习惯、感恩习惯、自理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 三是学习习惯,如听说读写习惯、思考习惯、自习习惯、勤奋好学习惯等

培养好的习惯,幼儿阶段是黄金期,小学低段是白银期。在坏习惯形成之前,就把好习惯教给孩子,督促孩子遵守规则。作者的具体办法是:家规+评价。作者家中有很多家规,都是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与孩子一起总结出来的。同时,设立了“100个好”的评价。作者与孩子聊天时,定期让孩子自主评价加减几个“好”,最后由家长拍板。

注意:家规是动态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制订,这样有利于让孩子发挥头脑风暴,自己制订的规矩更容易遵守;孩子自我评价,有利于孩子自我反省。

2. 自学,从婴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婴幼儿时期,一些学习都是在玩中学,比如玩游戏,听水龙头放水的声音,看桌子翻到是什么样子。上小学后,鼓励孩子自主选择作业,自主选择上学时间,自主选择自学内容等。两个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学习很轻松,成绩也很好。

3. 自立,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

作者的两个孩子上学后,他们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做主。比方外出游玩或放松时间、地点孩子定,家长提醒孩子做好规划,包括在路上遇到熟人如何打招呼等。这样外出过程中家长不对孩子指手画脚,整个过程按照孩子的喜好进行,气氛很融洽。

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新生事物,喜欢玩乐和游戏,作者都是在符合自律、自学、自立三大原则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决定。

比如看电视,两个孩子三岁之前,家中不开电视,三岁后开禁,但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可看电视节目清单,清单外的节目不看;看书,看半个小时休息一会;不允许玩电子游戏,读小学后可以上网,但是必须两个人一起才可以上……家长在家规面前以身作则,两个孩子也坚持的很好。

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商;人的幸福,也与情商有关,作者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自信、从孝敬长辈开始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加强平常心教育与上进心教育、从首先尽到对家庭成员的责任开始培养孩子责任担当。从小事着手,多方面培养孩子的情商。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要尊重孩子、以身作则,以培养健全人格为主要目的,这样孩子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陈钱林在《教育的本质》中还详细地介绍了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包括教师如何成长等,适合老师自学或培训用。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细读的好书。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八):《教育的本质》好家长,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孩子精神的引领者

  

每当网络出现一件关于孩子的事情时,倘若这个孩子的过错超过了正常范围,还被大众所知晓,而大家首先抨击的是这个孩子没有家教。我们每一个人在育儿的时候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可是走着走着,就容易变成了比较,也容易将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加注在孩子身上。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孩子出现问题,首先需要追责的就是父母。

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好的三观吗?是父母没有给孩子灌输是非观念吗?

说到教育,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正如前人所说:学无止境。父母与孩子一样,永远在学习成长的路上。

当妈妈之后,更是如此。一边要学习怎么当一个好妈妈,一边又要去寻找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与孩子一起成长壮大,让他有一个好的未来。

01什么是教育?

一开始,教育这个词对我来说定义太广太大了。教育到底是什么?是育儿?是教孩子做人?是教孩子学知识?还是语数外?

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抉择数不胜数,直到看完《教育的本质》一书,才让我豁然开朗。陈钱林老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他的儿子14岁便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女儿在16岁的时候就在上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他曾经出过一本《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被广泛家长所喜爱。

陈钱林老师认为:“最好的家长,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不只是特长的培育者,而应该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呵护者,是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作为父母,我为你保驾护航,我也陪你一起成长。

02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当妈妈之后,特别焦虑。出生之时,焦虑育婴问题,从衣服穿的厚度到孩子喝什么品牌的奶粉再到吃什么品牌的补品更有益于孩子的智力

第一次当妈妈,总感觉自己特别新奇,遇到事情总是手足无措。有时候道听途说,有时候自己琢磨,对过也错过,但是焦虑一直都在。

孩子才1岁不到,家长们就上赶着让他去早教中心,希望他赢在起跑线上。

上幼儿园之前,费心费力为孩子挑选好的园所,给他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等孩子三岁读幼儿园了,仍是怕他落后于人。学才艺,学逻辑,学英语…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就开始了。

过早地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他就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这是一个疑问。

这个阶段,家长陪伴孩子是最好的认知学习课。

陪伴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去激发他的兴趣和探索欲。用心发现孩子天赋和兴趣所在,再让孩子专注做这件事。也许整个过程,不用你打骂也不用你催促,他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做了。

家长认为对孩子以后有好处,给孩子硬塞他不喜欢的学习课程,会适得其反,几岁大的孩子,如果学习任务太重,随之而来的是他对学习的兴趣变乏。教育要以人为本,从每个孩子的自身出发,选择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

前段时间有个故事,一个爸爸在看电视的时候被妈妈赶出家门,因为影响了孩子学习兴趣班。这个爸爸哭泣:“家里连正常的吃饭时间都没有了,都在上课。”当焦虑太过了,很多东西就变了味道,教育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03教育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是传承,承接历史文化,也承接传统美德。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都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家长和老师重视知识传授,很多优秀的孩子,光念书,读死书,然而性格是非常内向或孤僻的,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交流,去结交伙伴,久而久之就形成这样的性格。其实,学会做人做事,才能真正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社会上不少天才少年或学霸,情绪和情商上遇到挫折,不知道怎么处理,而走极端的事例并不在少数。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的同事,教他如何做人,“诗、书、礼、仪”齐并,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美德同样重要。

教育是爱,是未来,是希望。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这话是不错的。但是孩子的未来却是他们自己的。教育孩子,让他们长大成人,是家长的责任,但怎么拥有他的未来,却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尊重孩子,用爱教育,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强大的精神力量。

卢梭曾经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孩子幸福的生长,陈钱林老师认为,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对我们说心里话,只有拥有长者风范与人格高度,家长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重要引路人。

《教育的本质》里有一句话:“好教师要与孩子共成长,修人品、善学习。”

育儿即是育己,教育就是一场修行。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九):《教育的本质》,把龙凤胎送进世界名校的秘密

  

2015年,一本名为《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入选“2015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资深的家庭教育专家、全国知名校长陈钱林。

陈校长从事教育行业30多年,从普通教师到校长,从新校到老牌名校,从公办到民办,积攒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他在知名媒体开设的家教专栏,深受家长、教师的喜爱。

在陈钱林校长的教育下,他的一对龙凤胎,儿子在14岁时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女儿16岁考入南方科技大学教改实验班,二人均获得世界名校的博士学位,可谓是真学霸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盯着都不做作业,而人家的孩子都主动自学,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考及格都困难,而人家的孩子轻轻松松考高分?

这应该是很多家长的困惑,到底是孩子错了,还是家长错了?陈校长说,昨天刚种下果树苗,今天就盯着看有没有结出果实。不是孩子不争气,而是教育者心太急。

让我们一起跟着陈校长,看看他将龙凤胎送进世界名校的秘密。

一、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

前段时间,武汉某高中一名9年级男学生张同学,在教室玩扑克牌被班主任发现,班主任将其家长请到学校配合管教。

其母亲在教学楼的楼道里对他很大声的训斥,紧接着又当着不少同学的面打了他两个耳光。张同学在母亲离开后,呆呆的站了两分钟,突然转身爬上护栏,从5楼跳下。

最终,张同学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而他才仅仅14岁,大好的人生刚刚开始。

孩子犯了错,大人生气无可厚非,但是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而不是先把自己的气发出来。

人在生气的时候,经常“头脑一热”就说出过分的话,伤人伤己,更何况对象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智还不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刺激。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但因为年纪或者经历的原因心理很敏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

就算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也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场合当众批评,我们要明白惩罚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目的。

陈校长认为,“惩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艺术”,在实施惩罚教育时,要注意因人、因事而为,不能武断、不能讲过头话。

二、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一个只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答疑解惑的老师,会是一个好老师吗?或许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上来看,这是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但是作为学生的言传身教者,仅仅这些还不够。

今年7月份,山西朔州某小学,因6年级将要毕业,就举行了毕业班会。有一位同学的妈妈买了一束鲜花,让孩子送给班主任。

没想到这个充满感恩的举动,惹恼了数学老师。该老师不满学生只送花给班主任不给她,当场发飙,当众吐口水、骂人,甚至在该生打电话让妈妈再送一束花的时候,抢过手机, 用侮辱性的词汇问候学生家长。

作为一个老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因为一束花,就能当场撒泼、谩骂的老师,平时对学生怎么样可想而知。而学生在这样没有师德的老师一言一行影响下,很有可能变得同样的刻薄和思想扭曲。

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不是丰富的专业知识、丰富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有师德。没有师德修养,不算一个好老师。

三、自律、自学、自立,把龙凤胎送进世界名校的秘密

相信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烦恼,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本来1小时能完成的作业,非得磨蹭到睡觉都做不完。

而且一到放假,孩子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彻底放飞自我,假期作业不到最后几天不做,甚至有的学生没完成作业,在开学的时候还上演“作业不见了”的戏码。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能利利索索的做好作业再去玩,自己的孩子做个作业就这么艰难呢?这是因为你没给孩子培养好自律、自学、自立的好习惯。

自律,就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他律是被动的,自律是主动的,孩子要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被家长和老师逼着做。

自学,是孩子了解自己的在学科上的强弱之处,并学习上有自己的侧重点,不仅仅是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学习。

自立,就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毕竟孩子的路,始终要自己走。

家长要明白,孩子是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是完全独立的,父母盯得了一时,盯不了一世,更何况效果并不会很好。而且孩子的成长,也不应该被大人控制,应该有自己的主动权,事事包办只会养出一个“妈宝男”。

而陈校长从小就开始培养龙凤胎儿女的自律、自学、自立等自主行为,为他们进入世界名校奠定了基础。

结语

陈校长是一个优秀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家长,他的教学思想经过在学校多年的实践和亲自培养出一对“牛娃”已经非常成熟,经得起考验。

这本《教育的本质》 不仅提出了教育和教学的本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是一本适中小学教师阅读也适合中小学生的家长阅读的书。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十):《教育的本质》:蹲下来,发现孩子眼中的美好世界

  

清华大学一位女教授曾经说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一名“普通人”。我国知名的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也提倡,“养育孩子得先让家完整,家和万事兴。让孩子追寻自己的梦想,不与人比,做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事情。”

无论是清华女教授还是李玫瑾教授,她们的观点都体现出教育的本质问题。我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陈钱林,在他的新书《教育的本质》中,提出了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长!

01 尊重孩子独立的“江湖”

为人父母,在很多时候,我们似乎总是以一种趾高气昂的姿态,对孩子颐指气使,并理所当然地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殊不知,在我们厉声呵斥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深深地伤害到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你给我马上去做作业,别老是磨磨蹭蹭的!”

“你给我老实点,别老是给我捣乱,这不是孩子该干的事!”

“你给我把书读好,读不好,以后有你受的苦日子!”

“你给我把玩具收好,玩具是我买的,信不信我全丢到垃圾桶里!”

……

对于上面的话,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或是耳熟能详,或是信口拈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说明在家里你是一位强势的父亲或者母亲。

当前,在家庭教育方面,大人们普遍太过强势。爸爸妈妈总是把“你给我……”“你给我……”挂在嘴边,孩子在无形之中变得逆来顺受,反正爸爸妈妈说的永远是对的。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人格便无从谈起了。

陈钱林不光是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同时还是一对双胞胎的父亲。1994年,陈钱林校长的一对龙凤胎出生。陈校长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问到他的时候,他一般会说“问得好,你说呢?”他总是让孩子先说出内心的看法,再加以评论和引导。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江湖”,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是非标准。我们大人不妨在宏观上对孩子提出要求,但具体怎么做,不妨来个“孩子,你觉得呢?”不妨蹲下我们高傲的身姿,平等地聆听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慢慢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02 习惯是人格的根基

曾经有教育家把良好的习惯比喻为银行卡里的存款,它可以让人一辈子享受到这笔存款所带来的利息。

在书中,陈钱林校长还提出,“习惯教育有关键期:幼儿阶段是黄金期,小学低段是白银期,小学中段还可以有所作为,等到青春期在抓习惯养成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甚至木已成舟,于事无补,徒留遗憾。”

一般而言,习惯教育包含健康习惯,如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均衡习惯、运动和作息习惯等等;做人习惯,如文明礼貌习惯、感恩习惯、自信习惯等等;以及学习习惯,如听说读写习惯、勤奋好学习惯、思考习惯等等。

好的行为习惯受用一生。然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而成。那么,良好的习惯该如何去培养呢?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供借鉴呢?

在《教育的本质》一书中,陈钱林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习惯养成方法。在孩子的幼儿时期,为他们设计“100个好”评价:凡表现进步的,加几个“好”;凡表现不佳的,减几个“好”;达到100个“好”,满足孩子一次合理的需求。以此来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习惯养成,都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律,靠大人盯着;自律,让孩子懂得道理,自觉遵守规则。

在一个家庭里面,如果父母强制要求孩子马上进屋里去写作业,而自己却在大厅里躺在沙发上,开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试想,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屋子里的孩子真的能够安下心来写作业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孩子心里难免会愤愤不平,凭什么父母可以看电视,却要我写作业?很显然,这样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氛围不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所谓言传身教,要想孩子爱上学习,父母首先也是个爱学习之人。

03 写在文末

曾经有句话说道:缺乏独立人格的孩子,就像是戴着枷锁跳舞的舞者。在如今这个人人重视孩子教育的时代,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从而摆脱身上的“枷锁”。

然而,孩子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便是拥有独立的人格,以及“做自己”的强烈的个人意愿。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当父母的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注重孩子精神的成长!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曾从事9年翻译相关工作。如今,作为一名新媒体人,左手带娃,右手写文。快来和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