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麦克白》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麦克白》经典影评集

2020-12-31 04:00: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麦克白》经典影评集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麦克白》是一部由Rob Ashford / 肯尼思·布拉纳执导,肯尼思·布拉纳 / 阿莉克丝·金斯顿 / 亚历山大·维拉赫斯主演的一部舞台艺术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麦克白》精选点评:

  ●好奇怎么录音的

  ●在莎翁四大悲剧中,不知怎么的,最喜欢的就是《麦克白》了( ^3^ ) “这是一片血红色的邪恶森林,我们漫步穿越,与长胡子的女巫、班柯的鬼魂结伴而行,我们见到了会砸碎怀中婴儿脑壳的美妇人、悬在半空中的匕首、人肉和癞蛤蟆熬成的魔汤、面容惨白狞笑着的小王子们……《麦克白》是一场噩梦。”

  ●一百颗星都可以好么!终于有幸见识到肯尼爵的真正实力,什么是莎剧天才,什么是不疯魔不成戏,立刻果断从此妥妥NC粉不能解释了!!!

  ●把剧院选在教堂并铺设成长形舞台特别新颖,时隔十二年能看到啃泥再演莎剧真的好满足,您老人家好好演戏吧,不演莎剧了再演契诃夫也行

  ●其实我觉得有点枯燥 可能场景换的太少了 但演员的演技是真的很厉害

  ●全程看实力演员用实力来演绎他们眼中的麦克白

  ●Macbeth夫妇演得太好了,特别是Lady Macbeth,神态和说话时的气息都掌控得非常好。BTW,演Malcolm的那个演员Alexander Vlahos很合我眼缘

  ●这个舞台简直棒,肯尼最后那段台词简直棒,眼泪什么的

  ●16年看的,补。

  ●在我莎翁剧水平还很烂的时候 这是看完最感动到我的一部……肯尼爵再次的状态也是很好的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麦克白》影评(一):流动的盛宴

  其实没有那么多话要说,但短评又显然写不下,,所以还是开一篇评论。

  这个剧2014年标的想看,拖到今天终于看掉了。

  舞台布置创意无比震撼,在教堂中间沿纵轴划出一个长条形演出空间,铺了厚厚的泥土。尽端的半圆形想必也是教堂本身的布局。长条两侧递升数排观众席,与半圆形相对的一侧短边(应该是教堂出入口一端吧,有一层位于高处的表演空间,大概也利用了建筑本身的楼梯和回廊。

光影效果的卓越几乎每个短评都赞叹,我就不多说了。而这个长条形的表演空间,实在令人玩味。它像一个,我实在不想这样形容,,做设计的人也许能原谅这种比喻,,就像一个三屏的ppt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麦克白》影评(二):中规中矩

  首先这个词条很混乱,图片和演员表,和剧照分别含有两版的内容.

  今晚我看的是服化道更现代的一版,然而其现代化没有带来相应的现代感,注入新意,而只是淡化了历史感,也有一定抽象化的作用。所以算是无功无过吧。

  似桥似山坡的布景的确是个亮点。

  塑料袋装人头也不错。

  麦克白演技和台词还行,体态略糟。因为外貌不够高贵,令人难以共情。女主用力过猛,没疯之前已经好像疯了。这一点和卷福的哈姆莱特以及其中的奥菲利亚有相似之处。

  邓肯很迷人!有点伊恩李尔王的味道。红西装只有他穿最像君王。

  三女巫不错,黑女巫神秘高贵,白女巫疯癫乖戾,黄女巫不紧不慢却毫不泄劲的攻击性,力道十足。

  黑班柯很棒,身体和语调都有活力。之前对班柯没啥特殊感觉,就觉得是个类似于霍拉旭的工具人。被他一演,活灵活现,虽不到夺目的程度,却很舒服。诶,班柯如果就是这样,也很不错。大概这个感觉。

  暂时记下这些。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麦克白》影评(三):好演员但是离好导演还差一口气

  这个版本的场地狭长局促,地上满是泥土,但是依然给人一种华丽堂皇的感觉,演出效果非常出色。舞美真的很棒,两军对战的大场面、下雨、投影、三姐妹的暗门和火焰,都是亮点;而且这样的华丽反而是小剧场?数数观众席,200-300人的规模效果一级棒啊(虽然前排观众似乎很热的样子)。这里对于Banquo的幻影和魔女的幻境处理不合我意,个人觉得看不见完全靠描述更好,这样全部的表现以示macbeth的无辜;奇怪的是最后的决战macbeth反而很神经质,居然在胜券在握的局势下被一句剖腹生吓掉手里的双剑,反派死于话多OTZ,和前面的有点矛盾啊;还有结尾国王周围的十二个骑士几个意思;这部作品里Lady macbeth的发癫表现实在是太浮夸,更喜欢judi;反过来说这里的全员苏格兰裙好评,ian爷爷没穿裙子好遗憾XD。好吧再次确认麦克白夫妇真的都是软弱的人,受命运的玩弄。摘台词:“The grief that does not speak whispers the o’er fraught heart and bids it break.”“What’s done cannot be undone.”“... and with those that would make good of bad, and friends of foes!”“Father’d he is, and yet he’s fatherless.”“The night is long that never finds the day.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的。”“--You see, her eyes are open. --Ay, but their sense is shut.”算了台词摘抄放一起吧。“False face must hide what the false heart doth know.”“The near in blood, the nearer bloody.”“Adieu. Lest our old robes sits easier than our new!”“Things bad begun make strong themselves by ill.”。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麦克白》影评(四):明天,又一个明天,又一个明天……

  尽管《麦克白》的剧情内容已经耳熟能详、人尽皆知,哪怕戏剧课上各种老师们都在不断重提,但亲自看时,不得不佩服莎翁的剧作,如魔法般地一直牵着鼻子,吊着胃口引我看下去,就像一条冒险之路,不达终点,誓不罢休。

  让麦克白走向弑君者、疯魔、众叛亲离的毁灭之路,原因其实并不完全在于女巫三姐妹的预言,那不过是扳机罢了,内心潜藏的欲望才是威力十足的火药桶。这其实也和他屡获战功,在前线出生入死的经历有关。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国王的将军也不是好将军。在17世纪战乱的年代,一个苏格兰其实也没有多大,诸侯纷争之下,麦克白的所作所为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市长通过某些恶毒手段夺得了市委书记的位置罢了。

  他那难以抑制内心激动的一纸飞信就能说明欲望的蠢蠢欲动,从而也像病毒一样传染给了他的夫人。麦克白城堡的SLEEP NO MORE之夜,就像一盘杀机四伏的棋,夫妻俩在权力熏心下,相互怂恿撺掇,越磨越热。而阻力则是班珂的夜不能寐,邓肯王的两个守卫。就像小孩在圣诞橱窗看见了心爱的玩具之后,在夜不能寐时再也无法将其驱赶出脑海,麦克白最终还是会动这个刀子的,臆想中的匕首一方面是为罪行的开脱,一方面也是内心渴求的具象化幻影。

  最后在夫妻俩伪善的演技下,成功把罪行嫁祸给了邓肯的两名亲卫,演得是那么镇定自若,说出来的言辞是那么义正雄辩。至此加冕,棋盘将军。可以说上半部分,莎翁在心理戏剧的创作上已经登峰造极。导致后半部分的王子领兵复仇,麦克白再次一步步踩雷,印证“森林移动”“被非妇人所生之子打败”等预言,反而是莎翁套路化的解决手法。

  其中精彩处在于麦克白得知夫人自尽后的那段独白:

  明天,又一个明天,又一个明天,

  一天天偷搬着这种琐碎的脚步,

  直到有纪录时间的末一个音节;

  我们的昨天全部给傻子们照明了

  入土的道路。熄了吧,熄了吧,短蜡烛!

  人生只是个走影,可怜的演员

  在台上摇摆了,暴跳了一阵子以后

  就没有下落了;这是篇荒唐故事,

  是白痴讲的,充满了喧嚣的吵闹,

  没有一点儿意义。

  这既是疯魔至极的麦克白彻悟,也是莎士比亚作为剧中人们的上帝的自嘲,是戏剧哲学意义上的探索,是形而上学最有血肉的演绎。

  以至于,这段独白经常会被我拿来,在生活缝隙间自言自语,它就像锚一样,能够给我扎准在人生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准确定位。

  女巫三姐妹们关于班珂的子嗣将成王延续这一条并没有得到应验其实也是莎翁高明的地方,他本身就不是一个迷信预言的人,预言对于他来说只是戏剧里的激励事件,而贯穿动机永远是主人公心底的欲望。因此,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预言,才是人生无常的写照。我们无需妄信他人言语,不如坚定内心所向,即使做了也无怨无悔,大不了用生命做代价偿还。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麦克白》影评(五):“教堂”中的感官盛宴

  2020中外戏剧名作赏析期末大作业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可谓经典之经典,在戏剧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部剧作不是传统的古希腊式的命运悲剧。麦克白的悲剧,更多是由他的性格和膨胀的欲望造成的。整部戏剧中,良知和欲望在他心中不断斗争,一步步推进着剧情的发展,呈现出剧作的主题。因此,欣赏这部戏剧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深入剧中感受麦克白夫妇的心理。

  在这部戏剧中,曾经屡建奇功的苏格兰贵族英雄麦克白因为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不断鼓动,野心膨胀,弑君篡位。又因为不堪内心恐惧的折磨和对失去王位的不甘,谋杀忠臣,抄其全家,一步步变成一个残忍的暴君。最终,麦克白的夫人因为受到内心的折磨夜不成寐,陷入癫狂的状态自杀而死。而麦克白被逃亡到英格兰的王子马尔康和忠臣麦克德夫率领的大军打败,死于麦克德夫剑下。

  莎翁笔下的麦克白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恶人,他也曾因为要杀害忠厚仁义的邓肯国王而犹豫、愧疚。他也会因为杀害了无辜之人而出现幻觉,因为恐惧而夜不成眠。但野心还是一步步蚕食了他的良心,对王位的渴望让他一步步坠入深渊。在整部戏剧中,莎士比亚不断让麦克白夫妇深思、反省、剖析内心。莎翁对他们的欲望、纠结、恐惧,他们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极为出彩。而Kenneth Branagh2013年在英国国家剧院演出的这个版本的《麦克白》,就依托打破传统、别出心裁的舞台设计,实现了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剧作中的场景的效果,对于感受《麦克白》这部剧作中人物的心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个版本的演出,最大的特点便是把演出置于教堂中的舞台设计。整场演出都在教堂中间划出的长方形演出空间和长方形尽端的半圆形高台上进行。长条形演出空间中铺上了泥土,尽端的半圆形高台则利用了教堂本身的空间设计。这个长方形演出空间和半圆形高台的搭配,使得时空流动非常顺畅,再加上光影的辅助,很容易就消弥掉第几幕第几场这种传统戏剧的分界,使整个剧作呈现浑然一体。当需要在长方形演出空间演出时,半圆形高台上可以进行布景、道具的变换;而当观众把视觉焦点关注在半圆形高台上的演出上时,长方形演出空间又在黑暗的灯光下悄然进行着下一幕演出的准备。当有需要时,又可以同时运用长方形演出空间和半圆形高台,实现传统舞台上无法表达的效果。例如麦克白刺杀国王的一幕,剧作中仅仅是通过麦克白之口描述了这个过程,传统的舞台上即使想要表达这至关重要的一幕,也很难实现剧情需要的反复场景切换和人物的空间移动。而在这个演出空间中,刺杀、麦克白夫妇讲述心理变化过程和潜回邓肯国王的房间放匕首都有着充裕的演出空间。半圆形高台设计为国王的寝室,长方形演出空间则用来表现麦克白夫妇的刺杀、返回去放匕首的行动以及心理过程的讲述。这种设计不需要额外延长表演和布景准备时间,又能连续不断的表现时空的延续和转换。使得这种实景化的演出能够极大地调动观众的情绪,有利于观众深入感受剧作中的场景。

  同时,在教堂中呈现演出,教堂的建筑设计所带来的神圣感和宗教感把莎翁戏剧中命运、女巫、幻觉等元素的存在无限放大。有利于观众感受剧本所表现的性格、人性和所谓的“预言”对一个人人生道路的影响,有利于观众在一种教堂中特有的神圣和虚幻的氛围中感悟、思索。

  在表现第一幕的战争场景时,导演安排了长方形演出空间中下雨的效果。伴随着管弦乐队凝重悲壮的配乐,演员们身着古代英式战甲,在刀光剑影铿锵碰撞中,为观众近距离呈现了一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视觉享受,为表现麦克白的英勇善战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临近长方形演出空间的观众,甚至能够感受到雨滴滴落在身上。这种观剧体验,仿佛自己也亲临麦克白所在的战场中,为观众代入戏剧中提供了强大的助推效果。

  在这种舞台设计的基础上,光与影的应用也是此版本戏剧演出的一大成功。剧本中麦克白在刺杀邓肯国王之前,仿佛看到了内心的欲望所幻化出的匕首在指引着他走向邓肯国王的房间。而本版本的演出中,导演巧妙的利用教堂中镂空十字架的建筑设计,让光透过墙上的十字架缝隙映射在泥地上,形成一把剑的形状,来表现麦克白幻觉中的剑,让人拍案叫绝。这样的效果的实现,把麦克白幻觉中欲望幻化出的剑化为现实中可见的光影实景,让观众也看得见麦克白已经幻化出实景的欲望。但这麦克白眼中的剑,却仅仅是光影与建筑装饰偶然产生的巧合。这种设计对于表现麦克白内心不可遏制的欲望,有着极为深刻的作用。

  在表演麦克白因为恐惧而出现幻觉、在宴会上看到了满脸是血的死去的国王邓肯正坐在他的椅子上的一幕时,灯光聚到长方形演出空间左侧的麦克白身上,吸引观众的视线和注意力。桌子所在的右侧则在相对较暗的阴影中。这时邓肯国王的演员悄然上台,观众往往难以发觉。在麦克白看见邓肯时则突然把光线打在满脸是血的邓肯国王脸上,出其不意,往往会起到让观众吓一跳的效果。配合教堂和昏暗的灯光营造的恐怖、迷信、阴暗的氛围,给观众留下印象深刻的观剧体验。

  整体而言,这个版本的演出不失为一出经典。舞台设计的创新,实现了剧幕切换、场景表达、光影运用极为优秀的呈现效果。不仅打破了传统戏剧中剧幕与剧幕之间难以连续的特点,还更为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剧中的场景以及人物的欲望和心理。让整场观剧体验新奇而深刻,让观众对戏剧产生深刻的代入感,同时有利于引发观众对戏剧背后所蕴含的哲理进行思考。可以说,这个版本的《麦克白》是一出呈现在教堂中的感官盛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