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100字

2021-01-08 01: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100字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是一本由Cathy A.Malchiodi著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精选点评:

  ●入门级

  ●入门书,了解概要。记得三四年前在某个画展看过一次孤独症儿童的绘画展,当时全然不知怎么看,现在好想再看一次。绘画是个神奇的过程。

  ●针对问题儿童的居多,不适合普通家庭学习使用。但是真拿它来做绘画治疗,又太浅了。简单了解一下还行。

  ●一直不支持没有心理学系统学习的朋友读教科书,并不是怀疑能力,而是怕他们看了几页就以为自己可以给自己孩子对症下药了。今天看到下面的评论更觉得如此。

  ●很好的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

  ●对于那些年纪还小,或者不爱表达的来访者,绘画的方式可以展示出他遇到的问题。可操作性比较强,但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比较高,不然容易理解错误。

  ●自由的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姐姐推荐的,值得看看!

  ●这是在我支教的时候读的书,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书(不是因为里面的内容),不过对于绘画与儿童心理的研究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领悟的地方

  ●绘画,一种表达方式。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一):看了心情有点儿灰

  整体感觉:看过后心情有点灰.受虐待的儿童的画要是不以心理的角度分析,而是从艺术的角度评价的话,我真觉得有些画得好好.可原来儿童的心里面隐藏着那么灰那么可怕的秘密,阴影...唉...还是喜欢看快乐的.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二):入門書籍,值得一讀

  作為兒童繪畫治療的入門書籍,這本書值得一讀。書裡面章節分明,將兒童繪畫治療的基礎、理論、兒童繪畫影響因素以及如何運用兒童繪畫治療、兒童繪畫治療可能涉及的兒童身心問題都一一作了闡述。

  書中有專門闡述了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相對應于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對瞭解兒童繪畫發展水平很有幫助,通過這些來判斷兒童繪畫出現的正常的或異常的繪畫水平和內容。且本書的兒童畫比較豐富,各種情況都有舉例說明,可參照著看文字部份解釋。

  書中內容比較多,面較廣,可以說什麽都涉及了點,但是這書是05年出版的,也才180多頁,很多內容不是很深入,有些內容研究數據支持也不夠。看完此書,需要找更多的書來看,道理都是這樣的,入門書籍嘛。

  不過,外國人寫書,線索不是很清晰,延伸多,面廣,讀的時候還是要稍微整理一下思路的。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三):(三)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

  【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

  给你一幅画,让你推销它,你会怎么说?

  赋予它一个故事。

  人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而如若故事的主角是自己,就扭捏了起来。有的选择美化,有的选择回避,于是故事就变成了精心炮制的毫无诚意的表演。

  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就像讲述他人的故事一样,让伤害不那么直接地刺向自己。

  用第三人称有时显得正式。讲自己的事,总归因太“亲近”而显得不严肃,也很难太过正经地面对自己,而第三人称显得庄严些许。

  如果是他人,那么分类讨论是必要的。而若是自己,则必须把所有不利于自己(或说不符合自己期待)的选项都极力否认掉,而来不及思考到底它是否有存在的可能。

  而如果是他人,细细说,慢慢说,想到什么都可以怎么说,反正不指向自己,没有被聚焦的压力。

  如果是他人,不了解是正常的,所以猜测,所以宽容,所以允许一切慢慢来。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四):颜色与儿童心理

  因为教美术,虽然这不是专业,但是,还是希望自己能通过孩子们的画,发现和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从而更好的指导他们学习。

  可能是因为性格的原因,一直喜欢明快的颜色,除了迫不得已,很少用黑色。由己推人,孩子们也应该是这样的。

  活泼可爱的孩子,画得画也应该是欢快跳跃的,而沉稳阴郁的孩子,多使用较重的颜色。今天看《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这本书,专家也证实了我的这个观点,是适用于一般情况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过度使用黑色具有消极的意义。

  想起了一个孩子,他的智力没有问题,但是,总是喜欢和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一起玩。他的反应比较慢,一年的美术学下来,只会画简单的线条,并且,只要是要求涂颜色的图画,他用的最多的是黑色。

  记得画彩蛋那一课,我在上课之前,做了几个漂亮的彩蛋,特别鲜艳的颜色,圆圆的,特别可爱,特别漂亮。当我讲解了怎么画,孩子们开始画的时候,我吃惊的发现,他并没有按照我画的彩蛋画颜色,而是又拿起了黑色的水彩笔。

  我看着他画,说实话,这次他画得,比任何一次都要好。他可能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殷勤得拿着彩蛋让我看------那是一个大部分是黑颜色的彩蛋!

  不忍拂他的积极,于是夸了他几句,最后,说了一句:如果把黑色换成黄色,是不是就更好了?

  虽然当时只感觉这个孩子有问题,但是不敢肯定自己的猜测,看了这本书,终于知道,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个孩子,本身存在着深深的忧郁,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可惜的是,新学期不带他班的课,只能在课下的时候,多多关注他,希望以后他的画里,会是满眼的向日葵!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五):值得一读的儿童绘画专著

  这是到目前为止看到的唯一一本专门讲儿童绘画的书,虽然更多是从被伤害儿童的心理治疗角度出发来阐述的。

  作者具有美术工作者和儿童心理医生的双重背景,所以能深入细致地领悟儿童绘画的表达内容。

  全书像一篇博士论文,很专业,有大量理论依据与实际案例,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仍不失其可读性,尤其是当你家里有个正在涂鸦的孩子。

  书中有一段引用文字,具体描述了绘画发展的六个阶段:

  1、涂鸦期(2-4岁):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涂、纵向乱涂和画圈;这个时期的后期,儿童可为自己的涂鸦命名。

  2、图式前期(4-7岁):符号表征早期发展,特别是出现表现人物的基本造型。

  3、图式期(7-9岁):符号表征继续发展,特别是出现人物、事物、构图和颜色方面的图式;使用基底线。

  4、写实主义绘画期(9-11岁):以事物本来的空间深度和颜色来绘画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越来越表现出刻板性。

  5、假现实主义期(11-13岁):对人物和环境更具批判意识,更注重细节描画:美术表现中的刻板性增强;画漫画。

  6、决定期(青少年期):绘画表现更为复杂和细致。儿童的绘画水平能否达到这一水平,关键取决于本人的兴趣或他人的鼓励;一些人的绘画能力发展不到这个阶段。(P85-86)

  事实上,这是基于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进行的分期。但皮的书我没有买到,仅看到一些片段。很想详细了解一下。

  丘吉尔前一段已经开始画蝌蚪人了,应该算经过了涂鸦期,进入了图式前期。

  09-08,这是我看到丘吉尔画的最复杂的涂鸦,大约就是书中所说“曼荼罗式的圆形”

  09-08-30,这是丘吉尔第一次画的小人,典型的蝌蚪人

  同一天,他还自己琢磨着写了生平第一个字“小”

  09-09,与此同时,丘吉尔在涂色方面表现出明显进步,能顾及到基本形状

  09-09,手工作品也显得比较成熟

  关于涂鸦其实也分四个阶段,回想起来,丘吉尔应该是完全符合的,只是很难解释他在北京画的那幅大画,因为书中没有作过这样的尝试:

  (1)无序、无控制的运动,画面常出现混乱和无组织状态;(2)线型涂鸦,重复动作,建立起一些动作活动的协调性和控制感;(3)圆型涂鸦,对表现出更高的控制能力,这需要更多的运动能力和更复杂的动作;(4)命名涂鸦,儿童把动作与想象经验联系起来,从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向想象思维。(P93)

  从6岁-9岁,儿童的美术能力得到快速发展。(P109)

  到13-14岁,那些继续画画的儿童就可以更准确而有效地使用透视方法来绘画。......如果这些儿童受到鼓励并且有机会去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技巧,他们的作品就会非常感人,非常细致而有思想;同时在绘画风格和内容方面也更具有创造性。

  一些青少年儿童的美术能力会逐渐发展到成年艺术家们所具有的绘画水平。(P122)

  由于我自己在绘画领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很希望看到丘吉尔在这方面能保持健康的爱好。现在我做得最多的就是给他准备好画具,让他自由的作画,然后按他的命名给他标在作品上,并写下日期,让他有成就感,知道妈妈很欣赏和尊重他的作品,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对于绘画的爱好。

  随着他的成长,他的绘画将把我们都带入精彩而令人感动的境界。

  (插图看不到,在http://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edit.php?blog_id=55a0429e0100exwz有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