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谭》读后感1000字
《天方夜谭》是一本由本社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0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方夜谭》精选点评:
●这本书,很厚,而且语言描写,还是比较适合18岁以上的孩子的,捂脸。
●童年时上天在我的面前开的最奇幻的一道门
●以前觉得是黄书啊
●开篇“使劲×我”还行,喷了。
●还好吧,跟我小时候看的差不多。
●小时候的借来的书
●就是《一千零一夜》啦~
●我读的是这个版
●第一次看是在奶奶家
●小时候看了又看
《天方夜谭》读后感(一):性启蒙
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受害者,初中时读的天方夜谭,一下子啥都明白了。
不过现在很多版本都经过删减了,高中以后又读过几个版本,都很少涉及这些内容,不过有些经典故事也省略了。
天方夜谭最大的特点是彰显出阿拉伯男人的心理,异想天开,向往权势与金钱,恐惧女子的欲望,妻子的背叛。
《天方夜谭》读后感(二):神话黄书-_-||
初中借了图书馆的全本,黑色封面,老厚的一本啊!不像现在是选读本,原版有两百多个故事,那时候就觉得故事太多都看不完,还有一个感觉是…这书真黄,这是少儿睡前读物么?里面性的描写的确很赤裸裸的,我看了几个故事后就还了,不过印象深刻啊,现在还记得里面一个故事是女子和丈夫分离后变成了一国国王,然后丈夫来找他,被打扮成女人扔到龙床上,然后大段描述此女怎么调戏她夫君,xxoo戏好刺激-_-||
《天方夜谭》读后感(三):天方夜谭的鸡巴问题
小时候当然是看过《天方夜谭》的,但已了无印象。这次读的是时代文艺的图文版,欧阳俊翻译的。在故事的开始,《国王山鲁亚尔和沙赫宰曼兄弟》中,妖魔的女人强行要求3P,对白是:“你们狠劲地戳吧!否则我就叫醒妖魔来收拾你们!”(不知其有无拍照存档之嗜好)。在《脚夫的故事》中,看门女扑到脚夫的怀里,指着自己的下体问道:“亲爱的,这叫什么?”脚夫说:“叫阴户。”“还叫什么?”“阴门。”“还叫什么?”“叫屄。”……比比皆是,很黄,很暴力。
反复强调的主体,在神话、童话等传说故事中,有力地彰显了民族性。《天方夜谭》的主要内容是各阶层人妻与黑奴的通奸,这些女人大都会魔法,一旦事情败露,便施法将丈夫变成羊、骡子或者石头什么的。目的是为了扫清一切障碍,将通奸进行到底。男人(上至妖魔、国王,下至脚夫,平民)面对妻子不忠的担忧、愤怒及无奈;妻子(上至魔后、王后,下至侍女、平民)面对与黑奴的义无反顾。说来说去,这是一个关乎于鸡巴的问题——阿拉伯男人在内心深处恐惧黑人的鸡巴。
《天方夜谭》读后感(四):《一千零一夜》当成儿青少年读物,心得多大啊
时下,我们常对别人的信口雌黄回怼道:“别编故事了!”,对不相信的事定义为:“天方夜谭”。是的!这就是我对《一千零一夜》或者也称为《天方夜谭》这本书的评价。
《一千零一夜》应该算是阿拉伯中古时期的作品吧,初始的故事一定是口口相传式的,要不然怎么牛皮吹得那么大,说话也没个忌讳;且色情泛滥,格调不高,不删减的翻译,青少年慎读。
现在国内出版的译本,也算是多姿多彩,因为话本的材料本身就是传说,不确定性和演绎性更难以统一和接近,国内的译者也就根据我国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接受度,翻译的同时,估计“信”已不在要求之列,对许多故事大量剪裁,有的故事相当于重写了。国内多个版本基本都包括《渔夫和魔鬼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哈伦 拉希德和懒汉的故事》、《辛巴达航海记》、《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因此,能够知道山鲁佐德、阿里巴巴、辛巴达、阿拉丁,就算是非一般的了解了。
《一千零一夜》里面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涉及财富(宝石、金子、货币);美女和落魄或被施以魔咒的王子,为人妻子的大多品行不端,出轨、对丈夫施咒、虐待丈夫;游历山水或者经商的人,遇见的不是巨兽、魔鬼就是海盗,他们往往强占大量的财富和美女,一些情节描述缺乏道德感、美感,甚显粗俗,不少的故事相当雷同。
无论是在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甚至通俗性,中国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与《一千零一夜》有些类似,但更胜一筹。也许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诸子百家思想影响的深根蒂固,《西游记》中也有魔幻、妖怪、怪兽、类似海盗的山贼,但他们最后基本都受到了道德的教化、佛法的感召,菩萨的引导,洗心革面,立地成佛了。唐僧师徒们,则始终信念坚定,心中的佛就是一切美德的代表,大家历经千辛万苦不是为了财富、美女,个人享受,而是内心的高尚目标---把“佛法”请回来。一路上,他们不杀生,同情弱者,除暴安良,讲究团队意识,连存有私心的八戒都能在取经的路上,不断思考、向上、克服自私、好色等缺点,最后达成目标,因此,就积极意义来说,《西游记》超《一千零一夜》不是一星半点儿的。
还有中国的《聊斋志异》,思想性、艺术性也远超《一千零一夜》,当然《一千零一夜》在时间上也早这些作品许多年。吴承恩、蒲松龄都是文人著作,《一千零一夜》是民间传说,这也是一种定位吧。
这本书还有些印象深刻的地方,阿拉伯人性格中对财富坦率地追求;对美色无限地向往;对花草树木、山脉、河流、海洋充满眷恋;以及天性豁达、开朗,讲究朋友情谊。
当然,去除了“糟粕”的《一千零一夜》版本,青少年读读也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