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寄小读者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寄小读者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14 02:57: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寄小读者的读后感大全

  《寄小读者》是一本由冰心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7,页数: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寄小读者》精选点评:

  ●3---小時候。挺純朴的文字。

  ●哈哈哈哈弱智得给我一个十岁小孩气乐了,您看看人里尔克怎么写的再看看您?

  ●读不下去 真 给一星都觉得勉强

  ●有感于真诚与23岁的才华及无穷的热爱。

  ●冰心是个非常好的翻译家

  ●2012-4-12

  ●啊小学还是初中时候看的了罢 不出意外大概还是蹲厕所的时候看的……这么想来小学初中基本都是蹲厕所的时候看完了好多书- -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像是游记随笔 还有病重时的寄托 不禁好奇小朋友真的看得懂么.

  ●我读的是肖复兴的《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读后感(一):《寄小读者》书评

  《寄小读者》这本书已买了三年有余,之前读了三分之一,感觉不太深刻。可能是一味的功利性学习,静不下心来的缘故吧。今夕再来读,特喜欢她温婉如玉的语言。最打动我的是她对祖国点点滴滴地描写。尤其对北京的描述,有共感才能有共鸣。后半部分跟网友们所说一致有时代的烙印,就像喊口号似的。不大喜欢。

  《寄小读者》读后感(二):跟印象中的冰心很不一样

  

冰心老奶奶的感情细腻而又真挚,不得不说还是以前的作家用情更深。现在的作家就比不上了。一开篇是她客居他乡又生病住院,读起来让我也觉得满腔愁苦和思念我的老家。后面篇幅环游列国,就跟着她的游历觉得心情很好。总之,跟印象中的冰心很不一样。与我年幼印象中的冰心老奶奶的感觉也不一样。也很难想象出这样的冰心能写出《太太的客厅》这样的文章来。人真的是很奇妙的啊。

  《寄小读者》读后感(三):书中的柔声细语温暖我的心

  是打发无聊时光时看的一本书,但是很快我就被书中曼妙的文字吸引,最让动心的是字字句句对小朋友的爱、对家人的爱、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表达!

  书中对身边环境随意的描写,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触,都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内心多么单纯的可爱的人啊,竟能写出如此纯粹、如此的“真”的文字!有一些篇幅讲到她在山上静养,生活状态从平时匆匆忙忙凡事都制定计划甚至预定到十几天之后一下转到日复一日的面对好像从来都不会改变的青山,心情的变化反应了她心思的细腻。看到此处我不禁想起自己平时偶尔的伤春悲秋,感慨世间女子的敏感内心!

  《寄小读者》读后感(四):Stay Warm, Stay Childish

  我记得我小学时读过这本书,但关于小时的读后感受已经没有了印象。很难想象再一次翻读,是在二十岁的年龄,在凌晨三点的失眠的夜。

  或许是失眠的焦躁让我耐不下性子去读奶奶温婉如玉的字句,反而觉得有点矫情;类似这样的篇章我跳读了很多,但也遇到了几篇引我深思,慨悟——她只是以写给小朋友的口吻,温柔控诉着大人世界的无情无聊无趣。

通讯二 | “小朋友,我堕落了,我实在堕落了!”

  奶奶花了足足两面字描述她“去年”在家读书时,偶遇一只小老鼠,并眼睁睁看着她落入小猫“虎儿”之口而感到无力挽救的痛苦。

  她为自己【听到“小老鼠的妈妈一定在洞里想望”时没有扑在母亲怀里痛哭,而是装作不介意的笑了笑】而懊悔、忧愧;为自己【勉强的笑】深感罪恶,静默泪流。

  她在案件发生的一年多时间里,“看见虎儿也想起,夜坐时也想起,遇小鼠时也想起”,时常痛心,倍受煎熬。有一次,她实在受不了了,向一个“成人的朋友”吐露心声,期盼着“受她一场责备”,以减除她的痛苦。

  “你真是越来越孩子气了,针尖大的事,也值得说说!”

  奶奶听完就“灰心绝望”了,此后,“再没有向第二个成人提起这针尖大的事!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和她的成人朋友站在同一阵营:奶奶你可太emotional了!然,后面的一段话是个game changer:

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小时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时未曾做过不仁爱的事情,但如今堕落了......

  我又何尝不是个天生emotionalist?

  我为自己【没有立马下车去扶倒地老者,而是骑着车径直离开】而懊悔、忧愧;为自己【冷酷的心】深感罪恶,静默泪流。

  我在案件发生至今的七年多以来,看新闻也想起,读文章也想起,遇倒地伤者也想起,时常痛心,备受煎熬。记得案件发生当天晚上,我实在受不了了,向成人的爸爸吐露心声,期盼着受他一场责备,以减除我的痛苦。

  但还没等我描述完现场场面......

  “不要去扶不要去扶,记得啊,以后见人倒在地上都不要马上去扶。”

  我听完就灰心绝望了,此后,再没有向第二个成人提起这得不到责备的事。

  我也记不清我在多少篇初高中作文、多少篇日记中提及过这件事,记不清跟多少个像我一样的“未成年人”谈论过这件事,其中最让我斗志昂扬、心潮澎湃的结论是——以后一定要当一个大富婆,这样就算“见人就扶、见人就帮”,也不怕被讹被诈。

  愿:

不论老少,人人都能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不做不仁爱的事情,心存善念,从始至终。

通讯十九 | 爱在右,同情在左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朋友同学之间,同情是难得的,爱是不可必得的,幸而得到,那是施者自己人格之伟大!

  悲欢离合,不尽其致时,觉不出生命的神秘和伟大。

  我若是能时刻谨记上面这两句,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自己作出来的烦恼愁绪了......这才发现,我眼中的奶奶略显矫作的文风,不过是我不及她浪漫而已。

山中杂记之(十) | 鸟兽不可与同群

  大家都笑茀琳是个傻子。她总是抚着小猫,对着小鸟,自说自笑;她说,和人说话真拘束,不如同小鸟小猫去谈。

  谁不想当个傻子?奶奶想,我也想。

  她在标题赫赫引用“鸟兽不可与同群”,却用过半篇幅分享她的傻子时光,昭告“吾非鸟兽与而谁与”。蝴蝶、青蛙、黑狗、乳牛、知更雀都是可爱的,他们喜爱小孩子,因为小孩子跟他们玩;大人们太忙,没工夫跟他们玩。

  但尝过和人说话的“拘束感”,便转找鸟兽谈笑;体验过大人们忙碌的无趣,便跑进山里与林木相亲、与鸟兽作伴,重寻孩子的烂漫童趣,这难道不是一种“逃避”吗?

  我自知是个不善交际的人。我讨厌学校,而不讨厌学习,讨厌在那个被围起来的五万余人的群体里,每天避免不了的与别人的交集碰撞。做策划要商量,做实验要核对,做团建要互动,连做小组作业都会有磨合......跟人打交道是大人世界最无聊最无趣最让我无语最让我抓狂的工作了!我也经常逃避,但逃避终究解决不了问题,也渐知不能逃避了。

  “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消极避世不为孔子所倡导,也不该被大人奉为圭臬,至少年青的大人不应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