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读到大读后感100字
《从小读到大》是一本由尹建莉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8-4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常喜欢尹建莉老师的书,此本《从小读到大》更接地气,已经远远超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尤其是言传身教更为重要,不要总对孩子高要求,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来带动孩子。陪女儿学习的同时,提升自我,真是两不误。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我,发现最优秀的自己来感染周围的人,共同进步,
Ⅵ.践行G(定量) 深刻批判了很多矫枉过正的教养方式 大道至简 没有比让他能自主学习,接受挑战,培养良好的自控力 一切来自于社会,家庭,朋友之间 特别是父母的良好表率 孩子努力吸收的心灵来自于家长的身体力行 包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 动作,行为,表情,情绪,感受 一旦孩子找到了痴迷并能拥有的成长路径 结果也有无限的可能性 适时而发,处处见生机
书中讲到启蒙阅读从绘本,有声音频等到孩子识字自主阅读,不败坏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从优秀的书中认识世界,并讲述了厚黑学不要给幼儿读,另外还分享了书单,文字易懂又解决了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真的很享受。书中尹老师的女儿圆圆上大学时的阅读量已将1000万-2000万,高考作文几近满分,这些与她大量的阅读好书,有成熟的思想,写自己的大实话都加分。看后对我如何当好一个妈妈很有问启发,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的。谢谢尹老师。
尹建莉老师的书,逢出必买,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被圈粉开始,十分认同她的育儿理念,文字也轻松简单,不矫情。
这本书封面写着“亲子阅读指导手册”,书中的内容也基本上是围绕阅读来写,因为她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那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大家总想从她那儿多取取经,学习学习。
尹建莉老师在育儿上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阅读”,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从肚子里就开始读,出生之后继续读,长大一点带着读,会认字了陪着读,能够独立阅读之后放手读。
孩子必须要多读课外书,变成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比很多很多事情都重要。
我也是非常非常认可尹建莉老师的这个观点,所以我们家孩子也是从几个月就开始读绘本,每天都必不可少的阅读时间,总是孩子哀求着“妈妈我们再讲一本吧”,而我回答“要睡觉了,太晚了,明天再讲。”
尹建莉老师在这本书上把阅读剖析得很细,将全书分为:为什么要阅读、如何引导阅读、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选书、如何引导孩子识字、如何背诵古诗词等几大块,让读者对亲子阅读这个事情有更全面的了解。
因为对她前几本书比较熟悉,所以感觉内容上会有一些重复,对于我自己来说新的知识不多。
如果要推荐,我更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才是尹建莉老师的书中最值得爸爸妈妈们看的书。
《从小读到大》读后感(五):关于阅读
相信尹建莉老师的那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对大家来说都不算陌生,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尹建莉本人也是家庭教育研究者、教学者及写作者,在看完这本《从小读到大》也对作者的一些理念与教育思想颇感认同。
本书也很适合那些孩子上小学的父母阅读,小学阶段毕竟大家都以成绩见分晓,当老师与父母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时便失去对孩子内在品质的培养,导致孩子每天在作业、学业的压力下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的奔波下没有时间阅读,
是的:阅读、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整本书作者都在讲述阅读的重要性,不仅孩子需要阅读包括家长也需要学习成长,这太符合我的契机了。
如果你希望身边的人改变,那第一个应该改变的就是你自己。
阅读的培养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越早开始越好。
阅读也是在塑造孩子的内在品质、良好智力、逻辑清晰更是在为孩子储备能量、智商。
作为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我来说阅读完本书算是打了一剂强力预防针。
让我知道有时间焦虑女儿怎么能更出众还不如就安心下来培养她的阅读兴趣,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更出众是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心攀比心而阅读是让孩子真真实实得到吸收的养份。
最后还有尹建莉老师给出的书单都是比较经典的读物满足大人与小孩的各自参考,我想可读性应该很强,如果家长不知道该给孩子选什么书或者自己也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那就从这一份书单入手,无论哪一本都证明着开始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从小读到大》读后感(六):那些阅读和不阅读的孩子,差别在哪儿呢?
第一部分: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各种海量信息包围,如果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视机或游戏机前度过,很少接触到书籍,长大后再培养阅读习惯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那些没有形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小时候表现得聪明伶俐,成绩优良,但由于他们缺少阅读能力,他们的能量储备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就会变少。 这些能量用来应付小学阶段的小负荷功课往往绰绰有余,但从中学开始, 随着学业的不断扩展和深度增加,他们就会表现出力不从心、后继乏力的趋势。 而那些阅读量大的孩子,即使他们从小表现一般,但由于积蓄了巨大而深厚的潜在力量,而且心理状态因为阅读变得越来越健康,因此在以后的学业中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爆发力,成为后起之秀。”第二部分: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
但是什么是起跑线呢,家长们也说不清楚。反正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都必须要有。
别人家买学区房,我们六个钱包凑起来一起给娃供学区房;
打听到哪个补习班提分快,就算是穿过整个城市,也要挤进这个补习班。
说真的,所有家长们为孩子做的这一切。都不如你给他培养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那就是——阅读。
如果家长能够认识到,阅读是给予孩子最具有价值的能力。那么 ,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第三部分:如何给孩子选书?
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家长如何给孩子选合适的书。
给孩子选什么书呢?《厚黑学》合适吗?《孩子的情商训练手册》?为什么我们买了一大堆书回来,孩子不喜欢看呢。
关于给孩子选书,尹健俐老师有几个原则: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先从让孩子喜欢开始。孩子只要爱上阅读,对书籍产生兴趣,再慢慢引导孩子阅读有用的书;
事实上“有趣”与“有用”并不对立,有趣的书往往也是有用的书。一本好小说对孩子写作的影响绝不亚于一本作文选,甚至会超过作文选。比如,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议把《红楼梦》当作语文教材来使用。
只有“有趣”,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只有实现了阅读活动,才能实现“有用”。
能进入图书馆和正规书店的图书,经过了各种筛选把关,有质量保证,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
3、选经典书。
经典作品能流传多年而不衰,自有其道理,经典本身就是大浪淘沙后的黄金,是无数的人和长长的时间帮助我们筛选出来的结果。
如果选国外译著,必须看译者是谁,译者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经典的水平。因为翻译是二次创作,如果翻译不好,外国经典读起来甚至不如一本普通的中文书更有意思。
4、选畅销又长销的书。
一本书如果再版或重印过很多次,口碑好,说明此书的内容出色,这样的书流传多年后自然会成为“经典”。
经典需要时间,我们现在读的经典在当时一般都是畅销书。当代作家的作品,如果能畅销五年以上,基本都不错,值得一读。
炒作的书也许可以畅销一段时间,但生命力不会长久,很难持续三年以上。
5、选作者。
好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份优质书单,是质量保障,锁定他们,就是锁定了一批优秀的图书。除了阅读他们不断推出的新作,还可以阅读他们推荐的作品,这样既能保证阅读质量,又能提高阅读的系统性。
6、选出版社。
一般来说,大的、知名的、老牌的出版社出品的图书比较值得信赖。
最后,看感觉。一本书无论别人如何给予高度评价,但如果自己或孩子看得味如嚼蜡,就说明这本书并不适合读。不适合读的原因可能是还不到读懂的时候,也可能根本就不是一本好书。读书和做其他事一样,“真实感受”是最重要的标准。
第四部分:关于孩子阅读的一些误区
1、作文选,不能当常规的阅读材料。
作文选上收录的基本上是中小学生的习作,当然都还文理通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能写出那样的文字已经不容易了。
但这些文章写得再好,也不过是些幼稚的习作,无论从语言、思想还是可读性上,都很不成熟。况且现在很多作文虚饰痕迹太重,既不能在语言词汇上丰富孩子的见识,也不能在思想上引导孩子们的进步,反而教会孩子们在写作中说虚情假意的话。
一本好看的小说和一本作文选摆在面前,问一下自己爱看哪个,答案就出来了。
作文选不是不可以看,孩子看看同龄人的写作,适当借鉴一下,也是可以的。但作为常规阅读材料,作文选没有意义。
除了童书,市场上还有很多所谓的“儿童版”图书,无非就是把一部宏大的经典名著进行删删减减,改编成更直白的句子,或是压缩成篇幅较小的图书,认为这样简单,适合给孩子看。
但再出色的改编者,也不可能保持和原著一样的水准。比如,象《红楼梦》这样的经典 ,增之一分嫌多,减之一分就少的精品。红学家们为一个字,一个句,哪个版本更好,都争论了上百年。
3、给孩子看的书,不要局限于年龄段。
不需要过分考虑几岁的孩子该读什么书。有些童书上面标着适合的年龄段,那只是一个参考。
每个孩子的阅读基础不一样,阅读程度差异会非常大,有的孩子小学二年级就可以读大部头世界名著,有的高中毕业还读不了长篇小说。
年龄和阅读内容没有严格的对应。一本书,只要孩子喜欢看,就不必在意他读懂了或没读懂,更不必在意书上的年龄标识。
第五部分:那些阅读和不阅读的孩子,差别在哪儿呢?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 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
那些阅读和不阅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