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经典影评有感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是一部由丹尼·博伊尔执导,伊丽莎白二世 / 大卫·贝克汉姆 / 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一部运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一):微评论: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这次的开幕式,看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平民化”,普通人的装扮,普通人的表演,甚至由普通人来点燃的火炬,当国人还在为效果而给小女孩唱歌配音的时候,别人早就不在乎这些玩意儿了~~有人能想象胡领导演个短片从飞机里跳么? 憨豆先生大亮~今天就去下《火之战车》看~~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二):泛泛而演
博伊尔想把开幕式打造成一部美丽繁复的电影,众多演员,众多表演,众多场景,众多短片,众多光影,众多细节,众多舞蹈,然而,对于广场表演来说,除非你有极好的镜头感和镜头控制、转换能力,否则,这样复杂多样的演出很容易在电视上显得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和一种贯穿始终的灵魂感。我们看到的开幕式就是这样,乱而无序,华而不实,看得出导演用心良苦的创意发掘,只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败给了导演自己“取舍无当”、“面面俱到”的思路,又在一定程度上败给了毫无电影拍摄经验的奥运电视转播公司(在第一、二部分尤其如此),当然,整个演出很欢乐,气氛很嗨,琳琅满目,富有亲和力,但是它很容易让人“看过即忘”,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泛泛而演注定成就不了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当然,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也许并没有像中国人这样把奥运会看得那么“神圣”,更多是视为一个 “Party”,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支持,在这样的语境下,呈现这样的演出也是情理之中。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三):无解说版会惊艳你的
第一次看的时候是早上起来看直播后的重播,毕竟直播在深夜。当时真的觉得太乱了,要表现的东西太多,又没有什么规律,像乱炖一锅粥一样。但后来里约之后,我下了一版国外解说版的,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反正解说很少(现在在优酷上可以搜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第30届奥运会完整版英语解说无字幕),只在关键的地方提示一下,而且解说的声音比较小,所以相当于看的无解说版。
看了之后,觉得没有解说的伦敦奥运开幕式竟然意外的好看,因为里面看似杂乱无章的表演其实是与现场音乐完全配合的,所以你在看前半部分的时候,就要把它当做一出音乐剧来看,不需要那么多解说,只用静静地看表演就行。而后面部分就要当做摇滚演唱会来看。解说过多的话,就相当于你在看一出音乐剧,在一场演唱会里面,本应该沉浸在里面,但旁边有一个声音一直给你不停的说,肯定会让你觉得厌烦。
所以相信我,在看一遍有解说的版本,了解了它在讲什么后,去看看无解说版吧,你一定会被惊艳到的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四):四年后重看这座奇幻岛屿
里约开幕式当天没看上,网上回顾了伦敦的,不得不说我更喜欢伦敦那场的风格,镜头,音乐,元素选取都很电影感,有历史文化,国家精神,也有导演个人风格。四年前有一些东西懂得少,现在看真实觉得很棒的一场文化传播。
个人非常欣赏这场很cinematic的开幕式,除了众多montage的镜头技巧,非常精彩的音乐编排,更重要的是电影/戏剧化的叙事选取。各文明都有很多可以向外展示的文化符号,开幕式上你如何选取及如何讲述,正是来展示你这个国家最在意的所选符号背后的哪些精神。比如我看到了工业革命动荡下的革新,比如儿童文学中反派也会带来力量,比如万维网之父的this is for everyone,比如火炬提名制度新老传承的inspire a generarion。
符号的展示可以壮观,可以整齐,但打动人心的总是他们背后的精神力量。如果选择展示航海,除了宏大、气势磅礴,是不是也可以点一下其中不同于欧洲探索与侵略的和平愿景及分享互助精神?如果要展示笔墨纸砚,是不是也可以延展一下古代先贤的求知严谨?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五):最英国的作品
首先,建议大家观看的时候不要去听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来解说,这个东西完全是要靠自己去领悟的,所以李安才会说:人人心里都有一把青冥剑/一座断背山,如果让好莱坞的导演来指导这部大型的“舞台剧”的话,估计也不会是一样的,欣赏的艺术正来源于此。
丹尼-博伊尔充分把自己所想要表现的艺术表现出来了,这就不妨碍喜欢的人来打满分。
作为上一届的主办国,大家肯定都在议论它真的很差。老谋子导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完全是用宏大的场面来叙述故事,而且我们做的作品好像是一个五大洲的统一表现,再加上当年还没有次贷危机影响,庞大的视觉效果自然成了我们津津乐道的自豪;反观这一次,导演明显更倾向于自我表现,把整个英伦三岛的历史走了一个遍,外加文化与社会结构的表现,所以,丹尼这一回完全是想向世界呈现一个英国的风情画。(当然,作为电影导演,这位大师还把自己的作品也带进了场内,好炫耀/贱的做法?!)
我个人更倾向于这是导演的一部自己所创作的电影,而不是取兴于他人的单纯表演。电影肯定就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了,这也许就是豆瓣上有些作品评分很高,但却没有人喜欢看,有的评分很低,但更得大众喜欢。
了解英国历史的人应该看一看,毕竟人家是有着很大文化底蕴的国家,老美也是英国人的后裔啊!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六):保罗麦卡特尼依然活着
伦敦奥运开幕式,整体气氛轻松愉快好玩而且很HIGH。歌曲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爱披头士,整个开幕式印象最深刻的还是Hey Jude,保罗麦卡特尼依然活着,眉眼间依稀看出当年拖把头少年。怀旧经典经常能串起整个电影,这手段同样可用在开幕式上,这是导演聪明之处,也可说投机取巧,但效果确实不错。Hey Jude似乎可取代本届奥运主题曲,最后让我也加入六万人大合唱HIGH起来(不过是在电视转播上)。正式的主题歌,也是用的Muse现成单曲Survival,而不是特意为奥运会而写。包括火战车的电影构思,以及其经典的电影音乐都在让观众增加印象分,我看口号似乎也可更改为“怀旧一代人”。的确,伦敦已经是第三次举办,弘扬国威不是第一位的。莎士比亚、工业革命是一笔带过的背景,英伦范摇滚、魔幻、是招揽游客和年轻人的更好手段。似乎在注解:莎士比亚不提地球人也都知道,我们就提提这几十年的通俗文化吧,我们就算搞搞流行音乐、喜剧和童话,那也是有文化底蕴的,是有莎士比亚做支撑的。披头士那是一代人精神领袖,憨豆继承英式幽默传统,哈利波特可溯源到呼啸山庄。。。我寻思哈利波特那块应加上福尔摩斯,怎么能没有大爱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也是英国一绝啊,哥特式惊悚诡异演化到后来的吸血鬼分支,魔幻分支直至哈利波特。。。连看两届沉重的思想包袱的雅典和北京,观众这次可以放松的投入。又想到约翰列侬,小野洋子,早年我貌似先看过洋子的作品,后来才开始听披头士的。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七):记忆的证明
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东西都会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好像《红楼梦》中的宝玉初见黛玉。因为那个人是属于自己梦中的,心心念念幻想过的,所以才会说道:“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因为,这个妹妹已经在我面前了。
《丝路花雨》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大型舞剧,其中最有名的段落是一段模仿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的“反弹琵琶舞”,流传很广,很有名气。八十年代初,广播中常会播出一首长篇诗朗诵《啊,友情》和小提琴曲《梁祝》,播出的频率之高,被听众点播的次数之多,是会让现如今曝光率最高的娱乐明星也要羡慕妒忌恨的。还有一首很有名气的古曲《春江花月夜》,悠扬婉转,可以让女孩子们在业余时间用来跳舞。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其实就是那场大型的歌舞《丝路花雨》,只不过舞台从剧场换到了体育场,增加了现代元素和奥运精神。于是,成了一个开幕式。
小时候,我对父母说,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改变我。
但是,我还是变了。
二十多年前的我,看见稀奇古怪的“憨豆先生”会觉得好笑,现在的我对《憨豆的黄金周》也能够接受了。还有,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喷着钢花的五环,巍然耸立的烟囱和从地底下冒出来的钢铁工人。我能够接受的是终于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种人与人生而已。
人生是什么呢?
我在那一年见到你,只为了让你了解我曾经是多么的平凡。
我在那一年遇见你,只为了让你见证我的似水年华。
我在那一年走向你,只为了牵你的手和你一起回家。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八):开幕式念这首诗的意义是什么?没明白,请高人指点
e not afeard; 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
e not afeard; 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
ounds and sweet airs, that give delight and hurt not.
ometimes a thousand twangling instruments
Will hum about mine ears, and sometime voices
That, if I then had waked after long sleep,
Will make me sleep again: and then, in dreaming,
The clouds methought would open and show riches
Ready to drop upon me that, when I waked,
I cried to dream again.
不要怕;这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和悦耳的乐曲,
使人听了愉快,不会伤害人。
有时成千的叮叮咚咚的乐器在我耳边鸣响。
有时在我酣睡醒来的时候,
听见了那种歌声,又使我沉沉睡去;
那时在梦中便好像云端里开了门,
无数珍宝要向我倾倒下来;
当我醒来之后,我简直哭了起来,希望重新做一遍这样的梦。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九):观后感
我戏称丹尼博伊尔为英国的张艺谋:曾拍过几部佳作,现在的作品有些烂,还被叫去导重大活动表演。可是且不论博伊尔做导演是否成功,这次他对音乐的调度真是让人拍案叫绝。时隔许久重看,这次开幕式也太好上头了吧!如果说90年代的猜火车配乐是乘英摇盛世的顺风车,这场开幕式则是博伊尔向全世界展现的精选辑,是满怀回忆的录音带,饱含真心诚意。从《暴风雨》选段开始,是对莎翁的足够自信。医疗保险和童话故事结合,魔法保姆打败孩子们梦魇中的伏地魔,让人甜蜜地回忆起儿时沉迷童话的夜晚。伦敦爱乐与憨豆先生合作,巧妙运用了《火的战车》里一个单音演绎了一段经典憨豆玩笑。最令我激动的是贯穿始终的摇滚因素,而期间那段长达二十多分钟的串烧更是让我直起鸡皮疙瘩。两位年轻人以时间旅行的方式回顾了60s-90s,在不同的时代节奏中起舞,在光怪陆离的地下铁寻找爱与梦想。这一段导演没有继续之前直接述说历史的形式,而是任音乐连接剧情,让那些肆意而隐晦的音符折射出时代(让我想起纪录片《永生不死:英伦摇滚的沉浮》)。每切一首曲,我都想尖叫一下。而作为披头士的粉丝,当体育场中央突然响起《She loves you》,我一下屏住了呼吸,嗓子眼火辣辣的,太阳穴那儿似乎有什么东西要炸开。太感动啦!
谁人!滚石!糊团!宝爷!皇后!性手枪!奇想!飞艇!果浆!北极猴!
点燃火炬台时竟然用起了平克弗洛伊德!真的太会用pf的恢弘开阔了!
最后,七十多岁的麦保罗小朋友带着全场大合唱《Hey Jude》。有那么一瞬间,似乎世界真的可以永远和平了,大家都说着一种语言,巴别塔直耸入云,修到了天堂。唉,四十岁的江列侬同志啊,你在那边一定看到了对吧……
【别看央视解说版!】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十):creative & British
我觉得还是挺好的.不过觉得开头有一点混乱,
但是如果他想做这样的主题不乱也很难
我本来有点以为会有多一点的历史呢. 像什么皇家式啊,啥的
不是岛国特产吗><
其实我也挺想看那个的,就当看custom drama了吗.哈哈
很有英国特色><
也把岛国可以显摆的尽量显摆啦><
就是神马都扯上了点
我个人觉得音乐和电影部分也挺好的,绝对是他的成就吗><
我还在想音乐貌似跳跃了下啊,不知道最开始是不是clash的?
其实我还不算挺音乐多的,挺那几首到都耳熟.哎.充当下知道吧><
最后点火炬也挺有新意的><还是很激动地吗~~哈哈..
就是貌似女王不是很高兴啊╮(╯▽╰)╭
吐槽的话,我没咋听清
我本来是回宿舍想安安静静的看,可是发现自己在林开始前回去实在有些让人误会
然后看到中国入场就有回去了
看出咱么就是人多啦啦><
不过妹妹们还真是有点活跃
所以在岛国出来前有回去了
岛国貌似出来了一堆pop stars啊╮(╯▽╰)╭
然后,没想到看到猴子啦>< 哈哈哈
虽然是发胶猴子,可也是啊
觉得面子还不小啊
对了,说道音乐我本以为90年代会是oasis呢,原来是blur啊>0<
最后还是hey jude了.
总体来说我还挺喜欢的
忘了四年前具体是神马样子了
不过,我觉得感觉不同啊
我们就总有种很气势磅礴的感觉
很壮观
岛国觉得很有新意,也很岛国><
总之,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