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我分析》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自我分析》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20 03:03: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我分析》经典读后感有感

  《自我分析》是一本由(美)霍妮(Homey,K.)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分析》精选点评:

  ●翻译拗口

  ●啰嗦

  ● 当时还被驱逐出心理学界,因为会威胁到心理医生的存在,所以她才写了这本书,非常有开创性。

  ●新版的怎么没有?虽然翻译也让人头大,不过好歹能读懂。在自我分析的路上,究竟有多少泥潭需要小心呢?看出来,没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没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没有绝望时的信心,要前进是多么难。心理分析是一门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渊博的知识,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生活、命运的关注,缺一不可。不过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特别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步骤,如何辨识神经症,如何分析它们背后的驱力,它们之间复杂纠缠的联系等等。荷妮的其他书里有描述过,不过翻译基本都惨不忍睹。荷妮是一个颇有人情味的心理学家,不时在文中看到些宽慰人心的字句,会心一笑。“不屈不挠追求的人,是可以得到救赎的”。以此为勉。

  ●病患自我与分析师的角色同样重要 彼此引导循环前进 对于自我而言 能学会分析步骤 找出关键点 是不错的受益

  ●读书,是因为有需要;需要,就是好的作品。心理学,只推荐给需要的你……

  ●面向的主要还是专业分析师,这是一本研究“自我分析”可行性、方法和困难的书,但对普通读者来说,与《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相比具有了很高的实操性!自我分析的基本方案就是自由联想——解译(会运用心理学知识,但主要还是要以感情和兴趣为引导)——洞察的循环。会有抗拒(包括逃避、沮丧),但关键是,要有不屈不挠的建设性力量。其实多数人就在无意识地用类似这种方法解决心理危机,如书中所提的“间或自我分析”。卡伦·霍妮在本书中对改造人格的态度乐观积极了许多。

  ●了解复杂的自身,复杂的人性

  ●没啥用啊。“自我分析”是霍妮在总结自己,及其同行和患者经历的基础上,为治疗轻度神经症设计出来的方法。它把专业精神分析疗法中分析师和患者两个角色的适用部分合二为一,交由患者单独承担,独自操作,因此,“它是患者与分析师一身担”的尝试。

  ●每一种坚持不懈,都是在进行自我救赎

  《自我分析》读后感(一):废话连篇

  此书是我读过霍妮书中最让我失望的一本,整本书只是围绕着关于自我分析的可行性进行讲解,但是对于如何进行有效自我分析的手段技术和方法,只字不提。现在市面上此类书籍的一个通病就是泛泛而谈听上去都觉得很有道理细想之下却什么都没有。本以为霍妮的这本书不是这种滥竽充数的东西,但是颇让人失望。不到书友们有没有关于这方面比较好的书推荐一下哈!

  《自我分析》读后感(二):只是题目比较吸引人

  这本书我只读了三分之二就读不下去了。所以我的评价仅仅是根据前三分之二的部分做出的。

  对比起《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这本书仅仅只是题目比较吸引人,书上的内容大多流于理论分析和案例探讨。对一个想从这本书学会如何自我分析的人来说可能要稍微失望,不过书中案例分析的方法可以作为一个启发,但是对我来说作用不大。难怪这本书没有成为经典!

  《自我分析》读后感(三):自我分析是否可行

  因为先看了《我们内心的冲突》,再看这本的时候,不再感到惊喜。但是这本书中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案例分析,自我分析的种种步骤一一展现。评价她的方法,主要还是精神分析经典的自由联想,在词表中free association出现了多次。

  但我的怀疑是,通过这样的自我分析,是否真的会有实质上的改变。你意识到了你的缺陷,你又真正能一下子就改变么?书中有案例是一个人把压抑的愤怒转化为头痛症状,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把戏时,头痛就消失了。真的这么灵么?

  《自我分析》读后感(四):还能更犀利一点么?

  看这本书的时候前半本心惊胆寒,后面也只是慢慢习惯,对人的剖析,还能更加犀利么?

  把人分析的完全透彻了,记得我刚开始做点所谓的心理分析,也可以稍微能明白其他人的想法,但那就很辛苦,或者说痛苦,当时失恋的厉害,易时异地,未必有那个勇气。

  所以当我慢慢看下去,就惊讶了,要对自己如何的苛求,才能写成这样一本书?基本上就是每当自己有什么想法——开心的时候想,不开心的时候也要想——都分析记录下来,就像一个影子跟着自己,像一刀把自己分成理智和情感两部分。养成习惯了之后,世界在眼中就完全变样了,一件事物自然就会被抽离本质呈现在自己眼前,我深深的恐惧。

  若不是知道她之后还写了书,用来超越这样的情景,只怕要越看越伤心的

  《自我分析》读后感(五):一个曾经自大而又自卑之人的现身说法

  有过几年时间,我陷入极度的抑郁之中,为了找到原因,开始接触心理学,这本书是其中一本。其实也没有那么神奇,这本书告诉了人们一个方法,让人们试着去发现自己,所以我就用这个方法把自己从里到外详细的分析了一遍,具体结果有些模糊了,我只记得,通过自我剖析之后,我发现我把自己当成救世主,我觉得我高大英俊,我聪明绝顶,我能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我能有一群小弟前呼后拥,还应该有一群妻妾左拥右抱,我万世流芳,我众人景仰……总之,用一个词表示,我应该是一个明君——一个圣明的皇帝。

  呵呵,试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通人即便有些小聪明,长相还不错,能力也有点,他就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皇帝吗?他可以那么认为,但现实就是现实,你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无权无势又无钱,当你内心的自我期许被现实打压得骨断筋折之后,你只有一个行为表现,抑郁,极度的抑郁,如果再加扩大,表现出的行为就是自杀——不错,我曾经给过自己两刀,至今在手背上还有两条浅浅的痕迹,为什么是手背而不是手腕?也许我没有胆量,也许我对未来还有希望,希望总有一天自己真能做成皇帝,无论如何,这是个可怕的行为,如果成功,不但皇帝做不成,连人也做不成了。

  因此,我对自己加以重新审视,我必须降低自己的期许,我必须把自己重新定位,每当自己产生了那种不可一世的念头时,我必须将它打压下去,久而久之,我正常了,也深刻理解了那句俗语——不要把自己太当人——地球不是为你一人而转,众生平等,万物同源,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缺陷……

  从此,我停止了偶像崇拜,停止了自我意淫,心态平和下来之后,我又开始快乐了,就像小时候一样——小时候,我们有谁蔑视过我们的小伙伴?所以儿时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我的转变并非只是这一本书的功劳,它只是个序曲,真正要我成为现在的我的原因,或者说我思想的根源,是那本被人误解了几千年的小书,只有五千字的小书——《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章八——处众人之所恶,要谦卑,要低调,要向下,这不是什么阴谋,这是为自己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