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情刽子手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爱情刽子手读后感摘抄

2021-01-23 00:08: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情刽子手读后感摘抄

  《爱情刽子手》是一本由[美]欧文·亚隆Irvin D. Yalom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页数:3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刽子手》精选点评:

  ●多少人依循错觉与假象而活,由爱逃向恐惧,由关系逃向孤独,又在一间小小的诊疗室里,花费漫长时日去重构自我的经验,还原最初的真实。诊疗室里必然汇聚了太多外界所不知晓的故事,也构成绝佳的故事材料。而欧文•亚龙的一生便是这样不断的听故事、写故事,孜孜不倦地描绘他人的人生。或许,就像他在序言里所说的,「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存在,与死亡密不可分,有生就有死,有爱就有失,有自由就有恐惧,有成长就有分离。就此而言,我们一体同命。」是的,一体同命,虽则心有戚戚,所失便是恐惧,所爱便是孤独,犹能奋力维持自身于不毁。

  ●最后一个案例的手法好新奇。要参照贝克特的拒斥死亡来看。。

  ●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每个人都在挣扎。不适合教学,只适合闲适阅读。

  ●★★★☆《序》写得用心。

  ●鬼才

  ●欧文亚隆也不是万能的。

  ●人并非不能改变,只是,改变的内驱力只能只会是来自自己,其他人不过只是辅助引导。就像不想看书不是因为电子书看起来不舒服,而是书不够好看。真正好看的书就算使用手机看起来不方便也要一气呵成看完。

  ●这一本和【生命的意义】一样,都是由很多短篇案例组成。内容很精彩,心理世界就是时常峰回路转。

  ●这本真的还蛮好看的,什么时候能重新出版呢

  ●爱情刽子手,与其说谋杀了爱情,不如说是治疗师协助来访者克服虚幻的心路历程。十个不同的角色,不一样的生命个体,无一例外的或营造虚幻,或透过性爱来克服终极的存在焦虑——死亡。当治疗师每每试图与来访者建立更为密切的治疗关系之时,我们都可以藉此看到每一个真实故事背后蕴含的酸甜苦辣。

  《爱情刽子手》读后感(一):第一个故事

  心理医生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让女病人意识到她的obseesion 是自己幻想出来的,以致于无路可走的医生最后把当事人之一, 那个病人放不下的男人邀请来一起会诊,男人亲口告诉女病人是怎么回事。

  女病人自欺的梦破碎了,绝望与愤恨。仍然没被治好。也许六个月的会诊时间太短,无法触及更多更深次的治疗。

  她真正的问题不是不知道自我的欺骗,而是为什么如此?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自欺才是她需要被治疗的部分。

  《爱情刽子手》读后感(二):看清痛苦,才知道如何快乐

  这本书真是让我在心理学方面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以前看的心理方面的书,大多是理论偏多,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作者根据案例,来记录整个过程的,不管是成功的案例还是不了了之的案例。通过案例,看到了人的思想状态的不同变化,甚至包括心理医生本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感觉。我才体会到,原来真的是我自己个性乐观,其他人很多时候会想很多,会担忧很多。本书描写的是十个案例,都是日常中常见的(好吧,我要再次庆幸一下,我这个人粗神经是多么的好),寂寞,自卑,为情所苦,抑郁等等。

  很喜欢作者提出的4个基本事实: 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我们所爱的人必然都会面临死亡;我们必须按自己的意愿营生的自由;我们终归是孑然一身的孤独;以及人生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

  这4个事实总结的很好,我一直模糊的有这些认识,但是不能清晰的表达。所以我一直对自己说的是,我要让自己快乐,不管什么环境,什么情况。在过了我觉得人生的一个低谷之后,我就一直寻找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因为我觉得我以后的日子应该不会再像那时一样,内心脆弱从而感觉无助。

  看看别人面对的痛苦,也许有助于我们有勇气来面对自己的问题。

  《爱情刽子手》读后感(三):可爱的书

  在看欧文·亚隆的《爱情刽子手》,其实主题是关于死亡和孤独的。亚隆确实很会讲故事,看着他和来访者斗智斗勇,各耍阴谋诡计,看着他的咬牙切齿,气急败坏以及泄底后的惊惶,我常常乐得直捶桌子,太搞笑了啊啊。可笑过之后,又生怅惘,毕竟面对这么沉重的话题,没人能做到真正的云淡风轻。

  有人说,每个人都在走向死亡。我们对死亡和孤独有种本能的恐惧,害怕就容易逃避,怎样逃避这冷酷的现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捏造出种种幻想和错觉。在这些幻想的帮助下,我们忘记了原来的恐惧,可惜,这些幻想和现实的冲突如此明显和不可忽视,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痛苦。来访者就是因为这些痛苦来到亚隆面前的。

  亚隆在来访者面前一个个戳破这些幻想和错觉,有的人摆脱掉了,有的人则和它们继续共生,最终也没能超越幻想。这些没能突破幻想,不敢直面惨淡人生的人,在亚隆眼里,可能都不算是痊愈的,因为根还没被去除。这些“失败”的案例最后,亚隆常常表达出自己的失望和无奈。可文中他也会调侃自己,回想自己的那些执念妄想,可能也算是对这些人的一种理解和宽容吧。

  在每个案例里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有点儿胆战心惊。可是转念又想:幻想、媚俗、撒谎都是多么美好的东西啊,人多少都会做一些,也多少需要做一些,不然,在死亡、无意义以及孤独的威逼利诱下可要怎么活下去啊,传说中真正的勇士又有几个呢。不沉溺其中就好,不沉溺其中就好。然后心里一片释然,哈哈。

  《爱情刽子手》读后感(四):让人有安全感的故事

  些许焦虑,因为写不出想要的文字。前天看完爱情刽子手,一直想写篇读后感,却一直无从下手,好像有一个角度,但不知如何丰满,又好像有很多想写,却太多太杂。

  大概因为心本不静。

  爱情刽子手并不像这个名字所说像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一部心理治疗小说,写了十个心理治疗故事。

  前几天看奇葩来了第三季,他们谈到奇葩说的意义之一是包容大千万象,通过分享更多奇葩的故事,让别的奇葩有安全感,让分享的奇葩本身更阳光乐观地面对生活。我想这也是书里这些故事对于阅读者存在的意义之一。

  这本书里的故事大多是中老年人,这些中老年人并不一定都经历过很大的创伤,或者有很悲伤的故事,而可能只是因为无法接受衰老无法面对可能的死亡,因为这些暗在的意识带来焦虑,进而演化成身体的疾病和外在的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比如偏头痛,比如失眠,比如肥胖症,比如阳痿,比如虽死犹生,等等。心理医师需要深入探究这些外在表现,结合患者的梦境或者过去的经历,用个体治疗或团体治疗或催眠,去摸索和探究患者真实的焦虑来源,并逐步让患者自己意识到,从而得到释然或解脱。

  这个过程,很大一个影响因素则是心理医师的意识。可能是对某个患者的偏见(反移情),可能是他自己的自尊心或好胜心,整个治疗过程既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情感,也需要客观的去分析患者的病情。

  看这些故事,会让我产生一些安全感,会觉得有时候莫名奇妙的孤独失落不知所以可能只是人之为人而有的自然的情感。不必焦虑,可以试着担任一下自己的心理医师,结合最近的梦境或者往事经历,去解剖一下自己。

  这些故事,让我印象很深的一种思想是人生愈多空白或尚未发挥的潜能越多,死亡焦虑也越大。还没到死亡的那一刻,可能无法理解,但我想这种感觉大抵是考试前的心理,准备的越充分,考试前的心态也越好,而毫无准备或准备的不够,往往会诱发考前焦虑症,出现失眠、心跳加速、频繁上厕所等症状。面对考试毕竟只是几个小时,最多几天的事,但面对死亡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独自面对这些焦虑未免太难,所以需要求助心理医师。

  除了有信仰,或者有小孩或家庭寄托,这种焦虑的治疗方法就是死而无憾。年轻的时候在白纸上多画画,也许就会不一样。

  《爱情刽子手》读后感(五):为什么会在爱中失去自我

  前段时间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一个人生活的时候怡然自得、快乐安然。当我跟一个人缔结较为深入的关系时,我就会变得心神不定、患得患失。大概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地将这解释为爱情。可是据我仔细分辨,这并不是爱,因为两个人互相被打动的那瞬间,生命是积极向上,好似激发了内在巨大的能量,足以让生活黯淡的一切充满幸福感的。而不是那种若有所失的感觉,那种感觉更像是上瘾行为,是自我不稳固,被更大的吸引力吸走了自己的魂魄的感受。我常常会有一个比喻,一个星球孤独地在宇宙中行走,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当遇到一个质量比它大的星球时,它的质量就会被吸走。这跟人在爱情中失去自我,是很类似的。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不通。而在书中我阅读到,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如此幼稚地在感情中完全失去自我的,有的人就能很成熟地在爱与孤独中来去自如,而大多数的普通人只能在孤独的痛苦和依赖上瘾症的痛苦中来去。

  今天刚好读到欧文亚龙的《爱情刽子手》,被序言中的一段话解开了困惑:

  附上:

  “ 许多人的友谊会破裂或婚姻会失败,就是因为他利用别人作为抵抗孤独的盾牌。有一种常用且效果卓著的消除存在孤独的方法,即融合,如与母亲融为一体,与爱人融为一体,与组织融为一体……因为人生的一大矛盾是,自知(self-awareness)产生焦虑。融合能够泯除自知,化解焦虑既彻底又激烈。恋爱中的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不到自我,因为孤单单的“我”及其如影随形的孤独焦虑已经融入“我们”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焦虑是甩掉了。却也失去了自我。

  要提醒各位的是,对一个人至情不渝、死心塌地,并不是像一般人认为的足以证明纯情挚爱。这种画地自限、容不下一粒沙的爱,只能“食爱而活”,既不知付出,也不知有对方,注定要自掘坟墓。爱不仅仅是两个人迸出的热情火花。陷入情网(falling in love)与立足于爱心(standing in love)两者何止天壤之别。正确地说,爱是一种生命之道,是“付出”,不是“陷入”,是广结善缘,不是作茧自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