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甸之东》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伊甸之东》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26 03:47: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甸之东》经典读后感有感

  《伊甸之东》是一本由约翰·斯坦贝克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6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甸之东》精选点评:

  ●虽说是差一步便成伟大。但是非常喜欢。

  ●可以给你一些温暖的幻象,但意图却始终指向人性和生活。语言像是精灵般自在。

  ●你可以制辖罪

  ●把《在路上》翻译得那么糟糕的王永年翻的这本《伊甸之东》居然还不错~~~~斯坦贝克作品里算是比较冷门的了,但伊甸之东也是本经典,个人认为跟愤怒的葡萄不相上下

  ●“你可以”。世界是不平等不美好的,但你可以选择如何生活:善亦或是恶。

  ●美国的白鹿原

  ●大爱

  ●其實是沖著名字跑來看奇幻類的囧

  ●蒂姆谢尔·神赐下的自由意志

  ●Timshel

  《伊甸之东》读后感(一):挪得之地

  喜欢这本书的最大理由是饱满的人物形象,和诙谐精到却毫不艰涩的文字。读完这本,也许可以学些讲故事的好办法来吧。

  翻译也很好,记下译者:王永年。

  《伊甸之东》读后感(二):现实主义悲剧

  有着一个捉摸不透的结局的悲剧。就看亚当的后人该如何继承家族命运了。人都是背着罪孽而活着的。罪孽无法改变,但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却可以掌控。作者如此是说。不过汤姆、凯特、阿伦个性的注定,是否就决定了他们人生轨迹的无可更改?还是各种外界偶然事件(塞缪尔和德西的死,一战的爆发,迦尔的横财)在改变着所有人的人生?书的主题还是对人性的探讨,但越往后读,越能感觉到人物在社会的漩涡和他人的推动下的无助。结尾看似明朗—迦尔洗心革面登上事业巅峰,实际上还是难掩贯穿第四部的压抑和悲观。

  《伊甸之东》读后感(三):地主资产阶级反动派窝囊废的一生

  本书写的是美国十九世纪垦殖往事,背景是北加州,湾区往南的一个小镇。作者是诺贝尔奖获得者John Steinbeck。据说此书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作品。

  本书记述了一名美国地主资产阶级反动派窝囊废的一生。主人公Adam Trusk从不知廉耻的从贪污犯父亲那里继承了大额财富后,和勤劳的兄弟分家,过起了好吃懒做的生活。他懒惰,买下庄园却抛荒;他愚蠢,娶了恶毒妓女弄得家庭破败;他怯懦,被妓女抛弃后一蹶不振;他无能,投资生产经营总是失败;他不知体谅自己儿子,最终导致儿子和自己的死亡。总之,他是个不事劳作的社会蛀虫、彻头彻尾的垃圾。但是他却被书中其他角色称颂为善良伟大,实在是讽刺。

  本书的结构也不理想。号称是描写两个家族的历史,但花在作者自家的笔墨完全多余,对人物情节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叙述啰啰嗦嗦让人乏味。而作者本家的几个叔叔的剧情角色弧都没有完成,比如Tom、Joe,有头无尾,根本不知所谓。估计这些情节只是作者太想吹自己家庭而生拼硬凑上的。另,穿插的宗教神学讨论太突兀勉强,对话像是神经病。

  书中有个中国角色,是这个地主的金钱奴隶。他的行为十分脱离现实。比如他说中国社区里有一群90岁以上长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他们花了两年学了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就是为了解读圣经上一句话。作者肯定是毫无生活的人,才会编出这么离谱的情节。

  本书的优点是主线情节富有张力,尤其是相关恶毒妓女的情节,想比作者对此有很多体验。

  《伊甸之东》读后感(四):蒂姆谢尔--你可以

  蒂姆谢尔,这是希伯来文。《圣经.旧约.创世纪》第四章,亚当的儿子该隐杀了他的亲兄弟亚伯,耶和华给了该隐一个记号,让他去住在伊甸园东边挪得之地。耶和华说,“他必恋慕你,你却要制服他。”“他”,是指罪恶,“却要”,却并不准确,原文是“蒂姆谢尔”,这句的意思是“你可以制服罪恶”。

  这句话是我从我根本就不了解的圣经故事中学到的一点点,也许就是这本600多页的小说的精华了。人类,都是该隐的后代,能爱,能恨,你有选择的权力,“你可以”,给了人类选择的权力,你可以选择做那个你想要做的人,你可以拒绝你心中日益膨胀的罪恶,你可以对所谓天生的或者世俗的善恶说不,然后进行你自己的判断。

  然而故事本身,却可以那样徐徐展开,人间百态,尽收眼底。然而转角处却常常惊心动魄。我看到人性缺失的丑恶,惊恐不能入睡,仿佛真的见到恶魔附身的人,只好继续看下去,看到罪恶暂时不能张狂,才能安心下来。读过半,愈发不能停止,只觉得故事向着我不能预见的方向发展,驱赶着我,停不下来。只好一口气读到最后一页,那个中了风的老人--被同父异母的弟弟妒忌而差点被弟弟所杀的沉默的男孩,在战场上杀过无数陌生的印第安人的士兵,流浪多年被抓去修路精心策划了逃跑的年轻人,爱上了夏娃险些失去生命沉沦了多年的两个双胞胎的父亲,始终不肯承认父亲的遗产是贪污而来靠着这些钱好好生活了一辈子的装糊涂的人,自己的一个儿子导致了另一个儿子的死亡的可怜的老父亲--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亚当”,最终挣扎着说出的几个字,“蒂姆谢尔”!

  掩卷,长吁,小说有时比生活还真实!

  《伊甸之东》读后感(五):你可以。。。

  上帝把该隐驱逐到伊甸园之东,故事的主旨基于旧约中这短短的几行衍生、扩展、探寻开来。人类都是该隐的后代,那么带着这世代继承的罪孽,我们该如何面对?“罪就伏在门前,他必恋慕你,你却要/务必/可以制伏他”。这三个版本的词语,分别代表宿命、服从和选择。最后一个是斯坦贝克想让书中人和读者都相信的认定。小说中叙述了两代人的故事,介入一个心中不存在善意的夏娃/抹大拉,一个对世界永恒友爱的农场主,一个洞察一切的哲人和助手。家族中的两代兄弟自我重复着该隐和亚伯的宿命——父亲的偏爱,一方被拒绝的献礼(小刀/金钱)和随即的报复,之后的放逐和追悔。小说的故事线索极丰富(58万字的容量),除了主线家族外,诸多人物一一出场,提供了更多层次的情节和折射面。与亚当家对应的汉密尔顿的大家族,家长正直而兄弟姐妹间无夙仇,但命运依然赋予了各种起伏跌宕,以及某些悲剧性结尾和留着身后荒芜的农场。沉默但永远睿智的管家李,几乎是承载了对故事内核的叙述作用,他的洞若观火和发人深省,常常就是照亮亚当一家的唯一的光。更浓墨重彩的情节在夏娃/抹大拉——卡西,书中至恶的角色——她偷窃、杀人、欺骗,所有的动机即出自本能,然而她在激起恨意的同时也激起些微同情,对于从未相信过美和善的生命的怜悯,虽然这更应是来自上帝而非凡人。

  小说虽然题材沉重但一直伴随着希望的光,来自人物内心的善意一直没有缺席,甚至是面对恶意时自我内心的拷问和挣扎,最后结局落在了“你可以”的未来可期和可以选择的回头路。该隐想要的也只是上帝的爱,他一时愤怒的结果是否就如我们惯常所知的十恶不赦?如果你知道整个故事在圣经中的篇幅是那么惊人地短,前后是那么地语焉不详,是否会赋予该隐一个另外的版本?斯坦贝克用这本书呈现的阐释极具说服力和力量。这本经典派的规整的有厚度的小说题材不至于葡萄那么沉重,叙述也不至于冬天那么跳脱,恰到好处地在情节铺陈和心里渲染中平衡,于是让我不间断地读完。喜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