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岛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西岛》是一本由(法)博努瓦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页数: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西岛》精选点评:
●很久以前读的,当时感觉很好,这几天突然想再找出来重读一遍,可能,是在地下室的某个箱子里吧
●严重缺省的性描写令人琢磨不透女王究竟是怎么弄死帅哥的
●中国套盒的技巧,卡门的故事,不喜欢猎奇的人感觉很一般
●一部故事真假莫辨,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不忍中断的通俗异域冒险小说。
●你打算睡在第几个神龛?
●郭宏安译文集唯一购入的一册,当时很是为大漠里世外桃源及青铜骑士惊艳
●情感的对比太强烈
●当我看了一半还没有看到简介里的内容的时候,我不知道该遵从大流觉得这是好书还是怎么样,也许是翻译问题?
●没有爱情,只有爱情的反面。书的末尾态度令人惊惧之余显得有些暧昧,爱与爱的反面都是越轨,而越轨本身的吸引力致命——这是我们的命运,那就是走向毁灭,并且是自毁。
●其实没读完。。
《大西岛》读后感(一):这是Trevor心中的友谊
[大西岛]中说
Tissaririn的意思是"两棵孤独的树"
其中的一棵是Trevor么? 那另一棵呢?
两棵树 同等的高度 近在一起 彼此的树杈勾结在一起 勾..结 缠绕 一棵树倒下 另一棵随之倒下
这是Trevor心中的友谊
《大西岛》读后感(二):大西岛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与仇恨的故事,如几乎所有这样的故事一样,最后,让人记住的往往多半是爱情。因为一切仇恨都源自于极度的爱,又或者人们不想让仇恨太过放肆地生长。
小说是富于技巧的。描写算得上是精雕细琢,叙事中也动用了很多心机。明线与暗线交错进行。尤其是莫朗日那条线,真正的“草蛇灰线”。
最后说说昂蒂内阿。感觉她有些类似于“聊斋”中的“妖”。她有着能迷倒一切男人的魅力,与“妖”不同的是她还尊贵的身份。
《大西岛》读后感(三):去一个岛上体验死前的惊醒
看完书,你还记得关于爱情的任何事件和细节吗?
除了一具具木乃伊一样的尸体。。。我想不起跟爱情有关的任何内容。
冒险的男人们,去撒哈拉的初衷本不是爱情,最后也不一定纯粹为爱而死。只能说离不开这个神奇的地方,离不开一种奇幻的生活,如果非要为这种生活寻找一个由头,那就是爱情吧,在哪都说的通,也能得到谅解。
不过我更愿将其解释为,内心的惊醒。
但凡不想离开并在多年后重返大西岛的,是在认识大西岛时发现了自我,发现人与自然可轻易结合,象圣亚威第一次在大西岛看到美景大哭一样,你发现有一个地方可让你忘记自己,抛弃自己,根本不在乎自己和其他任何世俗的东西。(略有点象我在香格里拉忘记了很多计较。。。)
至于里面提到的女王,书中也说,管她是神与谁的后代,抑或是波兰醉鬼与妓女的后代;管她究竟多美,当然肯定有人比她更美。其实这些不重要的装饰,只是残酷爱情血淋淋的表象。真正的内核,是通过这个女人,男人们找到一种爱和放弃的借口。
不过蛮喜欢书中对女王身边小伺女(后来逃跑途中死去的那个)的描写,她头带铜圈,手腕和脚腕带铜圈,身穿描金色的绿色紧身长裙。绿色,铜色,金色,集于一身。仅仅幻想那一幕,就觉得这个小妞很美。
《大西岛》读后感(四):总有些角落是你所找不到的
近日补习历史知识,看毕《大西岛》又迷惑。到底有多少事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到底有多少我们所知道的事实际上是不正确的,相对而言,我觉得后者更可怕,尤其是在一些获得论断的人文科学上。
很多时候,我也很想像那些站在山顶上的人一样,体会人生历尽,放眼望去众山小的豪情,及运筹帷幄的优越感。但我还是个走在路上的人,也很庆幸还好自己走在路上,并希望能一直的走在路上,好去发掘许多自己未知的事情,而不要对太多事情过早的下定论。有时累了也想歇一歇,期盼日子到头,早天登顶。可一山更比一山高啊,做人何必那么执着,一心望着高处,反倒错过了沿途的风景。
柏拉图记载,大西岛被大西洋所吞没,而在这个故事里,它不是被吞没,而是浮现,在撒哈拉海中形成一个盆地,五个圆圈环在周围让它与世隔绝,这是一个孤独而智慧的王国,它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央,只有既定的一条通道进出,这个王国的宫殿华丽,风貌富饶,人宠聪颖,一个高傲而美艳的女人统治着它,她有一座红石厅,里面放置了53(故事结束时这个数字变成了54)个龛位,里面住着爱上她的男人。看到这样的描述时,我感到文字的无力,如此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应该由宫骑峻式天马行空的画风来呈现它的。
书的内容简介说这个故事关于爱情的反面——背叛与复仇,说实话,噱头了点。反正我没看出来有什么爱情,更别提它所谓的反面了。我只看到了两个探险者在沙漠中的一场疯狂冒险,而那个冷艳的王国统治者,不过是一个闭封自守还自以为是的可怜女人,她空虚又有极强的占有欲,因为敌对强势所以一时还死不了,但她会在终身的孤独中度过余生。
你越是不屑的东西,或许就是你恰恰想得到的,而一但遇到,表面装得不在乎却暗地强求,结果注定是悲剧。
每一刻时光的流逝,我们都在面对未知,看似的安全也潜藏着灾难,所以,生命本身的经历,就是一场冒险,至于爱情,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就像你在甜品店吃的甜筒冰淇淋,这次也许没有了,那么别的也可以,下次有,可我想吃点别的。总是有惊喜,总是会遇到,不要太在意。
《大西岛》读后感(五):回到大西岛
大西岛,这是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不存在。不存在的地方永远都不会出现?也不尽然,因为我知道每个读过的人都会知道,那儿除了有无尽的传说,有最美的女人和无数知识与财富构筑起来的神秘之外,关键是有爱以及爱带来的死亡。为之,我渴望这个世界上没有爱。
1919年,法国作家彼埃尔·博努瓦的《大西岛》出版,85年之后我才读到,对于遥远而永恒的大西岛来说,这个间隔短得几乎不存在。大西岛是个什么地方?亚特兰蒂斯,恩,一个在耶稣出生前一万年就沉没到海洋中的地方,《大西岛》告诉我们亚特兰蒂斯并没有沉没,只是它周围的土地浮现出来,所以它成了撒哈拉沙漠中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是的,它没有“沉没”,它只是因为“浮现”而消失——这是个严肃的意欲,关于遗忘的严肃的比喻。
大西岛中居住着神和埃及艳后的后裔,这个最美丽的女人把为她而坠入爱情的男人一个个杀死,似乎很残忍,但是很美丽。爱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场厮杀,只有真正嗜血的人才能感受到那时的惊心动魄。淫荡和疯癫都很纯洁,尤其是经历了人间常见的虚伪和矜持之后,say something dirty,or make something crazy,因为爱情而四分五裂的精神和肉体都能被最昂贵的棺材包裹,竖立在红宝石大厅中和短暂的爱情一样永恒,这不是梦想,是人类对于自己无法挣脱的命运的最好的诠释。
爱情因为什么而更改?我不明白为什么上尉为什么没有爱上女王,而女王竟然爱上了他。上尉的死亡似乎应该是无可抗拒的爱情的反例,虽然我不明白原因,但是我明白结果,很多时候你无法根据结果反推过程,但是你可以接受。无数次,在别人和自己的小说中,我赋予男人以最为坚定和不可思议的冷漠面对最为迷人的女人,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有时候在你面对你永远不可能得到的珍宝时,你唯一的选择就是摧毁它,那时你不需要任何勇气,你唯一需要的就是疯癫和一点点的执着。
我也迷恋和喜爱自己用双手捂着嘴笑的傻样,但是傻样无论多么永恒无论能够带来多少欢愉,都无法在大西岛外无尽的沙漠中生存。是的,我是说我们都在沙漠之中,要么在大西岛中死在女王的怀抱中,要么渴死在沙漠的海市蜃楼前。是的,我是说这个世界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片无边无垠的沙漠,我发现不了什么绿洲,人和沙子一样多一样干涩一样能最大程度上带走你所有的希望,并且把你的生命当作流水一样在最短暂的时间里吮吸干净不留痕迹。
书的背面说这部小说应该在夜晚看,然后在看完后你会发现黎明已经来临。而我相反,我在正午的床上看,在一个毫无人气的餐馆里看完,门外已经有了夕阳,云层很厚,我用我的心去感受。
我已经不可避免地痛恨这个大西岛以外的世界,正如将中尉送出大西岛的男人所言:这个地方你迟早要回来的。而中尉在六年之后还是那般怀念那个地方,即使在那儿发生的杀戮会是他永远的梦魇。为什么怀念,只是因为那儿有遥远和永恒的死亡,以及所有死亡原因中最醉人和美好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西岛,对于你要回到大西岛的想法,其他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哦,你怎么会想去那个鬼地方?哦,我真是不了解你,居然在那能生活!哦,我想你是疯了。哦,我觉得换了我绝对不会这么做……事实上,几千年来无数人在寻找大西岛的秘密,所有人都对神秘的不可见充满类似性欲的饥渴;其实呢,只有真正的性冷淡才能体会到大西岛的醉人之处,在大西岛冷淡是生存的唯一要义,但是失去的是爱,或者是死亡。
我像是亚威中尉,所有人都认为他杀死了自己的同伴莫朗日上尉,所有的人都躲避他。的确是他杀死了莫朗日上尉,但是神秘的死亡不是人们臆想的那么过于“人性”。所有的杀戮都有自己的理由,而在大西岛中的截止到莫朗日上尉的54次死亡中,每一次都不需要鄙视,理由最美好之处在于它不需要别人的支撑,也不需要怜悯并且能够坦然面对鄙视。在这个意义上,我还是个弱者,唯有洒脱地把soul给予his,总有一天我会是mysoul。这条血腥之路充满了玫瑰和荆棘,回到大西岛和离开大西岛都必须要走过这样的道路,于是,伤
痛甚至死亡算得了什么?这本来就是道路本身。走出去是自由,走进去是爱情,都同样的永恒,还有什么悲哀的事情呢?撒哈拉沙漠从来都是生机盎然之地,可惜在大多数人眼中不是这样,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幸福,远远不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