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民间的叛逆 (上下册)读后感100字
《来自民间的叛逆 (上下册)》是一本由袁越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8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自民间的叛逆 (上下册)》精选点评:
●永遠有多遠,我們就在多遠。
●上册
●感觉打开了一扇窗。鲍勃迪伦、垮掉派、毒品,对这三者想更深入地了解。另外,如果不去看歌词,光凭旋律,恐怕是难以理解为什么迪伦的歌能够经久不衰。
●在图书馆借过,但因太厚只略读了
●喜欢美国民谣的可以看看
●看完这书我的第一反应是,MLGB,我一定要抽一次大麻!
●很棒,喜欢
●热血沸腾
●hjjhj
●长篇大论尽美国民歌发展史
《来自民间的叛逆 (上下册)》读后感(一):guide book
我到最后页没看完。这可能也是我打算这个工作结束以后暂时不工作的原因吧。前后借了几次,都没看完。不过后来竟然知道袁越是土摩托,王小峰还给了下载地址。配着音乐听,这本guidebook 就更加生动了。
这本书是值得买的,如果你对现代流行乐感兴趣的话。
cd还是值得下的,如果你对好音乐感兴趣的话。
《来自民间的叛逆 (上下册)》读后感(二):就像是部老电影。
这天晚上,困了,就在我准备合上这书时,看到一个熟悉的样子,原来是伦纳德科恩,又看了下去,哈,原来这老家伙年少时多风流,甚至是,比如他少时用学到的催眠术将女佣弄睡,然后扒开其衣服,满足了其对女性身体的向往。简直就是不良少年啊。于是乎一个人笑出声来。
会遇到似曾相识的,更多会遇到陌生的,然后你多半又会喜欢上这些人和事。
《来自民间的叛逆 (上下册)》读后感(三):分三册正好……
看了一眼,手里只剩下第二版了,还是别人送我的。第一版买了不下十本送人,最后连当年王三表送我的那本都送人了,只剩下当时随书赠送的CD。
这本书我觉得应该分为上中下三册:鲍勃迪伦之前、鲍勃迪伦、鲍勃迪伦之后。过于强调鲍勃迪伦,不知道是这本书的优点还是弱点(起码从篇幅上来讲是这样)。之前的部分额还不错,之后的部分总觉得有点儿匆忙,为什么互殴这样的感觉呢?
《来自民间的叛逆 (上下册)》读后感(四):书里的歌曲
于丹的书注水比较多,好处是随时拿起来都能看下去。
袁越的书没有水分,感觉像学术论文,又不象学术论文那样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不是随时拿起来都能看的那种书。心里比较安静的时候,看进去,感觉特别好。
看到41页,我才知道Nirvana那首著名的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原来翻唱的是铅肚皮。
大三的时候老在宿舍放Nirvana的纽约不插电,搞得民怨沸腾。同宿舍的一个女孩说:我恨柯特。尽管恨,但她们都觉得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和Lake of fire挺好听。
最近心浮气躁,书一直没看完。希望看完以后,连Lake of fire的出处也知道了。
在网上看到了书里的歌曲,可试听:
《来自民间的叛逆 (上下册)》读后感(五):随便写的感想,没啥条理
书最吸引我的是没讲鲍勃迪伦的那部分,一直就不喜欢鲍勃迪伦,这本相当不错的书这么重点讲他也无法改变我对他的印象。但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终生的人们,那些玩世不恭游戏人间的人们,非常酷的人们,都给我相当大的震撼。比如Woody,Pete,酷女郎Joan和Joni。
不得不感慨一下Phil Ochs ,这个有一颗火热的心却稍欠才华的男人。奋斗了半辈子,却因为上帝的给予不公平没有得到那么大的成就,不到四十岁就用自杀结束生命。其实他是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一生都在勇敢地面对一切!
上册基本讲的是正儿八经的民歌,下册我看更偏重于嬉皮文化和摇滚乐。听摇滚乐也有些年头了,迷恋Jimi那阵子觉得自己对嬉皮和Psychedelic文化很有些了解了,但看这本书才第一次真正好好了解那个年代。感觉六七十年代仍然是摇滚乐最好的年代,虽然现在作曲和现场水平都提高了,东西听着更给力更悦耳了,但总觉得缺少了些激情和纯粹!
那章对Woodstock的描写太痛快了!还有结尾对他自己亲自参加的费城民歌节的记录,让人悠然神往。
最后说一点儿对作者的意见吧。
第一关于TomWaits,要么别提,之于民谣他可说近也可说远。提的话就好好多说几句啊!就写了那么两句太对不起人家了吧也,这么重要的人物。
第二关于我们该创作非常私人化的新作品还是翻唱前辈的优秀作品——我觉得音乐也应该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如果为了自己的作品能流传后世就光创作一些反映大众心理没有个性的歌曲,甚至干脆在前辈面前自惭形秽只翻唱不原创,不能说这种行为没有价值,但表达自我的职能就被浪费掉了。
我们自己的新作十有八九不如老艺术家的旧作?哈,这个我真不能苟同!既然您提倡我们不要再围着打口贩子的蛇皮袋转悠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还是要原创啊,写新歌啊!不然中国的新民歌现在一片空白,怎么才能有紧跟时代的新经典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