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重走大师路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重走大师路读后感锦集

2021-01-31 00:33: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重走大师路读后感锦集

  《重走大师路》是一本由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主编 / 田茂军等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1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走大师路》读后感(一):这本书里有我印象中的湘西

  

湘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生活着土家、苗、汉、回等几十个民族,文化多元又多彩。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酒文化,湘西生活中处处有酒:进门有拦门酒,做客有迎宾酒,结婚有喜酒,过寿有寿酒,过年更是离不开酒。

湘西人爱酒,也会酿酒。

酒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手,湘西文化跟酒的渊源更是深厚,不仅有一条以酒命名的酉水河,还出土了许多钫、卮等青铜酒器。湘西人民自古深谙酿酒之道,创造了灿烂的民族酒文化,独特的酿酒技艺代代相传,才生产出了湘西独有的“浓、清、酱”三香和谐共生的馥郁香型白酒。

  《重走大师路》读后感(二):读懂了湘西才能读懂沈从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沈从文热",它自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的席卷了整个文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这股热潮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社会的转型,更反映了大众视野从"文学为人生",到"文学为政治",再到对"文学为人生"的复归以及"文学为审美"的嬗变。

贾平凹评价沈从文是无法复制和模仿的天才作家,并认为他的前半生的经历成就着一个作家的要素,决定了他的作品一切基调。

1、绮丽的自然山水赋予了他的特殊气质,带来多彩的幻想。

2、民族交混,身上有苗、汉、土的血液,少数民族在长期受压的历史中积淀的沉忧隐痛,使他性格柔软又倔犟,敏感又宽厚。

。。。。。。

可以说,沈从文是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以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载体,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桃花源”式的美好世界。只有走进沈从文所描写的这个世界,走进湘西的山水秘境,我们才能真正探究其创作的根源。只有读懂了湘西,才能读懂沈从文。

其中,1934年沈从文回乡途中所做的《湘行散记》被誉为湘西才子写给故乡、写给爱人的唯美情书,中国人心目中田园牧歌的终极呈现,浪漫到让人心醉的散文代表作。受到央视《朗读者》、《见字如面》、《读书》等栏目的极力推荐。

这本书以1934年沈从文回乡路线为线索,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并用新老照片对照,反映湘西在百年时光中的发展与变迁。填补了市场上关于沈从文的作品只有文字没有图片佐证的空白。这是一本从文学到现实,从历史到当代,从地理到民族,从文化到生活,多角度梳理“沈从文笔下湘西”的发展变迁的可视化百科。

  《重走大师路》读后感(三):代为《重走大师路》序(节选),作者:阿来

  

……

就这样,三十年已然过去了。

这才又得了一个机会再去湘西。

准确说,是去湘西的入口:常德。那是与沈从文年轻时代相知相交的丁玲的故乡。那是沈从文离开湘西的终点,也是沈从文回去湘西的起点。李白诗说:“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常德是要去的。理由除了沈从文和丁玲这对冤家之外,当然还因为抗战时的常德血战。恰好这时,北京的朋友送我一本文稿,是写湘西的。是写现今湘西的。这无形中又有了一个理由与助力。未等启程,我便从这本书开始我的湘西之旅了。

这本书,名字就叫做《重走大师路》,副标题更是进一步的宣示:《沈从文笔下湘西的百年变迁》。

是聚集了喜爱湘西也爱沈从文的文人重走湘西,这本书就是这次较深度考察的文字结集。这是今天文章的一种生产方式。不是手工业时代了,工业时代,文章也可以规划,并依规划予以实现。

书分四章,一方水土(地理历史)、一味烟火(民俗美食)、一方人士(杰出人物)和一壶好酒(兼香型)。此书的后记也不一般,一番总结陈词,是前四章的归纳与深化。当下流行的旅游文字,浮浅不说,难以忍受的是一厢情愿的选择性看见。而我读着本书的文字,既有美好动机,更做了深入调查。呈现当下,以前贤的文字为标高与映照,现实与历史交织,当下的眼前景配上历史的大纵深,是一本进入今日湘西的好指南。

沈从文当年写《湘西》,开篇就在《湘西杂记》中说:“据个人意见,对于湘西各方面的知识,实在都十分必要。任何部门的专家,或者一个较细心谨慎客观的新闻记者,用‘湘西’作题材,写成他的著作。不问这作品是特殊的或一般的,我相信,对于建设湘西,改造湘西,都重要而有参考价值。”我想,这是沈从文当年写作时的自我要求,也是对其他有关湘西文字的期许。这本书的写作,我以为是禀承了这一精神的,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前进的。尤其是第一章,以科学的方法,用地理学精确规范了山深水长的湘西;用典籍记载和考古学成果,相互印证写出了有历史纵深的湘西。

看到文末,才见到书是出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策划,就不再诧异于行文中的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了。向来,中国人关于游历的文字总是经验性的,缺少科学性。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创办,把地理气象动植物观察等自然学科的方法引入来登山观海,一改中国游历文字的面貌,这也是值得我们表达敬意的。

……

  《重走大师路》读后感(四):《重走大师路》书中美图速赏

第一章:一方水土 1、山与带 山是湘西的筋骨,正是因为山的阻隔,才让湘西始终保持着自己与湖南其他地区不同的气质。 2、河与脉 水是湘西的血脉,因为水的交通,才让湘西未曾远离湖湘大地。

第二章:一味烟火 1、民俗生活 湘西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回等几十个民族,他们共同造就了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 2、民间烟火 群山的千年阻隔,也让湘西野蛮生长,塑造了这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第三章:一方人士 1、沈从文和他的湘西 每一个时期都会出现一个人,把某个具有独特气息的区域版块文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2、湘西人家的“家常手艺” 他们住在吊脚楼上,走在青石板铺的小路上,平日里采土生土长的竹子编成器具,也做成土纸、印上年画,他们纺纱织布,用苗绣、花带、挑花装点衣裳,满戴苗银……

第四章:一壶好酒 1、中国最早的白酒出自湘西? 2、酒歌、酒俗,还有酒的精神 3、独特的酿酒技艺 4、馥郁三香,无疆有界 湘西人天生便是喝酒人,他们爱喝酒,会喝酒,更会做酒。只要碗里有酒,就能装下对日子所有的深情。在湘西有一种美酒,蕴含馥郁三香,可以通达无疆有界的上上之境。

后记:在回首处相逢 1、大师之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2、馥约湘西:观山河·探文脉·知兴替 3、无疆有界:行万里·守一心·入无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