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锦集

2022-03-14 15:56: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锦集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一本由李洱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一):这不是我热爱的乡村

  《石榴树上结樱桃》,这本书围绕着在官庄村村长换届选举之际,一村妇不合时宜地超生,写了一个关于中国农村基层选举和计划生育的故事, 主要通过各式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包括主角繁花在内的每个人物形象都是非常模糊的,都是在为了一己私利各自算计辛苦奔波,为了争权夺利玩着各种无聊的把戏,掺杂着农村的各种低级趣味,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置身事外,风轻云淡, 不痛不痒,不咸不淡地平铺直叙,内容乏善可陈,不再赘述。 我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女儿,土生土长农村的孩子,对农民、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这本书却只有深深的失望,几次想要弃书,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强迫自己看完这本小说,真是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豆瓣有评论说,此书更像是邻家二婶故作神秘娓娓道来的乡野秘史,所言不虚。 这不是我热爱的乡村,没有深情和美好,只有浅薄和鄙陋,人物像幕后操控的皮影戏,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不是饱满生动、有血有肉的,而是轻浮空洞、索然无味的。这本书,看过就看过了,心里激不起一丝涟漪,只有淡淡的失落和悲哀。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文字、思想如此贫瘠,缺乏美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值得人深思的东西,用这样直白乏味的文字来刻画和表现中国农民,来描写和反映中国农村,只能用浅薄两个字来形容,是对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的亵渎。 我的父亲,从上世纪集体劳动时代到现在,当了一辈子的生产队队长,身上有农民的狡黠算计,更多的是勤劳朴实忠厚善良,在村里有着后来的年轻一代用金钱也买不来的村民的无限信任,从来不拉票不贿选不跑路,队长的位置坚如磐石,没有人能够动摇。我相信,像父亲这样的农民,在中国农村,千千万万数不胜数,他们平凡渺小默默无闻,却有着黄土地一样厚重的担当,大山一样巍峨的品格,就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用他们坚定的身躯和意志,承载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只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他们脚踏实地默默耕耘,从来不为自己树碑立传。 兰芷变而不芳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文学作为一门表现生活之美、表达世间之爱的艺术,今天已经世俗化、边缘化到了可怕的地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只看到细微的缺陷,却对星球的光芒万丈视而不见。如果一个作家的作品只能看到生活的蝇营狗苟和一地鸡毛,在当下的社会里,或许还能拿来娱乐和消遣;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样没有生命力的文字,没有一点存在的价值。这本书获奖、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拍成电影,只能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是中国现代文学之殇。 写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能够经典流传永不褪色的书,中国当代作家,任重而道远。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二):九十年代的乡土叙述——浅评李洱《石榴树上结樱桃》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三):生命对乡村权力场的反向拷问 ——试论一二《石榴树上结樱桃》里的男女观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四):石榴樱桃的隐喻

  

李洱的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完成于2007年,2021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本书把目光放在村支书的换届选举,视角独特,情节生动,人物饱满,可读性强。

为什么要用《石榴树上结樱桃》为题,是一种反讽吗?李洱曾告诉记者,“其实书名是缘自民间谚语,是典型的颠倒话”。如果仅仅是反讽,就失去了真谛。看似说破,实则没有点破,究竟背后还有什么?我们不妨稍作分析。

石榴树上结樱桃,说明没有按照既定轨道走,石榴树上本应是结石榴的,结果石榴没结出来,反而长出了樱桃。对期待吃石榴的人来说,是失望的。繁花就是那个一心吃石榴的人,她正在为竞选村支书而努力,现有村委中的潜在对手,已经被她逐个击破,就等着竞选开始了。石榴树种下了,长势良好,虽然中间也有些病虫害,但通过洒药,都治好了。转眼,花开了,该结果了,可一看,不是石榴,想吃石榴的人吃不上石榴了,还是个种树的人,失望是有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全书吊足了胃口,临到最后的时候才发现,果子不是石榴,而是樱桃,是认为最不可能的那种,是最信赖的那种,但结出的果子还得吃下去,不管是甜果子,还是苦果子。

石榴树上结樱桃,说明品质得到了提升。对不期待石榴的那些人来说,反正有果子吃就行,谁当支书都一样,只要是给老百姓办事。树上没结石榴,结出了樱桃,他们应该是高兴的。石榴多少钱一斤?10块钱买好几个,但10元连一斤樱桃都买不到。算得过来这本账,就把结果想明白了。不管谁种的树,撒下芝麻结了西瓜,还有什么不知足的,乐去吧。看看这是什么樱桃?是一个思维缜密、滴水不漏、尊老爱幼、公私分明的樱桃,是一个年富力强、视野开阔、处事低调、受人爱戴的人,这样的人不当,谁当?

石榴树上结樱桃,说明一切都有预兆。李洱用他朴实的笔调,将农村中的暗流涌动一笔带过,时不时用殿军养骆驼这样的心愿来分散人们对于紧张气氛的注意力,就好比石榴树上有枝其实已经长出了樱桃的叶子,但另一枝上窜出了好多新芽,各个饱满鲜嫩,一下就把人目光吸引过去了。也好比花开了,其中一朵明明是白色的樱桃花,有人上前采下来,捏成了一股水。就这样,本来早就出现的征兆,被一匹匹骆驼掩盖了过去。当结果出现时,细心的人才会想起,原来樱桃早就在不经意间给了我们暗示,石榴树上结樱桃,看似不可思议,实则蓄谋已久,也算实质名归。

石榴树上结樱桃,说明其中带着传承。虽然从专业来讲,石榴属于石榴科石榴属,樱桃属于蔷薇科樱属,但对老百姓来说,它们都是果树,都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能用甜味带来快乐。李洱用石榴树上结樱桃来比喻这场村上的换届想暗示什么?乱象的讽刺?争斗的鄙视?我想,作家应该不是一种态度,毕竟,味觉越丰富,作品的可读性才越强。但有一味我认为李洱肯定是加了的,那就是认可,石榴是好,但一定要是石榴吗?只有石榴才能提供美味吗?显然不是。当我们突破了惯性思维,认真思考的时候,或许就能品出真正的味道。比如,繁花姓孔,小红姓孟,孔孟本来就有传承,如此的隐喻,作者显然是费了心思的。

不足之处,个人感觉还是有的,比如故事冲突性不够,属于在飞机场上开汽车,四平八稳,最后来个急转弯,这种常态下的刺激是不是都能接受。从故事来看,如果把长篇缩成一个中篇甚至短篇,或许效果更好。

交流:14235311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五):石榴树上也能结樱桃

石榴树上也能结樱桃,当然了,这是寓意,源于阅读作家李洱的早期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的感受。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我读过的著名作家李洱老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与第一次读他的长篇小说、也是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应物兄》相比,本书虽然从篇幅、内容、人物、视野等等方面与后者相比单薄不少,但是在思想性、文学性和现实性方面与前者一样具有很高的探讨价值。

这部小说是作者于2003年左右在北京的乡下书写的关于20世纪90年代发生于中原大地急速变革之中的中国乡土故事。整个故事并不复杂,穿插的时间跨度也只在一年之中,甚至只在一年之中的几个月,但是通过这个故事,却清晰的为我们描述了乡土中国在经历了农村土地联产责任制、乡村企业快速发展之后,计划生育政策大力推行、改革春风正在吹拂广袤的乡村之时,农民权利意识觉醒、思想上由保守转向开放的极速进行中的基层治理之变,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正在复杂的现实和语境中痛苦翻身的乡土中国”(本书作者自序)。

小说围绕主角孔繁花来展开。全书的主要线索围绕王寨乡官庄村即将开始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展开。小说从繁花的老公殿军从深圳返回官庄开始,到最后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孟小红将村委剩下的领一块题有“一花一世界”匾额的牌匾送到繁花家里为止。

书中的暗线有几个,其一是李铁锁的媳妇儿雪娥计划外怀孕然后从家中消失,其二是外商想要到本地来考察投资,其三是在小说里出场不多却实际上无处不在的、被繁花认为办事周到的小红的身影,以及容易被忽略的象征权力更替的上届村委留下的一块有意蕴的牌匾……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线索最后却“巧妙地”指向了村委选举这一个主线上来,并且最终作用于村委选举连同最后繁花落选、小红上位的结果。

实际上,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一方面感受于作者笔下真实的农村画卷和热火朝天的生活图景徐徐展开,另一方面也感受着作者轻车熟路又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形象描写,让整部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农民身上独有的生动的、传神的、生活着的语言艺术。在这里,作者仿佛不是已在身在北京的作家,而就是官庄村里某一个有文化的士绅在用自己亲身经历着的故事书写身边的故事一般。

但是,就在故事平铺直入,雪娥失踪线索即出,孔庆刚的母亲的孤坟移居巩庄村,纸厂改造构想逐渐明晰,村里的残疾牧羊人也是繁华、殿军同学的李皓逐渐活跃等等细节交织的时候,原以为这些故事的分支都是繁花连任村委需要攻破的一个个障碍,并且即将被攻破的时候,话锋一转,从繁花意欲从裴贞准备给藏身纸厂的雪娥生火做饭再到送饭的过程中看一出“好戏”,却从裴贞的对话中得知了“今天就轮到小红送饭了”,我才感觉到“大事不好了”——果然,一直被蒙在鼓里的不仅有繁花,还有我们。原来,巩庄村的支书瘦狗用“苦情戏”蒙蔽繁花将孔庆刚的母亲的孤坟移往巩庄并隆重的举行了安葬仪式、最后投资落户巩庄的投资人就是从美国回来的外商就是孔庆刚,到雪娥将小女儿亚弟送给村里的祥宁得以合法的继续怀孕,到外商投资旁落的“煮熟的鸭子飞了”,到纸厂将要推行股份制改造、村民们都可以入股等等一一交代,才将这一切的幕后、被繁花最为欣赏并且认定为“她的接班人”、最终成功获任村委会主任的小红衬托出来,不得不感叹道作者构思谋篇的精妙,真是不到最后永远猜不到真相。

不过,从这个故事细想起来,看似不可能的“石榴树上结樱桃”,却在乡土的中国农村得以实现,原因在于急速变革的人民的思想和乡村基层治理的复杂多变。李洱老师通过这样一个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时代气息的小说,将中国农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巧妙的串联起来,而李洱老师“写一部乡土中国的小说,一直是我的梦想”,通过这部小说也得以圆满实现。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六):一副荒谬而又真实的世俗风情画

  

石榴树上结石榴,樱桃树上结樱桃,天经地义!但是如果石榴树上结樱桃,会是什么效果呢?

啥?石榴树上结樱桃?不可能!二者不是一种植物,骆驼岂能生出马驹?

但是,这种现象真的可以,不过是在老百姓口中的《颠倒话》里,在李洱的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里。

这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的《石榴树上结樱桃》完成于2007年,彼时中国的乡村,计划生育政策依然在严格执行,与村里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形成尖锐的矛盾。而县乡也将计划生育完成情况作为对村干部考核的硬指标,事关村干部的前程。故事展开时正值村委会选举前夕,恰恰主人公孔繁花就是一位准备参加竞选的女村干部;恰恰在孔繁花的村里就出现了一例意外怀孕的妇女,而这个孕妇居然失踪了!矛盾逐渐激烈,各色人物纷纷出场,精彩的乡村风俗剧就此开演。到小说的结尾,谁也想不到,孕妇就藏在孔繁花的眼皮底下,为竞选村主任的孔繁花会落选,而竞选成功的却是孔繁花器重的左膀右臂小红!其实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作者已经做了相当长的铺垫,就是小红的性格在村民中间极具亲和力,同时心思特别缜密,事事提前想到,并安排得特别周到。孔繁花在欣赏小红的时候,甚至都将小红作为她的继任者培养,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小红会竞选成功,取她而代之。这样的结果,将小说前后连接起来一回味,却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小红这个人物太过厚黑,丝毫不给孔繁花反思的余地。

书读完,掩卷沉思,这本书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回看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女人的书。在书中,女性人物设置普遍比男性强,就如《红楼梦》一般,《红楼梦》的女儿们生活在宁荣府、大观园;《石榴树上结樱桃》中的女人们,却是生活在广阔的乡土之间。这无疑是在向流传了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在宣战:谁说女人不如男人?我偏要说女人更比男人强!但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歧视依然无处存在,职场上,压榨、谩骂、无缘无故的解除劳动合同,随处可见;家庭里,家暴、冷战、甚至被殴打致死,比比皆是,因此可以说,这是作者向这不公平的社会替女性发出呐喊之书;是作者追求社会上男女地位平等的理想之书。是的,书中孔繁花、小红能干、伶俐,但是现实生活中能有几人?倒是现实生活中,潜规则的,是女性;被拐卖的,是女人;遭遗弃的,是女婴;当做花瓶被舆论攻击的,还是女星。成功又能怎样,在男权社会里,她们照样抬不起头!百年前的鲁迅们为女性思想解放鼓与呼,七十年前老一辈革命家为追求男女平等而奋斗,但似乎一夜之间,各种陋习沉渣泛起,估计位为女性解放而努力过的先辈见到此景,被气得棺材盖都要压不住了吧?

这是一部深谙人性之书。虽然是农村的家长里短,但是却包含着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生哲学中,揭示人性中卑陋的一面。如小红上位、繁花的老同学偷偷对官庄村漏检孕妇的上报,村里人之间的遮遮掩掩与尔虞我诈,曾经美好的、淳朴的、和睦的乡村,在作者笔下已经不再和风细雨,而是变成了满满套路。就连书中的牧羊人李皓、二毛、令佩等,他们虽然身有残疾,但为了生存,各想各的招,各走各的路,难免会走上歧途,似乎在以自己的行动向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呼喊:作为难以自食其力的我们,究竟谁来兜底?同样,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助长了乡村养儿防老的思想,助长了重男轻女的歪风。可是在农村,没有儿子,满村人不仅瞧不起你,更会联合起来欺负你,这也就不难理解孔繁花也想生养儿子的原因。

这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原生态之书。在小说琐碎的细节中,作者艺术地还原了村官的生活以及他们工作的不易:上级指标压着,下级村民的抵触情绪顶着,让这些村官的工作更难以开展。同时这部小说中,还涉及到了村级管理干部中的腐败现象,尤其值得执政者警惕。

关于这本书中的语言,原生态较多,因此读来异常亲切;尤其是当你使用河南话读的时候,那种韵味……嘿!没得说!

社会的变革虽然缓慢,但任何一次变革都会产生很多的牺牲品,我们不希望繁花是,更不希望小红是,我们希望,变革在平静中悄然进行,尽量不产生阵痛,在和风细雨中完成,造福百姓,推动社会发展。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七):谎言和啼笑之外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八):大变革冲击裂变下的中国乡村“悲喜剧”——《石榴树上结樱桃》

  202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对“土地”的眷恋,中国人是最浓情的。

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社会自然显象出浓厚的“乡土”性。这里的“土”是指泥土,是中国人对泥土的深深依恋。有关乡土中国的文字,现代文人的笔下已有多种书写,如沈从文、梁斌、陈忠实、高大全、路遥等。他们文字里的乡村更接近我们的原乡——具有传统伦理秩序的乡村:诚信、自尊、忠贞、善良、朴实、勤劳等等一切美好的品质。

但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国这个民族现今前所未有地被重塑,族群意识不断被刷新、被刺激、被融合。在这个信息革命的时代里,流动在这个环境里的每一个细胞都被这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改变着、推动着,乡村和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也不列外。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基于文人对民族特有的使命感,《石榴树上结樱桃》是李洱对在这个历史性变革中痛苦翻身的乡土中国的记录,以他的“忧虑”、“警觉”来呈现给我们的深思。

李洱

《石榴树上结樱桃》,书名就让人匪夷所思,荒唐颠倒。越“荒唐”、越“离奇”的背后,越隐喻出作者对社会的深深“诉求”。

“石榴产自西域,由西汉的张骞带到东土,而西汉恰恰是我们民族国家形成的源头。樱桃产自东洋,何人何时将之带入中国已无可稽考,而在近代,正是因为日本,我们的民族国家意识才得以觉醒并空前高涨。经过漫长的时光,石榴与樱桃现已成为民间最常见的植物,它们丰硕的果实像经久不息的寓言,悬挂在庭院的枝头。……………………。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构成这个寓言和神话的诸多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博弈和纠葛,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悲喜剧”——就像“石榴树上结樱桃”,却需要我们耐心讲述,需要我们细加辨析。”

反复细品作者自序中的这段话,我五味杂陈:有感慨、有自省、有忧惧………。对这段话的感受,有多少人就会嚼出多少不同的况味。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一部描写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乡村的长篇小说。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杂陈、交融、突兀的大变革时代。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员流动之广、之多、之杂这是亘古未有的。涌动的人流频繁的往返在不同区域的城市与乡村这条通道上,他们的思维方式、举止行为、视野格局被急速冲撞,这些突兀的思想和现象,就像“石榴树上结樱桃”一样离奇,离奇的让人难于辨析究竟。这繁杂、混沌的现象影响并改变着他们或我们对“权”、“钱”、“性”的多元化理解,良莠不齐,人心浮躁。这种内在的失衡必将衍生出更多的谎言、欺骗、暴力、怨恨、暧昧、纠缠……。“乡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现今的“乡土”不再是曾经的那个“乡土”,这片曾经的净土充满了对“权钱”的逐鹿,它们更加让我们忧惧。

《石榴树上结樱桃》改编的同名电影剧照

在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九十年代的乡村,除计划化生育依然是重点之外,村办企业,引进投资,土葬改革也成为了乡村政府工作的重点。这一系列涉及乡村特色的重大事件,在《石榴树上结樱桃》中都一一有描述。将乡土中国在改革的这个阵痛期内可能遇到的、已经遇到的诸多问题呈现出来给大家。作为一个文人对自己国家该有的使命,李洱做到了。

《石榴树上结樱桃》以官庄村“村级选举”为主线,将因计划生育、乡办企业、外资引进等所引发的一些事件、一些场景串联起,鲜活凌厉的描写了一场中国式的最基层行政机关的“权力”角逐“悲喜剧”。

现任官庄村的村委会主任繁花,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个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利(这一心一意其中又有多少利?),带头响应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好干部(这响应又有多少成分是自愿?)。论背景、论实力、论政绩(这实力又有多少是虚晃?),她连任村委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但就在选举前夕,横生枝节——关乎她能否继任的计划生育工作环节出了岔子:一个妇女计划外怀孕,继而失踪。事出突然,繁花的部署被全部打乱。补救工作在村选举之前是重中之重。在她追踪的过程中,谜团逐一浮出水面:一系列的麻烦事后面都有人为设计。不仅村委会班子里的几个人背着她四处拉选票,连她最信任、对她也最忠贞、并被她定位为接班的人——小红,其围着所发生的事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动的背后,都是为了“权力”的最后争夺。小红才是她最大的竞争对手。这是一场人性在权力诱惑面前的大施展,这是一幕权力腐蚀人心的大画面。

小说中刻画的这些乡村人物及情节似乎与我们无关,离我们很遥远。但认真咀嚼审视后,它们又无不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如作者在序中写道:“它们并不是发生在“别处”,它们也并不仅仅是“乡村故事”。你住在城市也好,住在乡村也好,只要你不是住在月亮上,那些“悲喜剧”都会极大地影响你的生活,你现在的和未来的生活,除非你认为自己没有未来。”

作者开篇描写繁花在深圳打工的丈夫——殿军,归家的场景。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回家的他却突然回来了,为什么回来?迷一样的悬在空中,作者没有解说,在此埋下伏笔。直到小说的第三部分,谜底揭晓后,我才明白:在此苍穹之下我们谁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除非你不是地球人。

小说中,对殿军的穿衣打扮、言行举止,描写的文字最多、最细。回家时戴着一顶鸭舌帽,一副蛤蟆镜;说话中夹带着广东话和普通话;谈的是往来香港和台湾的业务。他带回的“这些”都是以前乡村没有的“外来物”。殿军——代表着在外面见过“世面”的人。这些在外见过“世面”的一群人,他们连接着城市和乡村的通道,夹杂在城乡之间,他们被混杂的意识即渗透乡村,也影响着城市。

先描写乡村这块为争夺权力而鸡飞狗跳的事情后,再详加细说殿军回家的缘由。这正是讲述故事的人的高明之处:在流离之外处给人当头一棒,才能更震撼人心,觉醒才更彻底。殿军回来的真实原因,是厂长拖欠几月工资不发,他和其他工友们把厂长给打伤了,回家来躲避。厂长不发工资的原因,是因为他把钱捐了:市里修路他捐钱;希望工程他也捐钱;大熊猫没有竹子吃,他花钱从曰本空运竹子回来捐;连小老婆都捐给厅长,为厅长服务了。厂长捐的目的,是为了当市政协委员。这“取之于民,用之于权”的手段,最终让厂长“梦想”成真。

这种不折手段对“权力”的追逐,身处其中的他们或我们该怎样去解读?他们或我们用增长来的这些“见识”又该怎样去活用?…………

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20年代,万物互联已经到来。今日的世界已渐为一体,任何地区的人都必须与其他社会或其他文化的人,有所交流。没有一寸土地可以隐遁于世。瞩望“乡土中国”漫无止境的未来,我们能做的是接纳与融合、缔造跟进。就像本是外来物的石榴和樱桃,在经过漫长的时光后,它们最终成为民间最常见植物,结满丰硕的果实悬挂在庭院的枝头。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九):颠倒话,话颠倒,石榴树上结樱桃

  

《石榴树上结樱桃》看这本书的名字就让人觉得费解,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树,开花结果也不在同一个季节,怎么能结出果子来?

作者李洱是这样解释书名的:石榴产自西域,在西汉时传入中原,而西汉正是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源头。樱桃产自东洋,在中国近代,因为日本,我们的民族国家意识得以觉醒与高涨。

新旧事物更迭过程中,石榴和樱桃都成为了指代,它们分别代表新的文化与思想,同时也带来了碰撞,矛盾与纠葛丛生。

在这部小说中,矛盾与纠葛的产生是因为一场发生在90年代中原地区的农村选举。

村长孔繁花有两件事摆在眼前,一件是新一届村支书的选举,另一件是村民雪娥怀孕了。看似这是两件互不关联的事,却因为后者是前者的KIP,没有完成这个指标,村长选举直接下线。

所以,孔繁花先要摆平雪娥怀孕的事,村支书选举才有希望。然而,雪娥却突然间找不到了。

小说以这样一种带有悬念的巧妙方式,耐心讲述了官庄村在面临新农村变革的过程中,各种事物间暗潮涌动的时代风云。从人性、社会更迭、复杂的人物心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思想在变,人性未变

瘸腿的李皓是繁花的高中同学,虽然有才华,又有灵敏的社会变动嗅觉,但因为瘸腿,最后做了一个羊倌,连个老婆都没娶上。

繁花多番照应,有心要拉他一把,让他进村委,做她的智囊团成员,但最后却因为小红给李皓解决了单身问题,他就倒戈把矛头对准了老同学。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繁花是太信任人性的善,而小红是深知人性的伪善。人性的天平永远都在善与伪善之间摆动。

另一个老同学刘俊杰,为了自己的仕途,在不断试探,用同学之情引导繁花,让她说出官庄村超生的事情后,转身就把这事汇报到了县里,给繁花的村委选举抹了一把黑,重重地打击了她。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又一次被上位的动机狠狠地踩在了脚下。

繁花的丈夫殿军在深圳的皮鞋厂里管着十几号人,最后因为四个月没发工资,揍了厂长,一气之下回了家。作为上门女婿的他,被家人包装成在外赚了大钱的有钱有文化之人。

当他想要回到官庄村重新开始时,繁花的骄傲不容许他撕下穷光蛋的真实身份。他天天念叨着想养骆驼致富,但又不得不维持着受人尊敬、见过世面的工程师身份,最后郁郁寡欢,甚至心理也出现了问题。

人性的虚伪及趋利之心一样没有改变过,大部分人都是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做出判断,从而导致悲剧的产生。

你方唱罢我登场

官庄村的姓氏很有趣 ,一半姓孔,一半姓孟,千年大家族的孔孟子孙们,在新的改革浪潮下,暗暗较着劲,此起彼伏。

孔繁花,孟小红,作为这两个家族的代表人物,不仅以基层女性领导者的形象进入了溴水县村委干部的行列,并且是该县史无前例的女性村干部,可见这二位的能力和思想高度都十分出众。

小说中,孔繁花为了加速官庄村的发展以及解决村民间的矛盾操碎了心。她有悲悯之心,也有善良之举,在原则面前毫不退让,在矛盾面前努力平衡。但却在最后搞得众人推墙倒,在村委主任选举中出局了。

而给她打小手的孟小红,明面上言听计从,做事干净利落,繁花想到的她提前做了,繁花没有想到的,她也偷偷做了。以至于繁花常常想着要提拔她一把,适时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小红。

但繁花不知道的是太过于聪明的小红,背地里却藏着另外一副面孔。小红早就将自己为村主任选举做了很多的铺垫,不仅完美上位,并成为了官庄村村民寄予厚望的新领导。

小红虽然背着繁花搞了很多小动作,但不得不佩服她的聪明,村子里面那些棘手的问题,在她手上,四两拨千金地摆平了,手段与方法,比繁花高明很多,连繁花的妹妹繁荣,也投入了小红的阵营。

小红总是能看到问题的实质。比如雪娥超生这件事,繁花的手法是将她逮回来,逼着去做流产手术,而小红把雪娥家的一个女儿过继给了村上生不了孩子的村民,名正言顺地让雪娥肚子里的孩子正常出生。

她也看到了李皓眼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单身问题,所以她给李皓介绍了一个姑娘,结束了李皓的单身生活。

她还看到了繁荣害怕繁花时常麻烦她做财政局副局长的丈夫,而影响仕途的心态,就将繁荣拉到自己的一边,让她入股纸厂。

小红的精明是繁花无法企及的,在村委主任选举中落败,也是不可避免的。而繁花,也不能说是一个完全的无辜者,她为了干翻上一届村委主任,也没少花心思。她与父亲联手制造不利于对方的舆论,成功将孟庆茂拉下了马。

虽然她们是农村新女性的代表,但仍然在势力角逐中费尽心机。权力之争让人性扭曲,不择手段。放眼看来,这种争夺不仅在城市,也在农村;不仅在男性之间,也在女性之中。

上一届输掉的孟庆茂,慨然接受了 “一岁一枯荣”的现实,而繁花也不得不接受“一花一世界”的新生活。孔孟之家在官庄村轮流做村长,孟庆茂那块牌匾着实是另有深意,有枯,有荣。

复杂暧昧,意味深长

改革浪潮中,每个人村民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都不可避免地接受着外界的冲击,把看起来和平安静的面纱一片片地撕开。它张着血盆大嘴,蹲在那里,等着那些自投罗网的人们落入圈套。

雪娥的邻居裴贞,去繁花那里举报了雪娥怀孕的事实,裴贞却又若无其事地与这件事撇开。大家都以为裴贞举报,是因为当年超生不得不打掉孩子受了刺激,对村上所有的超生妇女怀孕有着愤愤之情,是一种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的心态。

但事情的发展让人目瞪口呆,躲在纸厂里的雪娥,她的一日三餐竟然都是裴贞送的。当然,此时她的丈夫尚义早就和小红结成了同盟,一半是为了推进小红的工作,另外一半,她是要报复,因为当初软硬兼施让她打掉孩子的那个人是繁花。

就连村头那座孤坟,也一样不太平。隔壁巩庄村的村长瘦狗认为孤坟里的寡妇老太太,是他们村的人,所以要搬回去,而官庄村的人,认为老太太嫁到这个村了,没道理要迁走。于是两个村的村民为了捍卫各自村庄的颜面,打了一架。

结果还是巩庄村占了先机,寡妇老太太的独子在美国,回来投资给了巩庄村,因为迁坟有功,瘦狗不仅吸引了投资,而且被县上好好表扬了一番。

看起来官庄村落了下风,也不是没有人得利。小红护坟心切,奋不顾身跳到墓坑里,差点被人活埋,这件事,赢得了官庄村村民的敬重,那是在维护村上所有人的脸面啊。

当然,村民们想方设法赚钱的希望越来越强烈。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样的观念被人们所放弃,君子爱财倒确实是,取之有没有道,就各看各的了。

庆林弄了只狼,专门繁殖狼狗,生出来再卖掉,挺赚钱的,但这只来路不详的狼,却成了官庄村的一个不安全因素。

祥民靠倒卖牲口到山西,再把山西的女人弄给溴水的光棍们。后来对外宣称信教了,实际上却因为修个教堂后的香火钱很可观,比倒牲口强太多了。

村会计祥生跑到溴水卖凉皮,钱是赚了点,但他赚钱的方式还有一些暗地里的勾当,比如小学里面修个玻璃、换个桌子,他总能比外面的价格高一倍。

官庄村的纸厂越办越财大气粗,但废水却把周围环境越搞越差,即便新上台的小红,虽然也许诺了村民各种福利,但对于环境问题避而不谈。

这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赚钱方式,无疑是后患无穷的。

作者李洱运用农村中人们习惯使用颠倒话的特点,巧妙地用颠倒话反映的一种错位或不太可能实现的语意来提醒或反讽。

《石榴树上结樱桃》这一部看起来是两个女人一台戏的小说,实质上却反映了这句颠倒话背后所隐藏的不确定性,错位、意外、不可能的事都能出乎意料地发生。

“石榴树上结樱桃”这句话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时是指意想不到的事,有时是指人们都以为不可能的事却成为了可能,有时是一件事情完全背离了人们的预想,荒诞却又无比现实。

华语图书传媒奖给《石榴树上结樱桃》的授奖词是这样的:

“它恢复了乡土中国的喧哗、混杂,恢复了它难以界定的、包孕无穷可能性的真实境遇。”

官庄村的人们,在时代变迁的外力下,很多方面出现了错位与扭曲,但它和大部分中国农村一样,难以界定又包孕无穷可能性。

  《石榴树上结樱桃》读后感(十):这不是生命的“嫁接”,这是真实的乡土中国

  “写作时,我无限忠于自己的内心。糟糕的是,这个时代的内心生活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不良反应、一种创伤性经验。写作就是对这种不良反应的表达和反省。”李洱在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关于写作如是说。

  人各有命,不一而足。第十届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描写了一群乡村人,一些乡村事。这些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因为村民选举和计划生育两件大事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一幅中原乡村的人情社会风景图。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这部农村题材的著作有何现实意义?也许就像作者在自序中所说:“为此我写下了一些故事、一些场景、些状况,也写下了我的忧虑、警觉和艰难的诉求。我相信它在谎言和啼笑之外,但深于谎言,深于啼笑。”

  哪些是谎言,哪些又能引发啼笑?读遍全书,没有“谎言”,只有人民群众背后的乡村真相;也无法“啼笑”,乡村苦痛只有出生乡村的人体会最清楚。作者生在中原、长在中原,中原大地的农村是他生长的家园,借助一本书对新时代农村发展之困进行思考是一件再应当不过的事情了。

  1.凸显女人命运

  不管是石榴还是樱桃,我认为都是女性化的象征。而这本书,几乎可以说是女人唱主角的一本书。

  自从女性意识萌发、女权主义出现之后,如何对待女性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课题。无数的历史事实表明,以往的男尊女卑传统,极大贬低与掩盖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活在名门望族、受到良好教育的女性尚难以被社会认可,更不用说农村中的女人了。

  河南地处中原,人口众多,无数的河南女人为中原之崛起,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又得到了多少人的认可?她们的生存境遇又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改善?如今是好多了,但在以前呢?想一想《1942》中逃难路上的女人吧!

  在《石榴树上结樱桃》中,有这么一群女性:村委主任繁花是女人,助手小红是女孩,逃避计划生育的雪娥是女人,刚出生就被浸死的是女婴,女性的命运挑动了作者的神经。当上村官的女性固然值得为之喝彩,依旧生活在男人阴影之下的女人同样令人扼腕,而那个还没能睁开眼睛看一眼自己母亲的婴儿,又有谁为她的命运感到悲哀?

  进入21世纪,女性地位得到大大提高,女孩的教育问题也得到极大重视,这即使在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都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对女性的关注关爱问题真正解决了吗?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陋习已经消除了吗?女性在从政、经商、科研或者文学艺术创作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消失了吗?不说别的,单是未婚未孕女性求职就会遭受种种非难,一边让女人饱受生养之痛,一边又以此为由拒绝提供工作机会,这是女人的错吗?关注女性成长,任重而道远。

  2.直面农村政治

  村级选举是本书的一条主线。围绕选举,现任村委主任繁花与村委成员之间展开了一场乡村版的“权力的游戏”。在这场选举中,看似繁花步步为营,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选举的掌控。而最终导致她选举失败的关键人物,正是她的选举助手,孟小红。后者后来居上,成功赢得选举。

  其实繁花年龄也不大,最多三十来岁的样子,女儿才五岁嘛。而小红就更年轻了。还没结婚,大一点也就二十出头。二十出头的年轻小姑娘,干翻了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大姐,不能不让人惊叹后浪可畏。

  而这种“可畏”是怎么样造成了?换句话说,小红是怎么练成的?书中没有细说,但农村自古就不乏自学成才的人,耳濡目染熏陶起来也有可能,虽然没有高学历,但在农村办事,把准农民的心思是关键。他们不看学历高低,就看谁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小红的选举演说显然不仅在台上打动了大家,更多的是在平时的私下酝酿中已经赢得了大家的信赖,所以才有后来的一举上位。

  繁花工作上大胆、泼辣有魄力,生活中有情有义。生活中的繁花固然能够得到群众的信赖,但政治中的繁花已经被小红这个后浪碾压:她以为小红是她的左膀右臂、王朝马汉,是她理所应当的接班人,其实小红已经暗中铺垫,雪娥逃避计划生育可能就是她自编自导的“一出好戏”,只是繁花还一直蒙在鼓里。

  繁花与小红之间这场在小说尾声之际才显露出来的竞争,不知道是女人的胜利,还是女人的失败。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是历史的必然,然而这种围绕权力进行的“地下工作”,又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同事之间的信任与友谊。办公室哲学不仅仅发生在高楼大厦的格子间,广无垠的乡村大地上一样存在,虽然追求目标不一。但方法手段大同小异。看到乡风淳朴的农村为了权力也如此用尽心机,没法不让人让人唏嘘不已。

  3.历数人情冷暖

  在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剧的今天,农村已经被城市包围,农村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悄然改变,相安无事的邻里关系也因为利益的纠缠而变得微妙复杂,有一说一的掏心窝说话方式变成了遮遮掩掩、说三分留七分,你以为你以为的也只是你以为的。

  小红看似乖巧伶俐、鞍前马后辅佐繁花,其实也有自己的目的,她不露声色、暗中布局,为了竞选晃了自己的老大一枪,这种下属还能依靠吗?繁花的老同学刘跃杰为了自己在领导面前讨个好印象,在她告诉他此行的目的后,转身就把官庄村超生的事情汇报给了县领导,这种同学还能交往吗?繁花掏心掏肺招待的李皓,实际上却在给别人做嫁衣,这样的朋友还能信任吗?

  繁花的满腔热情,躲不过别人的满满套路。而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的都是自家人,在选举最后的关键时刻,也只有繁花的老父亲提出召开家庭会议,帮助繁花度过难关。这也就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本质所在:毕竟血浓于水,能够与你患难与共、设身处地为你着想的只有亲人,生于帝王之家为了继承皇位自相残杀的兄弟除外。

  金钱并不是万恶之源,对发展的渴望也不能成为迷失本性的理由。那么,究竟是什么异化了人的本性,是什么让淳朴的乡村文明在历史的浪潮中黯然离场?是你,好像你也事出有因;是我,好像我也身不由已。

  4.关注边缘人生

  农村也是社会一部分,也有各色各样的人。在本书中,除了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农民,还有刑满释放人员,有残疾人,他们虽然在品行或身体上有缺陷,但毕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要是人,你就没有理由不尊重他生存的权利。

  令佩之前是一个惯偷,出狱之后被繁花安排在停业的造纸厂看大门,算是临时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是他并不甘心这种寂寞无聊的生活,整里还在和一些道上的人厮混。村里的二毛回来之后,更是及时贴了上去。

  二毛也是村里的“名人”之一,虽然是个侏儒,以前过的不好,饭都吃不饱,但是自从参加了马戏团,日子就一天比一天滋润,这次“衣锦还乡”居然还带上了女助理伺候自己。没钱的时候可怜,有钱了之后可恨。

  如果说令佩是失足人,二毛是暴发户类型的自大狂,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的放羊人李皓,可以称得上是这些边缘人中鹤立鸡群的“智者”了。他虽然放着羊,但并不影响他读书思考人生、琢磨村里大事。所以,繁花才想拉着他为自己选举出谋划策,没想到小红却来了个釜底抽薪,只是为李皓牵了一次线,当了一次红娘,就让李皓改旗易帜投向了小红。

  他们这些人,为了生存各有各的招法。因为与正常人不一样,在生存不下去的时候,难免会想出一些旁门左路。我们当然愿意看到他们通过正当手段自食其力,但是,在社会保障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难题。

  现在,精准扶贫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那些已经习惯不劳而获的人,如何才能适应自力更生,而不是晒着太阳等小康?

  5.探讨生养难题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人不忍卒读。

  山西一家女人生产,生下了一个女婴。这是家里的第四个女儿,在婆婆的授意下,接生婆把这个女婴按到了水缸里。一般的婴儿按下去、浮上来,三个来回就呛死了,这个女婴命硬,又浸了两回才呛死。

  刚出生的女婴被直接溺死,亲生母亲几乎都没能看上一眼,更别提抱一抱,喂她吃一次奶。最后,女婴的妈妈跳了河,否则,活着的母亲如何面对良心的拷问?这可是活生生的一条生命啊!

  残害生命的背后,是对养儿防老的焦虑。其实,在城镇养老条件日趋完善的今天,农村养老还是个问题。相对于城市的养老保障条件,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还缺乏制度化的保障。基本上只要没有儿子,或者儿子不孝,没有哪个农村老人晚年幸福的。

  冰凉的现实逼着他们拼命也要生出一个儿子来,孝不孝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一回事,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否则,都没有儿子养你,何谈晚年生活?

  所以,才出现了无数让人心痛的事实,上一代女人不停地为难下一代女人。不说雪娥、祥宁这些平头老百姓,就是繁花自己,也在为以后的生活忧虑,想着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是村干部要带头遵守计划生育政策,自己都想再生一个儿子。而且,在丈夫精神出了问题之后,这个念头估计更加强烈了吧!

  幸运的是,国家因时制宜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更是删除了“实施计划生育”内容,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从此以后,那些遗弃、甚至残害女婴的人间惨剧应该不会再发生了吧!

  本书初读波澜不惊,越到最后越有一种阅读悬疑小说的感觉。村民选举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小红的机灵劲儿是真心帮助还是另有所图?怀有三胎的雪娥到底是谁藏起来的?种种疑问并不是像通俗小说里那么简单,一下子就能猜到结果。只要掺杂了人性与利益在里面,每一件事简单的事都变得不简单。

  书中所谓粗话连篇的问题,其实也不是个问题只要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就是农村的真实农村中当然也有文化人,也有说话比较文明的人,但说话带句口头禅似乎就是一个人的“标签”和“标配”。我们既不能为了“接地气”特地学习说脏话,也没有必要因为别人一句口头禅而对这个人产生不良印象,充其量,这只是展露此人外在形象的一个方面,不影响对其总体评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