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树上结樱桃》经典观后感10篇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一部由陈力执导,师春玲 / 宁理 / 缪婷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石榴树上结樱桃》观后感(一):《石榴树上结樱桃》:乡村选举故事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村也是二十世纪以来当代文学创作、国产影视剧的一个永远的风景,如前不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他的作品常常是关注着家乡高密乡的日常生活与喜怒哀乐,而赵本山的《乡村爱情故事》系列,也一年年的在荧屏里上演着。这部由陈力导演、师春玲、宁理等主演的《石榴树上结樱桃》,便也是一部聚焦于乡村生活——尤其是选举与计划生育——的作品。
影片根据凭借着《花腔》扬名海内外的李洱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官庄村的工作能力强的女村长孔繁花在积极的筹备着竞选下一届村长,并将在深圳当“工程师”的丈夫张殿军叫了回家帮忙出谋划策并写演讲稿,正当她一步步的按计划部署自己的竞选并有望力压对手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计划外怀孕的村民姚雪娥失踪,计划生育恰恰是赢得连任的关键一步,而孔繁花的丈夫张殿军也开始有点精神失常而喃喃自语,孔繁花在无奈里退出了选举,而她的得力助手孟小红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影片就紧紧的围绕着一次乡村选举事件展开,而事件的核心又在于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如何。影片就这样将当下农村生活的图景描绘了出来:农村在不断的受到着城镇的冲击,于是村里会计跑到县城里摆地摊搞起了“外贸”,反而不管不顾村里的工作;平静的乡村似乎是一片的世外桃源,但又充满着各种矛盾,包括女村长孔繁花与她的得力助手孟小红之间,其实也存在着暗斗,只是这条线索并不是很明显,而为什么姚雪娥在当兵出身的孟庆书的看守下还能突然失踪,又是恰逢选举前夕的关键时刻,且孟庆书同样有着竞选村长的野心,这背后的因素尽管影片没有提及但也值得深思;女村长的丈夫张殿军按理说也是一个长期在深圳打工的“工程师”,但回到家里却是一个怕岳父怕老婆的小男人,最后弄的有点精神失常;孔繁花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时也信心十足,但最后在各方的博弈下只好退出竞选……
农村再也不是以前的“乌托邦”。即使是在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中家乡依然是一片充满着丝丝暖意的乌托邦,而前两年林黎胜的《消失的村庄》、刘杰的《碧落雪山》里尽管都已经将农村视为偏远的落后之地,但也都充满着如诗的风景、自然的状态,反观《石榴树上结樱桃》里的农村已经发展的很迅速,农民也不再是那么的愚昧、与世隔绝,但在和气的人际关系底下矛盾暗涌,处处充满着看不到的硝烟。
何况影片还用了一些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处境,最典型的一幕是在正式选举时,投票者们在严肃的音乐配合下正儿八经的上台投出“神圣的”一票,但实际上胜负早已分出,毕竟得人心者得天下,之前的喧嚣,也在公布村长的那一刻烟消云散。
《石榴树上结樱桃》观后感(二):石榴树上结樱桃
现任村长孔繁花巾帼不让须眉,一心带领全体村民奔向致富之路,由她连任村长无疑是最佳选择。但就在节骨眼上横生枝节,选举前夕,关乎上台下台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现漏洞,一个妇女计划外怀孕,继而失踪。孔繁花的棋局被打乱,她决心查个水落石出。结果在追查的过程中,她发现村委会班子里的几个人巧施诡计,瞒着她到处拉选票。给她最后一击的是,她最信任的接班人也落井下石,夺走了村长的位置。孔繁花斗智斗勇,一石二鸟,连施妙计,自以为稳操胜券之时,殊不知早已沦成了可笑的螳螂,不动声色的黄雀在最后一刻现身。 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就像小说的书名《石榴树上结樱桃》。看书名题材表现的是一种反讽,而李洱告诉记者,如果仅仅是反讽,就失去了真谛,“其实书名是缘自民间谚语,是典型的颠倒话”。
跟其他一些描写乡土的当代作家如阎连科相比,李洱走的是另一条路子。在李洱看来, “阎连科的小说,喜欢把事情推到极端去写,是一种酷烈的书写。如果说阎连科喜欢把奇迹当成日常生活来写,我就是把日常生活当成奇迹去写,写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从中发现我们可能遇到的疑难。这或许是两代作家对生活和小说的理解上的差异。”他以往看到的农村题材的作品,大部分借农村故事写民族国家的神话,而真正直面农民在当代生存状态的小说,特别是描写他们文化生存状态的小说却很少。“可能大部分作家的兴趣不在这吧,我不希望过滤那些农村的复杂生活,希望把他们的状态表现出来。”
李洱表示,自己以前就曾写过农村题材的小说,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写作”,一方面表现“我就是我”,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但更重要的是由我及他,关注知识分子以外的群落。 《石榴树上结樱桃》的语言比李洱的《花腔》更平实,故事讲述的更顺畅,同时也把他的分析理解融入故事中。他说:“我不愿单纯地讲一个故事,而更愿意在讲故事的同时形象化地分析故事。分析日常经验的小说,可能更真实。”
《石榴树上结樱桃》观后感(三):《石榴树上结樱桃》:乡村闹剧的沉重思索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按2007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56%,到2011国家统计局再次发布数据,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数量首超农村,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多那么一点,但抹掉零头也能理解为在中国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农民。
那么中国的农民有什么样的形象呢?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还有哪些特点呢?纯朴、善良、勤劳、坚韧;同时又狭隘自私、自欺欺人、落后保守、小富即安,还有那么一些过时的封建思想。而这些,我们其实都能《石榴树上结樱桃》中的人物身上中找到。
梁文道有一次在某一期的《锵锵三人行》中和窦文涛、许子东说中国的农民纯朴是一个为世所逼的状况,不一定是纯朴,其实都有一种农民的狡猾。窦文涛看起来有些不认同,许子东认为是城市的现代化进让农民暴露人性弱点。《石榴树上结樱桃》展示的正是一个城乡不断融合发展的今天新农村中新农民角色转变的现状。
一场本应该严肃的村级选举被弄得像一场政治闹剧。村长、前村长、团支部书记、治保主任、会计、学校校长、村医,再到那些弱势却狡猾的村民们,看起来闹哄哄,其实没有一个人是省油的灯,每个人都想着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只是看谁的算盘打的更好,农民们被刻画的有血有肉、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与很多喜欢把乡土题材展示的的沉重的电影相比,《石榴树上结樱桃》展示的农民们显然要开朗的多,这也使得影片有了一种真实到荒诞的感觉,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通过戏谑和自我反讽来解构和展示现实的现代农村社会。
《石榴树上结樱桃》看起来是一场闹剧,实际上却流露出了创作者对转型与发展中的中国农村的沉重思索。
《石榴树上结樱桃》观后感(四):《石榴树上结樱桃》:悍妇也有一颗柔心!
(文/小义大道)
电影《石榴树上结樱桃》改编自作家李洱的同名小说,虽然是部农村题材的作品,但其中通过农村官场的政治斗争对现实和人性的描写,也是对当今社会大背景的一个普照!这一内涵在影片中的一个情节中得到了深刻的呼应,就是那一块“一花一世界”的牌匾,不爱琢磨的人还以为这仅仅是对片中核心人物孔繁花的一次嘉奖,其实这恰恰是整部影片的故事凝练:一个小小村庄的选举,就是当今整个中国的浓缩,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细胞标本!
作为写实派影片,《石榴树上结樱桃》整个故事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没了繁华城市的那些渲染修饰,赤裸裸的将镜头伸向了农村的实人、实景、实事,在一个最具代表中国官场特色的村长权利诱惑面前考验着人们的虚荣自尊与人性良知。大到官场斗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国家大事,小到冒牌皮鞋、娃娃不洗脸等鸡毛蒜皮之事,一切以写实的风格将我们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乡村众“景象”展现在大众面前,朴实而真实!
除了这份真实,影片所展现出来的风格还有一些荒诞的黑色幽默。那些诙谐幽默并紧跟时代潮流台词、情节,改变了写实性电影作品的严肃与无味。整部影片都以幽默穿插着,让观众在众生相面前、众故事之中都随着爆笑娱乐欣然接受而深思。通过幽默对那些现实进行反讽揭露,这是导演耍的一高招。不过,若是没有在乡下长大生活经历的人,那些台词语言的趣味和深意可能无法体会得那么透彻、那么深刻的。
从改编后的电影作品就可以看出原作对乡村生活的剖析是很有深度,这点很让人佩服。其实,中国文学圈笔下的农村往往是格外生动的,因为大部分作家都有过深刻的农村体验,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就跟真实的农村一抹一眼,丰富而充实。但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实也还是在延续着乡村社会的那些特征,从某种意义上看,城市依然是放大的乡村,它所展露出来的真实也确确实实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反映。所以,在一个小小的村长选举问题上所产生的那些真实细节,会让人感到震撼!
不管是对于原著李洱,还是改编成电影后的编剧、导演陈力来说,影片的核心都显露了他们都是有着原生态趣味的人。大到选题,小到每个人物形象的出场、刻画,性格与特点都非常饱满生动。每个人之间斗智斗勇,尤其是孔繁花在面对每次突发事件时不动声色的语言、神情表现最佳。对于片中人物,我们是会为孔繁花感到惋惜的,如此伶牙俐齿的一个强悍之妇,机关算尽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从片名《石榴树上结樱桃》就知道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会是孔繁花继续连任村长,“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寓意就是这样。而即使知道最终的答案,当孔繁花自己处心积虑的布局,最后却为她人做了嫁衣,到了最后还要面对丈夫张殿军的疯和傻,想想都是不甘心的事儿,也为之可怜!
在这一场权利斗争中,那些最具核心力的对手相继退出的设置,是在做足了讽刺和揭露之后向正确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作品对于人“性本善”的一次美丽回归。其实,像孟小红这样的对手,换个环境,在都市生活里,也会是那种一场比赛笑到最后的选手。而孔繁花最后面对现实的从容接受,还是相当令人欣慰和惊喜的。少了那份虚荣贪婪之心,多了一颗温柔善良之心。这一景色,很美!
《石榴树上结樱桃》观后感(五):《石榴树上结樱桃》:“国学”从娃娃抓起
“孔子的、老子的、庄孙子的,啊,国学从娃娃抓起。”在当下充斥着铜臭味的电影市场,现实主义乡土题材的电影本就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电影中,《石榴树上结樱桃》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而在电影中让我记住了“国学从娃娃抓起”这句台词。仔细想想,国人的为人处世方式,名利场的明枪暗箭,无论中庸城府,似乎天朝的许多“国学”真的是从一个人的娃娃时期就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的。
影片《石榴树上结樱桃》刚看到名字会很迷茫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东西,原来是我的无知导致了我不知道这竟然是一部在国际上都有着深刻影响力的作品。“很多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它进入到我们这个当代中国之后,它的内涵和外延都会发生一些漂移,而《石榴树上结樱桃》是用本身我们的民间的话语来表达这种漂移。”中国乡村权力场,似乎有些敏感却是在我们身边最基础的元素。于是,在它被搬上银幕的过程中,吃了很多苦,割了“二两肉”,熬了近5年才得见天日。
导演陈力说,这是一部卓具创新精神和黑色幽默的电影。一次基层干部选举暗涛汹涌之下最重要的爆发点却是一个女人肚子里的娃娃。古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看来放在这里挺合适的,孔繁花一个为全村尽职尽责的村长本来是继任村长最合适人选,却因为一个村民的计划外怀孕遭遇并非偶然的重重危机,然后你会发现,在这出荒诞的闹剧中嬉笑怒骂、撒泼耍赖,都是打酱油的,这部戏真正的主角是那个一直躲在娘肚子里的娃娃。
都说小孩子的眼睛可以看得到一切东西,几位村干部的明里搭桥暗里下绊的小伎俩都没有逃过这个未出世宝宝的眼睛。试想一个孩子从未出世就受着如此社会风气的熏陶,那么在他成长的几十年里,随着空气质量的问题积累,谁能保证他不会成为雾霾里的一颗微粒。白莲花生在水里才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人的生长,是要脚踏实地的。
《石榴树上结樱桃》观后感(六):中国底层版《纸牌屋》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谷天文化出品的又一部有腔调的电影,去年上映的徐浩峰导演的那部《倭寇的踪迹》就足够让人兴奋,这两部电影的制片人叫李锐,虽然我不认识他,却通过投资的作品看出来,其人有品位有眼光。他投拍的作品制作不大,但胜在选题独树一帜,作品内涵隽永又耐看。按下《倭寇的踪迹》不表,本贴就来扯扯将于4月2日上映的现实题材作品《石榴树上结樱桃》。
《石榴树上结樱桃》把视角聚焦到中国基层村民自治组织选举,新锐导演陈力以非传统的现实主义黑色手法,将一个村长选举事件拍得仿佛美国总统竞选,各方人物粉墨登场,平静的河面暗流涌动,影片最终呈现一场阳光选举,同时又深刻揭露当下种种社会问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播种希望种子,在真实与荒诞之间讲述了一个幽默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影片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李洱的同名小说,描写中国最底层的权力场。不论是外国总统还是中国小乡村村长,也不论男人和女人,在面对权利的诱惑时候会有冲动和追逐。跟由大卫-芬奇领衔导演的正在热播反应美国权力场游戏《纸盒屋》的主人公弗兰西斯一样,《石榴树上结樱桃》中主人公村长孙繁花为谋求连任施展手腕运筹帷幄。本以为能顺利当选的孙繁花却碰到一系列棘手问题,村民意外怀孕,邻村来抢外商祖坟,竞选班底另有算计,丈夫魔障了……虽然只是村长但孙繁花有魄力有胆识,口才和演技都是一流,震慑耍赖村民张口就骂,拉拢竞选班底又无比亲民,干起工作不分昼夜风风火火,把“官场”鲜活的女强人形象呈现在银幕上。
《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台词生动诙谐,情节生活化又不乏戏剧性,一改同类题材宣教式或沉闷式的形式和节奏。孙繁花和雪娥对骂斗法,治保主任口头禅的“我靠”,小学老师讲课句句提“三观”,乡长耍官腔,校长有高度地文学地拍马屁……鲜活底层人物,幽默的情节,戏谑与反讽,展现农村官场众生相,让观众忍俊不禁。
《石榴树上结樱桃》以朴实的镜头记录和反应生活,民主选举、计划生育、平坟、环保,招商引资……影片几乎涉及当下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是发展中中国的一个缩影。在追求娱乐至死的今天,拍摄现实题材影片又能找到新的视角,还能让观众有乐趣地看下去,实属难得,当4星给创作者以鼓励。
《石榴树上结樱桃》观后感(七):熟悉又陌生的中国现代农村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中国当代作家李洱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幽默俏皮的语言调侃着讲述了一个村长换届选举和抓计划生育的现实主义故事,让人既看到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传统本质,又看到了时代发展中新的农民本质的改变,官庄村孔繁花、孟庆书、孟小红等当代农民形象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中国的农民们早已变得复杂。
电影版的《石榴树上结樱桃》将小说转换成影像还显得有些粗糙,并且为了精炼故事而缩短小说的篇幅删减的不是特别流畅,但有了原作小说生动完整的底子,影片的影像语言即便不够成熟,也比一般的反映中国当代农村的电影要好很多,在观影结束的讨论会上,导演和影片的制片人都表示有些内容太过敏感,剪成现在这样的效果也是不得已,我相信确实是这样。
我不清楚影片中哪些演员是专业演员,哪些又是非专业演员,但通过轻松搞笑的方式和幽默有趣的语言及桥段,演员们确实演出了中国农民那种将朴实与狡猾合二为一的特殊形象,将一幕幕村级选举与农村抓计划生育的闹剧展示的得活灵活现,《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幽默是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幽默,讽刺也发人深省。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对中国当代农村、农民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全新的展现与解读,这与赵本山的《乡村爱情》系列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又比《乡村爱情》系列更为真实与深刻。
《石榴树上结樱桃》回归当下乡土中国的生活现实,大到展示农村的官场的丑恶嘴脸,小到表现村民的纯朴狡狯,从平淡无奇的日常事件中去中去挖掘和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了一种独有的中国式哲学与巨变您地中的中国乡村群像图。
在城乡交流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的文化受城市文化的影响不停的在改变,而农民本质与农民角色也在不断转变,《石榴树上结樱桃》所呈现出的农村现状对城里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新农村。
《石榴树上结樱桃》观后感(八):收获自田野的新粮食
先读贾平凹的《秦腔》,今天读完了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两者比较,让人感慨颇多。
在角逐矛盾文学奖的过程中,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败给了贾平凹的《秦腔》,本来也不是出人意料的事——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一直为人诟病,问题的确不少。从以上两书看,对当前农村题材的把握上来说,平凹已经显示出明显的隔膜感,比如《石榴树上结樱桃》中关于计划生育、村级选举,这些鲜活的题材,长期泡在城市里,没有体验是写不好的。这一点上,贾平凹已经老了,不管是《高老庄》也好,还是《秦腔》也好,感觉和乡村的脱节非常严重,这些作品表明《废都》之后,贾平凹已经完全脱离了一流小说家的行列。
如果说平凹还是那些陈谷子、烂芝麻,李洱的作品中散发着新鲜的味道,好像秋天新收获的粮食,《石榴树上结樱桃》非常巧妙地截取了农村在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断面,对于乡土语言的把握也是及其熟练的。这本书以村长选举和雪娥怀孕为线索展开,故事展开的节奏非常好,紧凑而从容,在不到16万字的时空中,各色人等一个个出场,特点非常鲜明,比如繁花——新时期女村长的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小红,人物形象也很新鲜。几乎一口气就可以读下来。
读这本小说是受一个USP(所谓独特的销售主张)诱惑,某人推荐该书的话说,德国总理访华时赠送给温总理的就是这本书(可能是德文版)。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石榴树上是结不出樱桃的——除非嫁接,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沉潜到乡村基层,扎根在沃土,恐怕是结不出石榴、也结不出樱桃的。
《石榴树上结樱桃》观后感(九):终端官场斗法
青年导演陈力执导的现实主义影片《石榴树上结樱桃》讲述的是一个叫官庄的村子,在村级选举前发生的一连串荒诞事件,深谙官场之道的女村长孔繁花,各怀鬼胎的治保主任、文教委员、临村村长,扮猪吃老虎的美女新村官,还有官派十足的乡长,精明的校长,徒有师表的老师,以及一系列性格饱满的普通村民,大家在大选来临前尽管只是各扫门前雪,却也有千丝万缕的权益、欲望和尊严的纠葛,不停的交织碰撞,最终形成了一幕幕发生在中国官场最终端的趣闻怪谈。
为争夺权力而展开的村斗,这样的题材估计资深的影迷并不陌生,几年前一部《光荣的愤怒》不仅让吴刚一夜成大腕,也成就了导演曹保平,还让整个中国电影看到了商业电影的另一种模式,一种现实主义可以在娱乐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可能,一种清质的黑色电影,《石榴树上结樱桃》当然没有前者那么暴力,那么明火执仗的恶趣味,那么耸人听闻,但从本质来说,两部电影也有太多的共通性,一样对村极领导的心态、丑态,对他们与村民之间的冲突关系,进行了真实而细腻的剖析,区别只是在于,前者一恶到底拍得暗无天日,后者则心态平和的淡化了人性的丑恶,拍到了一些官场中一些美好的景色。
两部电影之所以能把领导们的争权夺势拍得让老百姓们也喜闻乐见,很大程度上是选对了题材,村长这一种还没归入国家机关行列的芝麻大点官,距离老姓的生活其实是最近的,它没有太专属的职能划分,就像电影中演的那样,管着村子里类似分田种地,计划生育这类说大不大却绝难回避的人生大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很多村官莫名其妙的就富了,可能表面上亲切随和,暗地里却鱼肉百姓。
中国官场中的学问,实在是深不可测,太多玄机和变化,明暗规则,以至有一种文学被单独分类出来叫做官场小说,例如《人间正道》《青铜市长》《国画》《沧浪之水》都写出了为官之道的精髓,影片原著,知名作家李洱创作的《石榴树上结樱桃》也是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而生动的描写、极富特色的语言都给电影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特别是女主角孔繁花的个性,掌控局势的强大内心和手段,精于权谋中又不失善良,懂得生活的状态颇为可爱。
曾几何时,现实主义的乡村题材经典电影不胜枚举,红遍大江南北,可是随着这些年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却越来越少,几乎绝迹,《石榴树上结樱桃》被改编成电影,只能算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射向影视文化的一颗小棋子,它没有《白鹿原》的史诗级别和明星阵容,也不具体《一九四二》的惊人噱头,也没有网络情感文学的群众基础,这样一次看似平淡的创作却在有限的条件里完成得极为完整并从容,用平实的故事和人物给观众带来一种源自现实的触动,其黑色讽刺和现实喜剧嫁接出的生活感,值得喜欢现实主义的朋友拿来小酌一番。
《石榴树上结樱桃》观后感(十):《石榴树上结樱桃》是李洱继《花腔》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李洱继《花腔》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这次他把笔伸向了神秘的乡村权力场,描写了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人们的自尊、良知受到的考验,反映了权力对这片净土的侵蚀,小说刻画的人物似乎离我们很远,似乎又离我们很近。
李洱是一位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他的《花腔》曾名重一时。这次读他的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是惊异他对农村社会的熟稔,一是惊异他对小说技巧的把握。才华是个让人嫉妒的东西。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一出乡村政治闹剧。十来万字的篇幅,不长,分量却重。
官庄村是河南一个普通的乡村,孔繁花这个能干的年轻女子,是这个村子的村长。在中国,村长是最小的官。但,你千万别拿村长不当官,更别小看了当村长的本事。有“村长”这碗酒垫底,继续操练就能上道。当一届不行,过了改选这一坎,“内功”才能见长。孔繁花就是这样一个节骨眼上的村长。改选临近,她得方方面面小心铺垫,搞掂上司,安抚同盟,控制村子,伙同丈夫请客拉票,去村巷街口做亲民表演,跟美国总统竞选连任一样忙,一样是系统工程。
越紧张越出事儿,村里一个妇女怀了第三胎偷偷跑了——这可是大事,计划生育出了问题,村长要下台,还要兜底查账,且不得再竞选。可不能让竞选对手钻了空子。孔繁花斗智斗勇,一石二鸟,连施妙计,自以为稳操胜券之时,殊不知早已沦成了可笑的螳螂,不动声色的黄雀在最后一刻现身。
一出乡村政治闹剧,却没有这一类题材常见的失真疏漏,用力过猛,李洱写得一波三折,密不透风,热气腾腾。在他笔下,整个村子喧闹着臊腥味十足的乡村欲望:食欲、贪欲、情欲,还有更饱满的政治情结。人人都在表演,人人都在施计,一计套出一计,一“秀”衬着一“秀”。本该是剑拔弩张,狰狞凌厉的,因被炊烟缭绕的生活气息裹挟着,被插科打诨的民间智慧充斥着,又时时乒乓出彩,让你乐不可支,差不多快被这一层面的阅读愉悦淹没。直到末后,“政治”这个更大的主题才挣出了表面的纷杂,有文化、有背景、有象征,几乎是揭秘式的呈现在你的眼前。原来,那个草地上吟诗的光棍羊倌是“卧龙先生”,善解人意俯首听命的团支部书记才是最后通吃的枭雄。前村长、治保主任、会计、学校校长、村医,甚至二流子、小偷、弱势的村民,个个都似《三国演义》里的某个人物,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有自己的行事风格,有自己的计谋套数,都是一张摁紧了未揭的牌,都是大局中的变数。
干练的女村长看走了眼,我们也看走了眼。故事的结局令人意外,作家的操作也令人意外。他似一个厨子,汇集了那么多的原料——乡村政治的各种元素;采撷了那么多的调料——好看小说的各种要素,搭配、火候自不必说,与众不同的是他手里那把上下翻掀的“菜铲子”——游戏精神。如此,《石榴树上结樱桃》就是当今乡村政治的游戏版,好看,好玩,酣畅,欲罢不能。这厨子身手了得,游刃有余,甚至有点炫技,让人忍不住想逮住他也有犹疑的一刻。然而,没有。也许,只有犹疑的一刻才会有点忧郁,是仿偏远乡村的忧郁,也是作家的忧世情怀。我们在感叹自己的浅陋之际,又不能不有一点疑惑,作家是不是知道得太多了?谦虚不光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作文的美德。李洱的小说,总让人觉得有点霸气。 --> 然而,读书如同求知,太多的餍足,总比太少的饥馑容易得到宽宥。我们毕竟都是农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