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2021-02-08 00:07: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是一本由韩瑞玲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68元,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读后感(一):茶个究竟,是一种文化态度

  写茶的书很多,但美女作者在研究生活和享受生活的中间,找到了一个知识分享和亲身领悟的入口。茶个究竟,显然不需要运用专业术语把日常生活隔离得太远,那样就缺少了实在的情感:无论是历史,宗教或者哲学,还是不同国家地域人类茶文明的精神内涵,都可以在书里对应到真切的态度和不矫情的文风。

  开始以为,这是一部文化散文,后来发现作者的意图并不在此。其布局某篇之余,恐怕还是要最终茶个究竟的:想想那复杂的人生迷题,作者能够从容展开且从容收住,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值得一赞。

  《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读后感(二):还真是“茶”出了究竟

  自己虽然也经常喝茶或者以茶会友,但对所谓的“茶文化”却不甚了解。偶尔看到国内一些明显模仿日本茶道的做法,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自己却又说不清楚。细看了《茶个究竟》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心里偶尔蹦出来的关于“茶”的疑惑,韩公子全都讲到了,包括从茶在中国的起源到兴盛,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异同等等。看完了才明白,之所以自己无法解释之前那些偶尔蹦出的疑惑,实在是因为知识过于匮乏。原来想要解释中国茶道的内核,需要如此之多的历史、文化、宗教等知识。本书各个章节的逻辑性很强,绝不亚于一本研究著作,但文字又不会拘泥于“文绉绉”的无味感,知识和段子之间拿捏得甚是巧妙,是一本能够吸引你读下去的有趣的书。

  《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读后感(三):因茶之名 究传统文化认知之竟

  如果你想了解有关茶史、茶类、茶器、茶席、茶道等的知识,这本书不是;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美女作家,用优美恬静的文字,来抒写茶之美、茶之境,以生命体悟茶之味、茶之髓,它也不是;

  实际上,这是一位有底蕴、有阅历、有思想的美女,借茶的外壳,因茶之名,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误区的一次梳理。作者跨文化与商业两界,既是一位能对文化现象进行犀利批判和深度思考的文化人,又是撒拉亭茶品牌的创建者、茶馆的经营者。同时,她也是一位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擅长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安放自己精神世界的智者。书中,有对茶文化的溯源,也有与日本茶道的比较;有对茶文化掉入传统溶洞的批判,也有对茶作为我们内观自省的媒介的回顾。以及我们的文化与时代特点的结合。如魏晋的气韵生动,唐的茶禅合一……此书中,茶是一个文化的药引,一把打开文化的钥匙,也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表达内心世界的载体。通过这把钥匙,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思和观察我们古老“茶国”的某些文化特质。

  《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读后感(四):喜欢韩公子的文笔

  因为爱茶的原因,也读过很多关于茶的书,《茶个究竟》是非常独特的一本。书中大开大阖地串联起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下,茶这个带有鲜明中华特色的文化符号是如何随着历史沉浮和文明演进而被影响同时又主动影响一代代人的。但如果你以为这仅仅只是关于茶的一次文化苦旅,那你极有可能会低估这本书或能带来的另一种体验。爱茶,或者着迷于茶,只是一种外在表现,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思考、什么样感触、什么样的文化认同、什么样的人性优劣、什么样的族群特性,推动着一次次偶然的历史成为必然的发展轨迹?关于人如何自处、如何与世界妥协、如何在乱世也好盛世也好依然安之若素岁月静好?如何明知是逃不过的历史轮回却仍然有勇气面对和接受?这些需要触及灵魂的思考与探讨,有时候可能全在一杯茶里。这本书,确是极少能在这个层面让我有共鸣的良书之一。

  《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读后感(五):天青色的烟雨,有谁在懂你?

  韩公子是一枚骨骼清奇、才思敏捷的美女,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思考,对美与艺术的研究与品味,对茶的热情与理解…… 都已在众多凡人之上。所谓凡人者,像我这样,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也。韩公子的《茶个究竟》,以茶为媒,另辟蹊径,把中国人自魏晋后千余年来的文化思想演变脉络捋了捋,摸了摸。在她的眼中,茶就像是一面镜子,镜子的形状无论如何变化,都在忠实地映照出时代的精神本色。韩公子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积累和深刻领悟,加上她敏锐的感受力、充满机趣的才思,使这本书读起来可谓妙趣横生、欲罢不能…… 书中有很多非常幽默贴切的比方,像一个个神奇的彩蛋,一不留神会令人喷茶!那一瞬的感受,就像是你已和这位美女作者席地对坐,端起茶杯,会心一笑…… 文化溶洞里丢失飘开的蟠桃核,少年狂狷嗑药自嗨的魏晋,茶杯作为每一个人心灵的“树洞”…… 从自然的生命节奏到艺术的气韵生动,从《洛神赋》、《千里江山图》再到波洛克的《滴画》、杜尚之《泉》,《金刚经》的三境界和中国、日本、美国的文化精神可否一一映照?凡是种种,妙趣盎然,思考把玩,可伴春日…… 读这本书,你也许会惊叹于古代中国文人的纯粹,倾慕于古代中国艺术的审美,沉浸于佛道儒家的精深,踌躇于自我内在的探索。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次纯美的精神体验,就像在茫茫天青色的烟雨中,你独自摇橹于生命的河流,吟唱着这样一首诗歌: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此情此境,得之无憾,虽越千年,足慰我心。美哉,叹茶!

  《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读后感(六):中国最懂茶文化的女人

  带签名的新书收到了,刚看完,忍不住过来留下点评价,我读过几千本不同类型的书籍,关于这本书,写出了茶的灵魂,文化的精髓,历史的伟大,大家一起来感受艺术的熏陶吧,真的写的特别好,没有任何瑕疵,美女作家韩瑞玲是我的好朋友,好姐姐,美丽大方,魅力无限,书香门第,是我平生最爱的作家,所以,强烈推荐~!

  《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读后感(七):中国传统文化:恰似“熟悉的陌生人”

  昨天读完韩公子著作《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感触良多。当时虽已临近晚上11点了,还是忍不住私信给她,想知道她为何写作此书。

  中国传统文化,对很多中国人而言真的是“熟悉的陌生人”。这是我读完此书的第一感觉。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你就真正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这也是疫情中春节前后我感受最深重的一点。

  回顾一下,作为七零后的我都接受过什么样的中国文化历史教育?建国后,我们是全面模仿苏式教育,是近似西式教育却又有本质区别的那种;再往前呢,自从五四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起,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都放弃了,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出现断层,很多国人连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框架都不知,更别提了解中国文化史了。

  为什么今年春节前后我有触动?春节后,我读了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从文化史的角度我重新认识了一下我们传统中国文化。春节前,我连续读了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后,我才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中国文明从内心升起真正的自豪感和沉重感。感到沉重的原因,就是我从未真正了解过我们这个民族包括它的传统文化和厚重驳杂的文明。我竟一直以为是理解的,就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殊不知,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文化史,从来都是碎片化、只有枝节点滴却无整体完整性、甚至内含不少谬误错漏的知识。

  半月前收到韩公子签名的《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昨晚读完。与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许倬云《万古江河》对照有感:如果《万古江河》是对中国文化史源起和演变历程的阐述,《生活的艺术》是就传统中国人生存智慧和生活艺术形态的精彩描述,《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就是从中国茶文化这个药引子入手,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之松散化突出特征,追根溯源、步步梳理,揭示其缺少认知阶梯的致命不足。缺少这个认知阶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极易陷入“众里寻它千百度”却“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迷茫中。

  真是钦佩韩公子的胆略和卓识!她怎么敢触碰如此宏大、复杂又深远的研究课题!我很担心,她从“茶”这个话题起笔,可能造成很多人对此书的误解。鱼龙混杂的中国茶界江湖,有几人能真正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貌呢!更何谈厘清把脉?没有深厚学养,没有专心研究,即使专业的传统文化学者专家也未必能切中要害,阐明其理,令人信服。

  “前不明古人(中国传统文化),后不知来者(西方现代文明)”身处如今快餐化、功利化、各文明冲突,各利益集团争端的新冠疫情后世界,找不着魂的中国人该如何自处于世?如何令更多国人对我们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得以真正认知并受益,而不是既不知其然亦不知所以然,只是“上下五千年”肤浅挂于口上?

  好的文化,一定是入心的,生动的,内含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已被历史、政治变迁等耽搁或误读了太多,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条件,想去认识却又不知从何入手,没有一个认知阶梯去给到国人,好让他顺着这个阶梯去寻找、去认识、去欣赏、去认同、去主动追随。我们真的应该像日本、韩国那样认真研究自己的传统文化,梳理并输出成果,在应用中先影响我们自己生活,先让自己受益,先让更多人认识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好。

  一个不能真正理解自己传统文化的国民,怎么可能拥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自豪感?真正的文化复兴不能停留于口号,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真正融入当下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气质中,才能焕发无穷的生命力。

  很钦佩韩公子走出的这第一步!她说她愿意成为这个“做梯子的人”。我也希望更多同道中人动起来,一起去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阶梯。这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于每个中国人的现在和未来而言实在是太有价值、太有意义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