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易碎品》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易碎品》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09 02:39: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易碎品》的读后感大全

  《易碎品》是一本由[英] 尼尔·盖曼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易碎品》读后感(一):细思极恐 嗯嗯

  刚刚看到《椅中的十月》,以及充分体会到了所谓的细思极恐。刚读完时只觉得小男孩的经历很有意思,再仔细一想才觉得作者在结尾留下了一个巨坑,而这段看似温馨的旅程会不会是坟场鬼魂的阴谋呢?第二天早晨起来又想到了这个故事,才发现整个故事最悲凉的其实是开头,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同样遭遇的小朋友呢?他们的人生甚至不如坟场里的鬼魂。

  《易碎品》读后感(二):读得慢是因为总要掩卷回味

  这本书一个月才读完,不是因为乏味而是因为太好看!读完《绿字的研究》就发呆回味,脑子里满满都是《神探夏洛克》的画面,每一页书还自带卷福的傲娇嗓音。 当然知道每一个故事都是恐怖故事,字里行间都藏着悬疑和尖叫却又默不作声,读者完全是天真无邪却提心吊胆走在森林里的猎物。就像小心翼翼地走在完全黑暗的房间,心惊胆战地不知道哪一步会碰到突然蹦到面前的恐惧魔王。 而如果你听从图书编辑所说,再读第二遍,指望能像一个时空穿越者回到故事的开头,去洞察盖曼的诡计。而实际上你会发现自己是在举着火把,再次走进那个恐怖房间,却依然被吓得不轻。因为这次你可以看到那些由盖曼创造出的恶魔猛兽是怎样蛰伏在你走过路线的角落,等待着如何在你警惕万分又不辨方向时,给你一个魔鬼被折磨千年后的恐怖嘶吼,或者是灭绝后又由黑暗魔法复活的剑齿虎扇来的一个巴掌。 是的,即便你能在第二次阅读中看清楚盖曼设下的“陷阱”,但是你永远能在每一次读完后,还能回味文字中丰富的意义,那可能是维京人崇拜的远古神明,或者是研究海地丧尸的“鬼”研究员。谁知道呢,毕竟我们每一个人(至少)在小时候都是真真切切相信鬼魂存在的。 最喜欢的除了同人作品《绿字的研究》,写书评第一个跳出来的是那篇被盖曼束之高阁若干年不得发表的《凶夜厄榭无面家仆禁脔烈欲记》:面对窗外偷窥的鬼怪之眼,还能从容写出“超现实主义”的异世界故事。读完你肯定会想,又怎么能证明我们所谓的“现实”就不是另一个世界的“幻想”呢? 总之,这是一本读完还能读,读了让人怀疑人生却又乐在其中的书。盖曼我是粉定了。

  《易碎品》读后感(三):“庄周梦蝶”般的诡异

  地狱和天堂只有一线之隔,真实与想象只在一念之间。读完恍惚间有种“庄周梦蝶”的意味,不过不是个好梦,有点心思发怵的后怕。

  初读之时,因为是短篇,觉得精彩之处往往在结局,偷偷先看了后面,反而更加迷惑了,慢慢的从前往后看。

  作者尼尔·盖曼用最平静的文字描述着一个个看似平淡无奇却暗波涌动的深渊,当你觉得想原路返回之时,已经退无可退,深深陷入。就像斯蒂芬·金的评价“尼尔·盖曼是故事的宝库,拥有他是我们的幸运。”

  一直认为恐怖小说只是给人一种思想上的刺激感,细细想来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现实的原型,看着看着就怀疑现实中是否真实存在。

  十二个月份幻化成人形在篝火旁不可思议的对话;《打烊时分》童年的阴影似乎比毒液更加具有腐蚀性,让人不禁在害怕又感慨三个幽灵曾经的遭遇;记忆小径上可有我们曾经小时候对鬼怪的记忆(读此篇的时候特别有带入感,总觉得在某条小径的路上逗留着一些看不见的生物)……与现实挂着的故事染上了一层真实的色彩。

  有的故事本身并不精彩,书中有几篇诗集,没有情节胜似情节。《秘屋》中

  “夜间一声吱扭,楼梯上的脚步,

  挪走东西,藏起玩意儿的把戏,

  调皮可爱,何来烦忧?

  ……

  除了鬼魂,也无他人久居。

  没有毛,没有老鼠,没有苍蝇,没有梦,没有蝙蝠。

  前两天,我看见一只蝴蝶”

  这样的屋子是否有活灵活现在你眼前?那只蝴蝶是否又牵动着着你的心弦?

  故事的内容不过是由26个字母和标点的集合,更多的还得去感受文字组合的魅力。

  以下为笔者个人映象深刻的几篇:

  《绿字的研究》:有种螳螂捕蝉,就快真相大白之时,黄雀却在后将情节推向高潮。

  《橘中的十月》:月份的拟人化,很新颖,对话扑朔迷离,男孩与坟场鬼魂,得细细琢磨。

  《给男孩的派对搭讪指南》:本来作者是想以十四五岁女生的视角写,最后还是选择男孩的视角,主角遇到了几个来地球旅游的异类,但把听到的,看到的都理解错了。

  《易碎品》读后感(四):《带你认识一个崭新的尼尔·盖曼》

  初识盖曼,是十几年前朋友送的一本签名版《美国众神》,说实话,那之前完全不认识这个作家。但是在看完《美国众神》后,立刻被盖曼老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折服,成为了他的脑残粉。

  那之后,盖曼每出版一本小说,都会第一时间找来看。其中有《好兆头》《乌有乡》《北欧众神》这种大部头,也有《鬼妈妈》《蜘蛛男孩》《星辰》《坟场之书》这种小长篇,甚至还有漫画《睡魔》。

  当时忍不住会想,盖曼老师真是一个全才,不管是科幻悬疑推理童书甚至漫画都可以信手拈来。然而,直到我看到眼前这本《易碎品》,我才直到我对盖曼老师的了解还是太有限了。

  虽然之前也看了近十本盖曼的书,算是一个骨灰级粉丝,但毕竟这些都是他非常有名的代表作,差不多每个粉丝都看过。而这本《易碎品》,可以说是盖曼老师一部另类的作品。

  本书虽然题为短篇集,但其实并不只有短篇,还有诗歌和很多灵光一闪的脑洞。

  因为之前看的都是盖曼的长篇小说,所以还不知道他还写过这么多短篇。短篇虽然在人物塑造上不如长篇丰满,剧情也不像长篇那么曲折,但是每个故事却都包含着和长篇一样甚至不输给长篇的构思和脑洞,所以用阅读一本书的时间来窥探几十个盖曼老师鲜为人知的构思,真的是太超值了。

  《易碎品》这本合集,每个故事差不多也就三五页,甚至还有一两页的,所以非常适合碎片式阅读,无论你是睡前或者上班坐地铁的路上,甚至在马桶上,都可以毫无压力的看上几篇,比起阅读他的其他长篇小说可以说轻松了许多。

  通过这些有趣的短篇和诗歌,可以让你认识到一个崭新的尼尔·盖曼,真的是十分超值。

  《易碎品》读后感(五):易碎的灵感与生根发芽的故事

  《易碎品》与其说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不如说是一本记满了绝妙点子的灵感簿,里面充满了那种你从午夜的梦中醒来、听一张美妙的唱片或是无聊地等在候车室里时灵机一动马上记在本子上的东西,你想着有一天这些灵感的片段会变成一个精彩故事的核心,不过有很多年过去了,他们依然还只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概念,直到有一天死线将至,编辑不停地催稿,你发现这些灵感稍加打磨本身就是很别致的故事,于是你匆匆把这些交上去凑数,不经意间却拿奖拿到手软,我想这本短篇集里很多篇章比如《大家都爱好孩子》、《芬奇小姐失踪实录》、《怪姑娘》等等就是这样来的。通过把故事写下来,来保存这些易碎的灵感,让它们变成一枚种子,在不断地讲述中生根发芽。

  从《睡魔》到《美国众神》,盖曼小说的主题一直是故事本身,他喜欢探讨我们为什么要讲故事、这些故事又如何演变得面目全非以及故事的力量,这本短篇集也不例外。所以他会融合柯南•道尔与洛夫克里夫特的世界(绿字的研究)、探讨《纳尼亚传奇》的另一种结局(苏珊的问题)、设想在骇客帝国宇宙中的星球大战(歌利亚)、为《圣经》写一个结局(尾声)、讲述阿拉丁的起源(创造阿拉丁)。盖曼在访谈中提到,他写命题作文比自由写作效率更高,大概就是因为他一直在思考这些经典故事的各种可能性。

  不过如果你接受不了这种无头无尾又掉书袋的风格(虽然我们这些盖曼粉丝最爱的就是这一点),那么这本短篇集里依然有一些完成度很高的精彩故事,《苦磨咖啡》、《饲者与食者》《给男生的派对搭讪指南》、《太阳鸟》都是不需要什么背景知识也能让你拍案叫绝的故事。另外《美国众神》的粉丝们可以在这里找到两篇同一设定下的短篇:《纪念与珍宝》和《山谷君王》。在《山谷君王》里尼尔•盖曼再一次展现了他对《贝奥武夫》这个故事的热爱,他已经多次改编这个故事了,这一次改编的主角是我们的老朋友影子,他还是一如既往地酷。对于这个短篇集里的所有诗歌,我的建议是统统跳过去,然后找盖曼本人朗读的版本来听,盖曼的诗歌仿佛咒语,非他自己朗诵不能展现其魔力。

  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我突然领悟到导言中盖曼插入的那个故事的寓意,《图师》告诉我们,当地图精确到和现实一般无二的时候,地图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与其事无巨细地描述一本短篇集,不如建议别人亲自去读一读它。

  《易碎品》读后感(六):来自“故事宝库”的金点子合集

  

尼尔·盖曼,英国著名的大师级幻想小说家,其作品涵盖奇幻、恐怖、悬疑、童话等各种类型领域,堪称一位全才式的作家。在此之前,我读过尼尔·盖曼的《坟场之书》和漫画《睡魔》《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已经被他清奇的脑洞所折服,但当我读到《易碎品》时,还是发现自己低估了尼尔·盖曼的创造力,因为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尼尔·盖曼的“金点子”合集。

本书包含了尼尔·盖曼多部短篇小说以及诗歌和散文作品,其中第一篇《绿字的研究》曾获得过雨果奖。推理小说爱好者估计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篇福尔摩斯《血字的研究》的同人文。有些人可能会想,一篇同人文而已,还能写得比原著好吗?但尼尔·盖曼之所以是尼尔·盖曼,就是因为他那巨大的脑洞,居然能把福尔摩斯和克苏鲁神话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和原著迥然不同的故事。由于孤陋寡闻的我至今还没有看过《克苏鲁神话》,所以在看这篇小说时还是有些懵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感受到这篇小说的魅力。但对于新读者来说,还是建议先了解一下福尔摩斯系列以及克苏鲁神话体系,再来读《绿字的研究》,效果会更佳。

此外,书中还有一篇《凶夜厄榭无面家仆禁脔烈欲记》也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初看到这个中二气息满满的名字时,我十分好奇这篇小说的原名为何,怎么会有如此贴(羞)切(耻)的翻译……从书名中的“厄榭”,还能让人想起爱伦·坡的名篇《厄舍府的倒塌》。一读下去,果然是一篇爱伦·坡风格的惊悚小说,氛围描写绝佳。

另外值得一提的短篇还有很多,比如致敬了《黑客帝国》的《歌利亚》,让我这个科幻电影爱好者大为满足;还有据说是《美国众神》番外篇的《山谷君王》,完全就是一篇大梗合集,阅读面和阅读量都非常广阔的读者才能完全get到吧(显然不包括我)。

怪不得斯蒂芬·金会说尼尔·盖曼是“故事宝库”,本书里面的很多点子随便展开就能写成一本长篇小说了。但尼尔·盖曼却舍得将其“浪费”在短篇甚至诗歌上,不得不说实在是才华横溢得让人羡慕啊。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本书的两位翻译张秋早与马骁的译文都非常棒,文辞华丽之余还不乏生动流畅,真正做到了信达雅!

  《易碎品》读后感(七):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大约是译者文风的原因,从导言里那一篇《图师》开始,我便隐约觉得自己仿佛在看一本有些许文化差异的《聊斋志异》,之后在搜索书中几篇较为晦涩的故事的解析时,偶然又看见尼尔·盖曼曾经的短篇《捕梦》,突然就觉察了他对东方文化的喜爱。

  我一直坚信多闻者多思,多思者多梦,而梦中世界繁华喧闹、晦暗诡谲已非理智可左右。

  尼尔·盖曼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尽管人们在讨论尼尔·盖曼时,更多地提及《美国众神》《蜘蛛男孩》《睡魔》之流,但我却是直到读完这本《易碎品》才真正对这位幻想文学大师有了喜爱。这个在他口中是用来度假的“恐怖王国”始终被一股难以言喻的黑暗浪漫所包裹,像是林中一处小湖被雾气掩去了波纹,初见时只觉是是一片荒芜之地中的几许生机之源,靠近后才发现湖面下暗潮涌动,面目怪异嚣张的妖兽正张牙舞爪地等你落水。

  我无法客观地去描摹最适合这本书的读者是何样貌,但昨日在地铁上望着车窗外黑夜般的寂静时,我突然幻想彼时的列车将会一路驶进黑白颠倒的异次元空间,那一瞬间我便知道《易碎品》会是我近几年来最喜爱的读物之一。

  一屋之隔的夜半鬼声,化作人形的月份诉说着男孩与鬼魂的相遇,仿如电影片段那样被时间留下的鬼迹,循环不止持续千年的炼狱惩罚,叫人分不清现实与虚妄的哥特式阴森古宅……

  被人们称作是奇幻之作的故事里,又何尝不是处处透露着尘世隐秘的黑暗面呢?

  我想,整本集子里最令人细思极恐的,并不是尼尔·盖曼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中奇妙的构思,而是现实与梦幻之间脆弱的边界。人较之于鬼魅,较之于幻想之物,可惧之面却从不逊色。就好像《椅中的十月》,细读起来,我一时半会真的无法辩证清楚,究竟是男孩的家人更可怕,还是他在鬼魂引导下即将面对的未知更令人望而却步。又比如《打烊时分》里让人不敢细想的三个男孩幽灵曾经的遭遇,来自于童年的阴影比毒液更加迅速地腐化了他们往后的人生道路。

  也许这才是这一类幻想类文学的妙处,看似在描绘超越人间的存在,却又因其源于人的幻想而始终无法与现实割裂。

  “恶魔扯去一切掩饰,只留赤裸真相。

  真相伤人最深。”

  《易碎品》读后感(八):进入尼尔·盖曼万花筒般的奇幻世界

  

进入尼尔·盖曼万花筒般的奇幻世界

尼尔·盖曼这位英国作家,我并没有特意的去追他的作品,但是不知不觉陆续也读过他的好几本书,也常常佩服他黑色幽默的行文风格,以及天马行空的幻想。

出行于1960年的尼尔·盖曼绝对是个天之骄子,他是个全才,什么科幻、悬疑、漫画、推理、诗歌等类型都信手拈来,不但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诸多的奖项,比如说创神奖、星云奖,雨果奖等等,同时他还是编剧、制片人、导演等等,在影视领域也拿过很多大奖。这开挂的人生真是羡煞旁人。

说起这本《易碎品》,是作者的一本短篇故事合集,收录了31个短篇,这些短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故事也有长有短,短的也才一两页。没有统一的主题,就更能体现出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作者本人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属于他自己的才情。

不能因为短篇故事的篇幅短小就否定作者,就算故事是短篇,创作构思起来,可能比长篇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毕竟在有限的篇幅中还要游刃有余,还要把故事讲明白,这更考究作者的文字把握能力。看似好像信手拈来,但这绝对是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

短篇故事可能并不会有非常复杂的故事情节,或者是丰富的人物形象。它可能截取的只是人生的一个小片段,或者是生活的一个特别的瞬间,但正是这样的一个瞬间或是片断,它或者悬疑,或者奇幻,或者天马行空,或者哀怨忧伤,或者阴森恐怖,或者充满了现实与妄想。

书里面收录的不但有诗歌,有同人小说,还有恐怖故事,也有幻想故事。叙述语言的风格,有的高雅,有的通俗。所涉及的内容也是纷繁复杂,犹如万花筒一般,让人可以看到作者的多个层面。不论你喜欢的是哪一道菜,喜欢的口味如何?总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应自己喜欢的那一款。

有一些故事的背景并非完全的原创,是要依托于特定的知识背景的,就比如说涉及到克鲁苏神话,纳尼亚传奇还有一些星球大战、《圣经》一类的。通过这些能看出作者的脑洞是真大,涉及的知识领域也是多种多样。

说起来,这些篇中最喜欢的还是《绿字的研究》那一篇,这一篇最让我睛前一亮。因为我平时就非常热衷于阅读推理类的作品,这篇《绿字的研究》就是致敬《血字的研究》(看看,标题都这么像),即阿瑟·柯南·道尔爵士的第一篇福尔摩斯的故事。表面上读起来,好像是套用的《血字的研究》的故事框架,但实际上内容却有着不一样的走向,最后还有翻转,而且还使用到了推理小说中新本格分类中比较常用的X诡。这不只是说把福尔摩斯和克鲁苏结合在一起这么简单,读完让我拍案叫绝。

除此之外,作者在书前的《导言》中讲述了每一篇故事形成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作家是如何以一个平凡的契机来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故事来的。其中《导言》中有一些内容甚至比正文更有趣,就比如说里边讲述的《图师》的故事,更是让人惊艳。

这样一本收录了31篇短小的故事的合集,可以看出作者奇思妙想的天才头脑。如果说读他的长篇小说,碍于篇幅过长,一时无法适应,不妨选择读这本书。既没有统一的主题,故事篇幅又短,还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奇思妙想,这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利用碎片时间即可读完。那读完之后呢?还可以再读一遍,来感受到作者设计好的细思极恐,感受作者作品的魅力,以及故事的带给我们的力量等等。

  《易碎品》读后感(九):新时代的作家,和他将久远流传的易碎品

  

尼尔·盖曼总是一袭黑色皮夹克出镜,儒雅的英伦绅士风度又充满帅气年轻的范儿,在他16岁时曾经组建一个朋克乐队,想要成为摇滚歌星,这一点跟当红挪威畅销天王尤·奈斯博又是如出一辙。当然,尼尔·盖曼的作品已然冲出了畅销类型小说的范畴,他不愿拘泥于某个类型中轻松坐尝红利,而是不断想要尝试新的创作领域、不断突破自己,到目前他已经有28项重磅文学大奖在身,奇幻、科幻、恐怖、儿童小说、漫画以及歌词的创作,到处遍布着他闪耀的足迹。

开篇《绿字的研究》可谓是推理小说迷与克苏鲁爱好者的超级福利,这一篇福尔摩斯《血字的研究》同人能在福尔摩斯诞生的一百多年之后获得雨果奖,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地加工改编的投机取巧之作,有耳熟能详的剧情和人物,也有充斥克苏鲁世界观的氛围,最终的结局的反转直接将整个作品提升了境界,也让大呼上当的读者必须再次翻回开头,重读一遍细细品味隐藏的细节,享受被作者玩弄股掌之间的奇妙体验。

看过《美国众神》美剧或小说的读者有福了,当你读到最后一篇《山谷君王》时,会隐隐觉得些许熟悉又不敢确定的疑惑,在尼尔·盖曼的故乡,苏格兰的偏僻野地里,怎么会出现那个熟悉的名字——影子,这是作者致敬自己主人公的彩蛋?当这位影子回想着自己的人生——他在监狱里,自学硬币戏法,不断提醒自己对妻子的爱可以帮他熬过这一关。接着劳拉死了,他出狱了,给一名自称星期三的老骗子当保镖。之后的梦里竟是些神祇……可以确定了!我们惊喜地在这里跟影子重逢了,尼尔·盖曼也很高兴地与自己笔下的人物重逢。作者创造了一个让人沉迷其中的世界,而读者往往清楚终有一别,但人生中的过客再次相逢,收到的喜悦也不过如此。我们曾有幸跟书中的他们一起历险,在多年后突然知道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如书外我们的人生一般。尼尔·盖曼能够获得当代读者的青睐,除了他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之外,活在当今信息时代的他乐意与读者共同分享自己的体验,他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更新着自己的随笔(与帅照),他出现在大众面前,接受采访敞开心扉,他尝试着与中国导演合作,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剧集《美猴王》……如同《美国众神》描述的世界一样,人们的信仰随着时代变化,会有新的符合这个时代特色的神,尼尔·盖曼依旧是才华横溢的作家,不过他也是更加符合当今时代需求的作家。

“蝴蝶,禽蛋,人心,梦境,乃至芸芸众生……故事和它们一样,易碎而脆弱,又有内容不过二十六个字母和标点符号的集合罢了……说故事的人不在了,故事诞生的国度消亡了,只有它们(故事)流传下来。”尼尔·盖曼在后记中解释了标题Fragile Things的含义,指的就是一个个短小的故事,而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拥有非常多奇思妙想的天才,他享受将这些新奇点子化为一个个短篇故事的过程,或许就是因为他可以非常轻易地深入到某个自我设定的世界中,过于沉浸其中是需要花费更多气力的事,所以尼尔·盖曼将这些片刻奇幻的享受化作这一本短篇集《易碎品》,选择这本书,你将全方位地认识到这位当代大师级的幻想小说家的无限魅力。

  《易碎品》读后感(十):随性而至的自由

  “我相信,它无比巨大,是潜藏于万物之下的庞然大物,是幽深黑暗的梦魇……”

  年轻人将那鹅毛笔狠狠掷在稿纸上,黑墨染了整整一张纸,又溅在整洁的桌上。

  周围的世界突然开始融化消散。

  一字不假:墙壁、天花板、一卷卷地毯和《世界新闻报》的无上装年历都仿佛蜡制品,正慢慢变软,流淌下来,最终变成一推软混。我能看到外面的房屋、天空、云朵和道路,但它们也很快开始溶解,最终只余茫茫黑暗。

  无面者四下逡巡,世界安宁如常。

  “在此间,时间是不定的。”恶魔说。

  ……

  这篇小说名为《某乘客由伦敦贝克街乘坐灰色巴士至厄榭府时遗落车上一鞋盒中觅得之短篇小说》。作者影子在《后记》中写道,“一般来说,故事不会自己成书。不过这一次,合上短篇小说集《易碎品》,回忆《绿字的研究》、《凶夜厄榭无面家仆禁脔烈欲记》、《歌利亚》、《他人》等作品时,我就知道,事成了。”

  写到这里,想必各位也看出来了,以上文章纯属杜撰,不过是笔者以尼尔·盖曼的方式,向尼尔·盖曼致敬而已。

  尼尔·盖曼曾说,“我敬重所有不在乎门类界限的作家,他们愿意把文字之船驶向故事需要的任何地方……我爱这种随性而至的自由。”他的笔下,真实与虚幻没有明确的界限,人、神、鬼、物可以自由组合,借用名著名剧名画、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的语言、情节、意象,以戏仿、挪用、拼贴、致敬等方式,调配出无限的开始与可能。《绿字的研究》里,克苏鲁怪物、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化身博士亨利·哲基尔、吸血鬼德古拉共同出现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别看花了眼,这是一个严肃的侦探故事,它原汁原味复刻了柯南道尔的人物塑造与情节展开,直到最后谜题揭晓。在当前这样一个影像化的时代,在我们看到一则有趣的新鲜事,习惯说“简直就是电影里发生的情节”的时代,这篇《绿字的研究》完全不能做影视改编,它的愉悦感只能来自文字与想象,这是完全属于文字的骄傲。

  阴森古堡里,阁楼上锁链锵锵作响,墙壁后抓挠声不断,在窗边无数面孔的窥视下,年轻人奋笔疾书现实故事总是不成功。后来,他逃避现实,写起了有汽车、上班族、家庭主妇、肥皂广告、路灯、电脑的幻想小说,获得了自由与快乐…..《凶夜厄榭无面家仆禁脔烈欲记》这个名字超搞笑的短篇,故事里套故事套故事,视角错置,互文交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是看故事的人,但焉知我们不是被写入故事的人?社交场合遇到各说各话、鸡同鸭讲的情形时,焉知对方不是来自另一个星球,名叫“七星七星”或者“八行诗”?没有存在感的男孩与鬼魂度过了快乐的一天,最终决定走进“全世界最黑的黑”里,这是故事还是真实?……尼尔·盖曼的异次元世界,你有时候要反着看,微距看,从里往外看,看完之后,你为之心折,好像抓住了什么,领悟了什么,又好像并不确定,没有标准答案,就像生活没有真相一样。

  《哈勒昆情人》,主角挖出自己的心钉在心上人的门上,没想到这颗心最后被心上人蘸着番茄酱生吃了,故事血淋淋地恐怖但又嬉闹搞笑,还不乏温暖。听起来很是互相矛盾,没错,矛盾或者说反差有时就是尼尔·盖曼的小说魅力所在,聒噪与安静,高光与留白,超然世外与柔情满腹,在他笔下并行不悖。《歌利亚》里,时间轨道分崩离析,男人在一次次的时间重复里既视体验并发现了真相——人类不过是为机器提供能量的存储器……简直《黑客帝国》的既视感了。故事里没有红蓝两色药丸,但其时间与生命体验的相对性,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最后的20分钟,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几十年”。一篇科幻故事,最终却是落在人类情感上,很尼尔·盖曼了。

  打开《易碎品》,神秘、恐怖、有趣、怪诞、暗黑的事物迎面而来,阅读的旅程,就是一次奇幻迷离、毛骨悚然、恍然大悟的探险。通常,你会意犹未尽,回过头再看第二遍,发现几个以前未曾注意的微末线索。有时,你还会百度几个不常见的词,如厄榭,如格伦德尔等,发现故事影影绰绰的指涉,探寻故事背后的故事,也许你还会顺鹏摸瓜去翻阅《厄榭府的崩塌》、《水孩子》、《奥特朗托城堡》,细看萨尔瓦多·达利的画作,百度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即兴喜剧,再开始新一轮的探险。

  平淡的生活里,阅读《易碎品》的旅程有如《创造阿拉丁》所写,“她暗自祈祷,新故事又能换回几天时光。就这样,我们用不可以思议的方式拯救自己。”或者,我们用更尼尔盖曼的说法就是,看这本书就相当于蘸着番茄酱,吃下了哈勒昆的心,然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