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摘抄

2021-02-10 01:07: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摘抄

  《36岁,人生半熟》是一本由宽宽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一):近期书里唯一一本想买的书

  

这几天看的电子书,唯一一本登记要买纸质版的,作者的生活故事很新颖,卖掉繁华喧闹的北京,领着孩子来到大理的生活故事,从这些生活故事中,体味着百态人生,这里的生活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有种让人也想去领会体悟的感觉。题材我就很喜欢,不同于一般的鸡汤文畅销书。书中讲述的道理,有许多适合反复阅读记录的,也是越看越想看的那种,所以想买下来收藏。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二):36岁,应该是人生有效期的中间值

  36岁,应该是人生有效期的中间值。作者和丈夫卖掉北京的房子,带着两岁多的女儿搬到大理开咖啡店和书吧,过起背靠沧山、面朝洱海的悠闲日子。书里更多是作者的感悟,也介绍了作者心中理想状态的几位大咖人物。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作者说的“沉浸感”,还有那句“走自己的路,也允许别人走别人的路,这就够了”。可惜世上多的人,走不好自己的路,也看不惯别人走别人的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个小插曲——某天早上,好吧,就是今天,我在睡梦中突然打了个激灵,就醒了,就莫名其妙地思考起“什么是关系中的责任感”这个问题。想着想着,竟恐慌起来,心慌手抖,觉得人生无趣,不如一了百了。下午,看到书里“夕照”姑娘的故事,心情才逐渐好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船到桥头自然直,也许事到临头,责任感自然而然就有了,何必为了没发生的事情担心呢!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三):要和光同尘,既保留个性,又为世所容

  记得那日宽宽和小兔连线,分享大理的生活。我几乎不看直播,但那天,我从头看到尾。

  那日,宽宽说:“今晚,大理刮风了。”我忽然觉得很有海子的感觉,不管舆论八卦,不问时尚与经济。此刻当下,只想关心风与自然。然而海子只是遥远的意向,内心并不平静。而宽宽给我的感觉是,一个离开北上的格子间,刺破最繁华虚妄的泡沫之后,真真实实获得内心平静,且快乐的人。和宽宽这个名字一样,从此与繁华都市生活一别两宽。

  如果说那次直播是对大理生活的简单勾勒,那这本书就是细碎的点滴感悟,有自己的心境变迁,也有对周遭人事的观察。如果经历相似,会觉得深有感触;如果经历与心境都不同,恐怕会觉得甚至有些矫情。所以,宽宽说这本书,算是破,只是破的有点儿用力过猛。嗯,是的。然,这是一本让人看了心安的书,抚平浮躁心情的一剂良方。

  李叔同说:“要与光同尘,既保留个性,又为世所容。”我想,宽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四):即便熟了,也要微笑面对

  /闰闰

  几近中年的一位妇女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或者按照介绍所说:自我反思和发现。

  读中学时,就已经有读过不少此类的散文集,当时还是多以小资为论调,宝岛的青年作家居多,每本册子不大装帧也挺考究,只是已经记不太清都有哪些人了,学校边上的小书店就是扫货现场。宽宽写的人生体验还是和那些文章有很大不同,最关键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她和她的家人做一个决定,卖了帝都的房产辞了帝都的工作,盘踞到大理。与绝大部分的人走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能成功的人,怎么走始终能走过一个又一个山丘,收获一段又一段成就。

  我,不会走宽宽这样的道路,即便人生再来一回,按照我生活的轨迹,依然是如此,谈不上碌碌无为,但也绝对不会轰轰烈烈。当然,也没有什么后悔或无悔的,何况现在就做评判可能还为时过早。

  36岁,我理解也仅仅只是一个动态的标签。这本书,不存在对读者有年龄的限制门槛。正好作者积累了她的一些阅历后,有感而发将一些日常所见所闻以及感悟编撰成册。20岁的你,可以读,看看作者这样的生活,是否有你的期许存在,过了36岁的你,一样也可以读,看看你的人生轨迹有何不同,如果曾经或甚至当下有了这样的一个时机,你会不会做一个不一样的选择。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五):所谓理想生活

  一直对女性鸡汤类的文章不是太感兴趣,因为市面上已经太多教女性如何做人的文章。但这本书打动我的一点是,在大理安居。

  在许多年前还在广州租房的时候曾经有过的念头,就是把手上的资产卖掉去大理全款买一套房子,过着毫无经济负担还能自给自足悠闲自在的日子。当我把这个想法跟一位在去云南旅游时认识的男性友人提起的时候,他的反应是:你疯了。

  直到后来在广州买了房定居,逐渐习惯于在日复一日模版式的生活中度日的我,突然看到已经有人实现了这个目标,实在无法克制想要去了解并一探究竟的冲动。

  而说到底,在大理安居只是一个引子,作者真正要传达的是不同生活状态中对于自身状态的调整和选择。

  文章中有很多的篇幅去提到了“大理生活”对子女教育和培养方面的种种好处,但说实话作为仍然孑然一身的同龄人这点并没有让我有太多的共鸣。而之后立足于都市职场和大理生活之间的生活状态的选择和心态的调整方面的观点,反倒令人琢磨出点意思。

  无论在何种状态下,都要认清自己,过一种经过选择的生活;

  懂得放弃和珍惜,懂得舍取;

  在生活中要有自己所坚持并心甘情愿的东西。

  其实也算是满满的鸡汤了吧,如果不算最后一章特地引出了要在美学中寻找一分支并执着下去(作为作者tittle上带着的东方美学传播者的名号,很难让人不觉得这是一份软文)。

  回归到看这本书的初衷,最打动我的大概是那句:

  无论逃离还是生存,都只是手段,而非对岸。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六):内心的平静

  

作者写的挺好,因为开篇看到卖了北京的房子移居大理继续看下去的.在北京2年,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嘈杂和纷扰,却也最快的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刚好明年36岁.今年发生太多事,家人和多位好友都因为疫情困在外到现在也无法回来.又痛失了一位相识30载非常要好的知己朋友.一个十分文艺向往慢生活的他,因忙碌、不停歇、频繁出差、日夜颠倒、自我高压力的无规律工作生活而英年早逝.而失去这样一位朋友的我也如同身体的局部随着死去了一般.

看到三分之一时,发现有些观点自己早已想的很明了了.虽没找到更多的人生启示,却像回顾了一遍自己20代时的焦虑和不安.当然,我会继续把后面部分全部看完,以此感谢作者写下了这么一本提醒大家放慢脚步生活的读物,也以此致敬即将要到来的36岁.

其实无论是北上广的工作生活,还是世外生活,只是一种选择.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 却忘了生活其实本就只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 人生也不过是生、死二字. 最后终究要回归平凡和简单. 想明白了这些,只要心里够坚定,那不管在哪生活,都是世外桃源. 不管遇到什么人,也都不会动摇心里认定的那个自己. 走错路的时候,回头就看到繁花似锦.内心善良,便满眼都是世间美好.

愿大家都可以尽量放慢脚步去工作、生活.保持内心的乐观和平静,健康而快乐的活着.

只为能和我们珍爱的爱人.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久一点.再久一点.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自省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读了宽宽的《36岁,人生半熟》,沉浸在阅读中欲罢不能,感受到好久没出现过的恬静。在这个各种新闻爆炸、短视频横行的时代,这本书读来有种心灵上的宁静,像涓涓细流,不在乎外界纷扰。

作者一开篇的“楔子:移居”就牢牢抓住读者眼球。是什么让一个复旦新闻系毕业生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丈夫稳定的工作,全国首屈一指的教育资源,甘愿卖房移居边陲小城大理,这背后微妙的动因是什么?这27篇小短文,便是作者思考与总结的过程。

短文是零散的,但每篇文字却内在相通,充满宁静的力量。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自省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作者探讨了几乎所有“人近中年”的人所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问题:身边人的死亡、儿童教育、当妈后的自我、最理想的生活、如何安度晚年……而那些名家,如李叔同、舒国治、蒙中、村上春树,他们的态度亦能给我们带来启迪。

除此之外,作者生活中那些鲜活的人物细节也令人难忘:女儿面对杀鱼时的不忍,装修工人携家带口来上工的淳朴,80后摄影师姑娘寂寞的匠心,学霸夕照姑娘历经艰辛终于当了幼师的倔强,还有底层家务工王阿姨的靠知识改变命运…在每个人都害怕被快节奏的社会抛弃,被时代潮流的裹挟中被迫向前时,仍有那么一群人不忘初心、忠于自我,他们不一定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却都明白人应该如何自处。

在苍山洱海边诗意地栖居,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不去追逐外面的浮华,做到很难。让我们跟随作者,细细品味小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静静地聆听自己的心声吧。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八):我的36岁会有什么感悟呢?

  

读这本书,是被36岁这个字眼所吸引。今年刚过30岁生日的我,自觉自己一事无成。想着能不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慰藉,一丝灵感。

根据作者的描述,她似乎过着我们大多数人想过却过不得的生活。一方面是因为不能实现经济自由,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及到的一个观点。人,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舍。抛去经济自由不说,对那些天天向往这种生活的人来说,即便他们能有作者这样的经济自由,他们真的能舍下当下奋斗的一切,奋不顾身的去过这样的生活吗?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影响因素,我觉得可能也是作者在文中花费最多篇幅的一个因素---子女。我觉得作者之所以能过上这种向往的生活,与她对子女的教育观有着很大的关系。

全篇读完,给我留下印象的内容大概如下:一是说自己从北京来到大理这个选择,她自己、她的家庭以及周围环境对这个选择的反应。二是主要阐述了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观以及作者自己从小是在怎么样一个教育氛围中开心的成长的,我觉得这也是她能够处理好与丈夫的亲密关系,形成放养式教育观的原因之一。后来顺着这些话,写了一些去了大理后认识的让自己从心里认可的人,以及现实世界中与作者价值观相同的一些“世外高人”。最后顺其自然的说到了老年生活,用我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应该是在思考如何优雅的老去,而不是在孤独寂寞中离开。全篇我觉得贯穿全文的一个思想是,生活像围墙,过着忙碌的生活怀念恬淡的日子,生在恬淡中又会偶尔挂念忙碌的日子。所以偶尔跳脱一下,或许可以让自己减轻这种“模糊的不适感”。

最后用书中引用多次的一段话,来宽解自己吧:当眼前堆积着诸多不情愿,毋宁去千山万水中耗空身心,以生长出一种回归现实的心甘情愿。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自己,也适用于对待身边人的态度。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九):真的,半熟而已

  

最初决定看这本书,是因为书名,可能也是快到了这个年纪,再加上“半熟”一词太吸引人,就决定与“她”结缘,没想到内容远超乎预想,期待以上。初看题目觉得这不过又是一本鸡汤,但是内容关于人生、关于选择、关于生活,总是在以小见大后,有一番哲理之词耐人寻味,既没有强行拔高,也没有矫揉造作,一切都很顺其自然,而且既有理想的丰满也有现实的骨干,不会让人只有一时的冲动,而是有咂摸的快乐,所有这不是鸡汤,这点很好。

算下来,这是我有孩子以来第一次正式的读完一本书,说实话,对于作者的生活那是我非常羡慕的,所做的是自己喜欢的,“谈下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工作环境,都是我所向往的。但该书好就好在,她会告诉你,你所向往的自由,那必须有一技之长、有经济独立作为前提,那需要有丰富的积累,以及严格的自律,自由职业虽然不用再看老板的脸做事,但它也意味着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来支撑所向往的生活,你没有庇护者只有自己。这是我20多岁的时候都不会去想的,那时候就只是羡慕,然后冲动,最后也是一无所事,其实如人饮水,我们通常只会看到他人外表的光鲜,却很少看到背后拼命的付出。

就像书中说,我们小时候通常所能想象的都是自己20多岁的样子,30岁、40岁几乎从没想象过,因为觉得这已经老了,我同样也是,以前的自己会想象未来的样子,现在的自己更多的是想当下,这也没什么不好,褪去了20多岁的个性、自我、冲动,拥有了30多岁的稳重、责任,但可贵依然保留着部分天真,现在的我应该考虑如何找到一技之长来应对无法预知的晚年,如何更有资本教育孩子。

以往的我,总是会留着,比如当时正在准备考研、考公,遇到喜欢的书、电影以及想干的事情,甚至喜欢的人都会想等大事干完之后再说,说实话,很多时候当大事干完,曾经想干的事情都已没有味道,过去的自己过分的强调了结果,而忘了人生过程更加重要,一路走来哪有那么多准备好,哪有那么多等我...就....,得失不必在心,全力付出、享受旅途才能品尝出人生的美妙。

还好,现在只是半熟而已,一切都还来的及。

  《36岁,人生半熟》读后感(十):给自己成熟的时间

  

作者宽宽原在北京做媒体人,老公在国企做到中层,但两人经过商量决定放弃北京的高薪工作,卖房移居到大理,开了咖啡店,做自由职业。

书中有两个小故事记忆深刻。

一个是,“精进,还是放下”那篇里,为了“找到自己的路”,作者在夜深人静时从一张纸的顶端开始,依次写下自己这一生想做的事,不论它多么荒谬,多么不可思议,就一直写,直到,灵魂所向的事出现,内心像被重重击了一下,眼前变得模糊。

我最近也试着列出自己这一生想做的事情,但好像还不够沉静,仍未探索到那个可以让自己

灵魂为之颤抖的事件。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迷茫困顿时,拿出这个清单,就知道世间这一切,于你,孰轻孰重。

另一个是她朋友夕照的故事。夕照家境优渥,爷爷爸爸都是复旦毕业,当然夕照也是复旦的高材生。但她只想当幼儿园老师。为了家庭的面子,她去了央视某著名栏目做编导。然后按部就班地与一个看似人畜无害还害羞腼腆的男生结婚,想要生一个幼儿园那么多的孩子。这么一个出色顾家又不霸道的女孩遭遇婚内出轨,没纠缠地选择离婚。接着她父亲又被查出恶性肿瘤,经历两年治疗期,最终还是离开了。在父亲去世的几个月后,夕照终于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面试时她总被问,你真的优秀的学历和履历,为什么要来做幼师。夕照答,从小梦想就是当幼儿园老师,可是成绩太好,而且家里不允许。现在家里最在乎的那个人走了,我想我可以实现小时的梦想了。

这并不能算作一个励志的故事,相反,它似乎有些人生loser的气息。可我仍为之感动--梦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珍贵的是,你明晰自己的梦想并愿意跋山涉水去抵达。太多人,甚至连,我有一个梦想,这样的话都不敢说出。

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世界,并不是天生便知道如何与这世界,与自己相处。

所以,慢慢来,36岁,才半熟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