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独山不再孤独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独山不再孤独

2021-02-14 14:00:23 作者:大唐羽衣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独山不再孤独

  我说的独山,是庐江新近开发的旅游风景区。

独山不再孤独

  说它是“新开发的”,是因为这是近些年发展乡村旅游的大潮下规划开发的,到现在,它的最后的名字好像都未确定,有叫“夹山蕻风景区”,有叫“九紫森林公园”,现在好像“独山森林公园”或“独山旅游风景区”这个名字占了上风。

  独山不是孤零零的一座山。它的西南是东顾山、发洪山、照壁等山,东及东北边是二蛟子山、大蛟子山、神山、长龙山等山。庐江城东北的冶父山脉是由许多不高的山峰组成的,以庐巢公路为界,北面的以冶父山最著名,已是成熟的4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独山在南,南面的都“默默无闻”,只有东顾山,因为紧邻庐城,又有左慈炼丹遗迹,是庐江人才知道。加上又是庐江的“山区”,经济不发达,很少有外面的人进来。

  但如果你因此认为独山没“风景”,则肯定是错了。

  我以前读县志,对县志记载的诸多山、水、泉、洞、城很感兴趣,然而,岁月沧桑,湮没了不少,很多有“名”则难考其“实”。还有一点,可能以前政府怕是也没什么兴趣和精力去考证、确认。但“湮没”不代表彻底消失,其实有些你真认真去探究,确认起来并不难。独山周边但我知道的有可能成为“风景”的就有好几处,如慕容城、笑声泉、五七干校等,只是没条件一探究竟。

  这些是沉寂下去的“老景”点,但在如今腰包鼓起来的人们眼中,可能就是他们需要的“新奇”点,如果能给他们进出和食宿“方便点”,就会成为当下的“新卖点”。

  新世纪的庐江县政府已意识到了这点,正在积极谋划。

  安徽人都知道“两山一湖”这个词语,其实,庐江也有个“两山一湖”。在规划庐江的乡村旅游时,于世纪初拟把紧邻庐城的冶父山、东顾山、黄陂湖打造成一个风景区。其中,独山旅游风景区是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东顾山组成了风景区的中段。景区东至杨檀古井,南至慕容城遗址,西至东顾山,北至独山。在约1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连接分布镶串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有:六十年历史的、放大了的盆景的千亩梨园,流传千年的“笑人前落人后”俗语发源地的笑声泉,两千多年的慕容城古迹遗址,合肥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原始橡果林,还有登山探险爱好者的天堂独山溶洞。

  千亩梨园的芝麻滩梨园原属于庐江五七干校。“大跃进”时期建立的庐江五七干校就在独山东边不远的长龙山。如今的梨园,梨树被修剪得虬枝盘曲,树干不高,伞盘很大,适合游人的穿梭、拍照。3月底至4月初,梨花盛开季节,这儿将是踏青、赏花的最佳场所。据我了解,这是合肥市内梨树年代最久、面积最大、花期最长的梨园。

  笑声泉,在县志上记载有两处,一处在冶父山下的鲁班塘内,一处就在独山南、发洪山东的这一处。县志记载,冶父山下的笑声泉,“闻人笑,水辄涌沸,高尺许”;而这一处则是“儿童笑则泉亦涌也,故名‘笑儿泉’”,也称“笑人泉”。这个泉的泉水口是一个长10多米、宽近10多米的椭圆形的深潭,四周荒草荆棘刚被砍过,我们对着水面大笑、击掌,泉水临山那面的确往上冒着水泡,声音越大,水泡就冒得越多、越快,但“涌”谈不上,笑声停止,水面就恢复平静。看巢县志和无为县志,也有“笑泉”“啸泉”等记载,现在大家都知道这都是“声振泉”,好多游乐场就是仿此原理制成,但从前的人不懂这些,自然感觉神奇了。因此衍生出许多民间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从冶父山至黄陂湖北岸的老庐江师范一线不足10公里的距离内,居然有五、六处还在涌水的泉眼,如果能有效开发利用,该是不错的资源。

  慕容城遗址,现在记载颇多,但说法各异。建城年代从曹魏到北宋都有,但靠谱的是东晋时期的慕容垂。遗迹所在的台地和残存近半的护城河,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客可登临远眺,可发思古之情。

  至于古木参生的独山原始森林区,苍鹰盘旋栖居地的鹰了洞,以及名为“跌死猴”的峭壁和发现后尚未开发的两处洞穴,是探险者的乐园。

  如果把范围再扩大一些,旁边还有冶父山、捧檄桥、周瑜小乔墓、何氏太始祖陵园等景点。这些是实实在在的人文景观。把这些景点串联起来、组合起来,人气就上来了,名气就大起来了,经济自然也就发展起来了。

  从现在看,独山已不再孤独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独山不再孤独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