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色之美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古色之美读后感摘抄

2021-02-17 00:27: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色之美读后感摘抄

  《古色之美》是一本由青简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9-10图书,本书定价:78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色之美》读后感(一):人若“好色”,幸福易得

  有些事情,并不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比如艺术,比如审美,就像北宋后期的绘画、瓷器等,我们现在可以模仿,但即便做得惟妙惟肖,但韵味还是差了不少,况且有些现在都模仿不了。

  《古色之美》讲的就是古代一些美的东西,其实该立意的书市面上很多,有讲器具,有讲建筑,有讲古董,而这本书的作者青简是一位摄影师,她

  未完

  《古色之美》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古色之美》读后感

  感谢豆瓣鉴书团的赠书!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这本书的装帧好精美,用纸、印刷都比较讲究,然后线装本翻起来也挺方便的。

  内容上的话,因为我自己之前对颜色什么的也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感觉作为科普读物还不错。介绍相关的颜色的时候会附色值,这在视觉上就会对这一种颜色有非常鲜明的认识。对颜色的介绍主要是以古典文化的引用为主,很适合这本书的名字~但是,作者有一些感想的抒发让我觉得有些奇奇怪怪的,感觉有些刻意。总的来说,还是好美一本书~

  《古色之美》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色彩之书

  在看《古色之美》前,从没想到能用文字描绘出这么多的色彩,还能这么的美,这么的让人难以忘怀。书中的美景,真是色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啊!

  全书选取八大色系中的七十余种传统色彩,在解读这些色彩背后的诗词文化和人文典故时,让人不仅能了解传统文化,而且也能欣赏到美景、美色,真是一部别出心裁的好书啊。

  另外,不得不说,此书装帧精良,印刷精美,让人能通过作者的视角,看到自然之景、自然之美!

  @�E�/w?#0

  《古色之美》读后感(四):感性的色彩,感性的一本书

  很多人会吐槽这本书的“浅薄”,我倒觉得阅读轻松。结构简洁,以青、红、黄、黑、白这传统文化中的五种正色,加上绿、紫、褐三种间色为基础,展开70多种具体的色彩,分别讲述每种色彩的异同。再用言色、物色、形色展示色彩在文化、物件和景观中的体现。知识“含金量”或许欠奉,略显单薄,但书的主题也很明确的体现在书名上——美,书的任务就是体现传统色彩之美。色彩美,照片美,装帧美,纸张也美,挺受启发。如果这种美的价值,不仅仅呈现为“考古”,能被重新挖掘,融入到现代生活当中,就“真美”了。

  《古色之美》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美色,古色

  写在书评之前

  作者每篇的篇幅都不长,好读的同时,确实满足不了对古色的深入探究,太浅。然而,印刷的质感和颜色的具象感,整本书读起来,轻松愉快,一口气读完也不会有压力。

  古色,名字便已然不同,秘色,太师青,胭脂,郁金,栀黄,鹅黄,玉色,霜色,黛色,藕荷色,玫瑰紫,葱色,豆绿,茶色……古色的命名讲究到让人敬佩,秘色这部分,秘色或许是唯一一种只为一种器物而生的颜色,精致细腻质感非常。是蓝不是蓝,是青不是青,这种颜色让人心动。

  除去颜色的美,不得不说摄影作品也很美,作者用心了。

  谢谢豆瓣!

  《古色之美》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一本小书邂逅七十一种古色

  首先要感谢豆瓣的赠书。

  书名是《古色之美》,把书拿在手里随意翻了几下,就觉得装帧和书名十分相称:线装的裸脊、竖排的目录、色彩传统的名称、插图中美好的古瓷、漆器、美玉,都赋予这本书十分古典的气质。

  我个人是偏爱蓝色的,这本书第一个章节恰巧就是“言色之青”。作者把青色系分为青、蓝、苍、缥等色彩,每种颜色辅以色卡、出处,引经据典,带我们到古文中感受色彩的魅力,甚至贴心地附上了每个颜色的CMYK色号,对做设计的人士可以说非常友好了。

  总之,从书中能看到作者的用心和对古籍、历史知识的积累。这本书可以作为资料书查阅,也可以摆在床头,时不时翻几页怡情。

  《古色之美》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盛夏在不远处等我”

  《古色之美》一书中梳理了八大色系七十一种传统颜色,在印出古色的同时还标出了cmyk色值,古代和现代奇妙地混合在一起。

  每一个色系中分为言色、物色与行色。言色中梳理每种古色名字的由来,物色中用器物讲述色彩的运用,行色部分加入了作者的摄影作品以及感悟散文。文字与画面也巧妙地混合。摄影作品极富美感,值得反复欣赏。散文一共八篇,分享作者的拍摄过程和经历,讲述自己对于颜色的感受,表达生命体悟。“所有的绿色要在一场夜雨后成年,盛夏在不远处等我,每一个即将茂盛的绿荫下,都已经能看到它的影子。”文字优美,画面感强,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表达自身对于生命、对时间、对历史的感悟。但因为是几篇散文,且针对不同的颜色主题,作者的体悟并没有统一的旨归。

  《古色之美》读后感(八):感性的色彩,感性的书

  这本书与英国的圣克莱尔写的【The Secret Lives of Colour 色彩的秘密生活】非常像,不过圣克莱尔的那本中文版是2019年8月才出版,只能说殊途同归吧。

  很多人会吐槽这本书的“浅薄”,我倒觉得阅读轻松。结构简洁,以青、红、黄、黑、白这传统文化中的五种正色,加上绿、紫、褐三种间色为基础,展开70多种具体的色彩,分别讲述每种色彩的异同。再用言色、物色、形色展示色彩在文化、物件和景观中的体现。知识“含金量”或许欠奉,略显单薄,但书的主题也很明确的体现在书名上——美,书的任务就是体现传统色彩之美。色彩美,照片美,装帧美,纸张也美,挺受启发。如果这种美的价值,不仅仅呈现为“考古”,能被重新挖掘,融入到现代生活当中,就“真美”了。

  如有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勾搭讨论。

  《古色之美》读后感(九):意犹未尽

  赤橙黄绿青蓝紫,我们最常挂在口头的一组颜色,我们每天面对五颜六色的世界,习以为常,尤其想我这样生活粗糙的人,只有在女友买口红,买衣服时才关注颜色间的色差,并且认为这些只是商家的噱头,没有任何意义,直到遇到本书。

  首先,本书的版面设计十分完美,每页小巧的颜色示例,附上简短的背景介绍,插入经典的该颜色的艺术品图片,在通过同系列颜色的相互对比,让你有效的明白相近色的区别。

  其次,本书的颜色介绍所附的介绍以中华悠久的艺术史为背景,让单纯的颜色带上来艺术、社会、文化的属性,尤其是不少代表某种高贵品质的颜色让我有收藏起来作为孩子起名待选库的冲动。

  最后,可能是现在大家都喜欢碎片的阅读,所以这本文艺气息十足的书籍,每篇短小的颜色介绍均可单独为文章,但是很多都感觉意犹未尽,尤其是喜欢历史的我,看到颜色地位的起落沉浮,十分想知道的更多,可惜难以如愿

  《古色之美》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古色之美简评

  作者分三部来介绍每一类颜色:言色,物色,行色。

  个人最喜欢言色的部分。每一大类颜色因色调明度不同而细分;在每一种颜色的单页上给了示范,更为直观地了解是什么颜色。这比单纯的文字说明要有效地多。所以我也更为精准地了解了诸如“玄,黛,绛”等等以往见过文字描绘但不见其真身的颜色。

  同时作者引经据典,介绍颜色在文学或者文化层面上的含义和运用。也让人感概于老祖宗对于如此丰富颜色的细微区分和研究。可叹今人对于颜色的认知实在太过于简单,只能了解大类,却不能细分。或许我们应该把古人留下的心血仔细研读,来继承和发扬这古老伟大的智慧。作者细心地标注了每一种颜色的CMYK值。我搜索之后才粗略了解其编码含义,也算是科普的功效了。

  书中还提到不同颜色在器物上的展现。精美的照片看起来也是一种享受。

  不过,此书还只是浅尝则止;闲暇之时翻看,也就是了。若能深入探究,应该会更有趣味,也更有必要,而非仅仅是看个热闹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