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亡护理师》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精选

2021-02-19 04:43: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精选

  《死亡护理师》是一本由[日]叶真中显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一):老年护理的围城

  

这篇社会派推理小说,合理的预见性社会老龄化比例加剧后,需要护理的比例越来越多,对于护理的和被护理都是一种负担,特别是普通家庭负担不起全托养老院更是雪上加霜。

以洋子为代表的普通阶层,负担不起母亲的全托护理费用。

以大友检察官代表的的中产阶层,能够把偏瘫的父亲全托给养老院。

作者觉得政府对老龄化社会矛盾预见不足,构思出一部这样令人深思的作品。作者推理的不是凶手,是未来的社会矛盾,让人看了深信不疑。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二):看護師

  【“他”】 站在被告席上的“他”,前后共计杀害四十三人。发生于“二战”后的连环杀人案中,此案死亡人数最多。被害者几乎都是老人。 在这场审判中,“他”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判决结果除死刑外别无可能。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他”露出了微笑。 【羽田洋子】 被害人家属羽田洋子,在旁听席抬头看向“他”。 洋子的母亲被“他”杀害了。但时至今日,洋子的心里终于再也涌不起对“他”的愤怒和憎恨。 洋子有种冲动,她想去问一问其他那些被害人家属—— 喂,你们觉不觉得自己是被“他”拯救了? 【大友秀树】 “他”被判处死刑的消息传到了检察官大友秀树耳中。 “他”应该不会上诉。这一点大友很清楚。 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不光是杀人。罪行暴露,还有法庭审判,甚至死刑,这些都是。 只是待大友意识到一切的真相时,已经太晚了……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三):困境难解

  虽然作者再三强调这是一本单纯的悬疑小说,看起来却更像纪实文学,所谓的“完美犯罪”手法或是凶手代号之下的真实身份不再是吸引读者阅读好奇的要素,甚至第43个死者的身份反转都让人觉得可有可无。它涉及的话题太真实,检察官和“他”的对话也确实反映了法律在这一问题上,与安乐死相似的困境。

  老年人的护理问题长期以来都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养老院的资质和条件、家属的担忧与力不从心、社会资源的分配和负担,护理人员的工作与待遇等等,处处都有矛盾和挣扎,关于生命最后一程的走法,很难轻易给出答案。除开书中涉及的罹患失智症的老人,重病的临终关怀也有类似之处。《最好的告别》《死亡的脸》等书籍都展示了相关话题的真实场景,纪录片《生命里》也值得推荐。此外,本书附录的参考资料亦可供拓展阅读,NHK的《没有“爱”的国度——护理人才的流失》,朝日新闻的《失去的一代:彷徨的2000万人》,以及TBS广播节目关于护理工作和老年人虐待现象的专题都种草了。

  外婆自三十多岁起就被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困扰,最后的数十年几乎都在床榻之上度过,无法活动也逐渐不愿说话,妈妈在护理过程中的艰难我也稍有体会。因此很认同作者最后的劝告:如有护理方面的困难或烦恼,请务必前往相关部门咨询求助,不要过分勉强自己。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四):最后一程的走法

  作为推理小说,本作只有一个乏善可陈的诡叙,写作手法和行文结构都很一般。社会派表达方面,护理师连环杀人、长期护理引发的心理问题和自杀/他杀、底层老人故意入狱养老、挣扎在吃饱肚子水平上的贫困家庭等等仿佛是直接从社会新闻拿过来的案例合集,关于老龄化问题、无缘社会、安乐死伦理、养老护理制度和政策、经济压力等等的反思作为社会纪实题材又是过于浮光掠影的粗浅表达。至于其它,不但检察官大友秀树与投机分子佐久间宫一郎关于正义、善恶等普世价值的对标略显刻意,“他”故意杀死42人的行为和“死亡护理”的出发点之间的矛盾在当前社会语境下也是无解的,其实都是一些大家心知肚明又无力改变的现实。当然,能够发声、能够诉之以人文关怀也是一种意义,期待一本推理小说提出解决之道是不实际的。

  对于个人来说,本作最为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羽田洋子视角。由于失智老人认知的退变,痛苦与孤独渐渐将“与家人守望相助”的自我牺牲与满足也蚕食殆尽,洋子照顾失智母亲的短短一段描写真实到可怕,从疲于独自照顾母亲时不耐烦又自责的心理,到得知母亲去世时难以自抑的解脱感和从此永远失去妈妈的失落,都极易引起共鸣,乃至于对现实未来的担忧。

  另外,也听到了将现实中的植松圣杀人事件与本作进行类比的声音,两者虽然行为具有相似性,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毕竟植松的出发点是抹杀在他看来没有存在价值却浪费社会生产力的“垃圾人”,而本作中的“他”则是为了“解放”重度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老者和他们的家人,如果说“他”还有讨论的余地,植松圣不过是一介狂徒而已。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五):社会的悲剧,人性的悲剧

  《绝叫》作者的处女作,这么看来获得推协奖的《冰冻的太阳》国内会不会出呢?在下拭目以待。作为一本社会派推理小说(虽然作者也尝试了一下那个XXX的诡计,但效果在下只能说自己读起来很尴尬),小说一针见血的揭露了种种社会弊端,即便是在此书在日本出版8年后的国内,部分内容依然让人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小说分为多线描述:杀死重病在身、给自己和家人都造成巨大痛苦老人的“他“;竭力照顾病重的父亲,父亲去世后加入老人护理公司的男职员;离婚后抚养独子,母亲又病重失智接近崩坏边缘的中年女性;利欲熏心、利用老人数据牟利,却自以为维护社会正义的原护理公司高层;原高层同学,坚持正义,同样家中有年迈老人的检察官。故事从他们的视点出发,以一家老人护理公司的兴衰为契机,引出来”他“连续杀害43名老人的骇人听闻事件,而其的动机竟是为了”正义”?

  养老行业的困局、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夫妻关系的冷漠,以及日本政府需要时即大肆宣传站台,出现问题时将责任往企业身上一扔了之(是不是很像X2X和某经济?)以上即为社会的悲剧,也为人性的悲剧。个人以为,生命权是高于一切的,但对于活着就感到痛苦的人说,活下去的意义又何在呢?近日在网上曾见过针对家人患绝症是否要倾家荡产救治的讨论,唯有一声叹息。

  补充一句,刚才发表书评之前在下看到编辑部的推荐书评中表示国内目前对于失能老人护理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虽然一开始可能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困难,但毕竟为一些长期受苦之人提供了希望,毕竟,在绝望的尽头唯有希望弥足珍贵。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六):谁也不会年轻很久,总有老的那一天

  这是我本年度看得最为压抑和沉重的一本书。在看完书的那一刻,我对父母甚至自己将来的老年生活充满了无尽的担忧。

  中国的发展跟日本亦步亦趋,他们现在的社会状况无疑就是我们将来面临的现实:老龄化、少子化同时加剧,无数需要护理的长寿的老年人将逐渐成为每个家庭的负担。

  贫富差距也为老年人的护理划出了泾渭分明的鸿沟:

  不差钱的老年人可以去住昂贵或者不昂贵的养老公寓,但得保证能有名额住进去,还得保证家中资金雄厚,能够维持到老年人生命的最后一刻。

  钱不够的老年人靠儿女在家护理,因为失智、痴呆、抑郁等病症,他们日复一日把护理自己的儿女拖入了绝望的黑洞,尤其是那种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

  无钱无子的老年人最可怜,他们很可能就像书中描写的那样,通过屡次犯罪进监狱去养老。这不正是欧亨利小说《警察与赞美诗》里那个想通过犯罪进监狱过冬的苏比吗?

  不用急,谁也不会年轻很久,总有老的那一天。各自对号入座吧,未来总有一款属于你。

  而更严重的是,当一个社会的养老护理成为遏制年轻人发展的阻力时,必然要连锁性地引发针对老年人的犯罪:金融诈骗、抢劫、谋杀……

  该如何应对和防范这些问题?即使读完这本书,我也找不到答案,书中的谋杀者之所以制造连环谋杀案,原本就是为了引起整个社会的警醒,希望未来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回到当下,我只能未雨绸缪,及早为将来做好财务规划;同时,还得阿Q式地暗暗劝慰自己:我们是有着千百年良好传统的人情社会,我们跟骨子里冷漠的小日本不一样,我们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七):突破人性的抉择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护理题材的书籍,在这之前我甚至根本不知道护理已经是一个这么完善的职业体系,当然也不会去深想护理对每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读完之后除了强烈的震撼之外还有深深的无奈,许多国家开始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是否值得提前做好迎对的措施准备,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作者叶真中显1976年出生于东京都八王子市,2009年以《对手》获得第一届角川学艺儿童文学奖优秀奖。2013年凭借《失控的护照》也就是这本《死亡护理师》摘得日本推理文学大奖新人奖,从而以推理作家的身份正式出道,之后更是以代表作《绝叫》入围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和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被誉为新一代社会派推理的压卷之作,由此可见叶真中显的作品水平之高。

  本作以多视角描述,声情并茂地道出了日本老龄化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身份面对重病老人护理问题的真实声音,加上作者翔实的相关资料,将备受社会争议的问题撕开袒露在读者面前,发人深省,给予读者强烈的冲击。曾在保险公司一场会议上听到计划生育对于现在养老形式的影响,从1985年的“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演变到2012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已足够说明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护理问题迟早会变为焦点,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必将是将来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难题。

  除了护理问题外,文中还涉及了政府养老机关政策更改对养老行业的影响,以及因为财富大部分存在于老年人而出现的贩卖老年人信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这种敏感又现实的话题。这些现象如今已经层出不穷,类似新闻报导上经常可以看到,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也因此越来越廉价,很难想象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还会不会出现更多种的,更高端的针对老年人的犯罪手法,实在让人细思恐极。

  本来以为这些就已经足够高能了,读到最后才知道作者还埋着一个惊天之雷,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幡然顿悟:这竟然还能是一本推理小说啊!这种畅快又深刻的体验实属难得,五星神作实至名归,能让人在享受推理乐趣的同时直面这些深刻的社会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尽管宗典毋庸置疑犯下了杀人的罪行,但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也的的确确拯救了很多人。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八):失控的“救赎”

  之前看过叶真中显的另一部推理小说《绝叫》,对书中揭露的复杂人性及原生家庭之殇一直印象深刻。

  这次有幸拜读作者的处女作《死亡护理师》,看完更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死亡护理师》一书出版于2012年,叶真中显凭借此书获得日本推理文学大奖新人奖。就我的观感来说,完全想不到是处女作,行文老练、内核深刻,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佳作。

  作为一部社会派推理小说,本书聚焦于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老龄化社会。

  根据去年的一则新闻显示,目前日本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达到35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升至28.4%。预计今后该比例还会上升,2025年可达30.0%,2040年达35.3%。

  无须赘言,老龄化问题加重不管对哪个国家来说都会产生多重负面影响: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这会使政府财政面临巨大压力;其次,这会使国家缺乏劳动力,也就等于缺乏创造力;最后就是年轻人养老的压力,为了减轻养老压力干脆不生小孩,但这又会反过来使老龄化加重……

  一句话,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就像是陷入了死循环,无论怎样挣扎都逃不开宿命。

  在这种情况下,书中的“死亡护理师”杀掉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到底是犯下了杀人罪,还是在“为人民服务”呢?恐怕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

  其实,在中国也出过不少亲属杀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新闻,日本NHK电视台甚至就曾以这个话题为切入点,拍过一部纪录片《我杀了家人》。

  这部2016年播出的纪录片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日本发生了至少138起相关事件,平均下来每个月接近两起。

  那么,这些老人的亲属就是不孝吗?也不见得。真正让他们失去耐心的,是日复一日看不到未来的绝望生活。

  回到作品本身,抛开社会问题不谈,《死亡护理师》在推理层面也表现不俗,叙述性诡计用得很巧妙,凶手的身份也让人猜想不到。

  我想,虽然《死亡护理师》是一本推理小说,但其暗藏的社会议题,比如急需改善的医疗和养老制度,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甚至备受争议的安乐死等等,才是真正值得被我们看见、被我们重视的。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九):[推谜会鉴书团] 杀戮背后的悲剧

  这本书一上来就交代了事件:针对享受老年护理的老人的连环谋杀案。然后作者笔峰一转,从谋杀案之前开始写起,写出了日本社会老龄化的危机。国家资源和人力有限,好多老人得不到好的照顾,给他们的子女带来了严重困扰。如果是自己照顾会严重拖累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影响正常的社会交际,而若是打发给养老院,一方面需要不菲的金钱支出,带来财务负担,另一方面就算有了充足的资金,能找到合适的养老机构也是难上加难。随着故事深入下去,读者也逐渐能体会几位被害者的子女的矛盾心情,一方面父母被谋杀,血肉之仇一定要报,但另一方面自己竟然产生了一种解脱感,甚至有些感激凶手既解脱了自己,又解脱了父母。这种政治和人伦双重不正确的思想虽然每个人都不愿开口提及,但始终萦绕在内心挥之不去。 虽然一上来就交代了凶手已被抓获,故事进程中也交代了作案手法,阅读推理小说的几大乐趣已被作者提前剧透,但本书仍然有一根线抓着读者的心想要读下去。本书的推理元素的核心是whodunit,作者有意用了很多误导手法,最后真凶身份揭晓的时候让我大吃一惊。从推理元素来看,本书只能算一本中规中矩的推理小说,但从社会批判性来看,本书可以算此类社会题材的代表作,也难怪能够获得推理文学大赏新人奖。 老龄化一直是日本的心头之患,高度发达的社会条件带来了全民平均寿命的大幅提高,必然导致老龄人口占比进一步提高,带来养老问题,而严格的移民制度和持续走低的人口出生率导致劳工人数不足,难以承受当前的老龄化程度。日本政府和人民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却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几壶毒酒的选择问题,没有最优解。 相比邻居日本,再看看中国,我们的情况更加悲观。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龄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但却没有日本那么成熟的养老福利体系。长期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使人口结构畸形,每个子女要赡养两位老人,这样每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并抚养至少一个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国家近年来看到了未来的老龄化趋势,但只是单方面呼吁多生子女,却不重视配套的养老福利制度和设施,这完全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想让所有成本都由民间个人承担。但总戴着一只羊薅,再多的羊毛也会被薅秃。80、90后们以后平均每个人要养活至少三个人,稍有差池就可能被重担压跨。这种畸形的结构会导致社会的病态运转,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能早日重视这个问题,让楢山节考的悲剧不再演,让死亡护理师的悲剧不再上演。

  《死亡护理师》读后感(十):【推迷会鉴书团】善与恶同在,这就是人间

  本来以为这是个家人反目成仇的故事,后来发现我的思想太幼稚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龄化已不仅仅是日本的现状,而老龄化的加重也渐渐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危机。比如青壮年劳动力不够,政府渐渐无力支付养老金。不过这并不是本书所讨论的内容。

  小说里有一个经典人物,佐久间功一郎。也许现实里不存在这样的人——至少我的身边没有,但我觉得这是全书最富有魅力的角色。倒不是因为迷人,而是因为他身上交织着善与恶。在他看来,老龄化的问题在于社会资金无法流通。

  因为老年人手里都握有大部分金钱,但是他们并不会去花,而是存在账户里面,这些钱等同于死钱,无法给社会带来任何利益。

  佐久间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觉得老年高额护理是应当的,这样才能让老年人手里的死钱变成活钱,流入真正会花钱的人的口袋。虽然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好像无法反驳。

  在护理行业不行之后,他又转行去做了诈骗,理由同上。

  觉得他有魅力并非等同于认可他的价值观,而是这个人的人性中充满了矛盾。尽管最后他开始做起了违法生意,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像检察官那样的人才是伪善。他知道犯法,但是依旧在做,更戏剧化的是,他用从老年人身上骗到的钱去资助贫困学生。

  从法律角度,他是恶人;但是从被资助的贫困学生角度,他又何尝不是个慈善家。

  他捐款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真情实感地觉得钱应该花在这些学生的身上。

  说回凶手。

  凶手杀了43个人,从数字看是个恶性杀人事件,但是没有一个受害者家属恨他。颠覆三观吧?太颠覆了。因为我曾经也觉得没有一条人命可以轻易被剥夺。

  可是他的杀人动机里没有疯狂,没有精神错乱,我所能看到的只是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人的无助。此时此刻再也不能说犯罪不能怪社会,确实是这个社会,逼着他杀死了43个人。

  这样的行为又该如何评判呢?

  一个人的身上尚且有善恶交织,遑论一个社会。

  不能因为看见一些人或者一个群体的恶行,便说人间太黑暗了;也不能因为看见善举,就泪流满面地说人间遍地好人。

  这几天看新闻,一会被感动,一会感到愤怒,正是因为善与恶轮番出场。可如果全是义举,那心地善良的人们便没有那么珍贵。我们之所以被感动,还是因为有恶在衬托;我们之所以会为恶愤怒,是因为心底的良知。不用因为恶而绝望,只要记住愤怒的感觉,避免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没有恶便没有善,善恶交织那才是人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