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精选

2021-02-21 00:23: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精选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是一本由(美) 塞缪尔·阿贝斯曼 ( Samuel Arbesman)著作,湛庐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88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2019-5-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一):生物学是三级科学

  作者大可不必犹豫,大可以说出:生物学不配叫科学。

  作者将生物学和物理学对立起来,让人尴尬不已。

  所谓学习生物学家的思维让人哭笑不得。

  生物学家乐意这样吗?

  生物学不过是物理学在生物上的工程应用而已。

  物理学是生物学的基础,物理学是一级科学,化学式二级科学,生物学是三级科学。

  三级之间的研究方式本质是一样的,但是二三级科学的发展必须依赖一级科学的发展。

  你看,现在基因治疗难以突破,医学发展没有进步,都是因为物理学进入了寒冬,一切技术都会被限制。

  物理学,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根本所在。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二):混沌视界的视角

  我们进入一个纠缠的时代,已经无法把握问题的整体,只能尝试了解问题的片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是吸积过程形成了遗留代码或遗留系统(即过时的机器或代码),交互过程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嵌套,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以及普遍的稀有事物。边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伸缩、折叠,变得凹凸不平或纠缠不清,边界已经不再是一条清晰的界限。

  我们无法完全把握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结构和动态,即无法把握系统的不同部分以整体的形式相互作用。也无法获取足够的必需的,用以理解这些系统运行方式的专业知识。因而,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我们对整体运行的失控状态。

  面对复杂的技术系统,我们不仅需要物理学思维,也需要生物学思维。有时,我们必须向物理学思维靠拢,通过抽象掉部分细节来理解整个系统,有时,细节又特别重要,迭代和修补,我们必须更多地依赖生物学思维,即能够创建联系,并能看清互联网络。

  在越来越复杂的世界,科学必胜论已经是错误的,对未来更重要的是保持谦卑与包容,以欣慰感看待不理解的事物。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三):生物学思维,向生物学习

  1.本周读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完后低于预期,泛泛而谈、没有深入,全书围绕复杂系统展开,理解复杂系统可以从生物学思维出发,从细节开始理解部分整体,而物理学思维会抽象掉一些细节,导致无法理解。 2.抽象的方法会忽略细节,细节会出问题 3.复杂系统形成的4个原因: 吸积、交互、例外情况、稀有事物(和例外情况差不多意思) 4.有些事情/模块/部分,是可理解的,有些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5.当人面对太多信息时,束手无策/无法处理是正常现象 6.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虽然人的大脑认知能力总体上是有限度的,但还在于开发的程度怎么样 7.只要系统足够复杂,必然会出故障,至于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故障无法预测 8.接受生活中的混乱,习惯面对杂项 9.接受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0.物理学思维是一种通过统一和简化去抽象思考的方法。物理学思维通过抽象会忽略一些细节,丢失一些信息。 11.生物学思维更愿意接受多样性,倾向于陈列大量事实,不在意这些事实能否用一个统一理论来解释。注重细节、强调多样性。 12.这两种思维方法适用于不同系统,通常是互补的。 13.面对复杂系统,保持谦卑和好奇,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四):面对复杂,保持谦卑,承认无知,持续探索

  这本书一定是被译名耽误的好书,原标题是“过于复杂——认知极限外的技术”(我翻的哈哈哈,原文是Overcomplicated-Technology at the limits of comprehension)。我在学习系统思考的时候了解到这本书,它以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系统思维和机械论的物理思维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区别。 1. 这本书的必要性体现在哪儿? 19-20世纪,我们解决问题时主要采用物理学思维,即简化复杂性,寻找将不同事物统一起来的规律。 然而,世界已经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我们所面临的、使用中的技术系统,它们以简化人类生活为目的,但为了提升实用性,技术系统在拼拼凑凑中,成为了无法被完全理解的产物。 人们往往有两种应对方法:恐惧或盲目的技术崇拜。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我们质疑或进一步探索复杂系统。 我们或许需要第三条路,来应对复杂世界。这第三条路就是利用生物学思维,保持谦卑,满怀好奇。 2. 什么是生物学思维?何时使用? 即追求并接受多样性,带着博物精神,接受我们无法完全认识某个对象,但通过不断探索可以加深理解,同时也主动“诱导”意外事件发生,将其作为学习的契机“一窥”我们所未知的领域。同时承认,尽管修修补补加深了复杂性,但很重要。 何时使用生物学思维?何时使用物理学思维? 为了从整体上理解系统时,可以使用物理学思维作为首选,忽略一些细节。 应对与生物学系统类似的复杂系统、需要对系统的复杂性进行局部理解时,生物学思维是更好的选择。 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经过物理学思维锤炼的生物学思维”。 3. 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事物既是庞杂的。又是微妙难解的,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和进化”。这是心智成熟的标志。 因此,复杂社会需要一些通才,他们首先成为T型人才,且具有十足的好奇心,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五):这本书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一些翻译过来的书,常常被评论说“一个简单的事,非要啰里啰嗦写一本书。”有些大概是吧,有些却是评论者没有看到作者的论证体系,仅仅得到了一个结论而已。

  这本书本来只打算随便翻翻。但是可读性很强,一页一页也就看完了。

  六章,前四章阐述什么是复杂系统,“复杂”如何发展,为什么会复杂,对人们有什么影响,人们又是如何认识这样的复杂。

  两章讲主旨,生物学思维是什么样的,和物理学思维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需要用生物学思维来理解复杂系统。

  了解西方逻辑体系后,大概就能体会到这些人写书的结构性,也就不会轻易做出最开始的评论了。我没法一章一章分析结构,只是个看闲书的家伙,看得多了才会积累出一些感觉。

  但是可以注意一下第一章对复杂系统的定义,complicated和complex是不同的概念,complex包含的有cascade。用人话来说,单身汉的房间是complicated庞杂,杂乱,却不一定complex复杂,捡起一本杂志丢进垃圾桶,并不会引发其他事物发生改变。一堆木柴却可能是复杂系统,抽走哪一根这堆柴会塌?

  很多时候复杂系统存在“黑箱”,这头输入一个指令,那头出来结果,中间发生了什么是人类无法理解的。输入的指令稍有不同,结果差之千里,我们也无法知道为什么。早年学过一点点编程,对这一点感受深刻。

  此时具有“抽象”倾向的物理学思维就有点不够用了,人类大脑的局限性也限制了理解力。扭头看看生物学界,好像也面临同样的复杂体系。单是DNA的种种,就够几辈人去解迷。那么生物学研究者怎么做的呢?

  一点一点来。没有理论框架,只有不断发现的新奇。接受各种不同,包括错误。记录,分类,像挖宝一样的去认识自然界。

  物理学,看过科学史的大概就知道,看到现象,提出假设,验算实验寻找支持,以建立理论与公式。然后大家发现所有这类现象都符合公式,天下太平。

  生物世界比物理圈复杂。有层级,有历史且还在继续演化,不断会出现异常和错误,而且有时错误会导致系统崩溃,有时候却安然无事(最优化容限)。

  突然想到了股市。多少人多少年来想研究出一套“大一统”理论,用于预测股市变化,皆败。根据历史数据根本无法预测未来,“过度耦合”总是因为过度抽象而出现。各种信息作用于股价,有些仅仅造成个别波动,有些却是灾难。

  层级。复杂系统肯定不会是单纯的分形系统,整体不等于个体之和。对不同层级,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认识。

  不放过一次偶然发现,深入研究,从异常和错误中学习。意识到系统各部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很复杂,但无法在简单抽象化过程中被忽视。

  就像同时在看的其他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开车心理学。暴力发生频率和规模的变化,交通系统,都是复杂系统,人们如何研究因素A与结果B的关系?列出所有相关因素和历史数据,找到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用统计工具去掉其他因素造成的历史波动之后,因素A与结果的相关性大于0,才能得出“两者有关系”的结论,却仍无法像物理学家一样说因素A会产生结果B.

  所以这样一本书,研究复杂系统需要生物学思维,对日常有什么用呢?

  手机出问题了,重启。

  投资炒股,学习研究收集信息,风险仍旧存在。

  开车出行,导航说路A拥堵,换不换去路B。

  公交换乘,挤这辆还是等下一趟。

  天气预报和早上出门的感受不一致,信谁?

  想到“冗余”这个概念。复杂系统里常常有无法理解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的部分。DNA里有大把的没有显性的片段。生活中总是预计出多余的时间和钱,永远有plan B,大概应对这个复杂世界的永恒方案。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六):用生物学思维理解复杂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纠缠的世界中,每天都要处理一些复杂问题。大到火箭出现事故,小到汽车的某个系统出问题,我们发现复杂系统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每当出现复杂系统导致的问题时,.人们总认为,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完美地理解身边的一切事情,特别是人类自己所构建的那些东西。但往往结果令人望而却步。

什么是复杂系统?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复杂系统的话,它就像是很多被绑在一起的浮漂。当水面发生变动的时候,只要一个浮漂动了,所有的浮漂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复杂系统就像是浮漂一样,微小的变化通过网络效应不断放大,同时又依赖于系统最开始的状态。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系统这个东西离我太远了。我为什么要去理解复杂系统呢?

  但其实复杂系统到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指导我们行为准则的法律条款还是所有企业中都存在的组织问题。

  这些都是复杂系统的一种表现。

复杂系统的形成原因?

  复杂系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四个:

  1) 积吸。积吸就是在旧的系统上,每次增加一点新内容,最终就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比如说美国的税法,从最开始的两页,随着不断增补条款,到2013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200多页。

  2) 交互。交互是系统指不仅会作用于自身,而且还会与其他程序相互作用。比如说美国的贝永大桥改造一直不能动工,就是因为涉及19个部门,47份文件的批准,各部门之间相互纠缠,最终导致了工程停滞。

  3) 必须处理的意外情况。也称为边界情况,也就是必须要处理的一些例外情况。若是不及时处理,那么系统就会出现漏洞。比如说电子日历中对于闰年的处理就属于必须要处理的意外情况,如果不对闰年的计算方式进行处理的话,那么日历的日期就会出现严重错误。

  4) 普遍的稀有实物。在所有普通的事物中都存在一些罕见的事物,比如说在语言体系内就会存在很多罕见用语。还有,在法律中,因为存在很多特殊案例,往往最后会导致边界不清晰

如何更好地理解复杂系统?

  既然复杂系统如此难,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它?

  书中提到了两种思维能力,一种是物理思维能力,另一种是生物思维能力。物理思维提供了抽象的能力,而生物思维则提供了观测细节的能力,复杂性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平衡物理思维和生物思维。

  但是其中,生物思维具有能重要的能力,因为生物思维不仅更加复杂,并且具有历史性,与复杂系统的相似性更高,所以我们通过生物思维观察细节的能力,可以增加正确的看待复杂系统。

  在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时,我们需要保持探究和敬畏之心,探究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无知,敬畏可以让我们继续保持好奇心。只有即好奇又敬畏,我们才能在这个时代里继续前行。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七):生物学思维是理解复杂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在如今的年代,人类的技术,从网站到交易系统,从城市基础设施到科学模型,甚至是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链系统和物流系统,都已变得过于复杂且相互交错。

  人类所制造的人工系统与自然世界之间的亲密关系都意味着,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其影响不仅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将波及地球的每个角落,甚至在某些时候会超出地球本身。

  那么,应该怎么看待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呢?

  复杂系统研究专家塞缪尔·阿贝斯曼,用《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洞悉复杂世界的思考方式,他告诉我们不必害怕复杂世界。谦卑之心,加上迭代的生物学思维,就是洞悉复杂世界的正确方式。

  01.

  书中作者举出了这样一个例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计算机系统出了故障,所有飞机被迫停飞。同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计算机系统也遇到了问题,所有交易被迫中止。《华尔街日报》的网站也崩溃了。接二连三的系统问题令无数人惊慌失措,但是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位安全专家在评论该事件时所说的话可谓一针见血:“这些都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出错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很多是我们目前完全无法理解的。”事实上,对于这些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说我们根本无法尽知其出错方式,其实已经是在有意地轻描淡写了。这些情况不只附着在我们缺失的经验中,它们已充斥了我们的整个生活。

  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斯在1945年,说过一句话:“人类的思维已经无法应对它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了。

  现如今,人类社会越加越复杂多变了,人类的技术,从网站到交易系统,从城市基础设施到科学模型,甚至是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链系统和物流系统,都已变得过于复杂且相互交错。在很多情况下,就连当初构建、每天使用和维护它们的人也无法完全理解了。

  运用原本的思维,已经不足以应付我们所将面临的复杂局面,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02.

  生物学,确实称得上是和哲学最接近的学科之一,因为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现象其实都可以运用生物学的理论加以解析。金山网络CEO的傅盛在深刻理解到生物学思维的重要性后,告诉我们:“生物学是一门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识的学科。相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

  生物,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而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规律,解释生命本质的一门学科。

  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活”的世界观。生物学思维和物理学思维,是理解世界的两种方式,而复杂的技术系统更接近生物学系统,因此用生物学思维理解技术系统,是个不错的选择。生物学,正在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人人都该懂一些生物学,拥有一些生物学思维。

  所以,认识复杂系统的正确态度就在于:对于难以理解的事物,要努力克服我们的无知;一旦理解了某个事物,也不会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谦卑之心,加上迭代的生物学思维,就是洞悉复杂世界的正确方式。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这本书,就如同美国数学家、康奈尔大学数学教授斯蒂芬·斯托加茨告诉我们的一样,塞缪尔·阿贝斯曼利用幽默、富有洞察力的例子帮助我们破解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秘密,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八):对这个世界,看开点儿

  #推荐《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从一篇公众号文章看的,因为把“中国可以抑制住新冠病毒”的原因和生物学思维联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所以自己跑来看看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

  这本书旨在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系统过于复杂,及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去理解和掌控这过于复杂的系统。真本书很多都是以程序为例,所以读起来没有困难,甚至很多场景异常熟悉。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复杂呢?因为数量多吗?不是,单纯是数量多或者状态混乱,那是庞杂。系统复杂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组成部分之间关联也越来越多”。这一长句包含了两个关键信息,第一个是吸积,第二是交互。先说吸积,这本是天文学中的一个术语,行星系由一团旋转的尘埃和气体凝聚而成,这种星星点点的累积过程,就是“吸积”的过程。这个用来描述行星系如何形成的概念由来已久,而在技术的增长过程中也是类似的吸积作用。很好理解,摊子铺大了,东西肯定也多了嘛,就算这些我们再精简甚至保证没有冗余,可我们的系统还是变大了。而这还不算重点,因为吸积效应膨胀的系统,已经超出我们人类的接受范围了。书中说,我们人类的脑子啊,容量是有限的,不太能适合理解多层嵌套的东西。书中给的例子是句子,就是说一个主谓宾的,再说一个含定状补的,反正没几个句子下来,你就看不懂了,因为大脑接受不了那么多逻辑,而计算机却可以,因为这些在他看来都是结构化的数据,对他而言轻而易举。那我们有什么方法来解决或者缓解吸积效应呢?把这个解决了不就可以解决一部分系统复杂的问题了吗?可以啊,就拿代码来说,你重构啊,你改啊!模块化,API,封装,展现你架构师潜力及能力的时候到了!激动吗!!但是时间呢,人力呢,工作量呢,业务方呢,进度呢?如果你都一一搞定,没问题,你可以迭代一版撑一阵。而事实呢,哎算了,改改得了,凑合凑合还能用。而说到这里,就涉及到造成系统复杂的第二个关键信息,交互。我明明只改了一个变量,怎么系统崩了?!尽管我们只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但是结果确实是嗯。。。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改怎么办呢?作者给出了新的思维方式,我们重新审视问题,当然也给了我们面对问题时,该有的心态。这新的思维方式就是物理思维和生物学思维的结合,而心态则是“谦卑、好奇和欣赏感”。我们先说思维方式。我之前从来都没有“物理学思维和生物学思维”的概念,读完之后,我个人觉得,物理学思维更以人为核心,认为一切都是可以设计、发明、创造、维护、可控的,有果必有因,我们一定能追本溯源,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是理论家。而生物学思维更实干一些,有问题不影响我们就行,影响我们的问题我们能解决就行,不用多精确,甚至可以不用刨根问底,事情解决了就好,更原始粗犷一些。我开始读到这里觉得很扯,因为我觉得用生物学思维简直是在给自己挖坑,也很担心,因为害怕换一种思维生活的成本很大。但是从书中的几个例子,以及最后作者推荐的“二者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思考方式,我觉得我的思维方式没毛病。这里我要记录一下让我心安的理由:

举例说明两种思维方式

  你要说我要用哪种思维方式,我选择科学!

  那我们还要以什么心态来面对复杂系统呢?“谦卑、好奇和欣赏感”,前两个不用多说。说一下欣赏感,就是佛系,(1)放过自己,你做不了的事情,如果有别人能做,那很好,如果没有人能做,那就扔在那里,和问题共存;(2)我们创造了机器,然后在很多方面不如机器,挫败吗?害怕吗?take it easy,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比自己还要优秀,带着一种欣慰去尊重、肯定、承认。

  这个世界是复杂的,我们通过物理学思维把它简化成系统,模块,程序,然后用生物学思维去工作和生活。我总是觉得这个代码我没写好,我想太少,我没经验。放过自己,因为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的可以解决一切的,小范围适用的方法就行,我有时间和经历去迭代成长;我也总是感叹时间的本质,宏观层面上,什么都不存在,但是关注个体和细节,我来做好我自己,就可以有更多正面的影响。

  真本书很短,但能让我写这么多,也是让人吃惊。不知道是自己太啰嗦了,还是写的太口语化。管他的,这一刻我是开心满足的。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九):关于复杂的事物,自然物和人造物,唯名论和唯实论,后现代,卡夫卡

  这是一本挺标准的美国畅销书,前面大部分内容很有启发,描述、强调了人类技术产物如今的复杂性,并给读者一种直觉上的印象,能够提供一种新的看待现在的角度。只是最后面的部分有点牵强。就当没有最后一章吧哈哈哈。印刷、装帧质量很好,可能导致我加了一颗星。

  就书中所言,生命结构体的复杂性是人类依然无法把握的,而人类的创造物如今也愈发地复杂了,而且这两种事物复杂的方式还很不同。要认识、应付所有这些复杂事物,人类的大脑基本已经是不够用了。这里面就引出科技未来的趋势。既然人类发明了电脑,就要用到底,因为它真的很好用。但如果读者对于究竟什么是生物学思维感兴趣,我觉得还是自己看看生物教材比较好。

  但这本书也有美国畅销书一贯的毛病。比如书里用了太多太多西洋人的典故,全都是用人名命名的现象或巧合或规律。当然这不是本书作者的问题, 而是我觉得西方人的这种命名方式值得商榷。这种以提出者、发现者人名命名的方式,首先就让这个名称失去了可理解性,它真的仅仅是一个名字了。我不喜欢用这种方式命名事物,想象一下,当你打开一本书或一本字典,每一个词条都是一个人名,然后呢,你还要在去读这个名字后面的解释内容。举个例子,圆周率,还有个别名叫祖率,我坚决支持继续使用圆周率。

  还有,就是作者在最后两章表现出的折中态度,他似乎不是在写一本科普书,而是在参加竞选,他既想把自然科学的客观态度传达给读者,又想不得罪重视宗教信仰者的非理性的认知习惯,这就令我这个大洋彼岸的无宗教信仰者有些恼火了。美国的基础大众果真如此需要“哄”吗?非要在科普书里搞出灵肉统一或对三位一体的自然哲学式的解读吗?挺奇怪的。还有他那个“谦卑”,明明说“耐心”才贴切。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多谈一谈,多联想一下。作者说人造物的复杂性已经相当可观了,以至于人靠自己脑力已经无法认识,无法形成直觉的把握,于是这个复杂物就似乎有了生命一样。但这个生命只是一种相对于人的认知局限性的比喻,因为毕竟它是固定逻辑的有限组合,即便组合样式再多也是有穷尽的,只不过人即便用电脑也很难统统算上一遍。读者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然就理解拧了。

  我想说的是,面对书中描述的这样一种复杂事物,以及作者对如何看待它而提议的心态,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哲学里的一对古老概念:唯名论和唯实论。

  《西方哲学史》梯利,第二编,第五篇,第二章,第二节

  “照威廉·奥卡姆看来,只有个别的东西存在,人类的一切知识都从个别的东西开始。因此,他所谓直观或知觉就很重要,通过知觉我们察觉事物的存在,并在作出判断时加以表达。从个别对象中抽绎出共有的性质,从而形成概念或共相。没有心智的特殊能力或智慧来承担这一工作;当两个相同的对象出现于面前时,我们自然会进行抽象作用。但是,这种共相只是存在于头脑中的观念或思想,可用文字或惯用的符号予以表述;它们标志着众多个别同样的事物。科学完全论述符号或术语(这个词等于文字加意义)。对于,这并非说判断只涉及观念,判断总是关系到事物的。

  “共相不存在与心外,它们不存在于事物之中。如果像唯实论者主张的那样如此的想象,那是以抽象为实体,或使观念实体化;此外,还会引导我们陷入各式各样的荒谬中。威廉说,不要不必要地增加实体或基质,这是“奥卡姆的剃刀”;彼得·奥勒欧利已经表述过这种思想。共相也不作为本体或实体存在于上帝的心中,共相是他关于事物的知识,同人类一样,他有关于个别事物的知识,只有个别事物才真正存在。”

  这就是唯名论的大意。而唯实论则“ 认为一般(共相)概念是真实、独立的,先于个别事物的存在,而个别事物则由其派生出来,故比个别事物更根本、更实在。认为只有一般共相才有客观实在性,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所依据的原型和上帝所具有的“理念”。” (百度百科)

  简单说就是这样,唯名论说每一把椅子都是椅子,而椅子这个概念,是你的心智对这些物件的抽象,而且它只是一个抽象。而唯实论则几乎是倒过来的,认为在上帝的世界有一个椅子,它就是椅子的“理念”,而你心中只有先认识了那把上帝的椅子“理念”,才认得出现实中的物件是不是椅子。

  唯实论的这种思维模式,假如延伸起来,其实很可怕的。比如吧,椅子还好说,反正椅子只是椅子,而且谁都看得见摸得着椅子,但对于一个语言中抽象的词汇,比如“但是”,“但是”这个概念有它的“理念”吗?或者说,我随便想象一个事物,它奇形怪状荒诞无比,就比如JOJO的替身,谁都知道JOJO的替身那种东西是漫画里创造出来的,是该漫画作者想象出来的一个脑洞,但是,唯实论者很可能会说,既然该漫画作者能写出这样一个东西,就说明这个东西的“理念”已经预先进入他的心中,那么它也必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实体。这就很可怕了,这会引出对语言的神化。

  其实这本书的作者指出的某些人造事物的复杂性总是给人以一种神秘感,我以为这种神秘感的渊源和唯实论、唯名论争执的焦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当然是完全站在唯名论那一边的)。而且我还联想到,所谓后现代哲学家(所谓的,仅仅是所谓的),他们对于人类语言的神秘化,不但令唯实论的认知方式死灰复燃,而且也是由于他们被人类书本、语言的堆积物的复杂性压垮了。他们拿着很多抽象的语言碎片当做是“有生命的”,这和本书作者在最后部分提到的某些人的反应是相通的(当然,我不认为作者十分努力地坚持了某种明确的观点,他有点故意讨好无知者的非理性的嫌疑)。

  被一个庞大的、人造的、复杂的事物压垮,这真的是人类认知和心理的一大风险。后现代“哲学家”是被人类的历史、语言的复杂性压垮了,转而搞起神化的非理性来,这实际上是一种退步或心理求助。而这本书提到的一些人是被人类的技术发明的复杂性压垮了,觉得它们有了“生命”。我还联想到,所谓后现代的始作俑者不论是谁,它的最大动力源,也许不是平克在《当下的启蒙》里指出的尼采,而是卡夫卡。尤其是卡夫卡的《城堡》和《在法的门前》,如果按照唯名论、唯实论的争论焦点,以及这本书给出的启发,卡夫卡很可能是被现代社会的官僚体制的复杂性压垮了。读一读就能感受到。

  警惕。我以为后现代就是人类非理性对理性的反动,在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的压力之下。这样不好,很不好,于世无益。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十):一台存在软件缺陷的放射治疗仪是如何夺走患者生命的?

  1985年的一天,一位患者正在一家诊所接受放射治疗。虽然患有宫颈癌,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眼前的那台放射治疗仪将提前终结了她的生命。

  当操作员按照医生处方设定好剂量并开始治疗时,放射仪提示“无辐射剂量”。操作员重复之前的操作,仪器依然给出同样提示。操作员又重复操作三次,每一次仪器都提示“无辐射剂量”。

  实际上,这位患者一共接受了五次治疗,髋部灼烧严重,臀部需要被完全切除,于几个月后离世。据统计,此款治疗仪一共造成6位患者遭受过量辐射。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治疗仪的软件缺陷。技术人员只关注了硬件问题,而忽视了软件问题,从而导致了致命的技术故障。

  我们已经生活在被技术包围的世界。面对复杂繁多的技术系统,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是应该崇敬还是恐惧?美国复杂性科学研究专家塞缪尔·阿贝斯曼在《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这本书中,为我们提出一种认识复杂系统有力的思维方式——生物学思维。

  生物学思维,指导我们用谦卑、包容和迭代的心态看待技术系统,对技术保持科学而理智的认识。不盲目崇拜和迷信,也不过渡恐惧。保持一颗谦卑、包容的心,接受技术系统的不完美,承认技术系统的强大和自己的局限性,以欣赏感看待自己不理解的事物。

  我想,不仅仅是技术,对于我们个人、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生物学思维都可以帮助我们利用科学的方式来剖析和处理。

为什么系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理解?

  1. 为什么系统越来越复杂?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组成部分会越来越多(称为“吸积”)。同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也会变得越来越多(称为“交互”)。

  此外,每个系统都存在许多“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和“普遍的稀有事物”。

  上述四大因素导致系统越来越复杂。

  原因1:吸积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Frederick P. Brooks Jr.在《人月神话》一书中引用软件业内的一句俗语:“每次加一点,每次加一点,最后就有了一大堆”,形象的描述了技术系统的“吸积”过程。

  实际操作中,可能是为了修复原有系统的某些问题,也可能是为了提供新功能,所以,一次次的补丁或者版本升级应运而生,被一次次的加到原有系统中。

  一方面,许多年前陈旧的系统和代码还保留在系统之中(即“遗留代码”),而对此了解的人已早已不复存在,没有完全了解正在使用的系统;另一方面,系统的组成部分变得越来越多,导致原有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

  例如:美国国税局在2007年所使用的报税系统,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发的,通过不断修复和升级一直使用。

  原因2:交互

  系统不仅在不断吸积,每个组成部分之间也在越来越频繁的交互。系统每一次所吸积的部分都是合规合理的,但当它们被放到一起时,就有可能因为相互作用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异常。

  在更大的层面上,不同系统之间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关联和交互,相互传递信息(称为“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例如:在机器人中,常常需要语音识别、视觉识别和运动控制技术的交互。

  此外,不同类型的技术之间还会产生相互依赖性。比如:互联网与电网之间。

  这种“交互”效应使得系统变得异常庞大且错综复杂。用计算机科学家迪科斯彻的话来说——“概念层级的深度,绝非人类心智曾需面对的任何事物科比”。

  原因3: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

  另一个会使系统变得日益复杂的因素是,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即为了使系统尽可能的完善而不产生漏洞,必须将所有可能的例外情况都考虑进去,从而导致系统越来复杂。

  比如,开发一款工业机器人。要求这款机器人可以按照编程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为了保护人机安全,要求机器人可以检测障碍物,可以避障。而实际操作过程中,障碍物的情况千差万别;为了适应不同工作的要求,许多新问题产生并被考虑到系统中,系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

  原因4:普遍的稀有事物

  例外之外,系统还需要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比如:词库系统需要考虑所有词汇,包括使用率极低,甚至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词汇。

  2. 为什么系统越来越难以理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记住一个7位数,处理三层语言“递归”嵌套就很不容易了。当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连接数量剧增,即便是专家,受限于人类大脑,也是无法完全理解的。

  另一方面,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我们个人的知识储备,与理解复杂系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相比,无法比拟。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不可理解”的新时代。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1. 什么是生物学思维?

  书中同时提到了物理学思维,即将观察到的所有不同事物都统一起来,通过一组优雅的解释来简化世界的多变性和多样性。常利用数学公式抽象掉宏观层面上的细节。

  与物理学思维不同的是,生物学思维更关注多样性和复杂性,倾向于陈列大量事实,“观察”和“收集细节”,哪怕这些细节暂时很难被融入到某个单一的理论框架中。

  2. 为什么理解复杂技术系统需要生物学思维?

  复杂技术系统更类似于生物学系统。

  首先,生物系统非常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类型繁多,涉及很多层级。系统中的每个组成部分各不相同,相互依附。

  其次,生物系统的进化过程,导致生物系统也会被修补和改变,好比复杂技术系统的“吸积”过程。

  最后,生物系统同样会因为一些很小的干扰而出现灾难性的故障。比如:人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是人类基因组中的某个微笑突变会产生致命病症。

  因此,生物学思维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复杂技术系统。

谦卑+迭代,洞悉复杂世界的正确方式

  我们可以从生物学思维中借鉴到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 谦卑

  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的复杂程度可以与生物系统相比拟。生物学家面对如此复杂的生物世界,没有盲目的崇拜,也没有心怀恐惧。

  生物学家对于生物系统这个复杂的世界,始终心怀谦卑。他们在面对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时,不会即刻就想彻底理解它。他们一次只研究这个系统的一小部分。他们考虑系统的进化轨迹,收集和记录发现的各种细节,加以分类和编目,进行研究。他们积极地采取行动,主动将意外事件注入系统,观察系统的反应。

  他们保持谦卑,对生物系统的细节产生浓厚兴趣,不断探寻系统背后的奥秘,即使永远无法理解系统也没关系。

  对于难以理解的事物,要努力克服我们的无知;一旦理解了某个事物,也不会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

  2. 迭代

  我们应该明白,复杂性必然导致罕见的故障和无法解释的错误,即使最警觉的技术人员也无法预测全部故障和错误。而许多问题和故障也无法马上定位到原因并解决。

  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迭代”将是最好的方式。

  谦卑+迭代,是帮助我们洞悉复杂世界的正确方式。

  人类作为最复杂的生物系统,生活在如此复杂的世界,创造了许许多多复杂的技术系统,每天都要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

  有了生物学思维,我们不必害怕复杂。愿我们都可以拥有一颗谦卑、包容的心,用迭代的思想面对无法马上解决的问题,勇敢探索复杂问题的本质,让复杂不再可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