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狗帮》经典观后感有感
《恶狗帮》是一部由Kim Chapiron执导,Adam Butcher / Shane Kippel / Mateo Morales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恶狗帮》观后感(一):我怎么了????
那个男孩子演的相当的好 这片子是晚上看的 正好看到监狱发生暴动那段 我爸到我房间叫早点睡觉 突然我就跟疯了样的对他说出来 FUCK OFF!! 然后听到片尾曲 我人在椅子上发呆了很久 不知道为什么...
《恶狗帮》观后感(二):恶狗帮
内心有力量才是真正的有力量。
意志决定一切。
强大,不是面目狰狞、凶神恶煞,而是在不动声色间周身就形成一个气场。
语言的威胁不是真正的危险。
动作的恐吓不是真正的危险。
不说一句话,不做一个动作,但让人感到寒意,才是危险到来。
经历过风吹雨打而没有夭折的树才能长成大树
《恶狗帮》观后感(三):一个故事,怎么看在于你自己。PS:音乐很棒
这电影就是回忆真实事件类的电影,拍成这样挺不错了。影片的音乐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内涵的歌词和凄缓的曲子,为影片营造了很好的气氛,也达到了导演想要的效果。音乐让故事本身更传神,且不说主角演技如何,导演在导这方面做得不错了,何况主角出演这个角色很到位。听着几段插曲和片尾曲,一股凄凉、无助袭上心头,再对比影片的内容,更让我同情里面的少年们,似乎能感觉到他们的无助和冷。虽然有些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完美,但是不得不说拍得挺好的。
看完之后让我不舒服的电影就是好电影,av除外——Ray。
《恶狗帮》观后感(四):不成功的翻拍
很好的题材,有很多可挖掘的内容。可惜导演处理得不够理想,或许是题材太过复杂而超出导演可驾驭的功力(毕竟是只拍过两部长片的新手,他的处女作也未尽人意,糟糕透了)。很多场景都流于表面,尽管几位年轻演员的演绎都令人印象深刻,但也仅此而已。
好的电影不仅留给观众难忘的场景和人物,而且应当引导观众去思考一些问题。看完这个片子,我不知道导演要阐明什么,只留下一系列暴力的片段在脑海中回旋。我一边看的过程中,一边在想这种题材交给英伦导演来拍该多好啊!结果,今天我上网搜索了下,这部片是翻拍自七十年代的英国片Scum,且被禁多年…噢!
《恶狗帮》观后感(五):Dog Pound
很棒的一个故事,不过结局让人看得憋屈。每当看到以牙还牙时总是很激动,很亢奋,谁不是呢,谁不想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任何人都可能爆发(所以内向的马加爵爆发了,可惜太过了点。如果稍微改编下可以是个不错的故事,很早就这么想了,可惜国内不可能,跑题了),片中的Butch很让人喜欢,但是最后可惜了,原以为是匹狼,最后还是成为条狗,哎,够狠还不够啊,要够聪明,最后暴动的时候怎么会选择自己一个人夺门而出呢,当时太亢奋一时头脑发热?如果最后他冷静地藏匿于人群中,最后完全可以安然释放啊(鸡奸的杂碎已经在暴乱中被教训了啊也没人会发现)!不过这样完满的结局虽然不让人觉得憋屈了但却也没意义了,那既有悲剧色彩又不让人觉得憋屈的结局该怎么安排呢?
《恶狗帮》观后感(六):没有标题
三个少年犯。
一个是疯子,暴力狂,整部电影里面所有给观众的情绪都需要靠他宣泄;
一个是孬种,是三个人中稍微正常点儿的,但是实在是太懦弱了;
一个是小崽儿,很多事情并没有接触和经历,但还是会拿别人父母的下半身开玩笑,并以此为乐。
小崽儿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对疯子的过分信任死在了他们的中年窝囊废傻逼教官手里面;
那个孬种一直在以自己勾搭过多少姑娘,与多少女人上过床为荣耀,总是在拿自己在女人面前的魅力来衡量自己的生活有多成功。生命有多少意义,但是他忘了,在监狱里,拳头才是标尺;
最后来说那个疯子,在少管所期间并没有人来探监疯子,虽然他有点儿小酷,正是因为他的这点儿小酷让他所受的欺负来得如此的快。导演其实挺够意思的了,用两个肥仔的脸被揍的稀里哗啦的代价来衬托疯子的这张小白脸,不过,疯子也应该注意一下,不要边揍人边喷口水,控制一下;
三个人陆续都死了(虽然影片里面没交代疯子死没死,但是相信我,他会的,原因么?你懂得),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秩序。三个人都希望破坏原有的秩序并付诸于行动,而且的确成功了一半,那就是在服刑的少年中树立了威望,得到了尊重,但是他们没弄明白,在这里,还有那些混蛋的教官,傻逼的警卫。出来混,迟早要还,少年们用自由偿还了自己所犯的罪恶,而警卫们,问问他们的家人就会知道他们其实也在偿还......
《恶狗帮》观后感(七):没有人是胜利者——纵使No fault of mine
在沉迷于各种收电影的很久之前,
已然下载收了这部片子,
最直观的是里面那首插曲,寻觅很久却找不到完整版,
于是自己截取了电影片段转换成了音频格式。
听着男声呢喃似的哼唱着Syringa tree,
听似轻松的bgm,与这个沉重故事红白两分鲜明无比,
三个被关进惩教中心的少年,或许期待着忍耐之后的自由,
最后却再难走出这座牢笼。
utcher的狠厉,Davis的软弱,Angel的孩子气,
他们都谈不上十恶不赦,却以迷失终结。
看着angel,我会想到小豌豆,一样有着一张正太气的脸,
生命却最早消亡,仅仅信手涂鸦的一枚裸女加之警卫心情不好...
Davis的死亡充满了悬疑色彩,但警卫的不作为却是确凿无疑,
至于一举一动都是戏,眼神充满张力的Butcher,
行动派的他可以在与Banks的狱内角逐中占据上风,
却在面对全副武装的警卫之时一败涂地,
即使他能离开,却也不可能去往梦想中的那个马戏团...
监狱大抵是恐怖的吧,即使那里只不过是一群群的少年,
没有人能脱离其中,没有人能看到希望。
这片子有着很浓的法国气息,
观看时会令我想到另一部也许更加冷门的片子
——《华盛顿城堡的圣徒》
在内与在外,其实都被困在一个同样的圈子之中兜兜转转无从离去。
想大字加粗的是:
魂淡这片子居然会被搬上AC啊这不科学!
《恶狗帮》观后感(八):恶狗帮 Dog Pound (2010)
影片的名字把少管所比作牲畜栏,而我更愿意把这个牲畜栏想成是生活中无数圈子的一个,残酷而缺乏希望的圈子中的一个。
戴维斯、天使、帅哥同一天进了蒙大拿州恩诺拉维尔少年管教中心。
戴维斯,16岁,拥有麻醉品,伺机转卖。他是一个从小在蜜罐中长大的乐观少年,喜欢泡妞,更喜欢吹嘘和传授自己的泡妞心得。一个晚上,他给室友们讲述了一个他与女友老妈的香艳故事,赢得了大家热烈的喝彩。
天使,15岁,累犯,袭击和偷车。他实际上还是一个小孩子,行为中夹杂着天然的稚嫩与天真,竟然因为叠不好床被被关了紧闭。
帅哥,17岁,袭击管教人员。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狠角色,他不会屈服任何人。他对别人的挑衅,总是用加倍的暴力去奉还。同时,他还是一个讲义气、讲正义的家伙。如果不是还有一副少年稍显稚嫩的身板和面孔,他绝然可以被称为一个硬汉。
他们三个在少管所里体验到恶霸的欺凌、管教的冷漠和整个环境的死气沉沉。少管所里,只能通过无中生有的取乐和冲突来调剂难以忍受的单调。而这些取乐和冲突却有时会换来严重的事故,包括死亡。
戴维斯是个被宠坏了的懦弱的少年。他除了在泡妞功夫上洋洋自得外,其它事都自然不自然地依赖他人,当这种依赖未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甚至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机会。
天使最应该抱怨上帝的不公。他犯得都是小错,却得到了最严厉的处罚。人间悲剧往往如此,最不应该的人总是遭到最大的伤害。
帅哥的心中其实曾经闪现过一丝希望,可是,在这样的圈子中,如果还有希望,那就让它破碎得更快更狠一些。他不像一个悲剧英雄,更像一个被命运戏弄和遗弃的人。
即使小队长古得爷警官有一颗善良的心,却仍然避免不了手上粘上少年的血;即使大队长三滋把少年犯当作自己的孩子,却仍然会把大棒向孩子们的头上挥去。其实不光少年犯们看不到希望,管教们也一样,他们也是牲畜栏的成员。
这个故事充满残酷,甚至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恨意,恨这个圈子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点点希望。
《恶狗帮》观后感(九):忍不住跳出来讨论下
看完有点疑问,发现Davis的死交待的不是很清楚,就上网搜看看。发现两点,一是这电影看得人不多,二是很多人看完跟我一样在问,这货怎么死的?
看完人家讨论还是云山雾罩,想着这世界上就没个明白人了么。。。自己倒又心里跟明镜儿似地了。
网上评论都说Davis被菊爆,为了符合大众趣味,大家当然都这么想啦。不过就我看到他挨揍的那个体位,真的未必被菊爆。而且从头到尾那个从后面压着他的衰仔都没有脱裤好不好,不过话又说回来,也不排除人家电影可以蒙太奇一下,配合后来走进去那个小伙子的诧异神情,被菊爆也不是没可能,况且那两个揍他的衰仔长得的确有点基友气质。
说真的,有没有被菊爆真的应该不是关键,关键是Davis被欺凌,被人在洗衣房压着揍,无力反抗,无处求救。他不会去跟狱警求救,一方面这是Pound里面的规则,另一方面狱警根本不在乎这些贱命的小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他想跟Butch讲,也许期望他能为自己站出来,去反击。适逢Angel出事,Butch心不在焉懒得理他,还告诉他自己一周以后就走了,又少了个希望。
深夜,在无尽的屈辱里,他企图给家里打个电话,一吐心中愤懑也好,委屈求助也好,只求被当个人对待,知道他的生活里还有希望和安全。然而最后的希望也被扼杀,狱警仍然不在乎。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份令人疲劳的工作,每天对着这些叫人厌恶的恶仔,只要他们不在自己值班的时候搞事情,其他一概都是多余。一个十六岁孩子在深夜脆弱求助的眼神是多余的,反复的呼叫声是多余的,门一合上,把Davis关进无尽黑暗。
utch很快出狱了,如果他走了,Davis无法求助狱警,没办法获得家人的帮助,更无力抵抗两个人的欺凌。可想而知,今后的日子会是个什么地狱惨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看着他的眼神,我就在想,这哥们儿绝对第二天被人发现上吊在宿舍里。结果后来出现的镜头是他盖着被子,而血渗透出来。一开始以为是他被揍太狠内出血,后来看到人家说割腕,于是觉得一切合理了。
一条烂命又终结了,也许他活的方式并不值得他自豪。但这样在黑暗中死于漠然与绝望,可令人多少对导演企图传达的主旨有所领悟。以暴制暴是不是真的可以有所帮助,或者,更深想一下,人类是不是真的天性本恶。
《恶狗帮》观后感(十):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少管所
第一次看这类题材的片子,当然也是第一次通过这个角度去看待少管所和少管所的少年犯们,演员们把各种情绪都发挥的淋漓尽致,也符合人性的诸多特点,没有什么是完美活不完美的,我很好奇,当布奇报复了班克斯后,班克斯竟然从荧幕中彻底消失了,或许是死了。
布奇、戴维斯和暂时脱离了被陷害、攻击的局面,开始强势起来,并有了一些小喽啰。
正是一本电影杂志的吸引,是的我静下来去观赏这部电影,音乐很好听,淡淡的灰色和忧伤,正是少年犯心里的阴影。
在我看了安德尔的死因后,我再也不会诧异中国监狱出现的各种”某某死“,或许是过失,再或许是森严的制度,当我们透过这部片子去了解监狱的时候,其实心里早有准备,人总是有很多种欲望、虚荣,想被认可和管制别人,使别人臣服。
我没有注意到那副裸女的画,究竟是谁画的,或许真的是在布奇与戴维斯意淫调侃性的时候,安德尔的杰作,于是狱警在与妻子喋喋不休的争吵中,在为儿子庆生计划被剥夺时,把个人的情绪,发泄到了这几个孩子身上,于是安德尔成了他情绪失控下的牺牲品。人总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当那名女教师教育少年犯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我还暗暗的想,对于少年犯的心理干预是正确的,但当我看到安德尔凄惨的倒下的时候,我看到狱警不敢承认自己的过失的时候,我竟然会觉得那些很滑稽,人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孩子或是成人,合理控制情绪,都是必要的。
曾被布奇报复的某班克斯的跟班,重新回到少管所的时候,我已经知道或是布奇,或是戴维斯都会死掉一个的,因为安德尔已经被电话告知死亡了。
倒霉的戴维斯,在被猛烈地攻击腹部后,惨遭凌辱,可是当他想向布奇寻求帮助的时候,我看到的是大众的冷漠,当他在临死前想与自己的母亲通电话的要求不能被满足的时候,一种淡漠的感受从电影中被感知到,于是戴维斯也死了。
其实我也没有弄明白,最后布奇与伪艾滋病者最后的对话,是什么含义,或许是思想的巨大差异,其次是仇恨的叠积,我想或许是思想的差异占更大部分 ,因为从吃饭的顺序来看,两个人是僵持的,也不可能会达成一致。于是布奇一个人破门而出,可惜外边的景色固然美丽,却隔着灰暗斑驳的铁丝网,布奇仰望着天空,呼吸着自然地空气,紧随其后的狱警打折了他的腿,他被重新拖回了少管所,于是提前被释放的可能化为灰影,其实导演一直都没有希望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安全的被释放,只是最后一个比较幸运,至少比前两个幸运,至少还活着,可惜等待他的确实更压抑冷酷的生活了。
这个电影浅而易懂,出场人物众多,但主角却只围绕着这三个人,人生是无所谓公平与不公平的,况且他们还是少年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