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1000字

2021-02-24 02:16: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1000字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是一本由(美) 伊丽莎白·克拉里著著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一):心理底层逻辑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

  作者运用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结合了自己40年的育儿经验写出了此书。给读者以落地性质的表格和方法,以及在育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结合案例详细阐述了不同角度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中多的家庭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本书与其他的育儿书籍有所不同:它详细的、通过表格和案例告诉了家长,孩子们出现情况的心理机制。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二):啊,人类幼崽真是令人头秃啊。

  之所以会读这本书,是因为我的孩子进入了西方人常说的 “terrible two”,翻译成中文就是“可怕的两岁。”有时候我会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境地,小孩和猫一样,打骂完全起不到任何正面的作用,反而容易弄糟家庭气氛。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我外婆说的“赚钱难,吃屎难,养人难。”

  以前在培训班工作的时候,校长力荐《正面管教》,《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话很出名,那就是“ 和善与坚定并行 ”。而这本《与打骂溺爱说拜拜》,和《正面管教》的理念类似,但是更加像一本方法论,将理论具体化,具体到该怎么去做,才能“温柔而坚定”。

  本书作者伊丽莎白·克拉里(Elizabeth Crary),是美国教育家,家庭教育演说家,同时也是一名畅销书作家。先后累计出版超过三十种家庭教育畅销书,其所著《0~12岁:帮孩子养成好习惯》也成为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经典读物。

  啊,太困了,明天再写。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三):对付熊孩子的武功秘籍

  都说孩子不打不成器,可是我一直信奉不能打孩子,看了太多文章说打骂孩子的后果,一定要理解孩子。为此和宝爸也产生好多分歧,所以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毫不犹豫的要读一读。

  这本书最好的部分我觉得是附录,是不是很惊奇?但是真的是的,附录是解决常见的u养育孩子中常见的难题最快速的方法,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些,感觉好爽,然后每页做好便利贴标签,准备在我忘记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查一查,哈哈哈,仿佛一个学武功的人偶然间遇到了一本武功秘籍。

  初读本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无聊一些,因为一开始你要做大量的测试,练习题,有点累和迷茫,但是慢慢的,随着书本内容不断的推进,作者会慢慢带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喜欢本书的逻辑,第一步,界定问题。首先你要明白的是遇到的到底是什么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定义这个问题。第二步,汇集信息。其实这是个分析的过程,找找问题出现的时间,原因。开始分析怎么办。第三步,就是探索解决问题。从父母的角度先做改变自己,是不是情绪问题?然后冷静的思考怎么改变目前的状况,进而做到鼓励孩子良好的行为,最终制止不当行为。第四步,评估、选择并实施。第五步,评估解决的效果。

  我强迫宝爸也看一遍这本书,他虽然很步情愿,但是还是不得不看了我勾画的重点以及标签部分,本书一定要家庭中所有参与孩子管理和养育的人都看看,或者传达周知一下。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四):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

  一、解决问题的步骤

  1.界定问题

  2.收集数据:

  频率:评估解决办法的有效性

  背景观察:发生的背景

  检查发育水平

  谁的烦恼

  3.探索潜在的解决方案

  4.评估,选定与实施方案

  5.评估解决方案

  二:避免冲突

  1.事前考虑周全:消除无聊的活动,重新安排时间,做好过渡安排,活动预演

  2.讲明期望:降到孩子的高度说话,问题与命名,有限选择与自由选择,引导选择,祖母规则-用来说明你希望接下来做什么

  3.整理情绪:注意情绪变化,积极倾听,我讯息法,画饼充饥

  4.订立规则:避免重复要求,想好再说,为孩子听话做好铺垫,辅助孩子听从

  三、强化良好行为

  1.关注:正面关注和负面专注有条件的关注和无条件关注

  2.关注时间

  3.正强化法

  4.表扬:明确的表扬,表扬要及时、真诚,过份表扬会让孩子厌烦

  四、培养新行为

  1.亲生示范

  2.简单指令

  3.行为塑造

  4.重新学习行为习惯

  五、减少不良行为

  1.不良行为动机:关注,权利,报复,示弱

  2.注意力转移法

  3.辅助孩子听从

  4.忽视法

  5.替代法

  6.调整环境法:拓展环境,限制环境,改变环境

  7.选择正确的后果:必然后果法,逻辑后果法

  8.隔离反省法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五):养孩子的修行之道

  养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你养的是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人。哪怕是有一点自主意识的细菌,你都不好让它按你的意愿发展,何况是高等智能的人呢?所以,只要一提到养孩子的麻烦,很多人都会有共鸣,确实太累了。但问题在于,养孩子都累,孩子却又有优秀和非优秀的区别,那些优秀的孩子,固然有天赋上的差别,但更多的,是父母教育方法差异造成的,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出的孩子可谓天差地别。因此,养孩子是修行,在接受养孩子很累这个现实的同时,我们要学着掌握方法,最近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了一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作者是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此书是其40年育儿经验总结,很值得推荐给大家。

  这本书好在哪里呢?首先是切入点好:打骂和溺爱。这是我们在养孩子过程中经常游走的两个极端,现在的孩子之所以难养,就是金贵了,以前农村增加个孩子,按照老话说,无非是多添了一副碗筷,养育成本是很低的,但现在呢?那不仅仅是吃饭问题,教育问题也很大,在四五线城市,辅导班费用一年也得万把块,大城市就不用说了,结婚成本高,养娃成本更高,还有精力问题,这样的情况下,不溺爱是不现实的,是大氛围,谁家都是宝贝。但溺爱以及时间约束,期望也会很高,加上外部竞争,焦虑感也就出来了,因此当宝宝不符合预期时,也会打骂。这是谁养孩子都避不开的问题。这也是作者高妙之处,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在找到问题关键之后,作者给了很多建议,比如,以下情况你肯定不陌生:孩子爱乱碰 东西、一意孤行、自我中心、在餐厅乱叫、推人、抢玩具、不买玩具就哭闹、好言相劝被当耳旁风,骂他又不听,打了又心疼……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作者结合自己长期研究学龄前儿童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能有效影响孩子行为的具体技巧,可以有效帮家长摆脱打骂或溺爱的育儿方式,跟孩子实现更好的互动,从而培养出独立、积极、有幸福感的孩子。比如,学习不集中是孩子经常那个出现的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唠叨有用吗?打骂呢?作者的办法是,鼓励家长转化视角,关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多鼓励,循序渐进,这显然是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这样的方法,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大家可以自行翻阅,相信必有收获。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六):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你也可以做到的!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一看书名,就是关于育儿经验的总结与分享。

  哈哈,我也不知道为啥我会申请读这本书,明明我既没娃也没结婚,可能当时脑子瓦特了?

  这本书隔了差不多一个月,才开始阅读,但我并没有真正读下去。

  我想,最大的原因是它对我来说,是没有利用价值的。

  所以,我没有动力读下去。

  但是,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有宝宝的妈妈来阅读。

  相信,读完会有很大收获的。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是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40年育儿经验总结,而且“不打骂、不溺爱”的教育方法在美国和日本大受欢迎。

  在宝宝0-6岁的关键阶段,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

  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的专业性有些强,当然专业性强的同时,针对性也很强。

  里面出现了好多专业名词,比如三脚凳理论、“我讯息法”、注意力转移法、忽视法、替代法、调整环境法等等。

  作者伊丽莎白·克拉里,是美国教育家,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

  根据其40多年的育儿经验总结的精华,因而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实用性很强。

  而且,作者伊丽莎白·克拉里不仅针对孩子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课后还有小练习,帮助你巩固和提升育儿知识。

  就像作者在开头中所写的那样: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使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愉快。

  而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融洽愉快,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通过10大策略,32种替代打骂的方法,150种现场问题解决技巧,为指导孩子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当然,理论是一方面,能否应用到实践,就考验着父母的智慧和思考。

  虽然这是一本关于育儿经验的分享,但在实践的应用中,还是需要父母多加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人说,我们对待孩子的方法,将决定他们未来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深以为然。

  不如从现在做起,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让你的孩子更独立、积极、自尊和有幸福感。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七):孩子哭时我们该如何做?许多老母亲都做错了

  孩子哭闹时,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做?真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做父母的。

  一种观点是不能溺爱孩子,不能惯坏了孩子,不能被孩子的哭闹要挟,甚至是孩子一哭闹就大声训斥孩子,不让孩子哭;一种观点是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哭闹太让人糟心,赶紧地哄着孩子不哭了就好。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总是产生许多焦虑,要么打骂,要么溺爱,要么一会打骂,之后后悔了就各种补偿的溺爱上了。究竟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不是不爱孩子,我们只是不懂得如何去爱罢了。

  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中许多简单朴实的例子一下子让我悟出了许多奥秘。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就是我们总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爱的标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忘记了爱本身。太多世俗的成功标准,大多的攀比让我们无比焦虑,自然无法坦然地做一个温柔的老母亲了。

  里面有一个例子我摘录如下:简2岁左右时,经常和妈妈一起逛超市。如果买东西的要求被妈妈拒绝了,她就会躺在地上大喊大叫。但是妈妈从不发火,反而耐心地把她从地上抱起来,一边提着别的要买的东西一边拉着她到收银台结帐,回家的路上也不会发火训斥她。这些方法极为成功,有时候才过几分钟,小姑娘就又高高兴兴地玩耍了,邻居见了都感到很惊讶。其实,只要处理得当,简很快就会忘记之前发生的不愉快,来得快,去得也快。

  随着简一点长大,她慢慢地适应了社会生活。粗暴无理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地被始终如一的温柔化解,她的坏脾气也渐渐消失了。

  简的妈妈妥协了吗?似乎没有,而且也没有打骂孩子。这是多么神奇的一条道路啊。里面有一个细节,孩子哭闹时,她耐心地把孩子抱起来。这个抱,给了孩子一个多么坚定的爱的暗示,孩子多么不讲理,他仍然可以感受到妈妈的爱,这个爱是无条件的,是坚定的,因为这样的爱才会培养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有爱的孩子。

  妈妈给予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爱,不管孩子对错,他都能感受到妈妈的这种爱是多么重要啊,有安全感 的孩子才会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才会有勇气和能力去战胜自己的各种缺点。记得《正面管教》一书中也是提倡“温柔而坚定”。做一个好母亲,没有那么难,就是真的无条件地去爱孩子。心中有爱的孩子,还让我们担心他的健康成长吗?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八):学会用更有效方法教育孩子

  真人秀节目《超级育儿师》里有一对母子,3岁的儿子动不动发脾气。妈妈也很粗暴,总是对儿子大吼大叫。

  节目组跟拍了母子俩平时相处的生活片断:孩子和妈妈到菜市场,他对菜市场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到处看到处摸不停问。妈妈烦躁地吼孩子,“不要再烦我了!不要再问我了!”

  回家路上,孩子累了哭喊着要妈妈抱抱,妈妈吼“我拎着东西怎么抱你?”孩子在家里玩玩具发出声响,妈妈依然吼:“玩玩具不准发出声音!吵死了!”

  为了让妈妈了解孩子被吼时的内心感受,节目组安排她前往声音体验场所听听自己大吼大叫的声音。当自己的吼叫声不断充斥耳膜时,妈妈的情绪崩溃了,她捂着耳朵蹲在地上大哭着说受不了。

  总是被人大吼大叫,大人尚且受不了,何况是孩子?

  那被无原则地溺爱的孩子呢?毫无疑问,他们必定是家中的小霸王,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过度溺爱必然养出孩子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的性格,这样的孩子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也许有人会问,教育孩子骂不行宠不行,到底要怎样才行?

  美国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集40年育儿经验总结的育儿书《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具体教我们不打骂、不溺爱去教好孩子。

  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乱扔东西,在公共场所打闹,不买玩具就撒泼打滚……0~6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克拉里说教育孩子要遵循“三脚凳”理论。凳子要立稳,需要有三条腿支撑。孩子要教育好,同样需要“三条腿 ”支撑,它包括:父母对自身价值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其中缺少任何“一条腿”,都无法教育好孩子。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孩子,都要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标在哪里,制订切合孩子实际的目标,制订计划,帮助孩子逐个突破。在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父母对自我需求的尊重最重要,它关系到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有自我尊重的需求。父母只有先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让自己获得快乐,才能更有耐性地去教育孩子。

  面对孩子的具体问题应该怎么办?书里列出了150种现场问题的解决技巧。每个问题,都可依照5个步骤来解决:1、给具体行为界定问题;2、收集数据(孩子出现问题的次数);3、确定自己希望孩子怎么做,给出孩子可选择的办法(这里面包含倾听、表扬、期待技巧);4、评估、得出最可行办法实施;5、评估、修订和重复办法。

  方法实施起来需要耐性。教好孩子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能养出独立、积极、自尊、自爱,幸福感满格的孩子,我们一起努力。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九):采用温和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今天,我们会发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而且,在教育这一个话题当中,总是会出现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问题来为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怎样教育孩子,对于每一个父母来说这都是一门永远都学不完的课程。在这门课程当中,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不断进步,那么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

  在网上经常爆出父母在教育孩子出现问题的事件。在这些世界的背后,我们会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或者那样的问题,是因为父母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采用打骂式教育。可是,现在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的叛逆心理是逐渐强大,对于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他们是非常不赞同的。甚至,他们会采用自己的方式或者极端的方法来反抗父母的教育。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出现问题,是因为父母在对待孩子上出现了问题。许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家庭的父母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做一些事情。而自己的孩子就像皇帝一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把父母当做奴隶一样来使用。这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错,其实,我们想一下,这些错误的根源还是来自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的错误。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有的时候讲的方法特别管用。就比如,书的后面给出了10个方法的详细讲解。在这10个方法的讲解当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家长存在的哪些错误行为,然后并在后面附上,如果你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话,就会出现另外的结果。并且,将这些正确的行为加以详细的叙述。这样的话,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出现了同等类似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依葫芦画瓢的来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还安排了许多的小测试,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来检测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状况,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什么类型的,是否是正确的。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设计,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够正确的判断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有的时候我们只是埋着头去干事情,不管正确与否,这样带来不好的结果,以至于后面去反思,也很难找到错误的原因。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感到非常的吃力,那么你也可以看一看这本书。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十):适时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与方法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其实和老公在很早之前就协商好了,一定不能成为家庭的中心,在大是大非上一定要严格的管控,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不能溺爱,当时爸妈也是非常支持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父母,我们的教育爸妈是无条件支持,然而,当宝宝真正来到家庭,成为家庭的一员,发现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首先从我自己来说,因为这是第一个宝宝,也许也就是唯一的一个娃儿,真的是呵护备至,放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爸妈有时候吐槽我,没见过这么疼娃儿的,他们那时候都没有我这么邪乎!确实第一次做母亲,真的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和宝宝的关系,感觉整个身心都在她身上,别说打骂都不忍心大声吼~也是养成了宝宝很多不好的习惯,急需一个指导教师啊。在一次微信群的童书分享会中了解到了一本在美国和日本大受欢迎的优雅教育、教养方法。赶紧上网买了一本。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是一本实战很丰富的老师写的,将40多年的育儿经验整理成册,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帮助娃儿养成好的习惯,简单的翻阅了一下,其实真的是非常实用,很贴近生活,一般在书里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和遇到的,总共分了七个章节,非常的细致且全面,每个章节中都围绕了一个话题进行了展开,并且提供了相关的指导练习。比如第一章就非常详尽的解释了如何有效实现三个支撑技巧,也就是正确认知个人价值观、如何对孩子保持合理的期待,以及怎么对自我需求的尊重等。再比如第二张,则是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解决疑难问题的具体指导方法,还有对于不断变化着的需求,提供了解决的问题技巧与方式,最后还有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在书中作者很精确的分析了各种熊孩子的心理,同时拿出了具体的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案,仔细的看了一下,自己的处置方法竟然都是错误示范的典型。在第一章中就提供了对于孩子指导的大量的而有效的信息,比如效能训练、行为的修正、交互分析以及阿德勒·戴克斯法。而且在附录中还列举了最常见的育儿方法,提供读者们参考和应用,从学步期到学龄前儿童都可以使用,非常实用的一本书,在这里推荐给所有宝妈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