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跑步锻造灵魂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跑步锻造灵魂读后感精选

2021-03-01 03:22: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跑步锻造灵魂读后感精选

  《跑步锻造灵魂》是一本由[英]亚德哈罗南德·芬恩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跑步锻造灵魂》精选点评:

  ●驿传是一种既美好又残酷的形式啊,希望自己以后能跑起来~

  ●看完《强风吹拂》再阅读这本书,加深了对日本驿传赛事的理解,长跑是实现个人的成长,培养不无可征服的意志的方式。 武士道精神:忠诚 勇气 荣誉

  ●可以配合《强风吹拂》一起看。

  ●在1200bookshop呆了一个上午,攻克完了这本书,使我对跑步的见解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和跑步这项最基本的运动一样,这本书虽然遣词简单,但是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扎实感和稳定性,再结合作者自身的体会与变化,让人在阅读的过程里,心情总是平静安定而又蠢蠢欲动的。只是与小说《强风吹拂》不同的是,小说的结局可以在三浦紫苑的一念之间被轻易改写,可是在作者的书里,那些跑者的结局却没法有任何的变化,等待他们的未来也是残酷又公平的。

  ●『自从许多个月前启程前往日本,我自己的跑法又有什么进步呢?我学到秘密技巧了吗?真相是我在日本学得最多的,是什么不该做:少在混凝土路面上跑步,不要带着恐惧跑,不要带着压力跑,不要总在跑步时盯着跑表。』『日本之行后,我在跑步时唯一真正改变的只有跑步姿态。』

  ●这本出超出预期,阅读流畅,本来以为会很枯燥。

  ●2019.15 读到最后,比赛结束,我终于懂了教练的安排,恨不得也马上跑动起来,去切身感受“驿传”的魅力才好!之前读过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但没有想到跑步在日本如此重要,俨然一项全民性运动。作者在探索跑步方法,赞叹日本发达的长跑体系的同时,也对它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让我更加了解了日本社会的一些特点。至于跑步带来的精神上的开悟,恐怕也只能自己跑起来才知道怎么回事了~

  ●中文名实在是不好。驿传非常日本

  ●日本人为什么跑得快,又为什么永远跑不到最快,结构性问题……

  《跑步锻造灵魂》读后感(一):一个英国人眼中的日本长跑界

  驿传传统,

  公司队伍制,

  严酷的高中和大学长跑训练,

  热爱驿传比赛的媒体和民众,

  为何日本人青年精英跑者数量众多, 然而大于25岁的顶级跑者却如此稀少.

  日本的长跑传统, 现代长跑文化, 长跑业界环境, 训练方式, 各类教练、跑者的生涯和想法.

  挺有趣的一本书.

  作者把日本和肯尼亚的长跑做了相当程度的对比.

  环境、理念、文化、训练方式都不太一样.

  想找那本同作者写肯尼亚跑者的书来看看.

  《跑步锻造灵魂》读后感(二):日本长跑文化的跑者之道

  的确是《强风吹拂》之后很好的补充读物。

  手法和彼得海斯勒很像,都是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而反映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推出实质、根源和问题。

  作者特地去了日本半年,接触了社区跑者、业余驿传队、企业驿传队、高中和大学驿传队、马拉松僧侣、顶尖马拉松跑者、肯埃在日跑者等等,算是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了以驿传为主线的日本长跑文化。

  跑者之道就是“训练并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锻造灵魂”。驿传“虽然每个人都必须表现优秀,目标却是为团体争取胜利”,在驿传中“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期望,背负着绝不能辜负前面人的努力的责任,每个人的表现都激励下一位选手跑得更好,他们彼此激励,不断地攀上高峰”。

  作者也解答了为什么日本长跑文化如此鼎盛却无法在世界舞台上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相抗衡:一是“箱根驿传处于一个极端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挤压了其他长跑活动的发展”,二是“职业化的长跑体制强调立即出成绩而过早地扼杀了一些长跑苗子的潜力”,三是“跑步在日本不是一种兴趣不是一种享受甚至在职业队里有虐待的现象出现,根本无法解放跑者”,四是“企业队提供的保护和支持一定程度上使跑者止步于谋得一日三餐,让跑者缺乏动力把自己提升到新高度”。

  《跑步锻造灵魂》读后感(三):那些在肉体上辛苦煎熬的日子

  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说到:戒烟诚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你没法一边吸烟一边坚持跑步。于是跑步就仿佛成了健康自律生活的标配,一边早起一边坚持跑步,一边读书一边坚持跑步......

  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跑步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跑步的历程和配速只是一种自我激励和炫耀的标识,但于跑者们而言,跑步和生命平起平坐。

  芬恩先是一名跑者,其次才是作家,所以他的文字里有自己汗水换来的宝贵经验,这样的文字才更令人信服。身为英国人的芬恩,为了解密为什么肯尼亚人跑得快,亲身去肯尼亚与跑者们训练,感受他们的成长氛围,让更多人了解长跑文化。后来芬恩发现身材不占优势的日本人竟然也在长跑比赛中名列前茅,是什么让日本人跑得这么快,答案都在这本《跑步锻造灵魂》里。

  日本留给人们的印象严谨里夹杂着固执,守规矩的同时又封闭着自我,低调谦逊里又埋藏着深不可测的心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是坐在世界教室后排默默无闻的隐形人,却一次又一次地在跑步这项运动上大放异彩。

  芬恩也对影响跑步的因素了如指掌,但他依然选择举家前往日本,只为了亲身体会到日本人民对于跑步的态度。面对着日本冷漠的拒绝,他虽受挫,却从来没有轻言放弃,反而更是一次又一次地敲打日本跑者的心扉,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在日本,跑者可以选择加入企业队,平时用几个小时处理琐碎的业务,再用几个小时练习跑步。企业队完全承担了队员们的后顾之忧,跑步完全可以被当成一项事业,因而跑步在日本社会中广受人民欢迎,跑步比赛的话题度和参与度都很高。

  不只有人们主观上对跑步的关注和热爱,一些客观因素也是日本跑者领先世界的重要因素。在日本,健康的饮食习惯是跑者不可避免的。日本人在食物上追求小份量,追求糖分少,控制热量,同时用筷子用餐可以减缓食用速度,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既补充了身体所需的能量,同时跑步也促进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为日本长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芬恩了解到,日本的长跑训练并非值得全部借鉴。在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比如在日本,高中的长跑运动员面临着训练量过大的问题,有很多的运动员因为盲目服从教练指定的超出承受力度的训练强度,而不得不减少自己的职业生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刚好与肯尼亚人的训练方式相反,不过结果也各有成败。

  相对而言,肯尼亚人的跑步风格野性十足,像是生长在大草原上的野马,而日本人没有身材优势,只是凭借刻苦努力才不至于被肯尼亚人甩得更远。

  同样日本的教练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高强度训练只能让他们损失更多的优秀人才,所以在日本也掀起了新兴教导模式和传统教导模式的两极分化。

  而至于跑步时如何塑造灵魂的,还等着你在书里一探究竟。

  《跑步锻造灵魂》读后感(四):世界那头的大事这头不知

  驿传,一个颇有古风的词,在中国古代指的是以“传命”为宗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为一体的上传下达机制。在驿传制度下,具体的执行人驿夫如骏马、如海鸟,风里来雨里去,即便冰雪塞路、风沙不休,也要“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在今天的日本,驿传这个词仍常用不休,指的是一种马拉松赛事,起源于京都,早在江户时代,信使们在东京和京都之间来回奔跑,传递消息,信使会在驿站稍事休息,在这里把消息交给另一位信使。驿传赛事的灵感即源于此。

  在世界性的马拉松运动开展起来以前,日本就已经频频举行长跑赛事了,日本人虽然没有夺得奥运会比赛的冠军,但是长跑的整体水平很高。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可能因为日本是岛国,漫长的海岸线和温润的海洋性气候适合跑步,日本人身高较矮,在一些体育赛事上不具备先天优势,但是长跑对于身高的要求并不严格,长跑必须的顽强、坚韧、执着、努力的品质为日本人所长。

  日本的马拉松好手无一不经过艰辛的苦练,在日本,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很多,他们不惜斥巨资寻觅长跑人才,收至自家马拉松队麾下,企业为运动员发放优厚的生活补贴,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和生活条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日本也是世界上唯一为长跑运动员发工资的国家。

  在日本,马拉松运动深受国民欢迎,在民间衍生出浓厚的马拉松文化。日本的许多幼儿园,在冬天队孩子进行耐寒训练,其中“冬季耐力跑大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日本高校每年举办“箱根驿传”比赛,参赛者主要为瓜农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本书作者,年届四十的英国作家、卫报编辑亚德哈洛南德·芬恩参加的就是这个比赛,他和妻子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曾在肯尼亚生活六个月,又经陆路一路向东来到日本,途径波罗的海背部、丹麦、瑞典、芬兰、经历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愉快旅程,遭受了俄罗斯之旅的糟糕服务和憋闷的环境,他们登上韩国轮船,驶抵日本。

  作者一家来到日本,好不容易找到租给外国人的房子,慢慢地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在他眼中,青少年早起一起跑步、公共场合安静的气氛、超低的犯罪率、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强调集体与合作的文化,都与他以往的经验不同,新到一个环境的敏感,让这一切鲜明尖锐起来。

  而在六个月后,当作者回到英国时,他感觉英国的一切粗糙混乱,让人难以忍受,大喊大叫的乘客、争执吵架的人们,低劣生硬的机场工作人员,充斥其中,他看到一堆摇摇晃晃的日本人跟随工作人员手中挥舞的小旗子来到到达口,他替他们害怕,想告诉他们说,小心点,外面是残酷的丛林。

  日本之行改变了作者的跑步姿态,也让他体会到了驿传的本质,责任与期待,团队的胜利。

  这本书至少让我体会了两种文化精神,文化冲撞和对其他文化的敬意,爱读这样平和有体验感的作品。

  《跑步锻造灵魂》读后感(五):用步伐丈量世界

  跑步是项最为天然、纯粹又简单的运动,不需要太过繁杂的技巧,一切都产生于下意识的本能。作者作为一个来自英国的记者和跑者,带着疑惑深入生活到日本,进一步探求日本跑步文化的奥秘与魅力。和跑步这项最基本的运动一样,这本书虽然遣词简单,但是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扎实感和稳定性,再结合作者自身的体会与变化,让人在阅读的过程里,心情总是平静安定而又蠢蠢欲动的。

  比起爆发力极强的短跑,长跑比赛并不容易吸引众人的注意力。毫无疑问,肯尼亚是世界上长跑最厉害的国家,然而不为人知的是,日本也是世界上擅长长距离赛跑的国家之一,在日本跑步甚至可作为一项事业,有教练,有赞助,还会得到认可,在日本最吸引民众目光的不是马拉松却是一项独有的运动——驿传。

  驿传 = 驿站 + 传递,是日本独有的比赛,最初只是用来让运动员为正式的马拉松比赛做准备的热身赛,简而言之,是一项带有接力性质的长跑比赛。其中最受欢迎的比赛是箱根驿传,只能由大学男子跑步队参加,比大多数驿传的时间要长,会持续两天,路况较为复杂,正值每年1月2-3日举行,因为恰逢新年之际,所以是收视率最高的驿传比赛。第一次知道箱根驿传是在三浦紫苑的《强风吹拂》里,当时只是被小说里众人的努力和坚韧所感动折服,却并未真正了解箱根驿传对于日本人的重要性,这次通过这本书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受。

  在书的开篇,作者想加入驿传队伍却全部遭到了拒绝,作者归咎于是日本人的封闭和保守所致,然而看到书的后半部里作者深入到日清队进行采访,我才觉得作者之前被拒的原因里,日本人性格的封闭守旧只是一部分,更多是因为他们对于驿传太为看重,不信任作者这个外国记者,深怕自己的训练技术和安排遭到泄露所致。

  作为同质化严重的国家,日本人有着极为认真的做事态度,性格内敛坚忍,信奉着合作精神。在田径场上无法发挥优势的日本人,在公路赛事上却是大放异彩。驿传这些运动更是体现了“和”的精神,与日本人推崇的武士道精神不谋而合,它们同样体现了忠诚、勇气和荣誉,重要的不仅仅是取胜,而是如何在个人的提升之外,与队伍达到和谐与融合。更有甚者,在京都还衍生了著名的马拉松僧侣,挑战着千日千次马拉松的目标,耗尽精神、自我和肉体,以求开悟。当然实际上并不是连续的一千日,完成千日挑战一共要七年,但是其中的艰辛和困苦也可想而知。日本的文化差异体现在与跑步相关的方方面面,训练方向、训练强度、运动理念、个人态度、睡眠作息、跑道倾向等等,这些无一不是构成日本跑步文化的重要基石。

  作者作为一个记者兼跑者,不仅面面俱到的为我们展示了日本的跑步文化,也为我们揭示了日本在如此巨大投入之下却无法问鼎奥运最可能的原因。跑步虽然看起来最为简单,但是却是项调动了全身肌肉参与的运动,也需要科学的方式和训练手段。作者甚至用了一章专门说明改善身体的功能障碍对于提高跑步成绩的影响,并与崇尚天然的肯尼亚人进行对比,日本人的高强度训练反而可能过犹不及造成伤害。他们认可并崇尚努力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训练,然而正是这种对于努力的执着反而可能让人一叶障目,不能面对并接受质疑,甚至不愿做出改变。

  作者用平铺直叙的笔法描述着他观看的那些驿传比赛,虽然没有触目惊心的波折,动人心魄的情节,也让人历历在目热血沸腾,忍不住为队伍鼓劲助威,只是与小说《强风吹拂》不同的是,小说的结局可以在三浦紫苑的一念之间被轻易改写,可是在作者的书里,那些跑者的结局却没法有任何的变化,等待他们的未来也是残酷又公平的。

  无论哪种运动,如果一无所知,无法产生共鸣,也就不会太投入,正是出于作者对跑步的热爱,才衍生出了这些探究日本跑步魅力的记录和感悟。作为跑者,作者也一直在用自己坚定的步伐丈量世界,探寻世界的美好与广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