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记:2nd Life》观后感精选
《茗记:2nd Life》是一部由蓝天可凡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茗记:2nd Life》观后感(一):保留那一段故事
当我们走过那一段路程再回过头来看这部短片的时候,会猛然觉得,故事的情节在我们身上有着同样的延伸,淡淡的羞涩,淡淡的守望,也许我们太过年轻以致我们不敢去追寻那唯美的爱情,但是守望着它未必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故事的结尾是男主人公保存了那一段记忆,也许他将会有一个爱他的人守候在在他的身边,但是这一段故事,却是不能忘怀的。
《茗记:2nd Life》观后感(二):时光如水流
这样的淡淡的惆怅的干净的动画片,已经不适合我了。
我喜欢他的淡淡的惆怅的干净的感觉,但是我知道,那些都已经不属于我了。
不会再有那样的年龄那样的心境了。他们都已经成了我的梦幻,而我生活在现实里。
其实,我是一个很残酷的人。当我发现某样东西我再也不可能得到时,我会选择遗忘和放弃,要彻底的。
这样淡淡的惆怅的干净的情感,我不爱看,看了,也不再触动。只是年轻而已,都是年轻的故事。
《茗记:2nd Life》观后感(三):青春的那点事
画面风格不说了,有特色的是情节,几乎可以映射到当今中国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高考、毕业、出国,是制造离别场景的万金油。谈不上什么新奇和创意,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描绘生活,忠于生活。
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或者说,至少在我身上和身边发生过,我或者是主角,或者是观众。能够引起共鸣,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高深莫测的糊弄观众戏耍观众,可能会弄巧成拙。
给四星,因为这些事情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只是我发现,我是不是过于迟钝了,或者是后知后觉了,至少让我来构思,情节会相对平淡很多。我高考毕业那会,也没有这么多感慨啊。
谁知道呢,反正我是不可能再重复一次十八岁了,那些事情,随你怎么阐述吧,我将永远只是一个观众。
关于青春的那点事,在此刻是这幅模样,以后的场景,仍然未卜。
《茗记:2nd Life》观后感(四):穷文艺也是文艺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秒速五厘米的时候,我首先想起来的就是是茗记,极其相似的漫画风格和叙事节奏,淡淡的轻轻的
当然,真的要比的话确实比不了,可我觉得这是让人看到希望的,以往对国产动画的不满说实话都是在情节故事和主题上,低龄化幼稚化实在让我不忍看,可是这部不是的,他的不足在于技术,在于不成熟,而这些对于无房无米无经验的人们来说,真的够好了。
有的人说,穷文艺就是矫情了。没有技术生谈由技术支撑的效果和气氛,就显得撑不起,显得让人不尴不尬。
是么?
也是,也不是。
虽然我不是大神,但我有一颗成为大神的心。这个心不足以让我成为大神,却可以让我奋斗,让人看到我的不同。
很多东西都是一个由技术走向艺术的阶段,可是在开始的时候就没有自己的艺术思路的话,就只能生产出好看的无用品,用不用心观众看得出来。
悲剧是吧美好的撕碎,悲催就是把该美好的弄成穷好,拿得到钱的不走心,走心的都过不了。。。。。。
哎,说多了都是恨啊。。。
《茗记:2nd Life》观后感(五):茗记,和我们的茗记
说这类型的动画,我们大多数是在动画里找自己当年的影子。
老旧的住宅楼
28大梁自行车
铁皮大铅笔盒
值周生
戴眼镜的短发女孩
以及
一次有始无终的告白
一次盛大的考试
而后各奔东西。
茗记
我也没有细致的查找这两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是听起来好听,叫着上口,这就很美好了。
看这部动画的时候我趴在桌子上,想起自己当年傻逼兮兮的也暗恋过,也送过人家现在看起来土鳖到爆的礼物,最后也在高考后各奔东西不再联系。不伤感,不难过。笑着挠挠头,生活是一直往前走的,在这一刻我们回忆一下当年,那段飘着浅浅茶香的记忆,就挺美好。
不能给大五星。
因为还没做到导演能做到的完美。
光影效果是不错的,人设简朴让人感动。
情节完整,紧凑,能共鸣。
可惜动作还是太僵硬了。
能够慢一点,柔一点的,让少年蹬着车子给心爱的女孩送那幅画,我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这几分钟的短片。
《茗记:2nd Life》观后感(六):别怕,即使各自奔天涯
至今记得当初这短短五分钟带给我的感动,在重温一遍后想到的又是更多。很同意海妖说的,中国动画,其实最缺的,就是此片中的一种情怀,一种内核,一种精神。
《茗记》制作当然算得上精良,细节也做到了最大限度还原中国的日常生活场景,不过在精良制作之后,带给我长久触动的却是那个平易近人的青春故事。我们大多的人,也许都拥有如片中那样含混的爱恋,简单且平凡,也许至今从没说出过口,也许永远只是你一个人的秘密,但这一点也没有抹杀它的价值,它就像你一去不回的青春,在自己一遍遍的心心念念中愈加深刻,愈加无法割舍。我们铭记于心、念念不忘的,往往是那些刚开始就结束的懵懂恋情,于是我们才会对片中平静的自白产生那么大的共鸣,才会觉得,这就是自己的故事。
“接下来的画面,
被我的大脑一遍一遍的加工重构,
我分不清真假,
我只看见,
在一片片花瓣飞舞的幻境里,
完美的定格图像”
“所有带走的,未必留下,
丢弃的也未必遗忘,
唯一成为事实的,
就像一首歌中唱出的那样,
有些故事,
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各自奔天涯又算的了什么呢,那已经是磨灭不去的青春印记了,不是吗?
:这种情怀在另一部大学生自制短片《再见金华站》也体现了出来,这也它们同样成功的原因吧
《茗记:2nd Life》观后感(七):只是故事
如果我的日记本还锁在密封的箱子里,可是为何会有这样一个与自己如此相似的故事,或许人生有各种的雷同。那些曾经念念不忘的日子,就好像电影一帧帧回放,那也是一个夏天,如今,又是一个夏天。
在高中的时候暗恋过一个女孩,我也曾经在日记本里写满关于她的点滴,我会假装跟她们班的人很熟,这样我就可以在课间有借口见到她,我会跟她们班的人大声的打闹,只是因为想让她知道我在那里。我会在每个中午趴在宿舍阳台,只是因为她每个中午都会经过那里。我会从别人口中尽量收集关于她的消息,包括她已经恋爱了。
我的世界里一直有她的存在,我的朋友们都知道她的名字,知道我曾经喜欢过这么一个女生,或许她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美丽,但是喜欢的似乎从来就不需要考虑其它了吧。如果这是一部电影,那么从我的角度上,她就是女主角了,电影的每一个场景都会有她的出现,她的背影,她的声音,她从草地走过的每一个脚印。
只要见到她的样子,就好像春风十里,百花齐放。但是当我鼓起最大的勇气表白了,得到的当然也是一个无声的叹息。在她的世界里,我从来就是一个路人甲。如果是电影,那么出现在每一个地方,都会有那么一双眼睛在注视着她,只是她从来不会发现。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里已经难辨真假,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时隔多年,我还是会觉得当初的自己很可爱,会那么的喜欢一个人,会做出那么多的傻事,也许那就是青春。
第一次看到这部短片,是在中央6电影频道的一个节目中,当时说的中国的动漫的一些好作品,无意就看了这个片子,虽然看到的时候没有泪流满面,但是的确是犹如一支针插入了皮肤,有种可以感受的痛。
所有的过去,都会成为故事,可以轻描淡写的说出来的。
《茗记:2nd Life》观后感(八):谢谢你,在我青春里走过
青春如同一列火车呼啸而过。我们都曾是乘客,在某一个站台上相遇,随即又天各一方——有如生命里那些不知名的花儿,静静地盛放,然后,随风散落在天涯。 --- 沧月•《沧海》序
《茗记》是个很俗套的回忆独白。熟悉的校园生活,低回流转的音乐,年少时代青涩的感情随声优低沉的声线延伸丰满。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恨交织,只是淡淡的,如细水般长流。
我们总以为那段时光早就失落在记忆的长河里,被岁月无情淘掉,但它会在我们心不设防或夜深人静时,悄悄开启时光机模式,让曾经的年少轻狂在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一遍又一遍的回忆,一回又一回的感叹。那滋味,甜甜的、涩涩的;那感觉,几许惆怅、几许遗憾,就这样成为一个抹不掉的烙印。
窗几明净的教室里,似乎还能看到我们一起打闹的身影;早晚读上,我们一起背着课代表悄悄地聊着或大或小的事儿;课堂上,我们利用桌上叠得高高的书山做掩护,光明正大地在桌上传小纸条;还有在体育课上,我坐在树阴底下,看着你驰骋球场的身姿。以及,在大冷天里,缠着你一定要帮我抬热水回宿舍……
“很多时候,一件微不不道的事情,会成为你某一个生活阶段的全部。”那时的我总觉得有你陪的感觉很舒服,从未想过有分别的一刻。当那一刻到来时,感觉,嗯,有点无措。
“即便是高考的结束,对于我们的故事来讲,却无法是一个完整的句号。所带走的。未必留下;丢弃的,也未必遗忘。唯一成为事实的,就像一首歌中唱出的那样:‘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辩真假。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高考后校内班级的主题聚餐,是我们在一起的最后记忆。我们从此,真的是各奔天涯了。
青春谢幕了,主角退下了舞台,只剩下关于那段日子里一些掺杂着各种滋味的回忆偶尔钻进脑海。
谢谢你,在我青春的记忆里走过,给我刹那心动。
《茗记:2nd Life》观后感(九):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茗记》,一部出自中国人之手,5分48秒的短片,很不错的作品,一次次地重新播放,一帧帧地定格那些瞬间,就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也一直在听原声音轨,不论这部作品被如何评价,对比现在中国动画产业的整体水平,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然非常了得。
作为一个诚哥的死忠,看的时候不联想到新海诚的作品是不可能的,剧情是同样的真实感和观者的代入感,很容易让人想到《秒速五厘米》,新海诚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到处盛开的樱花,牵手奔跑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一起说着自己经历的趣事,安静地坐在图书馆里相视而笑,为了写一封回信酝酿很久,在青春的记忆中相偎而眠…这些青春里似曾相识的风景透过新海诚的描述在08年的春天让我沉溺了很久。
但毕竟《秒速五厘米》是来自十一区的故事,大雪纷飞的冬夜里横穿本州岛的新干线,高中放学后的射箭练习,被飞驰过的火车阻断的目光,这些都是独属隔海相望的邻国少年们的青春吧,从小看日本动漫的缘故,对这些存在并不陌生,也许他们也是我们青春回忆中的一部分,但在那些刻骨铭心的回忆中显然背景并非是这些。
《茗记》的那些场景显然让本朝的闷骚青年们触动更深。
粘着课程表的铁皮文具盒,套着纸壳的高级绘图橡皮,教室前的五星红旗和遵纪守法,家门口上门维修的小广告,陌生城市的火车站外各式各样的广告牌,仅仅只是围绕这些,能让我们回想起的的故事就能排山倒海般涌来,即使无关懵懂的爱情,也能看到苦涩的成长。
至于是不是有模仿日式画风的争论,我倒觉得有些无谓,优秀的东西本就是相通的,对于情感细腻的动画短片而言,写实的场景,安静的背景音乐,无处不在的细节,简单低沉的旁边,应该是一种共识,更何况中日文化本就一脉相承,手塚治虫也有从万籁鸣老师那里学习到很多,即便这类情感动画的表现手法是学习自日本,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没有模仿和学习,又何来进步与超越。
《茗记》的最后一帧结束的时候,显然中国的动画已经走出了很成功的一步。
《茗记》讲述的故事很显然地触动了很多人心底的那块柔弱。
冰冷的教室里,那个戴着眼镜一头长发的安静女孩,上课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盯着她的长发出神,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哪怕只是整理整理衣角,会想方设法想得到她的影像,哪怕是最后的毕业合照,和她有任何接触都会紧张不已,哪怕是眼神的划过都会让人脸红心跳。
求学时代的记忆里差不多都有这样的故事,人物也许不同,故事却是相似,动画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制作方的大叔们情窦初开差不多应该也就是那个时代,不知道是不是有他们自己的青春模板,我甚至觉得也许多年前羞涩地送出那幅素描的少年就是《茗记》现在的画手,而《茗记》显然已经不仅仅是送给那个女孩的礼物了,同样送给我们苦逼的青春。
动画里最让人触动的那个片段莫过于回头看到那个在雪地里带着围巾,穿着严严实实的女孩子,那个瞬间,我们都会奢望那身厚实的装扮带来的温暖也能温暖自己的内心。
茗指一年之中春初之时采摘的刚抽芽的嫩芽,《茗记》就是关于我们最初的记忆的故事吧,最初的记忆在我们的回忆中总是会不断被修饰和装点,以至于很久之后看起来还是那么纯粹和干净。
所有带走的,未必留下,
丢弃的,也未必遗忘。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2010.10.14 无锡
《茗记:2nd Life》观后感(十):《茗记》:比起《昨日青空》,或许这才是我们的青春
前几天跟朋友一起去看了《昨日青空》,并没有想象中的精彩,但其中的一个片段,却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另一部国产动漫。我应该是2010年看到的,那年我初二。而它发布的时间是在2008年,刚好是十年前,它叫做《茗记》。
《茗记》是由一个名叫L-key的团队制作的,导演是蓝天可凡。这部作品其实是由四个独立的故事组成,每一部大约五分钟。
(一)
《茗记-2nd life》
故事的开头是一个少年的回忆独白(应该说这个故事全篇都是以独白的形式呈现的):
“你有没有觉得?
有段时间你会特别喜欢回忆,
喜欢想一想以前的生活和日子。
那个时候的场景和声音,反复在你脑子里播放。
而你也总会觉得,
这段时间才刚刚过去。
也许你只是努力想否认,
自己会如此难忘记这一段时间,一群……
和一个人。”
我们年少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装作不经意的样子环视周围去捕捉她的身影;路过他身边的时候同伴会对你发出奇怪的阴阳怪气声音;在她附近的时候就会故意大声说话;他出现在附近的时候同伴会立刻提醒你;会偷偷在草稿本上写他的名字;努力与她周围的人熟悉起来却唯独不与她熟络;在你看不见的时候才能肆无忌惮地看着你可当你一回头却立刻撇开视线;身体里似乎有一个地方似乎主人是你,无论多么嘈杂的环境都能听到你的声音,哪怕听到别人提起你的名字它也会“咯噔”一下;路上遇到装作不在意地礼貌问候却又在错身之后偷偷扬起了嘴角……我记得以前大学音乐课上,老师说有一次她让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给一段简单节奏填词,小男孩填的词到现在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走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一眼就能看到你”。
故事中的少年也是如此,伙伴们笑他见色忘友“因为每天我都在走廊上等着看她。上学放学,下课出操,把自己生活的一大半,倾注在她的身上。当时想,也许,这就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吧。虽然不敢奢望太多,但还是很希望有一天,她能够看到我。”于是他的朋友们跟他一起做了一件非常“英勇”的事情:冒充纪律委员,戴上红袖章,到女生的班级里检查学生证(不确定,但应该是学生证之类的东西),然后趁机偷偷死了女生的一寸照
“你知道一份积累并压制了很久的感情,
往往会导致一个勇敢的决定。
当我用了很长时间,
终于完成一幅她的肖像画时,我决定,
悄悄送给她。”
少年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去商店买了一根丝带把肖像画系起来。我甚至可以想象那个场景,寒冬的傍晚,少年骑着车去商店,心中想着要挑选的用来装饰的东西,并且那是要送给她的东西,周围的寒冷仿佛是不存在的,只觉得甜蜜和兴奋。到商店里精心选择一条丝带,然后小心翼翼、全身贯注地将画包起来,打上蝴蝶结。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送礼物的经历,对我而言,礼物本身虽然重要,但是装扮礼物的一点一滴的过程却更能让我感觉到幸福和满足:给礼物选一个适合的盒子,然后给盒子做一些装饰,或者画上图案,或者系上丝带打个漂亮的结,然后把它放到漂亮的纸盒里,再附上一张贺卡……这种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总让我觉得特别的开心,看着礼物在你的手中一点点变得精致,变得不同,变得……有了你的性格、你的味道和你的想法。到这里,礼物才完完全全成了你的代表,才变成了心意,而不是商品。每年特别要好的朋友生日的时候,如果时间允许我一定会亲自制作礼物,如若时间实在不允许,我也会写一封信表达祝福。送书的话,哪怕买了新的书也一定会拆封读一次,我有一个之年,用塑料薄膜包起来的那个书它只能是个商品,而只有我看过读过的书,我觉得那才能叫作礼物,才是心意。
后来少年怀着满心的甜蜜和期待带着礼物骑车赶往女孩子的家,可是半路却出现了一个小意外,一群混混打劫了他,抢了他的钱包,看到里面女生的一寸照也给撕了,撕碎照片的那一刻,少年彻底被激怒了,于是还手。少年鼻青脸肿地到女孩家门口,想要把画放在门口,但突然听到楼上的脚步声,下意识地跑下楼梯。楼上的一个老爷爷缓步走下去,老爷爷的步伐非常地缓慢,动画这是除了脚步声没有其他任何声音。而我却似乎听到了少年内心的声音:
有人了,回去吧,别放了
不,不行,我已经决定了,我要给她。
不,还是算了吧,万一她回来了呢?万一被看到了呢?
不行,总要勇敢一次
不……
少年终于还是鼓起勇气重新走上楼梯,将画放到了门口。但,就在他放完画转身回头的那一刻“接下来的画面,被我的大脑一遍遍的加工重构。我分不清真假,我只看见,在一片片花瓣飞舞的幻镜里,完美的定格图像。”
少女出现在了楼梯口。
(二)
《茗记——初织恋》
第二个故事的开始,在高中入学分班名单的布告前,男生听到了女生跟朋友电话“嗯,看到了,我在三班”,由声音吸引转头过去看到了女孩,女孩名叫露露,男生叫晓风。喜欢这种事情,也就这样发生了。男生偷偷在草稿纸上写下了“露”和“风”,并在中间画了一个爱心,被好事的男生抢过去,加了一些“料”四处传阅,最终传到了女生那里,女生羞红了脸低下了头。再后来,女生跟男生放学一起回家被拍到了背景,然后老师也知道了,让他们俩站在讲台前给他们拍照。
两个人都深深低下了头,我以为两个少年经过这样的羞辱可能会选择放弃,但让我意外的是,两个少年很勇敢。他们在一起了,一起学习,一起写作业,一起进步,相互比成绩。有一次相互核对完形填空时候的一个小插曲我很喜欢:
男生:“ABCAD”
女生:“ABCAD”
男生:“BD喜欢你”
女生:BD……你真坏
女生的成绩似乎比男生好那么一点,有一次模考,男生考了125给女生看,而女生拿出了132分的卷子,于是两个人相视一笑。我想我大概能明白那笑容的含义,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我有站在你身边的资格,我们很配,天生一对。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个笑容,恐怕也就没办法理解这个故事。
就这样一直到了高考结束,男生兴奋地打电话邀请女生去他的升学宴,而女生只是说了句“祝贺你,抱歉,有事不能去了”,便挂了电话。
女生考砸了,揉碎了估分志愿单,单上写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第二志愿是北京师范……最后女生去了一所专科师范学校。
再后来,他们到了各自的大学,男生不停地给女生发短信“露露,我们学校漂亮极了,下次我带你来看”,“露露,我当选学生会主席了,以后见你的时间少,你可别想我哦”……男生一直发一直发,但是女生始终都没有回复过,全部删除了。男生依旧思念着女生,依旧会发短信,渐渐地他似乎也明白了一些什么。(我的一个研究生室友昨天跟我说过这么一个故事:高中毕业之后,她一个同学跟他表白但是她拒绝了,她喜欢这个男生,可是自己只考了福建的某个二本学院而男生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她一直在等,等自己更优秀的时候或许就有勇气了吧?她的那个同学后来恋爱了,后来分手了,而这个室友也放下了,也开始喜欢上了别人。)
女生的最后一条短信。
(三)
《茗记——取舍》
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在同一个画室的两个美术生。男生一开始被女神的独特吸引了,而女生当时却因为画画的事情而苦恼:老师说她的画里,缺少感情,没有爱。女生因此一直很烦躁,没有思路,没有想法,也没有对策……经常在画堆里崩溃
有一天,女生看到男生的画,突然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她能感受到画面里风的流动,感受到长发和裙摆的飘动,能感受到周围的风景,感受到作者传达的感情……她感觉到画面是活的,也知道了什么是画里的感情和爱。
男生跟女生慢慢熟络起来,有次他们一起出去采购用具的时候,走着走着,男生突然转过身鼓起勇气说了一句,我喜欢你。女生震惊了一下,但男生随即又补了一句:
这一幕让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之前微博看到的一个漫画https://m.weibo.cn/2467799662/4074095551807607
我知道所有局外人都能看出来男生想说的究竟是哪一句话,但是作为女孩子,其实是最糊涂的。不可能什么都感觉不到,但是大家都知道仅凭感觉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大家都会拼命地抓住一丝丝实实在在的“证据”,因此我们才会需要某种确切的“形式”,我们需要表白、情书、求婚、婚礼……只凭感觉,只凭猜测,或者说只凭那种所谓的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人是没有安全感的,就像是虚空中的幻影:美好浪漫,但不真切。我需要你说出来,我需要你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你喜欢我,我需要你的承诺尽管我不知道那期限会有多久……
而这个故事里的男生就是这么的而别扭,所有认真的话都用玩笑的口气说出来,故意装作毫不在意,没心没肺。明明是想鼓励她好好加油,却说“听说你要出国了,不错嘛,虽然画技比起我还差那么一点点”,明明是冒着雨特地过去找她,却说“我就是路过,顺看看你,看你,还活着没?”,明明很想告诉她的消息,却要装作只是顺便的样子说了句“我考上了”,女生说“我也被录取了,法国。”这一刻男生才真的意识到了什么,女生转身离开要走进小区的时候,男生叫住了她,跑过去拥抱了她。
然后,转身跑走了。
茗记的三个故事到这里都结束了。
每个故事的结尾正如独白所引的歌词: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
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
已经难辨真假
最后
比起《昨日青空》,《茗记》更让我觉得真实,这才是我们真实的青春,才是我们***大多数的普通少男少女所经历的。不是所有青春的故事里都有一个像姚哲恬那样完美的女神班花,不是所有的故事里都有一个像齐景轩那样睿智成熟懂事孝顺武力值爆棚的高富帅,不是所有的故事里都有一个专情内敛、坚持梦想的屠小意……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穿着宽宽大大的校服,留着土里土气的发型,过着平凡的日子,为了高考而努力。没有堕胎、没有流产、没有那么多戏。只是个普通的少年,考砸了会难过,考好了会开心,会常常提起对未来的向往,会跟闺蜜偷偷谈论隔壁班的少年,会渴望浪漫的爱情也相信着友情会天长地久,会幻想未来的一切可能也为当下的高考而努力……
那时候我们喜欢上一个人,可能会有很多很多原因。也许就是在某个阳光的午后,经过走廊的时候遇到打球归来的少年,突然觉得阳光照在他身上特别的好看;也许是从繁重的作业中抬头的休息的时候,看到不远处她与别人交谈时的灿烂笑脸……
(但是我今天在微博看到一句扎心的话:你觉得你小时候很开心,是因为那时候的穷和丑没有那么明显……emmmmmm……)
希望大家: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链接打不开的话,这就是那个微博上看到的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