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条件增长》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锦集

2021-03-05 02:22: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锦集

  《无条件增长》是一本由[中]李践 / [中]黄强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一):企业增长必看

  

听过李践老师的课,非常的实效、实用,并且一直在关注李践老师的书籍动态,听说又要出新书了,便第一时间赶来观看,每一次都超出期望,对中小民营企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人才复制和利润增长以及尖刀产品打造等方面让我受益匪浅,已推荐给身边的企业家朋友去听他的线下课和他的光碟书籍,为中国有如此具有使命感和爱心的企业家点赞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二):极力推荐

  《无条件增长》这本书,结合李践十多年企业管理经验,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分享,紧扣企业高速增长的基本规律,天龙十部,步步为赢。清晰的阐述了市场现状,工具和方法可快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从战略设计到人才复制,产品打造以及大客户精选,环环相扣,找到企业利润的增长点,帮助企业找到自己的利润增长点,极力推荐。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三):人才问题

  员工流失一直是我们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招下来的人跟不上,留不住。人才复制周期太长。总想快速提升员工胜任能力,却总是事与愿违。看完这本书后重新理清了思路。从新搭建了公司的人才体系系统。第一周就出现效果了。非常感谢李践老师。物所超值,推荐购买。书中还针对于业绩下滑的问题,如何面临同行、互联网指出了一条明路。信赖!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四):无条件增长,名营企业的福音!

  此书清晰阐述了目前市场的现状,给到了具体可落地操作的工具和方法,还有丰富的案例指导操作,帮助民营企业走向逆势增长之路,为迷途中的民营企业指明了发展强大的方向!所以我强烈推荐所有的民营企业家,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可以适用这套增长系统,是真正意义上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在目前市场现状下走上逆势增长的,因为有太多的案例足以可以验证和借鉴!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五):差评

  没读过此书,不作评价。翻到此书是因为书在豆瓣推荐首页。

  今天是9月14号,在我之前已经有22条评论。

  22条评论全部都集中在8月28号、29号两天,刷数据非常明显。

  当当网本书没有评论。

  京东上的评论一个用户评论多次的现象也很明显。

  综上所述,这书的豆瓣评分水分很大,我只好来个差评平均一下。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六):企业管理

  最具实效的企业管理书籍,系统阐述了企业增长的关键核心点,帮助民营企业打造科学可落地的企业管理系统,从人才复制到绩效,财务等各个板块都有非常强的落地指导,从而让企业管理者明白商业的本质规律,明白企业管理的方法工具,明白企业无条件增长的来龙去脉!作者本身都是企业管理大师,有过多年的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通过案例,现身说法,此书简单易懂,适合所有创业者和民营企业家学习!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七):无条件增长

  无条件增长企业家经营核心秘籍,围绕增长抓管理的企业家必修读本!

  李践老师,黄强老师解读高速增长背后的秘密,背后的成果导向!

  一、企业“无条件增长”的金三角是什么?如何打造系统、外攻市场,内强团队?

  二、如何将老板的“个人经验”转化成一套“可复制的系统”,从“走得快”到“走得远”?

  3、 成为行业第一的“商业路径”是什么?天龙十部,部部为赢,中国智慧 + 西方管理,道术结合!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八):推荐给企业家学习

  非常好的一本书,企业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这些都会给企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1、企业人才断层,严重制约公司发展,大好的发展前景后继无人,老板捶胸顿足!

  2、公司利润微薄,不知道何去何从,一但竞争对手拼价格就死定了!

  3、老板整天救火,中层天天喊累,员工整天糊里糊涂,优秀的人才流失!

  这本书站在一把手的角度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希望能早日推荐给身边的人。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九):《无条件增长》读后感

  看完后,首先出现的映像是,把大学核心专业课做了个概况,和回顾。(专业,市场营销)。细品过后,思考如下:

  1、之前看完了《发现商业模式》 ,有些消化不良,感觉商业逻辑都是差不多,但是案例讲起来,又千差万别。这个是从更高纬度,讲公司整体运营的各个板块,看完这个,会对上次那个书有更好理解,前者只是把这个书里面的某个环节放大了,讲深入了。就像先前樊登讲的,一时消化不良,是因为知识的池子储蓄不够,所以没法链接起来理解。

  2、看了每个章节,遥想自己那段短暂的蛋糕店创业史,感觉历史可以从来,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当时店虽小,但是可以五脏俱全,按书里的每个职能部门分工,列举一个工作内容清单,然后我们三个人各自认领。这样权责分明,各自晓得做什么事情,开会目的性也更强。或者说,有的点即便嗅到了一些许方向感,但是过程可以更加完善。比如,当时都有记账,但是没有会计三大表那么科学。

  3、结合我的目前,需要深入专研的是“人才战略”,高管先不谈,主要关注到他的“人才生产线”背后的全貌是怎么样的。分别有哪些环节,流程又是如何设计,周期如何设计等等。首先利用这个流程自我复制,再来思考如何利他复制。

  当然,书里虽强调“100米宽,100000米深”,的理念,但就书的厚度和涉及的宽度而言,比例颠倒了,估计是为后期卖课做铺垫。但是也可以给与一个很好的思考,和补漏的方向。

  《无条件增长》读后感(十):管理学常识+一些自己的管理案例:2.5星|《无条件增长》

  内容是管理学常识+一些案例。案例以作者自己开的广告公司、自己担任总经理的TOM旗下的广告集团、自己开的企业管理培训公司为主。这些案例之外反复提到的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其他案例很少。

  书中的插图基本是可有可无,把可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并列关系画到图上。图1-1是个例外,不过有问题,差异化的部分不应该在对手的势力范围内,应该是自己能提供、用户需要、对手没有的那一片区域,不在三个圆环的中央。

  书中的理论没看到新意,作者自己的管理经验有意义。

  总体评价2.5星,价值不大。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

  1:在我们看来,一家企业的经营、管理无论有多复杂,其核心就是十大板块:战略设计、产品研发、人才战略、用户战略、预算管理、绩效机制、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和资本杠杆。#123

  2:在我们看来,战略设计解决的是企业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定标和定位。定标,就是为企业确定行业第一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则是让企业通过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成为行业第一。#146

  3:通过总结成功企业的经验,我们发现企业要想实现差异化发展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走价值创新道路,要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195

  4:1992年,我下海创业,开了一家名为风驰传媒的广告公司(以下简称“风驰”)。一开始,我就立志做到行业第一,并确立了一年做到云南第一、三年做到西南地区第一、十年做到中国第一的高远目标。#338

  5:2003年,TOM集团在收购了17家传媒公司之后,成立了“TOM户外传媒集团”,并委任我为集团总经理。#360

  6:所谓“四眼看天下”,指的是企业在确定一个产品是否属于真正的尖刀产品时,一定要有四看,即一看产品、二看用户、三看对手、四看政策和趋势。#410

  7:除此之外,企业还有一类产品,其特征之一就是难以卖掉。另一方面,它们虽然成不了尖刀产品,但直接停售又有些可惜,毕竟这类产品还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做到“离”,也就是开一家新的公司,将这类产品独立出来运营。#460

  8: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那些坚持聚焦战略,将产品品质做到“100000米深”的企业,我们会发现其产品无不具有6种特性。那么,这6种特性是什么呢?在我们这里,这6种特性被称为六品法则,即品类、品性、品质、品名、品相、品感(见图2–2)。#541

  9:为了掌握企业管理的知识,我每天都会阅读一本相关领域的书籍。数十年下来,我阅读过的经管类书籍不下10万本,自己也学到了大量的管理方法。#678

  10:通过大量的课程学习,我掌握了很多管理学大师总结的知识精华。对我影响较大的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营销学大师菲利浦·科特勒以及平衡计分卡创始人罗伯特·卡普兰等。一直到今天,我都在坚持以上三个部分的学习,保持着极高的学习热情。#695

  11:一般来说,一家组织机构健全的企业,其必备的班子有4个:人(人力资源)、财(财务管理)、物(研发生产)、销(销售体系)。我们可以形象地称其为“四轮驱动”,这4个班子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圈(见图3–1)。#709

  12:格子圈养法指的是企业必须对自己锁定的市场进行细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并不是去海里捞鱼,也不是撒网捕鱼,而是先根据自己锁定的市场,用一个个的“格子”将其圈起来,然后再到这些格子里去捕鱼。#962

  13:问题依然在于这些企业的思维逻辑出现了错误。假如我们的企业里,90%以上的员工整天想的就是钓“小鱼”,就算我们的员工十分勤奋,一天能够钓到1000条“小鱼”,也并不值得高兴。因为1000条“小鱼”与1条“大鲸”给企业贡献的价值是相同的。#1030

  14:唯一不好的地方在于,一家企业要想“4P”健全必须得沉得住气,用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先通过聚焦做出好产品,然后科学定价,接着扩展各种渠道,同时进行品牌推广、口碑营造、市场公关等,而且一步步地循环往复。如此,企业才能成为营销上的高手。#1828

  15:原来,这个世界上真有定价委员会这种组织。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成为华人首富,在定价上靠的就是定价委员会。与老板们一拍脑门就“定”价不同,李嘉诚团队靠的是集体智慧。此时,一个由总裁、高管、核心专业人才组成的定价委员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71

  16:除了卡位,在定价战略上,我们还要学会占位。跟卡位一样,占位也要跟企业选取的战略相匹配。有所区别的是,与占位紧密相关的是价值创新战略。#2014

  17:换句话说,如果一家企业想要成为某种企业,就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价格。因此,所谓“定价定天下”,不仅仅是指企业通过定价战略赢得了市场,更是指企业借此塑造了自身在市场的品牌形象。#2040

  18:直到2003年,当我出任TOM户外传媒集团总经理、见识到李嘉诚先生等人的商业逻辑时,才发现自己的思路错了。我那时才意识到,这种将股权思维和资本思维排在商业思维之后、之下的逻辑,很容易毁掉自己辛苦打拼来的事业。如果在商业逻辑上犯错误,忽视资本思维和股权思维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商业逻辑就是真正致命的。#2592

  19:后来,我在担任TOM户外传媒集团总经理时才得知,当初TOM集团在收购风驰时,股东投资者人曾允诺86倍的资本杠杆。结果,风驰被其仅仅用10倍的杠杆买回来了,#2783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