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率思维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概率思维》是一本由[美] 马恺文(Jeffrey Ma)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概率思维》精选点评:
●每个人的人生经验就那几条 在已经说过一遍之后再出个续集自然不会有太多干货 但至少道理是对的多说几遍也算合理
●老美真的很推崇统计学,但工作之后越发觉得统计学真不是全能的,还是要不断补充更多思维模式
●不错的
●重新启用豆瓣,为了好好读书。这本书打五星完全是因为我真正开始对数字感兴趣了…这是这之后读的第一本书。本书核心思想:获得庄家优势的基本原则是理解波动性和保持长期视角。
●从长期来看,概率就是真理
●对于投资砍一千刀,同时敢于忍受短期的亏损,因为短期内必然有失败。
●内容还是有干货的,但是是以奖赌博为开头的,所以我不太喜欢这种开头啊,所以都不下去!
●改名《我的生涯和感悟》更恰当,书名有投机嫌疑。没什么实操,不是很系统。最多给不了解数学和概率的长长见识~
●仅浏览,唯一的感触就是评估并实时模型的胜率,然后站在胜率高的一方,可能对于定投的标的选择是一个重要参考。
●太啰嗦了
《大概率思维》读后感(一):相信大概率也是一种信仰
笔者21点上的传奇经历和应用统计与各类商业的有效结合,使读者更相信统计科学的力量,也更相信大概率思维的普适性。从高频和长期的角度,相信概率无异于获得了上帝的旨意。
我原本也是大概率思维笃定的信徒,但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经历让我转变,相比概率判定、生活中更需要些运气。如故我一样,很多信徒可能认为概率可量化衡量而运气则全凭天命。实则不然,生活中的运气也是很多才智的结合,并非简单的加减乘除。
少些计算和算计,多些直觉和拼搏。矫枉无需过正,但要思考、要变化。
《大概率思维》读后感(二):抽象的大
所有的投机都是基于概率。
大概率,是 组合策略的结果。只有设计出 大的胜率,才能赢。在赌场和金融市场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大作手回忆录》反复提到,在大势中持股不动最赚钱。某婶说在A股能不能大赚钱只看一点,就是判断牛市是不是来了,这是因为A股并没有强法规约束,大赢只能靠牛市。
各家的差别在于如何设计组合策略。夹头是一种组合策略。对冲是另一种组合策略。
想靠赌赚钱会承受巨大压力,跟想靠炒股赚钱一样,要承受反复的失败。反复的失败之后,最终的结论就是“大概率”制胜。
本书有真实场景细节描写。后一半有些章节币叫虚,不象亲身经历。整体5星。
《大概率思维》读后感(三):大概率思维 读后感
9月29日-10月11日 阅完
290页
对于统计 分析 都有了解过,但是都比较浅,大概率思维里面透过,领悟到
看历史数据来分析明天的概率,并且分辨输赢概率。
任何成功人 背后都有自我一套分析决策,而不是随随便便。
任何决策 都不要忘了数字模型
补充 事物的成功 都需要花费时间训练自己在模拟中达到规定次数内,不出差错,才可算掌握这项技能。
最后补充 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常用数据 统计 分析才是成功必备得工具。《大概率思维》读后感(四):书内要点整理
书远不如以此为原型的电影精彩且冗长
归纳:把风险看做成本的情况下,什么样的选择相对更有利
要点:
1.短期结果可能是波动性的产物
2.保持长期视角两个目的:避免情绪被短期波动性摧毁,保持财务资源转化为策略优势
3.长期视角加期望收益
4.搜索引擎营销转化率大约是1%到2%
5.统计学在规则被改变时失去意义
6.赌徒谬误,无法区分独立事件和系统性事件,经常把独立事件错认为系统性事件
7.证实性偏差:预设观点,再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数据
选择性偏差:选取错误样本来统计数据
8.由因果性和相关性产生的两个流派
计算机流:大量数据挖据筛选相关数据组成数学模型
统计流:预设模型,寻找验证
9.重要的是观测到的模式和相关性具有预测价值
《大概率思维》读后感(五):7-4 《大概率思维》
Jeffrey Ma 【美】马恺文 刘清山 译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10月第一版 2019年1月第3次印刷
作者是美籍华裔,电影《决胜21点》中男主角的原型。这一点已经为此书赚满噱头。不过通篇读完,除了对21点一些规则玩法的普及,以及对脑中一些关于概率论的既存错误观点的清洗,其实没有太多新的内容。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一言以蔽之:数据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模型的构建最为重要,心理上要足够强大坚持正确的逻辑道路,这样才能找到套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