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1000字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一本由蒙曼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一):四时之诗
大家好,经由老师的推荐我也买了一本蒙曼老师的《四时之诗》,很喜欢书中易懂的语言。在阅读过程中我有些疑惑,如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一讲中有句“要知道,唐朝的咸阳宫和汉朝的长安城都在唐朝长安城的西边”,据上下文的叙述来看,我认为第一个唐朝应是秦朝。我不太清楚到底是是作者笔误,还是我买了错书(我在“喜马拉雅听书”上听的原话是“秦朝的咸阳宫”)。诸位看官怎样认为呢?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二):樊登读书
……………………………………
审美,输入一定要好。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
全唐诗,50000多首。唐诗三百首,300多首。选了其中的30多首。掐尖。
唐朝,不同场合,都要写诗。
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词大会,1000-2000首。
审美,输入一定要好。
四书,好。五经,差。
唐诗,优于,宋诗。唐诗,抒情。宋诗,讲理。
四时,春夏秋冬。
黄耀明《四季歌》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春秋,多。夏冬,少。
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李白,对自己高度自信。
杜甫,真可怜,真可怜。
王维,山真美,水真美,天地真美。
香草,家人,主题。
柳树,留。
《金缕衣》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三):一些摘录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4.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5.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6.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0.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沙。
1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14.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15.和晋陵陆城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6.东风夜放花千树。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四):被真相
被蒙老师真相了两位诗人,真让人咋舌。杜审言,一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写得气象万千,对物候自然这么关注热爱,想来诗人应是豪迈可爱的人。然鹅,确实个冒失唐突的自恋狂。自认“论文章,屈原宋玉都得给我做下属,论书法,王羲之该给我作揖”,不仅如此,还放言自己的上司——大诗人、吏部侍郎苏味道(成语“火树银花”便出自他的诗句),会为他流光溢彩的文章羞愧而死…这就是迷之自信吧[撇嘴]多年后,诗圣杜子美午夜梦回,想起自己这位傲视群雄的祖父,心情会不会很复杂……有这样的祖宗,当孙子也不容易。 另一位是崔颢,那个凭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让李白搁笔的崔颢。因为美好的诗文,难免把作诗的人也想得美好一些,然鹅。。这个更不堪。“娶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这怕不是色中饿鬼?即使贬官塞外,依旧狎妓浪荡,糟践女人,风评极差。啧啧,杜审言、崔颢,看来人不得志多少有自己的缘故,也不能全怪社会不公。 总有俗语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而书法独步天下的董其昌,实则是个欺男霸女、横行乡里的恶棍,文词隽永的郁达夫也还有和王映霞那场渣男贱女的污糟事,现又开眼看到杜、崔两朵奇葩,俗语被推翻,真是别样精彩。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五):唐诗一课
这本书极具蒙曼个人色彩,与其说是一部品鉴唐诗的书籍,不如说更像是一堂课(或许改称之为一系列课)。
如果你看过《中国诗词大会》或者《百家讲坛》,就会深有感触,蒙曼的解说通常快人快语,没有太多描述,也没有辞藻堆砌,更多的是对诗人及诗做全面立体地阐述、解析。不仅仅是诗句本身,更包括诗里面的人事物,诗之外的历史时代背景、人物生平经历等,抽丝剥茧般地细细道来,这般细致入微倒是平时读诗难以做到的。让听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似乎在解说的过程中,她本人也沉浸其间,禁不住地感叹、赞美或是同情。
所以,阅读这本书就好像是在听她亲自跟你面对面的讲课,书里的文字简直就是她的口述的文字版,通俗易懂,真真切切,准确明了,因此,如果可以的话,我更希望蒙曼能推出说书的方式活版本,这样的内容结合她本人富有情感的解说才最好。
该书用24+4首唐诗,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每一时节挑选一首诗加以品鉴、阐述,最后四首诗选自李白的《子夜四时歌》,刚好是春夏秋冬四季。这些唐诗中有耳熟能详的,也有些比较冷僻的,时节在这里倒像是一个将它们串起来的线索。而每一首诗本身都是那么自在独立,各有各的气场各有各的个性,体现了每一个诗人的灵魂,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采。其实,如果我们平时读诗时也能做到这般精细、全面、深邃,诗的世界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神往!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六):把日子过成诗
这本书是对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唐诗品读,蒙曼老师下笔情真,感情充沛,对于这些美丽唐诗的解读从大处着眼,一句一分析,但并没有细扣字眼,而是由句与句直到全诗前后相结合,重感情轻技巧,所以读起来一点也不佶屈聱牙,反而分外温暖。
二十四节气本身就有非常深厚的韵味在里面,而写这些的唐诗则是锦上添花,蒙曼老师的解读让这二者又上一层楼,其大美竟不能言。立春的“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立夏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立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到立冬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根据时间的推进,诗仿佛也在经历岁月的变迁,而作为欣赏这些景色的我们心情也便随之起起落落,有春之生长,夏之繁茂,秋之感怀,冬之神藏。
有两点让蒙曼老师的解读非常有价值,一是通俗简约,由于是从情入手,所以更贴近平凡人心,更容易让普通人读懂这些美丽的唐诗;二是理解准确到位,虽没有任何惊世之言,但每篇唐诗的解读以及个别句子的分析都恰到好处。所以虽然这些诗可能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但经过蒙曼老师的解读之后也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认识更深了一层,更能体会到诗最本真的含义以及诗人当时的心境。更别提这些诗被蒙曼老师与二十四节气匹配起来,这样很容易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列,读后很难忘记。
还有很值得夸赞的是蒙曼老师经常在每篇文章的最后说一说这首唐诗的作者生平,不是很长,但足够成为点睛之笔,读完一首诗后再去看下作者的人生履历,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由诗到人,自然也是由人到诗,二者相辅相成。从诗进入到诗人的心境,然后让自己跟随这些唐诗穿越千年,找到如今稀缺的对生活的热爱。
岁岁年年周而复始,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忙碌中忽略掉了最寻常的时光,然后经常在许久之后回头叹息一句只道当时是寻常,这不应该。所以这本书我认为它更是蒙曼老师在借这些优美的唐诗传递一种珍惜时光的信息,让你随时记起今天是什么日子,然后把诗融入生活,把日子过成诗。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七):《四时之诗》摘录
序:刚过立春,不到雨水,东风尚软,万物方苏 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顺时而动,就是天人合一。 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秀口锦心。
9:无论多么狂傲的人,心里都藏着一个美丽的春天,还有一个更美丽的家乡。他们也许一生都不会向任何人低头,但是,对春天,对故乡,他们只有赞叹,只有眷恋。
163:对于中秋节而言,团员和相思才是具有最大公约数的主题,而真正的相思,其实正如“冷露无声湿桂花”,透着丝丝凉意,却又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172:秋天本来就是思乡的季节,再加上天寒日暮,飞鸟投林,万众捣衣,更增加了羁旅他乡的漂泊之感。天要冷了,寒衣在哪里?一年要尽了,家乡又在哪里?深秋之际,高城之下,日暮之时,一片砧声,一片哀愁,无边无际,弥漫在巴山蜀水,也弥漫在诗人的心头。结得萧瑟悲凉,而又浑雄开阔,真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181:冷的雪,暖的火才是绝配,而比这更好的,则是冷的冬,暖的心。
215: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的,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一点摸得着、看得见的小快乐,享受一种悠然自得的小心情,绝对不是一件坏事。人生有很多风雪需要面对,我们何妨先温一杯浊酒挡挡寒气,毕竟,温暖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265:说到唐朝的边塞诗,我们总容易想起那些壮怀激烈的诗句,其实,边塞的情怀,不只有“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壮志,不只有“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激昂,还有“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惨痛,以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凄艳。没有前者,唐诗就没有了风骨;但是,没有后者,唐诗也就没有了良心。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八):四时之诗,唐诗里的春夏秋冬
四时之诗 唐诗里的春夏秋冬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一本通俗却不俗的唐诗解读集,对唐诗的解读精准又通俗,稍读,便叫人误入“藕花”深处,感受到唐诗之美。 时光荏苒不停歇的走啊走,从以前走的现在,人与物都不停的变换,独有四时风景,从古至今,隽永长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春天是细腻温柔的。经历过的冬的萧瑟,环境都变得敏感脆弱起来,春之风雨一丝一毫的浸润万物,浸润老树的皱褶,慰藉干涸的经络,细声细语的唤醒生命,让生命重新轮回。诗人那时候也许在夜半醒来,微风穿堂,细雨浸润着冬的残魂的同时,一定也浸润了诗人敏感的神经。 春是温柔细腻的抚摸,夏是痊愈后有力的生长。“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时武将高骈写的这首《山亭夏日》,正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夏的浓烈。在晴朗的夏天里,绿树蓬勃的生命里下形成一片阴凉,池塘倒映出楼宇的样子,微风吹动珠帘,整个院子里都飘着蔷薇花盛开的香味。夏天本就是如此简单,浓烈。 秋天却低沉的多,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里写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凉呀秋凉,庭院里作者望着一地寒霜一样的月光,盛开着的桂花在秋夜里染上一抹湿意。正值佳节,所有人都赏着月亮,看着月亮不禁也思念起故友起来。感春伤秋,秋天是极易让人伤神的,就像是一年轮转,死寂前的欢呼,冷冰冰,凉丝丝的,感伤着。 冬是死寂的,但不仅仅是死寂的。白居易在《问刘十九》里写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仅仅是冬的萧瑟肃杀,更是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不是“独钓寒江雪”的钓叟,是隔壁常跟父亲围着火炉喝酒的大爷。即使是屋外一片死寂,寒风搜刮大地,马上要飘起雪花,只要两个好友在屋内围着火炉饮着烈酒,就已经温馨至极了。 四时唐诗其实就是从四个境界去寻找唐诗之美,春时的生长到夏时的猛烈,秋时的逐渐落败,到冬时萧瑟里寻找生机。万物生长,每个时候都美极了。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九):领略唐诗之美从这里开始
中国自古就盛行诗词歌赋,无论从最早期的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到宋词再到元曲,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无不寄托着诗人或者词人们无限的感情和思绪。读来让人朗朗上口,久久不能忘怀。我觉得其中的唐朝属于文化比较开明的时代,那时的唐诗题材更是百花齐放,读下来真是让人思绪万千。
最近在读《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这本书,它的作者是蒙曼老师,她为我们精心编排修订32首诗文讲稿,讲真,这本书的选诗角度或则是题材比较别致。选取的是“四时之诗”,也就是按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排下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诗的全新的途径;当时的唐朝还是一个以农业耕种为主的国家,跟随作者的思绪,带领我们在二十四节气中阅读精选的唐诗作品,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
蒙曼老师的文字读起来细腻而且隽永 ,她没有简单的对诗句进行解释说明,而是先从节气开始,说明为什么选取这首诗,然后由诗中的主题思想与时代背景将诗句引申出来,以现代人的眼光来为我们解读诗歌,最后做一小总结。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能够普及了解历史知识、文化常识,还有诗人生活所处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与与我们有几千年的古人精神结合,达到“知其所以然。”这样真正的理解诗歌,比起囫囵吞枣的读诗,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她对每篇唐诗的解读以及个别句子的分析都恰到好处。虽然这些诗可能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但经过蒙曼老师的解读之后也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认识更深了一层,更能体会到诗最本真的含义以及诗人当时的心境。
不知不觉,读诗又已经成为今天的一种流行。在每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中,每次都能看到大量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读诗,读好诗,已经变得更为重要。浩瀚的诗歌可以撑起我们心中的那份平静和从容,我想无论你是不同年纪、不同工作、各种各样的人,都能从诗歌中体会到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不同的情感波动。蒙曼老师的这本书,就好似一艘船,带领我们遨游在唐诗的海洋中,为我们乘风破浪,领略唐诗之美,领略人生之美。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十):精品中的精品
综艺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再次引爆国民的唐诗阅读风潮。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应运而出,带领读者在四季时令中阅读精选的唐诗,品味唐诗的语言美,同时讲述文化典故、诗词知识,诗人经历,给读者带来了一场唐诗盛宴。
我大概的去了解了一下作者。蒙曼自2016年起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评委,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幽默风趣的点评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这次,她用精心修订编排的32首唐诗讲稿为读者奉上32道唐诗大餐,字里行间体现着讲者的文化情怀和素养,让读者细细领略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和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绣口锦心。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老师 在本书推荐序里写道,“绝大多数人对唐诗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似曾相识,或者会背全诗而缺少精准理解的层面上。蒙曼老师解读唐诗的特点非常鲜明:一是通俗易懂;二是准确到位。这两点看似容易,其实非常不易。”而这两点也是蒙曼讲解唐诗的主要特点。
此书中并没有那么死板的解释,却可以让读者非常容易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著名隋唐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老师讲解唐诗的首部作品,蒙曼老师带你重返大唐,品读*美唐诗。
该书以古典24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在四季时令中阅读精选的唐诗作品,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
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其实就是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围绕着唐人的生命轮回。
想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只看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朝代背景,作诗之时的经历等方面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蒙曼品最美唐诗:四时之诗》按照春夏秋冬四个节气的编排,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出众代表诗作拿出讲解,虽然并没有写全24个,也没有把所有节日都吟到,皆因不是所有的节气诗节日诗都是好诗。此书里的唐诗不是晦涩难懂的,而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是精挑细选而来。
希望还可以看到更多蒙曼老师出版的古诗鉴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