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读后感锦集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是一本由[英] 格雷丝·詹姆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未读·文艺家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读后感(一):日语-英语-汉语 所以 意义又变了
不知道译者在译此书时,看过《古事记》吗?{原文为汉文文言,部分和歌为万叶假名,或周作人的译本) 原作者把一些神(人)名,物名意译了,译者再回译回汉字就不知道了是什么了。
比如这个"Heavenly Sovereigns" 译者直接按英文字面意思译成了“天庭君王”,而实际上这个词是指“天皇”
还有就是《古事记》和《日本数纪》的汉名混用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读后感(二):日本的风俗
之前我接触到过的神话故事基本都是奇幻的,那些神仙基本上都是十分威风的,包括民间的传说,我们听来都会觉得很有意思。但是这本书不同,虽然封面看起来很轻松,但是整体的气氛确实凝重的。日本的几个经典传说都记录在一本书中,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来了解日本的历史与文化。这些故事大都结局并不完美,甚至还很悲惨,相爱的人不能够在一起的那种悲伤,还有离之痛等等,令我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日本对于鬼神这类的文字记载在世界上都是很受人关注的,所以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英国人就不觉得奇怪了,格雷丝·詹姆斯在日本生活了几十年,一直在收集相关的资料并且亲身体会当地的文化,使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呈现在读者面前。
日本离中国很近,所以文化有些方面甚至还会有相似之处。中国也有着很多神话与传说,虽然内容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其实都是对事实的一种记录,就拿《山海经》举例,很多妖魔鬼怪长得都像现在的一些动物,很多都是真实的记载,那些特别奇怪的有可能真的存在,只不过记载的人可能是看得不清,所以看成妖怪了。日本的神话则更注重个人情感,有点像聊斋志异,历史书往往都是从神话开始的,这也证明着人们也无法完全否定神话的真实性。
这本书就像是一件艺术品,不仅仅书面是精致的烫金,书中还加入了精致的插画,这种日风十足的插画是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书中还有很多作品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星星恋人》《蓬莱岛》《狐女玉藻前》这三篇,就和中国的一些神话故事中的角色有着相似之处。虽然文化不同,但是在最古老的时候,人们的所闻所见所想总是会有共鸣的,并且通过这些神话,人们还会对一些产生信仰,甚至有很大一部分都沿用至今。如今的宗教其实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他们所信仰的也都来自于古传说,所以说以这种方式往前追溯,就能够了解到很远的历史。
除了那些比较偏文学的演变,还有演变成如今脍炙人口的动漫的故事,那些日本动漫中总是能够出现一切神乎其神的妖怪和神仙,其实都是改编于真实的神话故事。借鉴了这些已有的故事背景,还有很多建筑也运用了这种主题,等等这些被神话所连接的过去与未来,都在人们眼中不断出现着,我想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
.c�|�dB�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读后感(三):文字版的浮世绘
文/赵客
“Long long ago”几乎是所有神话故事和传说的开头,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每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不同,历史文化不同,传说故事也不同。国外有著名的格林童话,中国也有各种奇怪的传说,在尧舜禹不能被证实的今天,他们的故事也层出不穷。即便是信史年代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关于徐福的传说也有种种。据说徐福为了替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带着500童男童女出海,最终到达了日本,最后在日本定居。
但是日本的传说或有不同,《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中就有一个关于徐福的故事。和中国的传说一样,徐福出海到了传说中的蓬莱岛,但是并没有带着童男童女。他在岛上得到了长生不老的机会,但却担心“无常”。“无常”本是佛教用语,《金刚经》里对“无常”的描述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这里代表死亡。徐福问岛上的人,岛上的却人根本不知道无常是什么。
故事并没有到此完结,蓬莱仙岛上又来了个日本人,日本人和徐福一样,最初享受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不知痛苦,不知悲伤,但他却纠结于“人性”二字。最终日本人决定返回祖国,死在了渔夫的怀里。神话传说往往传递着最朴素的哲学,同追求长生不老的中国人不一样,日本人认为生老病死才是人应该经历的。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并非日本人所著,而是由英国人格雷丝·詹姆斯(Grace James)辑录。她生于东京,长于日本,12岁才搬回英国,因此深受日本文化影响。书中同中国有关的传说不只一个,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即使在航海技术不够发达的古代,也会互相影响。何况唐朝时日本派送大批留学人员作为“遣唐使”,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最终将文化习俗等带回日本。
如同所有传说一样,故事集中有类似《聊斋志异》中的美女和书生组合,各种鬼怪神妖幻化成女子,追求自己的爱情,让武士/将军着迷。甚至还有九尾狐出现,迷惑国王。有趣的是,九尾狐说自己曾经是迷惑纣王的妲己。也有好人/坏人组合,宣扬着好人有好报的思想。
本书中收集的36个故事,配以沃里克·戈布尔37幅珍贵原版水彩插图,生动得展现了日本的传说故事。精美的装帧,优雅的文字,瑰丽的封面,都足以证明本书值得收藏。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读后感(四):简单而美丽的传说故事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些传说与故事,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象征。
在读《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这本书前,我对日本的神话传说了解的并不多。最开始只是读过他们的一部很有名的《源氏物语》的解读,对日本传统文化了解很有限。而阅读一个民族的传说和神话,是了解这个民族的最好方式之一,因为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源头。在我自己的印象中,我觉得日本传统文化应该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很深,因为日本曾经长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附属国,很多文化和习俗应该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中国,比如日本的文字。
这本《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对我而言,很很有兴趣去读的一本书,因为我实在是很想看看日本的传说故事和神话究竟有多少和中国古代的传说和神话相似。另外,这本书的作者竟然是英国人,不是日本人写的日本人的神话传说,到底会有多少惊喜呢。所以,买到这本书之后,第一时间打开来阅读。首先第一感觉就是书的封面很精致,有美丽的女神。打开就能看到精美的插画,每一个神话故事的插画都画得栩栩如生,令人产生阅读的美感。
正式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有意的翻阅了本书的目录,发现了几篇和我们的传说相关的故事,比如《蓬莱岛》《观音的传说》《狐女玉藻前》。我先读起了这几篇,总体感觉是日本的关于徐福、蓬莱岛以及妲己、观音的传说,与我们的古代传说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故事里的情节以及人物刻画总体上要比我们的传说和神话要简单得多,故事也不是很曲折,就是很单纯的传说故事。
《桃太郎》《雷太郎》等等都讲述的是年老而又贫穷的夫妻,膝下无儿无女,作为神仙子孙的桃太郎、雷太郎化作婴儿降到凡间,陪一对老人开心的生活。当他们在人间的历练结束的时候,他们会被两个老人以及当地村民依依不舍的欢送离开,重返仙界,留下了美好的故事。
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来看,日本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主要宣扬的是善良和仁慈,他们将神仙化作人间驱赶饥饿、疾病、寒冷、恶魔的守护神,通过神话故事的教导,劝人向上、从善如流,在这一点上,日本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与我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在思想和内容的表达上是有相似之处的。本书的很多神话故事和传说在日本影响久远,比如《辉夜姬》《牡丹灯笼》等是很多影视作品的原型。
总体而言,本书的每篇传说故事都很好读,基本上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以及特别深奥的道理,而且日本的神话传说很多内容都与佛教教义所提倡的宗旨一致,是很好的文学读物,特别适合儿童阅读。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读后感(五):小时候爱读的神话故事
这套全新出版的神话故事系列是装帧极美的一套书。日本的这本是粉色,封面的图有一种镀金的质感。书中的插图尤为精美,华服和鲜明色彩,都很有日本的民族特色。意外的是,这本日本的神话故事的写作和绘图都是英国人。作者格蕾丝·詹姆斯生于日本东京,12岁时回英国。28岁时,她手机日本传统民间故事并加以改编,完成此书。她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位日本民俗学研究者。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中外民间神话故事》,我翻过许多遍,书脊已经被翻烂。那个时候很是喜欢这种神话和传说。长大后,就很少再读了。这两天想重读却总是没找到。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中国的神话体系根深于大脑,又或许是太久没有读这类神话,所以导致一开始读《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时,并不是很适应、读得不够顺畅。不过好在,格蕾丝的语言和故事的趣味性,很快就把我拉进日本的神话之中。
中日两国是邻国,在某些传统文化上有共通之处,神话故事亦是。最为明显的是《星星恋人》和《狐女玉藻前》。前者类似《牛郎织女》,后者似妲己的传说。
此外一些故事元素也是有相似之处。
人、妖、神、鬼三界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相互之间可以见面、相处、相爱。
男、女主人公常是一见钟情,大概因为篇幅较短,且这是爱情最好的初见模样。《牡丹灯笼》,武士荻原和阿霞小姐一见钟情,前者不顾后者已是亡灵,愿追随而去。
有一些类似童话寓言。《愚笨水母与机灵猴子》,《鼠先生嫁女儿》。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开花爷爷》中,善良的老夫妇得到神奇的宝贝,宝贝一旦被坏老头拿走后就失效了。
这本书中的一些故事以悲剧结尾。如《笛子》中父亲因为没能及时听到笛子中女儿阿米的求救,导致女儿被恶毒的后母杀害。如《绿柳》中,女子绿柳由柳树幻化而成,柳树被人类砍倒,她也香消玉殒。
《桃太郎》和《雷太郎的故事》是同一种模式,善良的老夫妇膝下无儿,从外头捡到一个婴儿。前者是从桃子里出来的儿子,后者是雷公年幼的儿子下凡经历人间世事。
所有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辉夜姬》,也许是因为这个名字很美。辉夜姬是一个女子,因为从绿宝石中生出,照亮了黑夜,拾到她的老爷爷为其取名“辉夜姬”。她其实是一个仙女,因违背父王,被贬谪人间三年。三年后,辉夜姬道别老夫妇,回到天庭。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个角色,天皇。天皇爱慕辉夜姬,前来求亲,却被辉夜姬婉拒。临回天庭前,辉夜姬给了天皇一瓶不死之灵药。天皇送别辉夜姬,却不忍吃下药。没有爱人,长生不老也是无益。于是他烧毁了灵药。
这本书还是比较适合儿童阅读。大量的插图为故事增色许多。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读后感(六):《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想象的过去,遥远的东瀛
每个民族或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历史,其中,不能忽视的是神话故事与传说,尽管它们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历史并不一致。日本,多数中国人既熟悉又格外陌生的对象,也不例外。日本的神话传说,不少都记录在《古事记》一书中,然而,民间盛行的各种故事,数量同样可观。如何让日本以外的读者知晓这些故事,打开一扇走进日本文化的大门,考验着对日本感兴趣的外国人士。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的作者,英国儿童文学作家格雷丝·詹姆斯(Grace James)便是这样的外国人士。出生于东京的她,在日本生活了十几载,对各种奇闻异事充满了好奇心。詹姆斯坦言,《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一书建立在《古事记》基础之上,杂以自己偶然听来的其他故事。这些遥远时代的故事,在詹姆斯的叙述中变得摇曳多姿。
本书一共收录了三十五则短故事,它们篇幅不一,主题各异,人物的命运也不尽相同,既有《羽衣》这样包含感伤情绪的篇章,又有极富喜剧色彩的《鼠先生嫁女儿》。从题材上来看,描绘男女爱情故事、冒险经历的故事,占据绝大多数,前者可堪称为代表的,大体有《绿柳》《辉夜姬》《星星恋人》,后者则包括《桃太郎》《寻火之旅》《海王与魔法宝石》等作。
完全讲述故事,不涉及任何伦理维度的故事,是比较罕见的。传达道德教训,是这些传说的一个附带功能,无须过多苛责或在意。《狐女玉藻前》对天皇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希望他能明断是非,而《开花爷爷》歌颂了善良的德行,贬斥自私自利的做法。《雷太郎的故事》则表现出厌恶战争、亲近底层民众的思想倾向。除此之外,还不能不提及《鲁莽的左须之男》和《黄泉国》,它们或者讲述了日本的来历,或者勾勒了诸神的来源,对学者来说想必有所价值。
日本文学有一个“物哀”传统,这在本书中的男女爱情故事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辉夜姬》中的天皇,因为不能与神女辉夜姬厮守,甚至丢掉了宝贵的长生不老药。《绿柳》里的武士智友,为了心爱的女人绿柳,背弃了远比武士性命更为重要的(社会观念如此)忠诚原则。《星星恋人》更是如此,因为是中国读者熟悉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略有差异),暂不赘述。
不过,面对这些神话故事与传说,完全持一种接受的、欣赏的、甚至还引以为自豪的态度,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其中包含着一些刻板的性别想象、性别歧视,更有甚者还涉及到妖魔化女性的问题,不能不表示警惕,比如《常鸣鸟》中撺掇王子杀死常鸣鸟的,就是一个“恶毒的女人”,而《狐女玉藻前》中的玉藻前,更是一个近乎妲己的人物形象,使君主沉迷享乐,直到高人干预方才变回原形。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读后感(七):走进日本神话,了解日本文化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日本文化生活并不了解,所知道的也就是在电视上或新闻里看到的那些寿司生鱼片等等。而除了这些基本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之外,我对它几乎是一无所知。于是乎,我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了这本精美的书。 这本书的封面很美,而且里面的插画和装订也让我不由得赞叹。这是由一个个凄美离奇的爱情传说故事构成的,让我们从爱情里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日本生活的魅力与质朴。 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承的今天,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吸引力。而在古代,中国文化和风俗习惯也被日本所采纳与融合。所以我们在这本神话故事与传说中,可以看见很多以前我们也许听过的故事。像《蓬莱岛》便是山东的蓬莱仙岛,相信你也和我一样,知道蓬莱仙岛是养生之岛,那里住着很多神仙,可以长生不老等等之类的传说,而在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蓬莱岛的灵气和神奇之处,当然这也只是传说,但却让我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魅力与发展。 《星星恋人》中提到的牛郎织女也是古代中国流传过去的,虽然有点不一样,但也让我们耳目一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很凄美,让我们惋惜不已。好在他们一年还有一次鹊桥相会,这也让我们很多的情侣在每年的这一天更加珍惜彼此。可想而知,不管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如今生活中,都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即使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文化还是广泛的传播着。 在故事《镜子》里,我们却看到了不一样的神话故事,这则故事滑稽可笑。由一面镜子引发的故事最终还演变成了夫妻之间的争吵,其实就是自己,但他们都以为是别人,挺有意思的。小小的一个家庭故事,让我体会到了亲人之间的温情与思恋。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听到更多的是“代沟”和“矛盾”两词。家庭关系决定着你的成长环境,即使有时真的有代沟,也是因为亲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少,这也意味着陪伴的日子不多。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家庭幸福美满,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气气,但更多的是要我们自己愿意去花时间维持这关系才行,所以请给家人多一点陪伴。 我最喜欢的还是《风吟松树林》,它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唯美与浪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真正能相伴到老的其实并不多。但能够一直相伴到老,不离不弃的我想这就是真爱了吧。我们看过很多的言情小说也听过很多的爱情神话故事,像董永和七仙女,牛郎织女等等,都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我们总是很向往,却也知道真心难求。而故事中的圆满,也让我很欣喜。 三十五个动人心弦的民间神话故事传说和三十七幅柔美细腻的水彩插画带你走进日本浮世生活。而书中提到的振袖、清酒、榻榻米、板羽球、三味线琴、盂兰盆节等等关于日本的风俗人情也会让你更多的了解大和文化。如果你喜欢日本文化的话,我想这本书你会喜欢的。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读后感(八):为你展现一派瑰丽奇幻的日本神话传说世界
听说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这老头又打算复出了。我已经不记得这是这老头是第几次打自己的脸了。退隐,复出、退隐、复出、再退隐,再复出……前前后后好像已经折腾了好多次了。且不管他到底为啥总是说话不算数,宫崎骏能够复出这事总是一件好消息,因为他总是会带给诸多的影迷们许多许多新的惊喜。
一直以来都很佩服这位可爱的老爷爷,喜欢他所创作的动画电影。他电影的最大魅力就是能够将本土的各种神话传说巧妙的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去了解日本的文化。这一点不得不佩服他,也正是我国当下的动画制作团队最应该学习的。正是因为看了许多宫崎骏的动画作品,所以对日本的神话传说故事产生了诸多的兴趣,日本的神话传说影响了宫崎骏的创作,而宫崎骏的作品同样也促进了日本神话传说的传播。
一个国家的文化起源,往往就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在文字尚未普及流传的时代,对于所发生事情的记载流传,往往来自于人们的口口相传。故事就这样一代代的流传下来,经过无数代人的补充加工,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读到的神话传说故事。
第一眼看到《日本神话与传说故事》这本书时,先是被它书名中的“神话”与“传说”两个词汇所吸引,紧接着便被这书的形象设计所圈粉。硬壳烫金精装的封面实在是太诱人了,让人一看到心中便不由的涌起了极大的占有欲望。翻看其中的内容,书里面一共收录了三十五篇日本民间故事与传说,再加上所收录的三十七幅与故事相对应的画风细致,形象美腻的水彩插画,更是让人不忍释卷,久久的不舍的放下此书。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之国,在唐朝时日本还曾经多次派遣遣唐使前来大唐学习,所以日本的一些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似之处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在这本书中也能够直观的感觉的到。像是其中所讲述的《鼠先生嫁女儿》这个故事就跟我们自小听到的《老鼠嫁女》的故事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日本版的《老鼠嫁女》,少了最后的一个环节,所以结局比中国版的要欢喜一些。
而在读《星星恋人》、《蓬莱岛》、《狐女玉藻前》这些故事时,你更是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些分明就是牛郎织女、徐福东渡、妖狐妲己故事的日本版本。但是同样的故事情节,却在在不同国家的神话传说中,展现着不同的风采,比较着读起来,也是很有一番滋味的。
当然,这本书中大多数的故事还是具有日本本土文化特色的。一些颇具日式代表性的器物、风俗、日常生活习惯都将在此书中找寻得到。该书将为读者展现出一个瑰丽奇幻的日本神话传说世界,浓浓的大和民族之风情如画卷一般浮于眼前。一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地域一般,留下的只有久久的回味。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读后感(九):神话,亦是文化和传承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传说,说徐福受秦始皇所托去蓬莱寻找长生不老药,找寻不到却到达了日本。于是,一部分人留了下来,成了日本人。所以,日本人也是华夏民族的子孙。 这自然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美丽传说,不足为信。我却在日本的神话故事《蓬莱岛》中看到了这个故事在另一个语境中的不同版本故事。从某个程度也说明了日本与我们这个国家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不管两个国家之间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少是是非非。毋庸讳言,两国在文化上同源,或多或少有些共通性。 一如这本《日本神话故事和传说》。 这本《日本神话故事和传说》的作者是英国人格蕾丝·詹姆斯,这本书初版于1910年,至今已经二十多版。英国人汇编日本神话,还一版再版,让人颇有些疑惑不解。看了作者简介,才知道格蕾丝·詹姆斯生于日本,是日本民俗学家,想必他的收录能很好的代表日本本土文化。 很多神话故事让我觉得似曾相识。比如,开篇的《牡丹灯笼》,让我想起中国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的故事中不是常常有人走着走着便走进了坟墓吗?只是《牡丹灯笼》让人觉得词藻较《聊斋志异》的故事更华美哀伤,而且并不那么主题明确,你可以觉得是一段“人鬼情未了”的爱情故事,也可以理解为是武士的一段阴差阳错的际遇。而那篇《狐女玉藻前》,让我想起了《封神演义》中的狐狸妲己,她不也是深受帝王恩宠,却祸国殃民吗?狐狸这个角色,在两国文化中,都是美丽而妖媚的,九尾妖狐的传说更是经久不息。大抵日本的故事总是有些“物哀”的,所以很多神话读起来总感觉有些淡淡的哀伤。 至于《桃太郎》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个小男孩,带着一群动物打赢了食人魔。让我想起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也让我想起中国的“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抑或是《绿野仙踪》的童话。可能不同的文化中,英雄在动物的帮助下完成了蜕变和成长都是美好的愿望,也或多或少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期许。 整本书中,有我们熟悉的“武士”,有端庄娴静的女子,有英雄,有日本风土人情……细细读去,会有很多收获。 除了内容之外,要赞的是书的装帧和插图。粉色的封皮满满的少女心,让人觉得真的很“甜”。 插图也真心很赞。 走近神话故事,挖掘那些深藏于历史中的文化。
《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读后感(十):闲聊日本神话与传说故事中包含的人生
文柴刀下山
相对于故事的收集和整理,我对故事本身更感兴趣一些。所以就不做推评了,就闲聊一下《日本神话故事与传说》中包含的那些人生。
《牡丹灯笼》,讲的是人鬼恋的故事。与倩女幽魂讲了一个浪漫美好的人鬼恋不同,牡丹灯笼讲的是对女人的恐惧。美女虽然很美,但美女是会害死男人的。哪怕这个男人是武士,哪怕这个武士有高僧庇佑,但只要美女来勾引,男人就会被害死。而且男人被害死了还心存幻想。嗯,美女很美,但会害死男人。
《辉夜姬》,讲的是月王的女儿被罚下凡三年,跟孤独的两个老人相依为命还被天皇爱上的故事。这其实就是讲养女的。虽然是养女,但对养父来说就是手心里的宝(捡到宝石,宝石裂开,一个女孩儿站在手掌上),女儿一眨眼就长大了(一转眼的工夫,就成长为婷婷玉立的少女),长大的女儿很美丽(辉夜姬的意思,就是夜间也光彩照人),天皇都来追求。但狠心的养父派人来把女儿抢走了。嗯,最后还讲了一个“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道理(天皇放弃了永生药)。
《桃太郎》,讲的是英雄冒险的故事。英雄的出身一般都带着神秘色彩,比如哪吒三年零六个月才出生,宝玉是带着宝玉出生等等。同样的,桃太郎是从桃子里蹦出来的。推测真实的故事应该是在桃子成熟的季节,老公公老年得子。之后的冒险历程跟北欧、希腊、中国的英雄冒险故事就差了很多,不过是路上用饭团结交了三个伙伴,最后打败了魔王,得到了财宝。但桃太郎在日本很出名呢。
《狐女玉藻前》,讲的是天皇也被狐狸精给迷惑了。
《开花爷爷》,讲的是坏邻居的故事。
《笛子》,讲的是留守儿童被继母害死的故事。
《绿柳》,讲的是爱上了一个不可挽留的女人的故事。
《春天恋人和秋天恋人》,讲的是因为一个女人,兄弟必须要死一个的故事。而且是母亲决定弄死其中一个。这分明就是皇家夺嫡的故事啊。
《寻火之旅》,讲的是一群痴男被女人给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故事。男人被玩死还心甘情愿。到现在还屡见不鲜。
《蓬莱岛》,讲的是眷恋故土、叶落归根的故事。外面哪怕是仙境,也要回到老家。
Etc.
后面的可以依此推论。
其实无论哪一个民族的神话和传说,讲的都是历史和生活经验的隐喻。一本书看完,很明显,日本这个民族,将女人视为神的时候少(辉夜姬、风吟松树林,星星恋人其实是中国的织女,不算),将女人视为鬼怪的时候多(牡丹、绿柳、金梳子、冰夫人、黄泉国、宿命等)。男女有时候都比较愚蠢(镜子)。男女随时都可以死(宇内公主)。而关于浪漫、智慧、哲理的就非常少了。从中可以一穿过日本人的民族性和传统思维方式。
作为世界神话的一部分,这本书还是推荐看看。尤其书中的插图不错。
哦,对了,特别提一下《羽衣》,讲的是一个猥琐男,真的很猥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