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思想史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思想史读后感1000字

2021-03-25 04:49: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思想史读后感1000字

  《思想史》是一本由[英] 彼得·沃森 (Peter Watson)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0,页数:1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想史》精选点评:

  ●其实思想史和文明史一样,如果要写总是会在泛泛和深深之间两难,本书其实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毕竟那是跨越人类生命之河的深刻记录。

  ●现在有点讨厌呕心沥血著作几个字,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血给你吐,你当你来厉害嘛

  ●文献综述&教科书,仍旧是非常有拣选的,偏重西方,宗教戏份很多,即使穿插东方的内容也几乎是西方视角的。1.“没有完全的真理,所有的真理都是部分的真理。把它们当作完全的真理就是胡作非为。忍受概括归纳也许很困难,但没有概括和归纳则无法想象。”2.“历史上人类对自身的研究依旧是人类知识最大的失败,也是人类试图探究的领域中最不成功的部分。”3.“也许根本不存在内在自我。我们审视“内心”,却一无所获——无论如何,没有什么是屹立不倒的,没有什么是经久不衰的,也没有什么是我们一致认同的,没有什么是无可辩驳的——因为里面什么都没有。”

  ●上下册的封面还是有巧思的。 谈谈内容: 作者没有受囿于西方中心史观的局限 穿插在东方与西方思想之间的主线也比较能引发读者兴趣 唯一的槽点在于有一点点头重脚轻 在瞥见近现代影响我们行为的种种思想源头之后,就戛然而止。。。 可能是因为这个时代需要下一代人去总结吧。 总体来说不错,买了本送给我师弟了。

  ●也算是之前粗枝大叶扫了一遍拿走了现在最需要信息的吧

  ●作者无疑拥有巨大的阅读量和研究热情,在这本百科全书、词典式的史书中,频繁且大量地引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出版资料,对某些主题思想的罗列甚至达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作者本人却甚少提出具启发性的原创思想。以及,即便从综合性著作(而非原创性研究)的角度来看,书中的框架构建、素材组织也较显杂乱、令人迷惑,比如一些历史人物反复出现,其思想体系被分拆成不同的方面,只为配合作者设定的相应主题。书中强调的“灵魂、欧洲和实验”三大思想,脱胎于“神学、哲学和科学”的传统划分,围绕其所做的论述却未达到超越传统的说服力。于我而言,这部“拒绝简化”的著作并未将思想史编织成一张清晰的网,是强迫症令我坚持读完了它……

  ●泰勒斯想告诉大家:我一旦认真起来,跟你们的竞争就是一种不对称竞争——这就是“认知优势”,并且通过“认知优势”获得了竞争优势。 有一句格言:“在盲人的国度,只有一只眼睛的人也能成为国王。”这就是典型的通过认知优势而获得竞争优势。 你必须有省察能力,而这个省察的根本就是:让自己获得一种区别于普通人的认知,由单向一维认知转向矩阵式认知。 拥有取巧心理的人,不是在和同龄人竞争,而是在挑战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挑战市场的有效性,或者说是在和上帝竞争。

  ●内容稍微有点碎片化,可能是缺少整体性或体系性的基调,所以感觉不到预先期待的那种波澜壮阔。

  ●又看完一部大部头…完整梳理了人类思想史的进程,虽然大部分视角是西方的,但伊斯兰教思想,印度佛教思想以及中国儒家理学心学都有提及,不过感觉好像有点浅啊,特别是到了近代非理性主义的兴起和弗洛伊德章节,只是大概的介绍普及,浅尝辄止…总之,配合论政治还有福山的三本政治起源,基本上对人类发展进程就很清晰了…

  ●大部分在讲欧洲文明史进程,考虑到近代社会的贡献倒也没问题。结尾“人类知识迄今最大的失败即对自身的剖析”加一星。

  《思想史》读后感(一):心灵的美,可以摒弃尘世的污

  

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好在一家 P2P 公司的水深火热之中,本来风控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本来如果大家能够公开透明的交待清楚自己的工作业绩,什么事情都没有,但是当时我自己就是没有信心了, AUC 本来做到了 0.9X,也只敢对外公开 0.8X。思想史,是心灵美的历史,是可以摒弃尘世污的历史,在污浊的环境中读思想史,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思想史》读后感(二):评《思想史》

  从始至终通读就像有一张(经纬并不规则却也不凌乱无序的)网把古今所有人类智慧的珠宝都镶嵌其上,可以让人如数家珍—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的珍宝。语言、哲学、宗教、医学、数学、艺术、天文学、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等各种现代学科都可以在此溯源,并且找到它们与其子妹兄弟学科的交融与分离。各种意识形态的出现与社会环境的发展相互影响。似乎任何的伟大都诞生于无数前辈的伟大的奠基之上,关于科学和心灵谁主沉浮的变奏仍未落寞。自我认为生活在简单与复杂之中,需要科学的理性,也需要心灵的感性。

  《思想史》读后感(三):摘抄

  

文化历来有两大主流。一个是从过去到现在都存在着一部“客观历史”,它与人类之外的世界有关,与观察、探索、传播、发现、测量、实验和操纵环境的世界有关;另一主流是探索人类的灵魂或第二自我的内心有关。首先,人类包括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道德生活取得了确定无疑的成功,但在内心生活的转向却是失败的,这些内心转向不像科学界般会以累加的方式,而只是随着前一个转向力量消亡,新的转向取代旧的转向。这并非悖论,若不对研究方法做出某种柏拉图问题的亚里士多德式的认识,现代社会的不连贯性将持续下去。

  《思想史》读后感(四):历史牛书

  一本很牛的书,综合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宗教、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累计1000多页真的是一部巨著,很佩服作者居然收集了如此多的史料。里面关于基督教的历史是重头戏,从宗教的产生到宗教对欧洲的控制再到后来人们的反思和宗教改革,非常的详细!基本可以说是我看过的书中对这段历史最详细的描述了。如果说美中不足的话,那借助其他一些评论来说,一是关于东方中国、日本的部分少了,描述的总共也不到100多页,其他的伊斯兰部分也少了一些。二是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其中体现的不够,比如十字军东征、拿破仑战争等这些战争其实对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然而在书中体现的不多。不过总的说来,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收获很多。

  《思想史》读后感(五):拙见

  思想是什么, 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难以定义的东西, 但是作者想为思想立传, 这就是非常困难地事情. 历史学家在写史之前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对象和目标. 像这本思想史, 就很容易写成哲学史或者是通史, 我认为作者写着写着就陷入了后者. 内容丰富, 但是缺乏流动, 弹性和深度. 私以为如果一定要写思想史, 一定要先确定思想在这本历史的地位和范围, 比如如果我写的思想是政治思想, 那么我这本思想史就要避免和普通的政治史有太多重叠. 如果我写的是哲学思想, 那么我这本思想史应该着重于哲学思想的承前启后, 给作者以流动的感觉, 避免普通哲学史的平铺直叙.

  如果你什么都想说, 那么就什么都说不清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思想史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