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读后感100字
《共赢》是一本由约翰.C.麦克斯维尔著作,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共赢》精选点评:
●太水了吧,8.1分的书,评分少坑大的代表作
●人际关系是件终生学习的事情
●“朋友都是由陌生人变来的。—— 卡伦•海托华”
●一本告诉你要为他人着想的书,然而写得没啥说服力
●布道式的说教
●观点非常棒,但内容相对平淡,其实看最后一页理论的梳理即可
●都是自己的例子加历史名人的例子。道理大家都懂,作者也总结的很好,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实践。
●正己、关注他人、建立信任、投资、共赢,势均力敌的朋友关系的养成手册~启发颇大~就算作者是牧师,也不要只听他说的话,还要看他的行为以及底层判断逻辑
●很好,有些部分稍微有一些啰嗦。
●外文书有个特点 几千字能讲完的可以给你扯一本书……看穿一个人无非看清他的核心利益/需求 物质上的 或精神上的,然后你就知道什么能做 什么不能做 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所谓分寸就在这里 突破口也在这里
《共赢》读后感(一):值得看一到二遍的好书
我觉得是好书,不是因为它畅销,而是因为它有用。
一本书能给出这个多的法则,给出这么多的模型,给这么多故事。你还想要什么?
嗯,还想要图。
封面的一句话,分享给看不清的浏览者:成功的秘诀就是忘掉自己的利益,全心全意帮助伙伴成功。
其中的魅力法则,对于和别人沟通,赢得好感,特别有帮助。对于打造个人品牌,学习法则的模块,可以多看几遍。
《共赢》读后感(二):做事先做人
先吐槽一下本书的缺点,个人感觉翻译的不太好,很多词语或句子读起来有点生硬,还有些地方读起来不太通顺。
虽然本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但读起来有很多法则都可以用我们的传统文化总结。“庆祝法则”可以总结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高路法则”可以总结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等。
本书通过与人共赢的26条法则(书上写的是25条,我仔细数了3遍确定是26条法则
《共赢》读后感(三):共赢—让任何人都无条件支持你的秘诀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7年7月19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叫《共赢》。
如何才能获得别人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人际沟通大师麦克斯维尔博士,用40年的潜心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你才能获得他们无条件的信任并实现自己的成功,这就是“共赢”。
今天,我们通过3个部分的内容来了解如何实现共赢,分别是:拆掉心墙、搭建心桥和主动过桥。
①
『拆掉心墙』
实现共赢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避免排他思维。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很难完全认同别人的观点,这个时候,该如何拆掉彼此之间的心墙呢?
001 透镜法则
透镜法则告诉我们: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如何去看待别人。
有一个年轻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旅行,碰到一个老者,询问道:“这地方的人怎么样啊?”
老者回答:“你居住的那个城市的人如何呢?”
年轻人说:“懒惰、虚伪、一无是处。”
老者说:“哦,你会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也是一样的。”
这人刚走不久,老者又遇到一位来旅行的年轻人,他们探讨了同样的问题,只是这个年轻人提到自己同乡时说:“他们善良、勤劳、自食其力。”
这次,老者的回答是:“你会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一样。”
其实,人们看待他人的方式是自己内心的映射。当你觉得周围人总是处处跟自己做对时,最好审视一下自己,因为很有可能是你与外界相处的方式出了问题。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眼界。当你不再抱怨,换一种视角来看待他人,你会发现,拆掉心墙的自己,也会获得他人的善待。
002 痛苦法则
恋爱受挫的人,容易产生“不相信爱情”的想法。因为品尝过苦果的人,会对痛苦更加敏感,甚至会带着痛苦去伤害别人,这就是痛苦法则所体现的状态。
就像我们的手上扎了一根刺,自己总也拔不出来,导致手指发炎红肿,别人不小心碰了一下,就大声嚷嚷“你把我弄疼了”。实际上,伤害你的并不是后来遇到的人,而是你心里那根刺。
所以,宽恕对方其实是让自己获得解脱,于人于己都有好处,也只有拆掉了这堵心墙,才有可能和别人建立共赢关系。
②
『搭建心桥』
拆掉了心墙,我们就可以开始建立联系,搭建彼此之间的心桥。
001 魅力法则
在我们的世界里,除了自己本身,其他都是“别人”。当你只盯着自己的利益时,就得一个人单打独斗,当你为他人提供利益时,就会有一群人和你并肩作战。
魅力法则告诉我们,想要搭建共赢的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自己的目光多放在别人身上,让他感受到你的尊重,自然也会赢得对方的友善。
比如你和恋人约好要去看一场期待许久的电影,可是公司临时要加班。如果你说任务多紧急,自己非去不可,对方未必会欣然接受,甚至可能埋怨你把工作看得比这段亲密关系还重要。
如果换一种说法,你先表示自己特别理解对方的心情,再提出几个解决方案,比如约其他朋友,或者等你加完班再看,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如何满足对方心愿,而不是为自己寻找理由上,会更容易得到恋人的理解。
002 榔头法则
看见一个人的身上落了只苍蝇,就要用榔头去打它,这种小题大做的行为,就是榔头法则。
这个法则看似简单,但实际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却常常触碰。就拿恋人或者夫妻关系来说,双方很容易把原本的是非争执,上升到感情问题,结果吵架的点越来越偏,最后导致伤痕累累。
这是因为在我们处理矛盾的时候,太过于纠结问题本身,忘记了“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把维系感情放在第一位,就会减少对矛盾的关注度,反而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实现最终的共赢。
③
『主动过桥』
我们拆掉心墙,建好心桥,还要主动过桥,积极为双方的关系投资,才能真正和别人建立稳固的共赢模式。
001 投资心态
当我们想获得经济上的回报,首先就要去投入金钱。同样,当我们想获得他人的支持,就要先主动过桥,向别人表示友善。
具体到生活中,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热情的反馈,就得先去主动示好;我们想让自己的文章获得更多关注,可以先去为别人的作品喝彩;我们想要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时候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平时就得先与人为善。
采用「利他」的方式,获得「利己」的能量,这就是“共赢”的价值所在。
002 101%法则
虽然有共赢的心态,但有时候我们与别人的差异较大,很难达成共识。怎么办呢?真正有着共赢思维的人,知道差异越大越要去寻找哪怕只有1%的相似点,并用100%的努力去实现共赢。
例如,你因为某事想说服对方,但发现双方观点迥异,很难沟通时,不妨先去寻找能够引起你们共鸣的点,并努力用它拉进彼此的距离,让对方先在感情上接受你,会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分享了3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拆掉心墙,学会接纳别人的不同;搭建心桥,要推己及人重视关系;主动过桥,先投资才能获得回报。总之,成功的秘诀就是暂时忘掉自己的利益,全心全意帮助伙伴成功。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哦。
参考书目:《共赢》[美] 约翰·C.麦克斯维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剽悍晨读(主编:知名自媒体人剽悍一只猫,ID:piaohanchendu)。每天早上6:30,用一首歌的时间,为你导读一本经典好书,欢迎关注,跟30万读书人一起成长。
《共赢》读后感(四):与人共赢的25条法则:
准备问题:我们是否已经为建立人际关系做好准备
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人是那些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人,人际关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学问。只有社交心态健全的人,才能建立绝佳的人际关系,这是一切之源。透镜法则:我们是怎样的人,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别人
扪心自问:我对别人的感觉是什么?自己既定的想法会影响看待事物的方式:你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决定了你怎样看待问题,你的性格和经历的每件事都会为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染上色彩,他们是你的透镜。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的眼界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这为我们看待事物带上了有色眼镜,周围的事物不会决定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的内在决定了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视角。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看待他人的方式:人们看待他人的方式正式自己内在品质的反射。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看待生活的视角:我们都有一个内在参照模式,是你教给了别人对待你的方式,你传递给他人的是你看待生活的态度。五大因素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遗传基因自我形象:世界上一般的伤害皆因人们想让自己看起来很重要,他们只是太醉心于自我感觉良好,从而陷入无休止的挣扎之中。生活经验:人们只会对其愿意相信的东西做出反应,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心态和选择:心态是第二位的决定因素,第一位是信念,心态将早就或者摧毁你。 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今天的你和五年以后的你,差别在于你和谁在一起、读什么书。镜子法则:正人先正己
扪心自问: 是否已经检讨反省自我,并对自己负起责任? 镜子测试:意识不到自己是怎样的人,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的人,常常会破坏和他人的关系自我认知:必须了解的第一个人是自己。我们本性上总喜欢评论别人却不自知。自我形象:必须和睦相处的第一个人是自己。你总和自己过不去,你也很难与他人相处,你不相信自己,就会破坏你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和自己的关系。盖子法则:领导力决定一个人的成效水平。自我坦诚:造成我的问题的第一个人是自己。如果不想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你必须坦诚的面对自己。自我提升:首先必须改变的人是自己。有些人对任性知之甚少,他们不从自己的性格、脾气改起,而是希望改变其他事物来寻求快乐,这是空耗生命。自我责任:能够改变的第一个人是自己。痛苦法则:有受害者心里的人会伤害他人,也容易被伤害
扪心自问:我是否伤害了别人,或者太容易被人伤害(不信)有受害者心理的人经常伤害他人:如果你憎恶一个人,说明令你憎恶的那些特质在你身上也有,我们身上没有的特质,不会困扰我们。受伤的人发动攻击时,恰恰是他们对内在发生事情的回应,而非对外在的回应受害者心理的人经常被人伤害:他们过度反应、过度夸张且过度自我保护。无论何时,如果一个人的反应超乎问题本身,他的反应几乎都与其他的事情有关。如何与有受害者心理的人接触?别往心里去。透过那个人,找出问题所在。跳出情境陷阱。切勿落井下石。帮助他。警惕自己是不是那个有受害者心理的人?榔头法则:千万别用锤子拍打别人头上的苍蝇
扪心自问:在人际关系上,是否有人说我小题大做错误的态度:把赢得争论看的比赢得关系更重要。拥有正确的态度比拥有正确的答案更重要。把关系看得越重要,彼此的联结就越紧密。4T原则和缓:全景:训练自己养成习惯:避免在别人问完问题以前,就急不可耐的用答案来捶打他们。时机:何时行动和采取正确的行动一样重要,真正的谈话艺术不仅是在正确的地方说正确的话,还要早受蛊惑的时候不说错话。语气:通常,人们回应我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所说的话本身。很多冲突都是人们使用了不恰当的语气和音调。行为比语言更让人记忆深刻。温度:自责法则:30秒去表达你的情感,然后就结束。电梯法则:人际关系中,我们既可以提升他人,也可以压低他人
扪心自问:在别人看来,我是提升了他们还是压低了他们?赞美俱乐部:30天内,每天,你都要真诚的至少向三个不同的人表达赞美之词。世界上最缺乏的是欣赏,人们最渴望赞美。咱必须有人先起头、先开口向同伴说好话。生活中的四种人(你是那种人?):为他人生命增加价值:1. 别人期望的多做一点 2. 每天帮周围的人做些事情 3. 为老板做些事情。为他人生命减少价值:可悲的是,价值减损者的行为常常是无意识的,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增加他人的价值,那你可能在减损他人的价值。社交中接受是容易的,付出却难的多。为他人生命倍增价值:需要有意识、策略和技巧。需要有才干和资源。需要有其他价值倍增者的帮助。 --> 找到你身边的价值倍增者。为他人生命倍减价值:一下子把人推到地狱的人。破坏力极强,伤害别人。提升者要做什么?提升者自我承诺每天都要激励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机会做善事。提升者理解害人和助人之间的细微差别:每天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会对他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消极的环境中,提升者产生积极影响提升者明白生活不是彩排:当下行动,不要拖延,不要错过,因为人生不能重来。联结问题:我们乐意关注他人吗?
全景法则:全世界的人,都是由“别人”组成的 -- 你一个除外
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很难做到“以人为先”社交:一切要从为人而不是为己考虑做起,这是建立关系最基本的法则。始终问自己:我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家庭:想要婚姻美满,夫妻双方都得负起责任,当两个人都不再责问:“我的丈夫(妻子)能为我做什么?”,而转而负责人的问:“我能为他(她)做什么时,婚姻关系就成熟了”。职场:不负责人的领导以“我老大”的态度,负责任的领导以“别人先来”的态度,用职权为他人服务担起责任为别人做出表率,把功劳记在他人身上并增进和改善关系。要想让团队成功,必须吧别人置于优先位置。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要想改变关注点,就得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跳出来。自我主义者不是为自己考虑的过多,而是为别人考虑的太少,如果关注的始终是自己,就永远无法建立起积极良好的关系。交换法则:与其平等待人,不如站在他们的处境上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扪心自问:我会试着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吗?在几乎所有的关系中,多数冲突源自我们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尽己所能改变自己的臆断,聆听他人关心的问题,研究他们的文化和行业,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或者说真正的参观他们的领地,他们的家,办公室。当努力去发现别人观点的合理性,就会延展你的思考,一旦心胸容纳近新的想法,他就不会再缩回原来的尺寸。检查自己的态度:从别人角度看问题的时候,态度至关重要,对你不是特别关心的问题,容易从两方面思考,但当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的时候,通常人们会更关心自己的出路,而不是找办法与别人建立联结。问题的核心是你是否乐意改变:当你不想改变时,会寻找与别人的不同点;当你想改变时,会寻找与别人的共同点。学习法则:我们遇到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方面给我们教诲
扪心自问:我跟别人接触时,有向其学习的渴望吗?谈到向别人学习时,你持何种态度?没有人能给我任何东西 -- 傲慢的态度:没有人老的、聪明的、或成功的不需要学习新东西了。阻碍一个人学习并提高自己的唯一因素就是态度不端正。某个人会交给我所有的东西 -- 天真的态度:意识到自己还有成长空间的人常常会寻找一位导师,人们不止需要一个导师 -- 他们需要好几个。每个人都可以交给我一些东西 -- 求教的态度:学到东西最多的人并不是和最聪明的人待在一起的人,他们是最“虚心求教”的人。人人都有可以分享的东西 -- 一堂课、某项观察、一次经历等。我们只需要乐意倾听,实际上,人们常在无意识中交给我们东西。人们唯一无法教给我们东西的时刻,就是我们不想学的时候。如何向别人学习?让自己充满学习热情:人们的潜意识阻碍了自己智慧的增长,一旦达到个人对外界的舒适期,人们就停止学习了。学生们准备好了,老师自会出现。看重别人:人们无法从自己不看重的人身上学到东西。培养具有成长潜力的关系:我们需要找到那些特别喜欢帮助我们成长的人 -- 我们所在领域的专家,能拓展我们思维的创意思想家,鼓励我们迈向更高层次的成功人士。认清我们的特性和强项:我遇到过的每一个人,一定在某方面比我优秀。人们能在自己最具优势的领域做得最好 -- 能够从别人最具优势的领域学到最多。-- 要做到每个月都会设法跟自己尊敬并且向从他那里学到东西的人见面。不耻下问:观察和询问。魅力法则:人们只对向自己表示兴趣的人感兴趣
扪心自问:我是关注别人和他们的兴趣,还是只关注自己?卡耐基:对别人感兴趣,可以使你在两个月内交到的朋友,比让别人对你感兴趣在两年内交到的朋友还要多。卡耐基:让人喜欢你的6大妙招:真正的对别人感兴趣:全部秘密都是欢迎和告别的时候:欢迎时,可把您给盼来了!告别时,真舍不得您走!人们知道了你对他多关心后,才愿去了解你知道多少。你的权利、教育和才能如何都不重要,人们知道了他在你眼里很重要后,才会对你有更友善的回应。展露微笑: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在他(她)耳里是最动听、最重要的声音。做一个好听众:去聆听,鼓励别人多谈论他自己。关注他人的生活,看看他们有哪些困难,又是如何担起命运的考验的。谈别人感兴趣的事情: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白金法则: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让对方感觉重要:要表达的很真诚:赢人术:错误的认知:打动每个人,扮成专家,高高在上宣讲,装老成和聪明。正确的认知:不需要打动任何人,这样做也行不通,不会有任何用,只需要让人们知道我关心他们,想帮助他们。满分法则:相信别人最好的一面,往往会激发出他最好的一面
扪心自问:我相信别人最好的一面吗?马克吐温:远离那些轻视你雄心的人,小人总是贬低你,而那些真正伟大的人,会让你觉得你也变得很伟大。相信别人最好的一面,就会激发出他们最好的一面。最好是相信:对少数人的失望不应该阻碍我们去信任其他人:1. 否则这对其他人不公平,为什么一个人的错误要影响到我对待别人的方式呢?2. 我认识到,若我总是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可能伤不到我,但也不能帮我了。信任别人,表明我们在情感上是健康的。相信人性之善,大多数人会在相处中做到公平且友好。一颗善良的心跟狗容易是健康的心。信念决定我们的行动,厌恶人或者不相信他们,是掩饰不了的。健康的婚姻是建立在高度欣赏的基础之上的:你最该相信、最重要的人就是你的配偶。健康婚姻的首要标志是夫妻双方都比别人更欣赏彼此。表达对别人潜力的相信,会激发出他们的潜力。-- 10分,还不够,还要表达出来。歌德:按一个人的表现来对待他,会让他日渐堕落;按一个人应有的良好品质来对待他,会把他变成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冲突法则:关心别人先于反对别人
扪心自问:我在巧妙化解冲突上花足心思了吗?在明白之前就给出意见的是普通人,但在了解之前就做判断的是傻瓜。解决冲突的步骤:描述你对问题的理解:一开始,先不要对别人的动机下结论和作声明。只告诉他你对所见问题的想法,描述一下自己认为的根源所在。告诉他这件事如何影响你的感觉:如果对方的行为让你生气、郁闷或难过,清晰地表达出来,不带一丝谴责。解释这件事为什么对你很重要: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发现某事对你至关重要,就足以让他想改变做法了。说服别人最好办法是用耳朵 -- 要聆听他们的话。信任问题:我们能建立起相互信任吗?
基石法则:信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扪心自问:我是值得信赖的人吗?本尼斯:诚信是信任的基础,他不是领导关系中原本就有的,而是要靠努力去获取,他是同事和追随者给予的,没了它,领导者就无法正常工作。建立自己的可信度:信任先从自我做起:镜子法则:先审视自己是否真实,可靠,心口不一,遵守诺言。如果不能保证自己不背叛的话就不要要求别人信任你,先自我完善,再去建立联结。信任无法划分区域:一个人的本性最终会渗透到他生活的各个层面:人性根本不允许一个人在生意上有一套伦理规范,在生活上又有一套。信任可以向银行账户一样存取:《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困境法则:永远不要把困境看的比关系更重要
扪心自问:我是不是有时把困境看的比关系更重要?只要一个人把处境看的比关系更重要,都基于一个原因:不明智。鲍伯法则:当鲍伯跟每个人都有问题时,鲍伯通常就是问题所在
扪心自问:我是鲍伯吗?规定:如果有人提出问题,他一定要准备好3中可能的解决方案。发现问题并不需要什么大本事,实际上,只要足够挑剔,那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需要大智慧。亲和力法则:自我放松,有助于被人跟我们在一起时也放松
扪心自问:我的朋友会说,我是一个容易打交道的人吗?最亲近的人和你无所不谈吗?上次是什么时候别人向你说了一个坏消息?或者是在某个问题上跟你吵的不可开交?或者是把你做错的事摆在你面前?如果已有一段时间,说明你可能是一个不那么容易接近的人。如果你想让自己令人愉悦,具有亲和力,那你就得让别人放松。如何让别人放松?热情 -- 他们真的喜欢人:当不喜欢别人时,你总能够发现。相反,当一个人真心关心别人时,也能够感觉得到。欣赏彼此的差异:人们倾向看不起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情绪稳定。察觉对方的感受:经常捕捉他人的情绪和感觉,迅速调整自己的反应。理解别人的弱点,并暴露出自己的缺点:没有什么比一个人处处在别人面前装完美更令人不悦的了。容易亲近的人总是真实的面对自己的能力和缺陷,他们很希望听到逆耳的忠言,也很会自我解嘲。他们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也能够容得下别人的缺点。喜欢原谅别人和请求别人的原谅值得信赖:具有亲和力的人都很真实。之所以能够真实是因为自我感觉很安全,很放心。战壕法则:战斗打响前,请挖一个能容下朋友的大战壕
扪心自问:我是一个危难中可以指望的朋友吗?作战时,有人在身边是一个很大的帮助。真正帮助我们的不是朋友的帮助,而是我们知道他会出手相助。投资问题:我们乐意在别人身上投资吗?
园丁法则:所有的关系都需要培养
扪心自问:我是偶尔还是一贯地培养人际关系?你不能忽略一段人际关系,却期望这段人际关系能成长。关系的本质和目的不同,会决定你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多少。101%法则:找到1%的共同点,给予100%的努力
扪心自问:我能够找到与别人之间的共同点,并给予100%的努力吗?为什么人们建立联结时喜欢看到别人的差异:可能是本能的竞争意识,人人都想找到自己的长处,也可能是人们想让自己凸显出来找到与众不同之处,另外一些时候,可能是人们感受到了对方的威胁。要建立联结,人们需要找的是共同点,一旦找到共同点,就需要给予100%的努力。差异越大,越得盯住共同点。耐心法则:结伴旅行回避肚子旅行慢得多
扪心自问:我有没有携伴同行,即便不太方便。人生中,所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花费时间去建立,在关系中也不例外。进入关系圈的人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交换原则: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境况是最值得基于特殊关注的:别人对我们应该有额外耐心。相反,我们应该把位置倒过来,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庆祝法则:对人际关系的真正考验,不是朋友落难时我们多么忠诚,而是他们成功是我们多么高兴
扪心自问:我为朋友的成功感到高兴吗?没人一起庆祝,成功的快乐就会大打折扣:人人都能同情朋友的苦难,可要欣赏对方的成功,那就非得有好品性不可了。成功者只是少数,多数人还是失败的:你也许能用成功换来刮目相看,但要打动别人,你就得跟他们分享失败,每个人都失败过,所以,这是建立联结个高招。把人拒于成功门外的因素常常阻止他们去向别人道贺:阻碍人们成功的因素 -- 缺乏安全感、心胸狭窄、爱得红眼病 -- 常常也阻碍了他们去向别人道贺。跟你一起庆祝的人会说终身好友留意心怀嫉妒之人:脑袋里光想不行,还得说出来,这就是我净化心灵的办法,通过庆祝打败嫉妒。成功最糟糕的一面是你还需要找人替你高兴。若一个朋友取得的成就是你早就有的甚至有点不屑的时候,要特别担心。一定要满腔热情的祝贺他,永远不要窃取别人的掌声。高路法则:当我们带别人比他们待我们更好时,我们就达到了更高境界
扪心自问:我对待别人,是不是比别人对我好?人际关系的三条路:低路:我们对待别人,比他们带我们更坏。中路:别人怎样对待我们,就怎样待他们。高路:我们对待别人,比他们待我们更好。低路会破坏关系,让别人远离我们。中路可能不会把人赶走,但也不会有吸引力,他是消极的而非积极的,会让别人主导我们的生活。高路会带来积极的关系,吸引别人走进我们:他做出的积极行动让坏人也觉得难以破坏。高路上的行者:高路上的行人的确不多,因为走高路要求人的思维和行动要跳出本能的或一般的模式。那些执行“高路法则”的人,是善意的施予者和接受者。高路者明白,外界的影响不重要,内心的想法才重要。协同效用问题:我们能够培育出“共赢”关系吗?
反弹法则:当我们助人时,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扪心自问:我们帮助别人时,得到别人的回报了吗?全景法则:换一种眼光看人,并发现他们更多的价值,主动想别人投资,关系中,必有一方需要先跨出一步,为什么不是我呢?自助的最好办法是去助人。友情法则:条件相同时,人们只喜欢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共事;条件不同时,人们还是只喜欢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共事
扪心自问:我跟共事者是朋友吗?光有产品知识,没有人际能力是没有用的,光有技术也不行,光有建立高效组织的能力也不行。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人际交往能力,他的能力很快就会走到尽头。伙伴法则:一起努力增加了一起成功的概率
扪心自问:有我相伴后,别人比以前好过些吗?满意法则:在美妙的关系中,只要相伴就足以令人快乐扪心自问:我最好的朋友跟我在一起就会很开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