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读后感100字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是一本由白落梅著作,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读后感(一):文笔
我是个喜欢古风的人,白落梅所用的文字真的是很有韵味,刚开始看到这本书《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就被这名字所吸引。真的是太唯美了,可以让心情暂时宁静下来,静静坐于一隅,喝着淡茶,轻轻翻阅这本书,再好不过了。好像拥有这本书……我觉得可以把爱情写的如此的唯美,一字一句间,给人就是一美的感觉,真的很佩服。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读后感(二):红楼梦中走出来的女子
周汝昌曾说,读懂《红楼梦》是一件大难事,就更不要说写好《红楼梦》了。不过,就像白落梅在书中所说:“千万个人,就有千万册红楼。”因为每个读者在心中都有对《红楼梦》的独特感悟,它就像一面镜子,只有敢于表达,才能折射出万紫千红的色彩。针对《红楼梦》的品评,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探源、考证的层面,那样未免太枯燥乏味了,各学派只有百花齐放,才能彰显这部作品的伟大,因此也涌现出了蒋勋、刘心武等新一代的的红学名家。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读后感(三):红楼一梦
红楼的研究书目太多,本书实在算不上专业的研究红楼的书籍,当初尝试一读只是为了欣赏作者对红楼中的情感的丰富描述,但是还是蛮失望的。白落梅似乎对于的情感的描述总是不是那么华丽,并且本书出去最后一个章节,反复在重复贾家的老夫人对宝玉和黛玉的感情是一样的,并且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现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本书的是完成是很不连贯的。 只有在最后一章,作者简单的描述了红楼中的一些文化,给评分的三星中,其中两星半的给到最后一章的用心。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读后感(四):关于白落梅
此书买来两年多了,一直没有看,这两天闲来无事,拿来阅读,发现早已对白落梅的文字失去兴味了,总觉得现在她的文章絮絮叨叨,似乎说了很多又似乎什么也没有说,甚至觉得有些无病呻吟再带点矫情 不知是我年纪已长阅历更深了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两年我一直在读民国时间那些真正的大作家大文豪的原因,越来越发现,现在的人只要写几个字就能成为作家了……不过,话说回来 ,我还是在这前四年内收集了她的十四本书籍,还是因为看了她的《你若是安好,便是晴天》,初读她的文字时,觉得天下竟有如此像梅花一样气质的女人,发现新大陆一样,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在几年内买了14本,可是越读我越觉得没多大意思,文字总是那些带着哀怨和忧愁的,无论什么题材……可以看出来白龙门的红楼是喜爱的,只是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解读得不够深刻。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读后感(五):红楼一梦,道尽人间悲欢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尽管当年未能靠这本书摆脱贫穷和病痛,料他也不会猜到现在有这样多的人读这本传世经典,学者和文艺青年更是不遗余力地从各个角度全方位解读《红楼梦》,而白落梅这本《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流年》 则是用唯美的文笔带我们再去红楼一梦。
文学作品或抒情写意,或酣畅淋漓,而《红楼梦》独具魅力的一点就是创造了一个叫做大观园的世界。也是让红学家、建筑学家、园林学家和清史学家聚到一起,完全按照书中描述的样子建造而成的仿古园林。如今去护城河畔,还有机会看到元春省亲的戏码,那些庭院殿宇一花一木都仿佛在向我们证明,那些如花美眷,真的在这里存在过。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每次看《红楼梦》都会有截然不同的感想和体会。不同时期看《红楼梦》亦会有不同的收获。
和同事聊起《红楼梦》,忍不住会拿它和《源氏物语》比较起来。同为花丛中长大的男子,宝玉仿佛一直停留在孩子的阶段,如孩童般天真、固执且幼稚,光源氏则是风流了一些,对命运对爱情都比较主动强势,深谙成年世界的世故。而大观园中的婆子妇女少女们,也是可爱的可爱,可亲的可亲,可憎的可怖;而光源氏中的女性岁性格迥异,却每一个都有令人怜爱的地方。通过这点可见作者看待人的视角和个人经历多么不同。想来大多文学作品中令人心宜的男子形象,多是由女性作者塑造的,而“理想的妻子”这一形象也多出自男性作家之手。曹雪芹塑造的金陵十二钗各个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而宝黛之争,也不似普通言情作品的套路小孩子们争论一番即做鸟兽散,走在路上随便抓起个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能说出自己更偏爱宝钗还是黛玉,还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那不仅仅是单纯的两个虚构人物,梦中情人或娇妻美眷的形象,更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有人向往黛玉那种至情至性的用心生活态度,也有人青睐宝钗那样聪慧豁达用脑生活的智慧。
《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流年》 这本书用精美的插图,配上白落梅唯美并充满禅意的文字,用柔软、悲伤、动人的笔触品鉴《红楼梦》,让我们在白落梅柔美灵动的文字中再品一品大观园中的如花美眷,如何应对这似水流年的变幻。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读后感(六):红楼情深,红尘旧梦
六月的晴天,阳光强占了整个天空。热情似火,但一点也不活泼可爱。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夜里月光下,没有阳光的地方。
夜是个无翅的天使,由无数唯美的星星连成的耀眼的羽翼,深青色的美中有冷艳的光辉,让人仰望时,却又觉得那样的自由飞翔只是个梦境。我不讨厌阳光,但可以肯定喜欢黑色无眠的夜。阳光不属于习惯角落的人,她只喜欢把似射的魅力毫不吝惜地赐予给每个角落,阳光适应一切,但不一定一切都适应阳光。比如,苔鲜不喜欢美丽的阳光,冰山不喜欢 热情的火焰。夜很美,只是让人适应,不是所有的美都能让人适应,不是所有的话都可以明白,时常有一种信仰,念念不忘,相信自己嗅到的味道,听歌时,飘过细细的愁,淡淡的喜;喝酒时,闻到长长的悲,浓浓的伤。
漫步在长夜里,默数自己走过的一步一步,心念流年,呼吸着翻来覆去的想念。掏不尽点点滴滴的回忆,给自己一个结果却又寻不到适当的理由。站在阳光的边缘,看你过去阳光下的日记,每一场无痕的梦都跟随阳光消逝而消失。是啊!梦很短!更可惜我是夜里无梦的人,否则我会把你记得深些,不在忘记。
月亮是没有光的,因此我不会唱光的赞歌。阳光下的日子,太过刺眼,看不清楚,所以我常常低头,领悟。云淡淡轻轻的飘。我慢慢的走追着漏下的月光,想着冥界的天堂。我喜欢向前走,不回头,不过,旅途中我不希望迷路。
阳光下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精彩。可以拯救梦的枯萎,染红蓝色天际。有人喜欢被阳光温暖照着,也或许因为某个人的太温暖的缘故。照亮前方路途,远处天涯。流年匆匆,抓不住的人或物很多,有些人有些事只是听的人明白。还在月光下感悟的我,流水岁月,成全不了自己,更成全不了别人的梦。
红楼梦中人,总是很伤感,付出的再多的情又能怎么样呢?白落梦,她是从情义中走出来的女子,看过太多的伤感,见识过不同的剧情,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一往直前的。遗忘以前的,是不是呢?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读后感(七):世间万物,终是草草
我不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父母也没有过高的学问,刚开始接触《四大名著》就已经是初中,小学时候可能就是知道个四大名著罢了,然后知道电视上有西游记,有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如此而已。到了初中,慢慢的开始接触这些,但是初看我是真的看不懂,甚至市场在睡前翻开红楼梦的读本,拿来当催眠术本,现在想来也是搞笑。到了大学,细细的去品味《红楼梦》还是在看了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里讲的《易中天品三国》之后,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
说实在的我看过易中天的品三国,也看过刘心武的,至收到此书前真是没看过白落梅的。不过我们都知道,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红楼梦亦是如此,白落梅的这本书还是写的相当有见地的,是值得一看的好书。
这本书呢一共分为五大部分,都有各自的章回,看完文章后,总觉得应该都是作者的读后感,有点类似这样,我们也许在看其他人的品读或者是自己观后感的时候,会有当时自己的想法,看了白落梅写的也许又会有另一番见地了,有很多观点我还是很赞同作者的,还有很多观点、想法是我自己看书的时候没有想出来的。
红楼梦初起的时候看看四大家族的人是多么的傲娇,多么的声势显赫,但是随着后面那场金陵遗梦,半颕半唱,亦真亦假的,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最后,还有还是是忘不了的,放不下的。
红楼梦里面有太多太多可以关注的情节,点,就拿宝玉跟黛玉的爱情来说吧,令世人百转千回,念念难忘的唯有宝黛的爱情故事了,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前身,黛玉是谁,宝玉又是谁,书中交代的很清楚,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而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宝玉就是神瑛侍者,因为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宝玉跟黛玉在金陵贾府相遇了,希望了结的就是前生未尽的宿债尘缘,但是为什么登对的、受贾母疼爱的两个人的结合要收到贾母的阻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见解,书中作者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看过就知。
世间万物,有情无情,缘起缘灭,终是草草,后来的后来,金陵十二钗不见了,昨日的裙群芳夜宴也不复存在,今朝人走席散,了然无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会到该到的地方。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读后感(八):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自小接触的第一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就是《红楼梦》,只是那时年纪太小看书只图个热闹,什么都只看个表面现象,哪里懂得其中的各种深意。长大后重读《红楼梦》,再加上诸多红学研究专家以及爱好者的点评分析,方才知道原来《红楼梦》竟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妙不可言的一部奇书。
略懂《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读红楼,只读前八十回就好,那才是曹公真正要表达的东西,至于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有许多并非是曹公的本意,不过总算宝黛爱情悲剧这条主线没有被更改,所以只是看看就好,不能够细究的。
张爱玲曾说平生有三恨,其中的一条便是红楼未完。不过也正是因为《红楼梦》未完,所以才给众多研究者以探讨空间,引发无限遐想。
知名女作家白落梅,最为擅长的便是剖析女子的思绪与情爱,那华丽而又细致的文字曾将多少红尘中痴情女子的故事一一道来。而《红楼梦》正巧就是一部由众多女子的故事而构成的一部小说,作者用其她细致的心思以及手中的妙笔,将一个唯美而瑰丽的大观园女儿众生相描绘展现于读者面前,将其内在的隐喻分析给读者瞧,犹如一整卷的红楼女儿图一般,栩栩如生,仿佛那一位位为情爱所扰的红楼众女子就在你眼前一般鲜活。
之前看过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红学研究者所著的点评《红楼梦》的书籍,个人认为女作家西岭雪的作品最为精妙,既合理又贴切,几乎没有生硬之感。既然是描述女子的小说,自然还是有女子来点评更为贴切,毕竟女人最了解女人。此次看了白落梅品读《红楼梦》的这本《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感觉白落梅对《红楼梦》的品读,并不逊于之前西岭雪的点评,二位女作家对于《红楼梦》中人物以及情节的所述可谓是异曲同工,各有千秋。
想来作者应该是极爱林妹妹这个故事角色的,在讲述《红楼梦》的故事中,也不自觉的受了些许影响的。如果用《红楼梦》中的人物来比喻作品文风。西岭雪对于《红楼梦》的点评就像是红楼中的宝姐姐,温婉绰约,端庄大气。而白落梅则似林妹妹一样,字里行间更多了几分灵巧细腻,多愁善感。
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心中也各有不同的金陵十二钗,跟随白落梅一起,去品读她眼中的《红楼梦》,或许会有另一番别样的滋味在心头。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读后感(九):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快上初中的时候,记得考试作文得了二等奖,然后奖品是一本《红楼梦》。那时候有人给我说:看了红楼梦,得了相思病。吓得我赶紧读了一读,也真的相信自己会得相思病。
其实之前也对白落梅有过一定的了解,那个时候她的《月似小弯眉》刚出版,觉得这个作者的名字真的很有韵味。白落梅,落梅,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文字清淡。简单自持,心似兰草。一个凌霜傲雪,拣尽梅枝的女子。凭一支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没有风华绝代,只有岁月静好。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我总觉得栖居江南的女子都很柔情,似水似雾。让我们很难去抓住他们的点,因为她们内心真的有一种很随意的东西。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题目很美,可谁又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呢?表面看如花美眷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似水流年也只不过是对岁月无情流逝的莫可奈何罢了。可是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结合到一起则隐含着淡然却刻骨的惆怅,轻却化不了的寂寞,虽有如花美眷终会老去,时光匆匆过去自己苦苦挣扎奋斗得到了什么?白落梅对自己的疑问,对岁月的无奈,对世事的感叹尽在此中。
世人皆感叹黛玉悲惨的命运,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都会讨论红楼梦,也对这个名著议词颇多。白落梅在这本书里用自己的看法去回忆黛玉宝玉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还有其他人的感情纠葛。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神奇的作品,无论是深刻的人,还是简单的人,读懂的,或是读不懂,皆会爱上这本书。一卷《红楼》,不管在上层社会,还是于普通民间,都广为传诵。甚至许多目不识丁的人,都对《红楼》痴迷不已。
有些遗憾是注定的,因为有缺憾,所以世人总难忘怀。宝玉虽然娶了宝钗,但是他没有辜负黛玉。他做到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纵然他是一个不求上进的富家公子,但他为世人所喜。他的痴傻与执着,纯净和真心,凡人又怎能企及? 黛玉对爱情,亦是心如皓月,情比金坚。聪明如她,又岂会不知整个贾府,喜欢像薛宝钗那样温和娴雅的女子。但她不愿随波逐流,只一心做自己的林黛玉,做贾宝玉心中的林妹妹,守着清冷的潇湘馆,守着几竿翠竹,安度流年。
黛玉是幸福的,因为她有宝玉,然而又是不幸的,因为她得不到她想要的幸福...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读后感(十):读《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看的那部《红楼梦》的电视剧,还在上小学的我,不怎么能看懂剧情,只记得有个爱哭的林妹妹,懂诗书,也很爱哭。住在大观园里,一直说自己是寄人篱下,有时候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生伤感。还有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的样子,以后人们遇见类似的景象,也总是说“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不够看的了”。
第二次看《红楼梦》是中学时期,老师划的课外阅读书目里,那时候读的比较慢,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故事梗概也有了了解,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贯穿始终,而开头太虚幻境里的十二金钗的诗里面也蕴藏着这个大观园里面人物的命运。这部书的前八十回是由曹雪芹所著,这位经历了由富裕走向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家境的作者没有完成这部书就离世了,后面的四十回是由他人循着前面开头宝玉游太虚幻境的经历所补充的。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白落梅的《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是关于红楼梦的品读,更深层次的分析这部巨著的内容。关于宝黛,关于金玉良缘,关于金陵十二钗,关于这部书里面封建四大家族的兴衰,在这本书中均有写到。作为大家孰知的这本书,每每读到作者所写的内容,也能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