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废墟中的少女侦探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废墟中的少女侦探读后感精选

2021-03-29 00:15: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废墟中的少女侦探读后感精选

  《废墟中的少女侦探》是一本由[日] 相泽沙呼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废墟中的少女侦探》读后感(一):少女侦探的大腿

  老实说推理要素真的底,让人感觉作者是不是随便想个由头再随便来个解释。给人最大的映像就是主角的视野和脑子充斥了大腿,看人先看腿,人物描写的心思都在腿上了。

  整本书的主旨也是主角的成长,自闭,对外界充满恐慌与猜疑的主角经历一个个事件,慢慢走出自闭。不过同学也是工具人,一会儿是有子被迫害,一会儿有温柔地征询主角的意见。

  最后废墟隐士茉莉花也是不知由来,就像是天降引导主角的魔女。

  短篇,不能强求太多。

  《废墟中的少女侦探》读后感(二):青春的大腿

  2012年短篇集,魔女侦探系统第一作。

  1.逃走的原始人

  比较久远的校园怪谈,如今教室出现了神秘的百合花。

  开篇作,魔女侦探的魅力是有表现到的,特别的安乐椅侦探。线索点比较散,推理也一般,真相与情节处理是较好的。

  4星

  2.幽灵的望远镜

  校园祭性质的探险游戏,第二女主小西与男主搭档,不远处传来了如怪谈中的情节,女孩的哭声。

  结构太简单,一眼就看穿了,设定第二女主是给读者换下口味吧,小西也是代表着一般的女同学吧,与魔女起个对比的作用。

  2星半

  3.恶作剧的衣装

  校园祭活动,男主班里原本准备的爱丽丝服装丢失了。

  这次就有女仆咖啡的场景了啊,男主的宅男属性直接表露,还以为会有魔女女仆装的情节,竟然没写。整体平淡了些,真相也不显眼,但青春气息浓郁,心理方面值得回味。

  3星半

  4.永别了,忧郁

  毕业时分,男主出题,魔女推理。

  作为收尾,主角之间的情感线递进之篇。推理还不错,关键还是作为连作的整体收束,解释了很多内在动机。

  3星半

  以推理小说看,显然传统的推理诡计布局都算不出太出色,把着眼点放于此,我觉得是不合适的。几乎可以说,五页之类必有大腿,非常之频繁的这类描写,会让不少人腻味吧。此作还是更适合以青春小说来读,如对魔女人物的刻画,忧郁这词最为突出吧。用神秘感来吸引,简直在说,迟早会写关于她的故事。我也喜欢相泽非常规角度的校园怪谈这个主题。书末北窗老师的解说非常精彩,应该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好的解说之一,从此作开始延伸,到相泽这个作家,与其出道的鲇川奖与北村熏,再延伸到日常推理这一大类,对日常推理与其发展作了精辟的概述。我也终于验证了《空中飞马》算是日常推理真正起始之作。

  4星

  《废墟中的少女侦探》读后感(三):轻小说向日常推理

  日常推理是日本最近比较火热的推理类型,顾名思义,主要内容就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推理,也算是新本格的一种,推理不是目的,表现案件或者说是谜题、困惑背后的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态才是精髓。代表作是曾经改编为TV动画的《冰菓》(强烈推荐大家看,古典音乐作配乐真是赛高)。

  相泽沙呼的这本《废墟中的少女侦探》也是这个类型。200页的小说一共由四个故事组成,算是短篇小说的合辑吧。相比于我之前看过的一些日常系推理,相泽沙呼的这本完全可以归类到轻小说的范畴内了。

  第一、50页左右的一个故事,解密的过程只占了不到两页,可以说是很少了。对比《冰菓》,至少有1/3左右的内容都是对谜题进行探究和挖掘,才能最终让人有“原来如此”之感。对这一部分的摒弃,使相泽沙呼的小说少了很多解谜的快感。

  第二、小说有一种很强的屌丝男主漫画既视感。男主佑希是很多轻小说和漫画中常见的那种不合群、回家部、内心空虚的闷骚男,还是个姐控。这种形象实在是太普遍了,多次出现在各类漫画和轻小说中。

  书中用了很多的篇幅描写男主的内心戏,对现充的怨恨、偷窥少女的绝对领域、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等等,大量的内心戏虽然很好地刻画出了男主的性格,但是着墨太多,显得非常絮叨,而且又缺少幽默元素,难免有些枯燥、冗余。我认为这种内心描述,要不走诙谐路线、要不就深刻一些,平铺直叙很难引起好感。此种类型我推荐森见登美彦的《太阳之塔》,宅男的奇思妙想真的会让人爆笑捶桌。

  合冰菓一样,《废墟中的少女侦探》的定为同样是校园日常推理,但是本书谜题却不大一样,是以校园怪谈作为中心的。这也是很多漫画中常见的内容,常看日漫的同学都知道。这也很符合全书的氛围。女主茉莉花同学神神秘秘地,独自一人住在废弃的大楼里,每天用望远镜观察学校。相比于那些校园怪谈,女主身上的秘密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在故事的编排上,倒也算是不错。看似天方夜谭的校园传说影射的更多是校园问题。比如在第一个故事——寻找野人。传说在某日的黄昏,一个野人曾经出现在操场上,一番嘶吼后,消失不见。然而背后反映的问题却是当代日本校园的常见现象——校园霸凌。戏剧性的是,当年或参与或旁观的同学居然选择了当教师,这一教书育人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本书当做轻小说来看正合适,阅读过程很轻松,故事也不复杂。

  《废墟中的少女侦探》读后感(四):推理,少男少女的成长物语!

  最近迷上了日本的推理类轻小说,像是《冰果》《古书店事件手帖》《GOSICK》,恋爱、日常、冒险,少年少女合作揪出一桩桩“小”案件的真相,这些作品也都实现了动画真人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如今,推理轻小说的销量隐隐有超越正统推理派的苗头。真的是,虽然生活需要些许惊险刺激的调剂,但一旦把这个故事安插在少男少女们的身上,总是可以引起读者关于青春与成长的追忆,真好。 本作是非常具有漫画风的故事设定,一个游离于班级圈子之外的阴郁男高中生柴山祐希,一个神秘降临、超脱常理存在、居住在废弃大楼中的制服美少女茉莉花,他是她口中的“柴犬”,她是他眼中的“魔女”,因缘际会的相遇,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是轻小说,但这类作品谜题背后的隐情有时却一点也不轻,就像《冰果》,谁曾想过“ice cream”甜美的背后其实隐藏着“ i scream”的绝望,疼痛青春,本作也不例外。 ①人们其实都是“慢慢疏远到伸出手也够不到彼此,却还在不断地逃避着什么的可怜的人”——当魔女命令柴犬调查原始人的时候,书内外的主角与我们都觉得无理取闹,现代社会哪里有什么原始人,不过是流传于校园中的怪谈罢了。不过那束随着实习老师的到来而出现在教室中的香水百合,却实实在地代表着一个“原始人”的绝望呐喊,对于经历者,是赎罪,亦是诘问!②我们都知道“能够完全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想象的人,并不存在吧”——少年的一意孤行、费尽心机终究酿成大错,运用极端的方式,不会走进一个人的心,只会摧毁一个人,摧毁所有可能!③谁都不想成为“将周围人的期待全部背负到自己身上,把玩笑话当真的可怜人”——主角一行人都倾尽全力去寻找被偷走的话剧服装,可是否知道,你以为的帮忙,只不过是令你成为捉弄取笑少女的帮凶!④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辛”,跟随“柴犬”执行魔女命令一路看过来,我们终于在最后一个故事中解开了男主角身上的谜团,前面的种种别扭违和终于收束,柴山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与更多人成为朋友,终于选择直面痛苦不堪的回忆,疼痛青春过后柳暗花明,放下过去。 相泽沙呼笔下的魔女,来得神秘,最后消失得也神秘,尘埃落定之后让人不禁怀疑她真的存在过吗?像那一阵儿大火的《家政妇三田》,家政妇来到问题家庭,拯救了这个家,茉莉花与问题少年相遇,也给予了少年救赎,听说此书还有续作,不知道后续故事会以怎样的形式展开,很期待魔女的再次降临!也期待动画影视化!

  《废墟中的少女侦探》读后感(五):除了傲娇S女和姐控M男这本书【月饼104】

  之前聊天,谈到最近有没有演技好的小鲜肉,想不出来。笑说不关注男明星,转而想女明星,依然没有。这才发现,已经不再看那些青春校园的电视剧,甚至讲述职场新人的作品也不在看。原因也很简单,这类电视剧的内容相对简单,有浓重的人设模板,针对的观看群体也是缺乏经验世故的学生或学生后群体,所以也无需再内涵和内容上花费太大的心思。

  就如同这本《魔女推理事件簿》一样。

  变成废墟的校园楼内,有一个宛如魔女一般的少女。黑直的长发,精致的脸蛋,丰满的曲线,以及一丝危险神秘的气味,是虏获纯情少年最佳的人选。被魔女虏获的少年,即使再脱离常识的要求,只要魔女的一抹微笑,也会甘愿的进行下去。

  这样的人设,丝毫无法打动我,更不用提男主一副精虫上脑的模样,只能让人觉的可笑。看起来没有任何的优点,万般的无能和废柴,还是一个姐控。人家野比大雄身边还有一个小叮当,在她身边的只是一个吐着红色信子的魔女。至于说魔女为什么要住在校园楼内,她的身份又有什么秘密?真的是,一点都不吸引人。

  一样是住在学校的奇怪侦探役角色,青崎有吾笔下的里染天马要让人觉得有趣的多。

  不看设定,看故事本身,《魔女》是一本标准的日常推理之谜,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校园,基于作者是死肥宅的属性,完全想象不出能写出《所罗门的伪证》或《时间停止的校园》之类的作品。打开目录果然是短篇集。一共四个故事,校园怪谈的原始人、试胆大会多出一个幽灵、消失的爱丽丝服装以及最后收束在前面三片埋下伏笔的我与魔女的谜题对决。

  各篇质量姑且不论,原始人谈论的其实是校园霸凌,而消失的爱丽丝的主题,也是在校园生活内作为透明人的学生的遭遇。如果硬腰算,第二篇的内容,可以引导到苦涩的恋爱。这些都是校园作品中,常见但是却带有迷人属性的主题。认真在一个主题上深耕开花也是不错的选择。收束后爆发的第四篇,虽然没有实质的故事内容,但是对于主角的姐姐为什么会自杀,留下了新的谜题。总而言之,四篇故事的主题性相当一致,这点和东川笃哉的“鲑学院”外传系列四处发散的故事线正好相反。

  在符合新世代人设口味的前提下,可以窥见作者在故事内容上的野心。

  论推理质量,最后一篇不谈,前三篇的水准都较为一致,较为幼稚。这点可能和过度迎合的人设和背景有着相当大的关系,缺乏取长补短的内容,好在最后一篇讲整体质量拉高。这恐怕也是设定系作品的无奈,如果不买人设的帐,故事内容的短板就立现出来。

  听闻这个系列还有后面几部,不知道在故事内容上,后续的几作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或者在校园题材上挖掘更多的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人设以及每每到最后一篇的伏线收束,就浪费了第一本中已经埋下只等开花的种子。

  《废墟中的少女侦探》读后感(六):“姐姐,不好了,我现在竟然在找什么原始人——”

  日本推理小说类型中,“日常推理”又称“日常之谜”,故名思义,指的是描写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所产生之谜题的一类推理小说。因为其中所写的都是些与描写杀人、绑架等“大事件”相对而言的“小事情”,所以一般多为短篇,或者是由相同系列的人物所组成的短篇连作形式——譬如这相泽沙呼的这本《废墟中的少女侦探》。本作中,主角是两个,一个是少女侦探“茉莉花”同学,一个是高一学生柴山祐希,再加上匪夷所思的环境设置和身份设置,形成了一种充满神秘感的氛围。于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情”就如舞台剧一般开始上演了!

  但很显然,在《废墟中的少女侦探》集纳的四个故事中,具有一条主线,介绍了高一学生柴山祐希和茉莉花同学相识、合作的过程,此外前三篇中还包括了若干隐含线索;到第四篇时,谜底才真正揭开!现在,如果说一开始对于第一篇故事的第一句,即“姐姐,不好了,我现在竟然在找什么原始人——”感到有稍许不解的话;那么,到茉莉花同学终于解开谜底,才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柴山祐希的姐姐于大半年前就因自杀而死,但他却始终无法相信,以致于活在了一种浑浑噩噩之中,不肯相信,也无法说服自己,只是越来越孤僻,直到遇见了茉莉花同学——很大程度上,柴山祐希是把茉莉花同学当作了他的姐姐,所以愿意听她的话,也对她格外着迷,很符合一个具有浓重“姐控”情结的高中男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废墟中的少女侦探》中,讲了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茉莉花同学为什么会在那样一座废弃的楼上,具有那么怪异的行为举止,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更为值得一说的柴山祐希这样一个主角的种种设定以及心理特征。因为成绩不佳,因为与同学相处不那么融洽,所以柴山祐希很容易就注意到了一幢废弃的商用大楼,当然也就注意到了茉莉花同学。茉莉花同学就是以这样一种惊艳的方式出场的,悄无声息的方式;而她的“谢幕”同样也是一如既往的悄无声息,没有留下半点线索——也许相泽沙呼在创作的时候故意作了这样一种设定,因为这些都无关紧要。茉莉花同学只要足够神秘、足够美丽、足够聪明就可以了,这些也正好是柴山祐希所需要的。

  心结的解开显然需要一个过程。而柴山祐希就在按照茉莉花同学的指令,去解开诸如“逃走的原始人”“神秘的栏杆女”以及“不见了的爱丽丝服装”这题谜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加深了他对同学——特别是小西同学——的认识、了解,逐步向着回归正常生活、学习状态的轨道转换;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茉莉花同学起到的是一个导师的作用,恍如长久以来柴山祐希一直感受到的姐姐的形象以及在他心头上的份量。美丽而阴郁的茉莉花同学,其实也许就是横亘在柴山祐希心头上的那一种强烈的象征;而因为这一种好奇,柴山祐希有了目标,也最终解开了心结、找回了自己!相比较其他谜题的解决,这个最大的谜题的解开才是至关紧要的!

  至于四个短篇中时隐时现的情色成份,也许就是那么一回事——柴山祐希不正好是一个高中学生吗?在他那样一个年龄阶段,在他总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男,有这样的一些想法也似乎可以理解。譬如,柴山祐希会觉得,“真是好久没见到如此鲜活的美少女了”。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对于柴山祐希这样的高一男学生来说,大概也不必过于苛责吧——他已经足够克制了……

  《废墟中的少女侦探》读后感(七):译后记:现代魔女的职业

  魔女诞生于何时?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魔女诞生于绝望的时代。” ——米什莱《魔女》上卷(转译自篠田浩一郎日译本,岩波文库,1983年)

  前方展示给诸位读者的,是日本推理作家相泽沙呼所作日常推理《废墟中的少女侦探》的汉译本。本书原名「マツリカ·マジョルカ」,由相对独立的四个短篇组成,部分篇目刊载于角川书店旗下的杂志《野性时代》,随后于2012年3月在角川书店结集出版单行本,于2016年2月出版角川文库本。这个汉译本便是根据文库本译出。本书是久以出版各国推理小说著称的《午夜文库》所引进的第一本“日常之谜”推理小说,同时又属于“连锁式短篇”这一国内尚属罕见的形式,故由作为译者的我在此向各位读者就本书略作绍介,以为推广。

  魔女诞生于何时?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魔女诞生于绝望的时代。”前方展示给诸位读者的,是日本推理作家相泽沙呼所作日常推理《废墟中的少女侦探》的汉译本。本书原名「マツリカ·マジョルカ」,由相对独立的四个短篇组成,部分篇目刊载于角川书店旗下的杂志《野性时代》,随后于2012年3月在角川书店结集出版单行本,于2016年2月出版角川文库本。这个汉译本便是根据文库本译出。本书是久以出版各国推理小说著称的《午夜文库》所引进的第一本“日常之谜”推理小说,同时又属于“连锁式短篇”这一国内尚属罕见的形式,故由作为译者的我在此向各位读者就本书略作绍介,以为推广。

  一

  本书作者相泽沙呼,1983年3月3日生于日本埼玉。于2009年凭借短篇连作集《子夜时分的灰姑娘》获得由东京创元社主办的第19届鲇川哲也赏、继而作家出道。东京创元社既是日本推理小说出版的重镇,其自1990年开始每年以推理作家鲇川哲也之名设立的“鲇川哲也赏”、更是面向全社会募集长篇推理小说的新人奖项。获鲇川哲也赏、亦或入围最终决选(即所谓“佳作”)的新人中多有后来的著名作家,如芦边拓(1990年)、二阶堂黎人(1990年佳作)、爱川晶(1994年)、北森鸿(1995年)、飞鸟部胜则(1998年)、似鸟鸡(2006年佳作)、青崎有吾(2012年)等等。另一方面,鲇川赏的评委多为著名作家,其中“日常推理”的开创者北村薰更是长期担任评委,或许正因如此,以日常推理获鲇川赏(或是入围佳作)者亦所在多有,除相泽沙呼之外,尚有加纳朋子(1992年)、森谷明子(2003年)、七河迦南(2007年)、彩坂美月(2007年佳作)、山田彩人(2011年)等等。

  所谓“日常之谜”、或曰“日常推理”,指的是描写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所产生之谜题的推理小说,与描写杀人、绑架等犯罪事件的传统推理小说不同。这种写法虽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户板康二的“中村雅乐”侦探系列中已见端倪,不过其真正成为一种流派,则是以北村薰发表于1989年的短篇集《空中飞马》为标志的。在这本《空中飞马》及以下一系列长、短篇小说中,北村薰创造了一个“我”将日常中不可思议之事记录、而由落语大师春樱亭园紫作为“侦探”进行解谜的构架。北村薰也凭借这些作品,成为了日本“新本格运动”的代表作家之一。事实上,北村薰除了对前文提及的以日常推理获鲇川赏出道的作家颇有提携之功外,其所创造的日常推理写法,也影响到了其他“非鲇川系”作家的出道与创作,如若竹七海、米泽穗信、友桐夏、坂木司等人。其中如今已成畅销作家的米泽穗信,更是直接因为阅读春樱亭园紫系列的《六之宫公主》而决定进行小说创作的。而随着米泽穗信《冰菓》以下的“古典部”系列被动画和影视化,日常之谜这种写法开始为日本大众文艺所接受并效法,在许多非推理小说中,渐渐出现了日常之谜的情节,甚至于轻小说中加入日常推理元素成了一种常见风格,这方面的代表则首推野村美月的《文学少女》系列和三上延的《栞子小姐》系列。另一方面,一些并非以日常之谜为主要创作手法的推理作家,亦渐以余力进行这方面的写作,如前文提及的似鸟鸡、青崎有吾等人皆是,而爱川晶更将其所写的日常推理小说、以“谷原秋樱子”这样女性化的笔名发表。日常推理,最终由“新本格第一波作家”中仅见于北村薰一人笔下的暗流,逐渐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主流。

  可以说,日常推理在今日日本的大热和其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既是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谜题,则不免接触到人际关系和人性的阴暗面,在这一点上,如若竹七海、加纳朋子等女作家的作品不免和所谓“嫌格推理”(「イヤミス」)有所相似;而能够对日常生活中谜题产生“好奇心”的,又多以学生为主,许多日常推理也因此将背景放在校园之中,如米泽穗信和本书作者相泽沙呼的作品,不啻为一种沉重化了的轻小说。除去与嫌格推理和轻小说的相似点之外,因绝大部分的日常之谜撑不满一个长篇,故此类小说基本为短篇、或是由相同系列的人物所组成的短篇连作形式,而这又正好契合了动画和电视剧中“单元剧”的构成,使得《冰菓》等作品特别受到改编方的青睐。然而,与短篇=单元剧的极高契合度、既是日常之谜的长处,也同样是其短处。敏锐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为何以募集长篇推理为宗旨的鲇川哲也赏之获奖人中,会有加纳朋子和本书作者相泽沙呼这样以短篇集参加的新人作家呢?这就不得不说到日系推理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连锁式短篇连作集了。

  自北村薰“创造出”日常推理开始,如何将此种技法长篇化便一直是摆在诸位作家面前的难题。事实上,在写完《空中飞马》、《夜蝉》两部连作短篇集之后,北村薰随即写出了《秋花》和《六之宫公主》两部日常推理的长篇以作尝试。然而,《秋花》整本书的谜题其实是“我”的学妹为何从密室状态的学校天台上坠楼身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日常”;《六之宫公主》则是北村薰本人探讨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作品的学位论文的小说化,已非常接近非推理小说了。将单一的日常之谜扩张到十万字左右的长篇,似乎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一任务,最终却被出版于1991年的若竹七海《我的日常推理》一书完美地完成了。该书由若干个短篇组成,每个短篇对应一个谜题并将之解决,而在最后一个短篇中,又将埋在此前所有短篇中的伏线统统回收,用以解决一个更大的谜题。此书中每个短篇,其实都通过其中的伏线被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构成全书最后的谜题,这种连锁式虽曾见于一些早期本格推理中,然而正是若竹七海首次将之用在了日常推理之上。毫无疑问,这种将珠玉一般的短篇、串联成了一条如项链般作为整体的长篇的连锁式构图,是与日常推理非常契合的。虽说这种写法在文艺理论上和《六之宫公主》同属一种“超文本”的宏观叙事(meta),然而却比依托于学术论文的后者要来得容易掌握。而连锁式短篇集,也就此成为了日常推理的一种主流,特别是经鲇川赏这样的长篇奖项出道的日常推理作品,几乎无一不是如此,如加纳朋子的《七岁小孩》和本书作者相泽老师的出道作《子夜时分的灰姑娘》均是个中翘楚,而七河迦南的《照耀七海之星》更是直接用笔名和标题致敬了若竹七海。

  二

  回到作者相泽沙呼。当初相泽应募鲇川哲也赏的短篇连作《子夜时分的灰姑娘》,由业余时间在酒吧中表演魔术的女子高中生酉乃初担任“侦探役”,负责解决高中校园中的日常之谜。其人物设定和谜题设置都具有北村薰以来的正统日常推理特色,同时也使用了连锁式的构成,故为当年的鲇川赏评委北村薰、岛田庄司和山田正纪推许为行文老练、技巧殊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评委中的笠井洁却以为该书如村上春树之为文轻薄,不见米泽穗信所作日常推理中那种苦涩的青春,在文风上亦只是昭和文体的余响而不符合平成以来的时代精神云云。看似贬斥,不过对于尚未出道的新人作家来讲,被评为有村上春树和“昭和轻薄体”之风采,或许已经算得上一种奖掖了吧。

  而本书中,当身为男子高中生的柴山祐希遇上学校中不可思议之事时,便将之报告给住在学校附近的废弃大楼、不去上学却穿着和柴山相同学校的制服、整天用各种望远镜观察着学校内一举一动的女生茉莉花,随后再由这个拥有奇怪名字的魔女运用逻辑推理、将之一一解决。与酉乃初担任侦探役的系列相比,本书的魔女侦探茉莉花要出格得多。本书小说前三个短篇分别对应不同的事件,而在最后一个短篇中,则利用前三篇中埋下的伏笔,由茉莉花推导出最终令人震撼的解答。可惜的是,在本书结集出版之前,其中的第一个刊载于《野性时代》的短篇《逃跑的原始人》,便已曾于2011年成为第64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短篇部门的入围候补作,否则凭借全书最后一篇所串联出的“真相”,相信是能对该推协赏的长篇部门做一番更有力的冲击的。

  到今年为止,相泽沙呼的作品中存在两大系列,即以本书为首卷的魔女茉莉花系列,包括本书及其续作,据闻今年夏天又将推出第三卷,值得期待。而另一个酉乃初系列,则包括出道作《子夜时分的灰姑娘》以及续作《小红帽,到这边来》。以上四部已出版的作品均为短篇连作的形式。而相泽尚有以学生摄影部为题材的《心灵取景器》、以姊妹关系为主题的《卯月之雪与迟来的信》、以少女成长中的各种情结(complex)为主题的《下雨天不去上学》三部非系列短篇集,每册内部各篇虽然均有一定联系,走的却是北村薰《空中飞马》和《夜蝉》的路子,并非连锁式构成。而这三部非系列作在具备一定日常之谜趣味的同时,因文笔之优美和对少女心理的掌握、可作纯文学读。此外,相泽还写有三部非推理的长篇轻小说,其中《小说之神》一种、是有着一定自传色彩的私小说。最后,他还曾作为原作担当,参与了漫画《现代魔女就职记》的创作——这便是这篇译后记标题的来源了——其题材实渊源于吉卜力动画电影《魔女宅急便》。有趣的是,从描写少女之成长,到私小说和《魔女宅急便》,相泽沙呼这一作家的成长历程似乎正好呼应了出道时笠井洁的考评,走上了以太宰治为代表的昭和文学和以吉卜力为代表的昭和动画之路。

  三

  通观相泽沙呼的种种创作,除了为笠井洁所揭出的“昭和轻薄体”这一特色之外,另一大关键词便是“魔女”。非徒本书《废墟中的少女侦探》中,将侦探役的茉莉花直接称为“魔女”之处俯仰即是,相泽其他小说中的女主角,如酉乃初系列中在酒吧里表演魔术的酉乃初、短篇《卯月之雪的来信》中在公园卖唱的大姐姐、轻小说《斯基拉与卡里欧布提斯》中背负杀人恶名的金发美少女等等,都具有一定的“魔女性”。另外,相泽小说的标题,亦多使用片假名直接音译西文的手法,如茉莉花系列的日文书名「マツリカ·マジョルカ」(Matsurika Majoruka)和「マツリカ·マハリタ」(Matsurika Maharita),只是在主角茉莉花(Matsurika)的名字之后分别配上了幼女动画《小魔女doremi》的角色名「マジョルカ」、和《魔法使莎莉》的主题曲歌词「マハリタ」与之形成头韵,使得并无实际意义的日文书名,读上去有似魔女所吟唱的咒语。本书内每个短篇的小标题也均为“汉字+片假名”的形式,如首篇《逃跑的原始人》日文原名为「原始人ランナウェイ」,直译即为“原始人run away”。而相泽的其他作品的大、小标题亦大多如此。正是这种方法,使得相泽小说拥有了一种异域=哥特感,与身为魔女的主角更为契合。

  日语中所谓“魔女”,与汉语中的“女巫”一样,为英语“witch”的翻译,是西方中世纪由所谓的“魔女审判”制造出的一种半虚构的形象,表现为不敬上帝、居住在森林中、善识百草、通晓咒术的女性,平日以魔法治疗或诅咒人类为生,到了晚上又能骑上扫帚在天空飞行,而每逢所谓“魔女之夜”,便在一地集合以举行魔鬼崇拜的荒淫仪式等等。而中世纪的宗教法庭,亦以魔女之罪名,烧杀了包括圣女贞德在内的无数女性。近代以来,对魔女这一形象之成立阐发最力的典范性著作,当首推这篇译后记卷端所引的法国史学家米什莱的大作《魔女》。在此书中,米什莱以为,中世纪所谓魔女的直接源头,其实是西方古代异基督教文明中的掌握知识、引导人们的女先知、女祭司甚至女神形象。随着厌恶女性和古代知识的基督教会掌握了西方世界,本来身在神庙之上的异教女性知识者被从城市和主流社会中驱除,只得住到廖无人烟的森林中并在夜间活动。而另一方面,这些女性依旧在运用旧世界的知识、履行旧时神职人员那些对普通大众教育和医疗义务。在此过程中,她们和她们所掌握的、基督教会所不知的知识又一次惹怒了教会,教会也利用民众的某种恐惧心理,宣布这些女性是服务于魔鬼的“魔女”(或“女巫”)并展开种种猎杀魔女的行动。由此可知,在令人绝望的黑暗中世纪,“魔女”是教会赋予拥有某种古代知识之女性的污名,而这也正是米什莱所谓“魔女诞生于绝望的时代”之意了。

  时至今日,对于完成于1862年的《魔女》一书中史料的真实性既已广受学界质疑,该书所体现的浪漫主义=女性主义史观又复为后来史家扬弃,然而其所勾勒出相对于主流社会单独存在、拥有凌驾于一般人以上的智识=力量却又将之用以教导、拯救民众的魔女世界之构图,却早已在各种文艺作品中屡见不鲜了。在日本动画中,甚至诞生了魔女这一形象所派生出的“亚种”——魔法少女——从上文提及相泽沙呼对茉莉花系列两作的标题设置、无疑可以看出他对此类动画的熟稔。另外,包括本书在内的相泽小说,往往充斥着一种出于青春期男子对年纪稍大一两岁的“大姐姐”之身体的幻想,如本书中的“我”之于茉莉花同学的大腿的万分关注即是,这种心理,也正好呼应了魔女所自然带有的、一般人以上的魅惑性,可见相泽对这一文学形象的掌握。

  而对于以本书为代表的相泽小说来说,作为其侦探役的魔女角色们所掌握的凌驾于一般人之上的,恐怕便是推理小说侦探所必不可少的逻辑推理能力吧。事实上,米什莱曾言,除了魔女之外,罗马教会所抛弃的第二样古代文明之物即是“逻辑学和自由的理性”。曾在古希腊无比发达的逻辑学,也的确因为教会的关系、在中世纪早期衰落了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中世纪晚期学者不得不依靠阿拉伯学者的翻译和注疏来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向被教会谥以迷狂而非理性的魔女,其实正是古代理性精神的伙伴,米什莱所指出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而在相泽小说,无疑正是米什莱以来这种“魔女构图”的再现。本书中的魔女茉莉花虽然成绩优秀,足以为低一届的“我”补习数学,然而却从不登校,自然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茉莉花所居住的不通水电的废弃办公大楼,在让人联想到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同时,更是一种古代文明业已衰微的中世纪的象征,如同那些流传故事中的神秘森林一样,是现代社会的魔女最好的居所。

  中世纪的教会对魔女和理性精神同样采取了拒绝的态度,而相泽笔下的现代魔女却能运用他人所不具备逻辑推演帮助别人。这样想来,或许逻辑推演的解谜精神也在相泽笔下的现代社会中遭到了放逐亦未可知。从推理小说史上看,19、20世纪之交的早期侦探小说所宣扬的诚然是浮士德=鲁滨孙式人类理性的胜利,其中的侦探们也大多与警察、律师等司法从业者相关,而到了1987年以降的日本新本格运动兴起,日本推理作家们所创造的侦探角色身上,却每每存在着一种与当代社会的不适应性。可以看到,“五十年间似反掌”,使用了高科技探案的现实社会,似乎反而排挤了推理小说式逻辑推理的生存空间。而对推理作家来说,若是将自己小说的背景放在当代,那么便会面临这个高科技与逻辑推理的冲突。如果说中世纪的教会驱逐了魔女与理性,那么现代社会中被和理性一起驱逐的,恐怕便是名侦探了吧。也正是考虑到上述的冲突,大部分的日本新本格作家疯狂地将自己的小说背景设定在暴风雪山庄和孤岛密室中,而另一部分作家——包括相泽在内——则写起了执法人员所无需涉足的日常之谜。由此,我们便知道了魔女这一形象与推理小说——尤其是相泽沙呼式日常之谜推理小说的某种同质性。

  对于本书作者相泽沙呼来说,他心目中为主流社会所不容的现代魔女所最适合的工作,恐怕便是名侦探了。而本书,亦可以看作是相泽沙呼为了魔女们而写就的申辩书。米什莱曾言,在中世纪的“千年之间,魔女是所有民众的唯一医生”,读过相泽本书我们似乎也可以说:千年之后,现代魔女是所有人的名侦探。

  【四月一日述记】

  2016年所出相泽沙呼小说一种四篇于翌年10月由新星出版——那正是我有生以来最为忙碌的一年,经历了毕业和升学、学习了新的语言、撰写了聊胜于无的毕业论文之外又翻译了近日行将出版的宫崎市定之集、举办参与了四次和推理小说有关的讲座,生活亦有了积极意义上的改变。到如今,书之刊行已半年,读者的评价似乎已经证明:这并非是一部优秀的推理小说——或至少没有如我所以为的那般。译后记出版时附于书后,后又转载于午夜文库的公众号上,其中谈论了小说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夸张的意思,此处不需更说。唯14年就原文初读,颇觉文辞华艳、可足师资,等到一字一句地翻译时,方渐晓其轻薄冗沓。不过瑕不掩瑜,况我本非理学家,以原作批判而自诡,到底做不出来。2016年3月31日和4月1日,亲历μ’s final live,至今难忘,年来这两日心情,亦复郁陶,欲以文句排遣,去年即有和听水斋落花之役,今年便姑且把上文移植于此,算是一种追想吧。又,去年夏秋之际秋槎曾有绝句咏本书,见他的《诗存》,间曾和之,曰:

旧雨残荷共一哀,况因多病废临台。 襄王已去秋空远,从此霜禽不复来。

  诗不纪实,所叙更不关本书之旨,竟还是在说μ’s的事情。今天录在这里,想来还不算离题太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