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相读后感摘抄
《生命的真相》是一本由徐秋秋著作,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真相》读后感(一):全文
著名心理专家徐秋秋认为一切问题的核心都在于自我关系,当我们感受到痛苦、不幸、不公、矛盾、孤独的时候,并不是环境出了问题,而是我们正在自我攻击,却没有自我支持。当我们扮演不同的心灵角色时,我们就会演绎不同的人生剧本。 所有的这些生活痛苦,在你与自己的生命真相相遇时,就会迎刃而解。重建幸福人生剧本,演绎出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人生真正的任务! 生命的真相,就是找到属于你生命本身的意义,并由内而外散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条路,并不好走,毕竟,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明白自己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 这这本书从重建自己的人生剧本,重获爱的能力,重建事业,重塑自我,以及活出幸福的人生剧本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内容丰富,案例生动。 关于生命的真相到底有哪些?作者深入浅出,向我们娓娓道来。 真相是,能认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伤害的人,其实已经不会再被原生家庭伤害到了。就像一个人只有在装醉的时候才会说“我醉了”,而在真醉的时候却说“我没醉”。 能看见原生家庭伤害的存在,他就已经迈出了疗愈的第一步,而要不要去行动才是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环节。有些人认定自己已经被原生家庭限制住,总是不可避免地复制父母的行为模式…… 真相是,没有一个生命能为另一个生命负责。“主动要求为别人的人生负责”和“要求别人为自已的人生负责”都是一种注定会失望的期待。因为这两种关系中都充斥着对爱和关注的匮乏感,都希望通过对方来填补自己内心缺尖的部分,都在对方身上投射了自已未被满足的需要。 所谓的一拍即合、其实就是双方都能填补彼此的缺失,让彼此有种完整的错觉。一段不始于爱的关系,注定无法结出爱的果实。 讲到什么是良知的时候,引用了王阳明格物致知的看法—— “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全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自圣人以下,不能无蔽,故须格物以致其知。” 在亲子关系这个话题上提出了三大法则——“父母付出,孩子接受”,“亲子间施与受的不平衡是无法调和的”以及“父母只能是父母,孩子只能是孩子”。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和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父母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就越成功。” 著名作家三毛曾说过:“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如果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 然而我们很多人都丧失了爱的能力,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不能力,而是不愿意轻易付出,因为我们害怕得不到回报。 我们开始把爱具象化:别人说爱我们才是真正的爱;无条件接纳我们所有的情绪才是真正的爱;送我们昂贵的礼物才是真正的爱。我们都在拼尽全力地去索取爱,让别人向我们证明爱。 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什么是爱,怎样去得到爱,又怎样去付出爱,最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生命的真相》读后感(二):人生的意义,认识真我后才能发现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有近3万人关注,近600万的浏览量。
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很多人存在困惑。
小时候我们各有各的理想,而长大以后,发现除了升职加薪、结婚生子,很难找到其他目标。活着活着,失去了以往的兴趣爱好,对什么都无所谓了,大多数人为了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而努力生存。
《生命的真相》中提到,“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明白自己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而这一切问题的核心在于自我关系,当我们感到痛苦、不幸、矛盾、孤独的时候,并不是环境出了问题,而是我们正在自我攻击,却没有自我支持。”
这本书的作者徐秋秋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学博士,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相关工作10余年,在接触病患的过程中,她发现有心理创伤的人即使完成治疗,也不能真正地体会幸福,原因有多种,可能是因为原生家庭、过往经历,但根本原因,是缺乏明确的自我认知。
肩上没有重负,才能抬头看远方
我们环顾四周不难发现,很多人背负过往的创伤难以自愈,其中有人认为自己“不被别人爱”,也有人认为自己“不会爱别人”,进而无法爱自己。
《生命的真相》中提到的创伤来源有4种:原生家庭、家族创伤、自我催眠、亲历创伤。作者徐秋秋分别讲述了她接触的患者案例,其中有一些情形是很多人都接触过却没有意识,已经对自己造成心理伤害的
不同的是,有些人早已走出伤害,而有些人还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甚至任由它影响自己的生活。
放下过往,需要积极的力量。恰如书中所说,并不是幸福快乐的人没有经历过伤痛,而是他们丢弃了自我悲悯,用更乐观的态度迎接新生活。
需求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5个阶段: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宿需求、被尊重的需求额自我实现需求。他们呈金字塔排列,最高层次的需求便是自我实现。
作者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自我实现主要是事业满足。很多人工作几年便会陷入迷茫期,面对忙碌的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每天浑浑噩噩,缺少自我反省。
想通过工作满足自我实现的人,需要发挥自己更多的潜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素养,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往高处走。
提升自我意识,是发展的关键
书中提到:“自我意识是我们对自身状态的察觉和认知,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核心。自我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随着认知、思维、语言、情绪等发展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当人们对自己有清晰的自我意识之后,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很多人感到迷茫,主要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但凡弄清楚其中一条,都会有个努力的方向。
那么,如何提升自我意识呢?你需要更多地去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而不是遵循他人的想法而活。另外,多接触不一样的人和事物,打开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一切都要从自我出发,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走出过去的影响,面对生活和工作做更正确的选择。在徐秋秋看来,幸福是可以习得的,前提是我们足够了解自己,并能打破不安的情绪,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解决困难,精进自我,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生命的真相》读后感(三):摆脱“费力不讨好”的人生,你欠自己一个《生命的真相》
节目《奇葩说》曾谈到一个辩题——发现同龄人都过得比我好,我要不要玩命追?
辩论赛后,观众的投票结果是:当然要玩命追。因为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有权利为梦想努力,对生活抱有希望。
如同参加同学会难免会有比较心理一样,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还滋润开心,拥有更优秀的事业表现,内心很难不涌起一丝不甘和自卑感。
或许你会在心里默默追问:
“为什么我比别人更难感到快乐?”
“为什么我的事业无法成功?”
“为什么我遇不到真正爱我的人?”
“为什么我有如此不幸的家庭?”
可即便被这些问题纠缠,我们还是难以找到破解的办法。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拿到了“不幸福的人生剧本”。
这些剧本可能多半与早期的经历有关,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配合“悲情人设”的演出。
例如很多人在亲密关系里感到委屈、愤怒,为自己感到不值:“我为了爱TA,放弃了自我,牺牲了美好前途,TA怎么一点都不知道珍惜我。”
对这样的窘境,幸福心理学著作《生命的真相》作者徐秋秋博士指出,这些感觉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有的选择也是自己所做的。
因为害怕若不把对方放在更高的位置,TA就看不到我们,也不会喜欢我们。所以有意无意地想通过更多地给予,换取在意的人对我们的肯定和接纳。
只有真正重要的人确认我们足够好,我们才能相信自己真的很好。
因为不晓得如何爱自己,便无法肯定自我价值,所以把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交付给他人,由他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
若对方肯定我,就表示我这个人是有意义的存在,可若对方忽视或拒绝我,就感到被否定了价值,从而感到愤怒。
这就是《生命的真相》里所说到的“不爱自己的人生剧本”。
真相是,没有一个生命能为另一个生命负责。
只有看见了真相,我们才有破局的可能,以及要努力前行的方向。否则,一艘不知道目的地的船,不论遇上哪阵风,都是逆风。
除了“不爱自己的剧本”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剧本,并且在生活中扮演着自行赋予的角色。
你知道自己目前拿的人生剧本是什么吗?
如何建立起我的幸福人生剧本呢?
这次,让《生命的真相》作者徐秋秋博士亲自为您解读书里的内容,助力您了解如何重建幸福人生剧本,活出有力量的自我,还给世界一个幸福健康的自己。
如何收看:下载【全民幸福社】APP,点击【推书荐书】,点击【生命的真相】即可收看~
《生命的真相》读后感(四):你处在哪一个人生象限?
若你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感到不尽理想,也没有关系。
人生的剧本是能被改写的,我们可以不被现有的标签所限制,以成熟的智者心态来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突破自我、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你所处的人生象限。
为何人人都拿到了人生的入场券,却各自走出迥然不同的人生?
这是因为所处的象限位置不同,而位置不同的原因,则是因为选择了不同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的看法,它决定了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和目标导向的高低,这两者互相作用就形成了人生象限坐标。
从人生象限坐标,大致能看到一个人的“前世今生”——TA过去所持有的信念,TA现今的生命状态,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
坐标里,横轴为自我价值感,纵轴为目标导向。四个象限里,每个象限各自代表一种人生剧本类型,它们分别是:
1. 正正象限:创造者的传奇剧本
高自我价值感及积极目标导向的人拥有创造者的传奇剧本,表现为自信、乐观、谦卑、负责,能客观看待自己和他人,理性做决定,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 负正象限:证明者的坚硬人生剧本
低自我价值感及积极目标导向的人拥有证明者的坚硬人生剧本,常常处于战斗状态,争强好胜,喜欢炫耀成就来获得他人的肯定,内心其实担心被他人遗忘、忽视。
3. 负负象限:受害者的悲惨人生剧本
低自我价值感及消极目标导向的人,通常演绎的是受害者的悲惨人生剧本,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生活也没有期待,往往表现出自卑、抑郁的一面。
4. 正负象限:拖延者的得过且过人生剧本
若是高自我价值感及消极目标导向的人,一般拿的就是拖延者的得过且过人生剧本。TA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自负、自恋,喜欢留恋往日的成就来守护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也不愿尝试挑战、害怕失败。
一个人所处的象限决定了TA看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决定了TA对生活事件的反应和为人处世。
从以上描述中,我们大致能看到自己处在哪一个象限里。
除了正正象限的创造者传奇剧本之外,其他三个象限都有各自的难处,但这不是永久不变的,随着一个人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也会改变一个人的象限位置。
可我们若没有刻意去学习、练习自己的觉醒能力,则很可能会一直位于同一个象限里。
运用幸福心理学,能够支持我们有意识地往第一象限迈进,找到积极的生命状态,能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能有效聚焦能量在追求目标上,实现人生本该有的真正意义。
那么:
如何就所处的人生象限来升级自己?
“心灵空间”如何定义了你的人生剧本?
重塑自我、改写人生剧本的核心原理是什么?
全民幸福社邀请您参与本期推书荐书《生命的真相》,由作者本人徐秋秋导师为您揭晓答案,重建高自我价值感和积极人生目标,向着属于你的幸福日益接近。
如何收看:下载【全民幸福社】APP,点击【推书荐书】,点击【生命的真相】即可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