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会催,打工人只会等
这是Spenser的第884篇文章
写在前面:
叔最近发现,打工人、创业者、投资人,这三个身份,还挺有意思的。
昨天写小米的文章就提到说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区别,有些人啊就是指点江山的命,还有些人呢,就适合撸起袖子下场干。
唯一的扎心点呢,就是打工真的很难实现财富自由啊。
今天我们来聊聊打工人。
关注Spenser的视频号,会有福利哦。
我昨天刚写了一篇关于雷军要小米造车的文章。
就说到一句有些人天生适合做投资者,而有些人只适合做创业者。
就有粉丝在后台问我说,S叔啊,我现在打工,你说我以后是去做投资呢,还是去做创业呢?
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
很多人说创过业的人啊,就很难回去打工了。
因为享受过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的爽感。
还有人说搞过投资的人啊,也很难回去打工了。
因为体验过一夜暴富的快感。
但是呢,我自己的公司就有两个曾经的创业者,如今做了投资人+打工人。
现在快钱慢钱都赚上了,却打死不想回去创业了。
要我说啊,创业、投资、打工,这三者没有哪个更容易哪个更难,都很厉害。
适不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1
打工人的抗风险力最强
投资和创业的区别,昨天的文章《从小米造车,看骗子贾跃亭10年前的战略眼光:真的全对》已经说过了。
叔就不重复说了。
今天说说打工人吧。
咱们不说资金量的区别,只说这三种工作岗位在体验感上的不同。
其实打工人和投资人有两个共通点,一是追求成长,二是获得利润。
只是呢,打工人把这两个目标放在自己身上,投资者呢,则是放在投资项目上。
但在实际生活当中,实现哪个目标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很多投资小白可能就要说了,投资稳定的大企业不就好了。
哎,都说大企业比较稳,但实际上啊,大企业烧起钱来,速度比小企业快得多。
相比之下,应变能力也比较差。
遇上一个大失误,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小企业呢,就要赌黑马了。
总而言之,不管怎么投,收益都是不确定的。
不管跟投资人比,还是跟创业者比,打工人还是有很大确定性的。
这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稳定。
就好像去年疫情期间,还不上房贷无奈变卖房产的,其实大多数还是投资人和创业者。
只要自个儿不作妖,打工人的抗风险能力,是最强的。
2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至于创业者和打工人最大区别,我认为不是职位。
而是在做事上,创业者会催,而打工人只会等。
这句话你细品。
不过也有例外,创过业再打工的人,也会有更强大的主动性。
但是呢,哪怕是最牛逼的打工人,也难逃偶尔摸鱼的时候。
而创业者,永远肾上腺激素打满,恨不得每分每秒都能变成钱。
那么,会催和会等,哪个更高级?
其实并没有。
没有谁对谁错,谁高谁地,只有适不适合。
毕竟,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的。
更扎心的真相是,大多数人并不适合创业。
哪怕是已经在创业的人里,也有很大一部分,不适合创业。
我曾经在一次大佬们的线下分享会中,面对一票创业者,连续问了4个问题:
“你们在讨论如何创业的时候,想过没有你们为什么要创业?”
“创业是不是只是你们想象出来的咖啡馆的样子?装修很小资的店面?咖啡机里的浓郁飘香?”
“你要的是拥有一家咖啡馆的虚荣,还是真正经营的事业?”
“如果是要虚荣,又何必创业呢?”
从台下人的表情,我就已经看到了答案。
大佬们尚且如此,普通人想要创业成功又谈何容易?
不过呢,对大佬们来说,创业也许是为了虚荣。
而普通人创业,只能是为了搞钱。
为什么?
3
风险承担才是赚钱的本质
因为打工是很难实现财富自由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打工确实是不可能打成财务自由的。
你会发现,即便像深圳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
年入100万,几乎是90%的打工人的终极天花板了。
对吧,因为你想想看,我自己作为老板,我手下的高管也好,员工也好,我如果给到每月3-5万的薪水,这其实对他的要求已经非常高了。
他一定是一个全方面的人才。
就这样,他才能在深圳这样的城市,月入5万,一年也就是60万。
如果到年入100万是什么概念?
月收入8万。
这在打工界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阶层了,而且还不算财富自由。
但这也很OK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打工人并不用承担公司经营的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创业者可能付出的精力没打工人多,能力也没打工人好,但创业者赚的比打工人多。
创业者的一年几百万几千万的收入,其实是对承担了风险的补偿溢价。
所以说,赚多少钱,其实和你的能力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承担了风险。
最后再来看看,你到底适合安安稳稳做打工人,还是创业投资承担风险?
这个选择题,不看你想赚多少钱,能赚多少钱,有多大的面子。
而是,看你的小心脏,能承担几级的地震海啸。
关于职场你或许还想看: